景宁县菇木林建设探讨

来源 :安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ch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景宁县是食用菌生产的发源地之一,广大农民有栽培食用菌的传统,近年来景宁县把发展食用菌产业作为农业“六大主导产业”之一来抓,食用菌生产得到迅猛发展,而食用菌栽培的原料阔叶林资源消耗严重。为了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菇木林建设迫在眉睫。该文分析了景宁县发展菇木林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并提出发展建议。
  关键词:景宁县;菇木林;建设
  中图分类号 S56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4-106-02
  1 景宁县概况
  景宁畲族自治县位于浙江省南端,瓯江上游的浙闽西交界地,全县土地总面积19.5万hm2(2008年森调数据),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6.1万hm2,占总面积的83.01%,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活立木总蓄积761.46万m3,其中阔叶树蓄积179.31万m3,占总蓄积的23.68%,是浙江省9个重点产材县之一。人口16.97万,其中农业人口14.02万,占总人口的89.72%,是全国唯一畲族自治县,也是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2007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18.4亿元,其中农业产值3.6亿元。
  2 景宁县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现状
  从明代开始,龙泉、庆元、景宁就开始人工栽培香菇,如今食用菌生产也走上规模化、产业化轨道,成为景宁县农民增收的突破口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用木屑生产代替椴木栽培香菇、黑木耳试验取得成功后,发展势头更加迅猛,2000年达到6 000万袋的最高水平,产值2.1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5.1%,占当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20%。2000年以后,基本上保持在5 000万袋的生产水平,产量4万t,产值1.7亿元左右。2008年达到5 294万袋,产量4.11万t,产值1.764亿元,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10%左右(表1)。特别是近年推广稻田种植袋料黑木耳、人工栽培灵芝技术以来,发展势头很猛,成为一些乡镇的主导产业(如梧桐乡梧桐坑村、鹤溪镇三支树村等)。
  表1 2000年以来景宁县食用菌(药用菌)产量产值统计
  [年度\&数量(万袋)\&产量(万t)\&产值(亿元)\&2000\&6 010\&5.350\&2.085\&2001\&4 020\&4.230\&1.520\&2002\&3 800\&3.750\&1.510\&2003\&4 210\&4.170\&1.800\&2004\&4 122\&3.800\&1.781\&2005\&3 850\&3.780\&1.607\&2006\&5 200\&4.120\&1.750\&2007\&5 500\&4.120\&1.780\&2008\&5 294\&4.110\&1.764\&2009\&6 310\&4.210\&1.885\&2010\&6 260\&4.790\&2.158\&2011\&6 300\&5.190\&1.949\&2012\&6 129\&5.100\&2.700\&]
  3 发展菇木林的必要性
  食用菌(药用菌)产业的迅速发展为景宁县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消耗了大量的森林资源,特别是阔叶林资源。从2008年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看,全县活立木总蓄积761.46万m3,其中阔叶树蓄积179.31万m3,占总蓄积的23.68%。全县年采伐量为12.47万m3(蓄积量),而阔叶林采伐量更少,一般原则上不安排连片阔叶林砍伐,再加上生态公益林的禁伐,及拟增加3.33万hm2生态公益林,全县公益林面积达8万m3,占有林地面积的50%以上,可利用的阔叶树资源就更少。根据测算,每生产1 000袋食用菌需要消耗阔叶树1.6m3(蓄积),按每年生产5 000万袋计算,需要木材8万m3(蓄积),加上椴木黑木耳、灵芝等原木,年消耗近9万m3(蓄积),除利用下脚料等废料利用2万m3外,年净消耗7万m3(蓄积);理论上推算占年采伐限额的56.1%。因此阔叶树资源成为食用菌产业发展的瓶颈因素,培育阔叶树资源特别是菇木林资源已成为当务之急。
  4 发展菇木林的可行性
  景宁县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全县土地总面积有19.47万hm2(2008年森调数据),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6.16万hm2。近年来由于冰雪灾害、高温等影响,森林火灾频发,每年需要更新的火烧迹地、采伐迹地达到666.67hm2以上;同时由于大量的劳务输出,农村许多耕地抛荒,为发展菇木林提供了土地基础。景宁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7.5℃,极低温-7.6℃,极高温41.6℃,年平均降雨量1 626mm。山地土壤以红黄壤为主,一般偏酸性为主,有机质含量中等,适宜大部分菇木林(下转118页)(上接106页)树种生长。经过引种试验,比较适宜在景宁生长的速生菇木林树种有:桤木、杜英、鹅掌楸、美洲黑杨、枫香等。其中最为速生的为桤木、美洲黑杨。经调查试验:2006年造的桤木,地点:英川镇梅崇村,立地条件中下,平均高3.9m,平均胸径3.8cm;地点:外舍王金洋,土名:半岭湾,立地条件中上,5a生桤木与以壳斗科树种为主的阔叶树比较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相同立地条件下桤木生长比其他阔叶树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无论是从生长量还是产值比较都有明显优势。
  表2 5a生桤木与其他阔叶树比较
  [树种\&平均胸径(cm)\&平均
  树高
  (m)\&蓄积量
  (m3/667m2)\&年平均生长量(m3)\&木材
  产量
  (kg/667m2)\&年平均增长量
  (kg/667m2)\&木材
  产值
  (元/667m2)\&年均木材产值
  (万元)\&桤木\&9.5\&12\&6.38\&1.28\&6 380\&1 280\&2 550\&510\&其他\&5.1\&5\&0.94\&0.19\&1 175\&235\&470\&94\&]   1988年从富阳引进的美洲黑杨在景宁县草鱼塘林场、外舍岭北溪滩进行试验并获得成功,经11a的试验结果表明,随机抽取11a生杨树26株,平均树高19.1m(14.2~22.0m),平均胸径28.0cm(17.9~37.9cm),平均单株材积0.537m3,是其他树种的几倍。营林公司在城北林场进行美洲黑杨生产食用菌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用66.7%杨树木屑、33.3%的杂木屑栽培香菇,取得与100%杂木屑栽培香菇相同的结果。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种植山杜英、鹅掌楸,5a生胸径能达到10cm以上;枫香是乡土树种,适应性广,立地条件要求不高,也是很好的菇木林树种。经过几年的试种,大部分农民对发展菇木林也有一定的积极性,因此发展菇木林条件成熟、可行。
  5 发展菇木林的措施
  5.1 加强宣传 做好广泛宣传,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乡镇领导和林业技术人员充分认识到发展菇木林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转变观念,从传统的只营造杉木、松木等针叶树种观念转变到营造阔叶树种和菇木林树种上来。
  5.2 搞好规划 做好规划是有序发展菇木林的关键,各乡镇应该因地制宜,做好规划,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并列入年度造林计划。全县菇木林造林每年不少于200hm2,并鼓励四旁等零星种植。
  5.3 制定扶持政策 制定政策,以政策为导向扶持菇木林发展,在今后的造林扶持政策中,应该逐步取消对针叶树种特别是松木纯林造林的补助,单列菇木林造林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对菇木林树种散种给予无偿送苗等。
  5.4 加强技术指导 菇木林造林成功与否,科学造林是关键,因此在做好科学规划的同时,应加强技术指导。菇木林树种的速生性就体现在适应性上,因此树种选择适地适树很重要,如桤木喜湿和土壤肥厚、耐阴;美洲黑杨喜湿耐寒冷,在滩涂及高海拔地区生长特别快;鹅掌楸则不耐水湿,喜土壤深厚肥沃;枫香则适应性强但速生性没有以上树种快等。因此在造林时应该因地制宜,做到适地适树,科学造林。
  参考文献
  [1]柳意城.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志[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
  [2]陈荣. 中国树木分类学[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57.
  [3]郑万钧.中国树木志第一卷[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4]2012年景宁畲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Z].2012.
  [5]2012年景宁畲族自治县统计年报[Z].2013. (责编:徐世红)
其他文献
TCL网络公司进军宽带接入设备领域的战略是TCL信息产业集团“天地人家,伙伴天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2001年的营业目标是一亿元人民币,2002年进入前三甲
期刊
本文提出了一种短期电力负荷的混合pi-sigma模糊神经网络回归预测方法 。该方法根据短期电力负荷的周期性,利用混合pisigma模糊神经推理功能,对欧洲电力负荷进行预测。该模型
试验以“红栗2号”板栗为试材,以壳聚糖作为保鲜剂,研究了在-1~1℃的冷藏条件下,不同浓度壳聚糖对“红栗2号”板栗品质及理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处理能够抑制淀粉酶和POD
目的将美托洛尔和坎地沙坦应用于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当中,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
当微软的触角在它所倡导的体验时代向越来越多的领域延伸时,反垄断的声音是否会更加强烈?但换个思路,是不是我们一定要痛斥垄断才能获得发展?我们能不能找到自己现实的生存空
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科学技术哲学》于2019年1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由中国人民大学刘大椿教授主持编写,李建会、刘永谋、段伟文、赵
城市综合体—集合数种城市功能的大型复合建筑群,是在集约化利用土地资源的方针指导下,城市核心区域未来重要的建筑形态。伴随我国90年代开始的城市综合体建筑热潮,一味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