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嵌含义:会话含义理论研究的未解难题

来源 :外国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SYAN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合作原则推导而来的后命题会话含义可以内嵌在句子逻辑词范畴内,构成真值条件命题的一部分.这种"内嵌含义"对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提出挑战,并构成当前诸多语法和语用模式热议的焦点.本文分析指出,内嵌含义的语法解释生成过度而语用解释生成不足,二者均尚未解决这一理论难题.对内嵌含义的进一步阐释有赖于研究对象范围的拓展、实证研究方法的革新,以及语法-语用互动解释模式的探索.
其他文献
翻译批评具有沟通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并促使两者实现互动的功能,对翻译理论建设而言意义重大.本文借助事件理论的相关概念,以我国翻译批评史上产生了广泛影响的《红与黑》汉译讨论和当下正在发生的中国文学外译批评为例,一方面深入分析具有事件性的翻译批评在翻译理论的建构与深化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从契机、驱动力、主体等维度探寻翻译批评事件得以构建的主客观要素,以期促使翻译批评更好地展现其应有价值.
"语言与认同"是当今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2020年11月28-29日,由教育部"语言与国家认同关系研究"重大攻关项目课题组、华东师范大学国家话语生态研究中心、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外国语》、《社会科学》、《当代修辞学》、《社会科学报》、上海市语文学会和中国修辞学会等联合主办的"语言与认同:社会、文化、国家、全球——第四届国家话语生态研究高峰论坛"专门就此展开了研讨,来自海内外语言学、政治学、传播学、社会学、哲学、国际关系等学科的约三百位专家学者通
翻译研究长期以来以语言研究为中心,但实际上文本并非只有语言一种模态,在媒介形态与方式日趋丰富复杂的语境下,翻译研究有必要探索其他模态符号在翻译过程中意义的构建与转换.本文从多模态及多模态翻译的概念及意义出发,回溯多模态翻译研究的历史,陈述媒介转向之下多模态翻译研究的必要性与重要性,界定其内涵、类型及特征,同时阐明相关研究的基本问题以及研究方法.
"什么是"系列丛书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从Bloomsbury引进,深入浅出地介绍社会科学中的常用研究方法和问题.丛书共8种,主题涉及社交网络分析、在线研究、话语分析、日记法、质性研究、质性访谈、质性研究伦理、定量纵向数据分析等领域.什么是社交网络分析?What Is Social Network Analysis?什么是在线研究?What Is Online Research?什么是话语分析?What Is Discourse Analysis?什么是日记法?What Is Diary Method?
文章以西方翻译史学研究为主题,围绕翻译本质、翻译原则、翻译方法和译者角色等翻译研究中的基本问题,透过对西方翻译史学在相关问题上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挖掘、梳理和分析,对西方翻译史学研究的意涵及其对整体翻译研究关联价值展开讨论,就相关研究主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与当下关联的热点译学问题,提出作者的个人思想和主张.
<正> 1 莎士比亚真品鉴定工作正悄悄取得一项成就,它使一千余行莎作重返故主,回到莎士比亚著作的宝库里去。这就是把莎士比亚和约翰·弗莱彻(John Fletcher,1579—1625)合写的一个剧本《两个高贵的亲戚》(The Two Noble Kinsmen)纳入莎士比
汉语关系从句因其所修饰位置的不同会呈现主、宾语提取的非对称性,而移位操作和基础生成这两种方式均可以单独或/和共同参与到不同汉语关系结构的生成过程中.基于相关语料的分类和辨析,文章着重阐释汉语关系从句的句法位置对其主宾提取产生的限制和允准问题(非对称性影响).目前的深层非主语说以及普遍性控制规则虽然都有可取之处,但同时也存在据此难以解释的实证语料.文章针对普遍性控制规则提出了扩展版,力图对汉语关系从句中的主-宾非对称性提供更充分的理论阐释,同时也指出述语描述话题的适切性可能只是汉语关系化过程中形成主宾非对称
"并不X"与"又不X"两个构式的区分一直受到学界重视,对两者的对比分析众说纷纭,既有的转折—原因说、意中—意外说、客观—主观说、直接—间接说都提供了重要洞见,但也都有可讨论的余地.首先,本文将"并不X"与"又不X"锁定于构式竞争的环境之中,控制其他不直接相关的功能变量.其次,对于直接对立的功能语境,借助事态性学说的理论工具,发现两构式的本质区分是事态性否定的分化:前者否定事态的实然性,后者否定事态的应然性.最后,我们根据该解释框架回应了"并不X"与"又不X"若干棘手问题以及前人研究
转类作为词类表征手段,是英语中一种特殊而又普遍的现象.然而,以往的研究极少涉及转向轨迹的实证研究.为此,文章通过词典和英语语料库对最典型的英语转类名-动转类进行考察,结果发现:1)从权威英美词典角度看,名动转类占绝对优势地位;2)从共时角度看,与系统中名-动分布不同,转动比转名多10-16%,出现的文体也有所差异;3)从历时角度看,与系统中名-动走向不同,近200年来,转名呈递减态势而转动则呈增长态势;4)从语法形态角度看,转名多为单数名词,转动则多为过去时和进行时;5)从本族语国别角度看,美国的转动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