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广播电视编导发展的新方向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omo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广播电视编导作为媒体发展学科和产业前沿,为主流电视传媒机构输送各类电视节目的主创人员,在传媒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新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的发展变得越发不尽如人意,收视率低迷,节目质量下降。本文将以传统媒体在新时代下的不足为例,探究新时期下的广播电视编导究竟该如何创新发展寻找新的方向,并提出解决方案。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 传统媒体 新方向
  从1906年无线电的发明到1936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建立的第一座电视台,广播电视的先进技术开始象征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进步。可随着人类的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新媒体产业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广播电视编导的发展方向变得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地创新寻找在新时代下更符合传统媒体的发展方式,才能使传统媒体行业变得更有生机和活力。
  一、浅析广播电视编导与传统媒体发展现状和不足
  广播电视编导作为新兴的专业在不断地发展和革新,广播电视编导团队素质和专业能力决定了节目的质量,受众对节目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但节目内容老旧、无新意、没看点却变成一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的常态。地域、学校、设施器材的不同,也使得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随着我国广播电视的繁荣发展,对人才方面的需求持续增加,同时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对于近几年新兴的网络媒体而言,传统媒体有着较为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即通过某种装置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信息或提供教育娱乐平台的媒体,其中主要包括报刊、户外、通信、广播、电视等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其缺点是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较大,且由于缺乏交互性选择权等问题,使传统媒体一直摆脱不了效率低、节目单一等问题,时间错过了节目就过去了,受众没有选择权,无法自主获取节目类别。
  二、新时期广播电视编导发展的新方向
  (一)培养专业型人才
  拥有专业性强的人才才能快速提升广播电视发展的质量。因此,对于广播电视编导人才的培养可以采用以下三点策略。第一,培养人才要从学校入手。新时代的快速发展,新旧媒体的成长亟须大量的广播电视编导人才,应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教学质量,以实践课为主、理论课为辅的教学方式。广播电视编导需要有充分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从实践中发现新鲜的事物,长期坐在教室中面对书本会造成知识和创作的同一性。第二,实践课设施须定期更换,不宜使用陈旧设备。学生在学校中学习使用的陈旧设备,到社会上早就不知更新了几代,长期脱离先进设备和软件使得学生步入社会后依然无法立刻从事工作中,对于培养人才没有任何益处。第三,提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就业率,优秀的人才不会被埋没,拥有一个良好的就业前景会吸引大量的人才加入。
  (二)注重节目的创新
  推陈出新。广播电视编导对广播电视媒体起着至关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编导必须拥有卓越的创新能力和思维方式,这样,才可正确引导广播电视媒体的积极发展。要积极创新电视节目,丰富节目内容,广播电视编导必须掌握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动态,才能根据社会的发展将创新思维带入传统媒体中进行融合。加深新媒体的运营方式,拓宽传统媒体的宣传渠道,建立公众号、论坛和微博等进行宣传,编导要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手段,从而加强新旧媒体的进一步融合。
  (三)分析大众需求,以人为本
  以受众为根本,需要编导在日常生活中多留意群众的基本需求,以热点问题和大众关心的话题去制作电视节目。这样的电视节目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并受到受众的喜爱。丰富电视节目类别,满足受众对于电视节目多样化的需求,提高电视节目、广播节目的质量,以要质量不要数量、求精不求多为宗旨,出品优质的广播电视节目。由于广播电视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的弊端,为满足受众可以随时随地收看喜爱的节目,可以加强与网络媒体的融合,让广播电视节目在手机上随时随地看,让直播更加便利。
  三、结语
  时代的发展不断衍生出新的事物,淘汰旧的事物,这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必然趋势,当传统媒体开始没落,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时,改革创新就成为广播电视编导工作的重中之重,传统媒体有它的优点也有不足,这就要求编导取长补短,将新媒体的优势和传统媒体的优点充分结合,并加以创新,为传统媒体注入一股新鲜活力,使其能够跟上新媒体的潮流,符合时代的发展。
  (作者简介:吳沚萱,女,吉林艺术学院2015级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在读)(责任编辑 象话)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更加需要多元化、全能型人才。因此,高校的声乐教学也应该不断改革和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必要的时候引入跨界唱法的教学理念及教学方法,制订出科学、系统、全面的教学方案和学生培养计划。本文主要从高校的声乐教学角度出发,对高校声乐课堂的跨界唱法教学进行阐述。  关键词:高校 声乐 跨界唱法 应用  声乐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和艺术的表象,它是一种特殊的表演形式,也是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艺术
期刊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媒正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对于文学的影响也在日益扩大,其中影视改编便是一个重要手段。严歌苓这位准确把握时机,在影视改编中谋求文学作品新发展的女作家也逐渐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形成了严歌苓“影视热”。  关键词:传媒 影视改编 严歌苓  传媒或媒介的定义一直以来没有一个较为准确的概念,在1979年版的《辞海》中只收录了“媒介”一词,解释为“双方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期刊
摘要:公共图书馆作为知识服务的载体之一,为人们获取各方面的知识提供了渠道,但是人们进行阅读的氛围不佳。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几点看法,希望能够推广公共图书馆的全民阅读。  关键词:文化 公共图书馆 阅读  我国的经济发展带动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急剧增加。我国各个乡镇的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其中,图书馆是人们汲取知识的重要场所,为人们提供知识服务的功能。但人们逐渐参与阅读的同时,还
期刊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微信用户逐渐增多,公共图书馆也开通了微信服务。微信公众号为公共图书馆的推广提供了机遇。本文旨在分析公共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运营推广。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 微信 公众平台 运营推广  现代技术的发展,为微信的广泛运用提供了平台,用户可以通过这个平台与他人实时互动。当然,微信的服务也为公共图书馆的推广提供了便利,使用微信平台可以进行图书馆信息共享,提升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期刊
摘要: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数字阅读逐步兴起,成为我国国民阅读的重要形式之一。因此,公共图书馆在推进全民阅读工作中进行创新服务也势在必行。甘州区图书馆紧跟时代步伐,在满足读者常规阅读需求的同时,利用文化共享工程数字资源的优势,进一步推进了全民阅读的深入开展。  关键词:数字资源 全民阅读 创新服务  一、观念创新  (一)树立数字阅读意识  在数字阅读时代,社会对图书馆的需求逐步淡化,图书馆所提供的服
期刊
摘要: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科技的进步,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同时,更加追求精神生活上的丰富,因此文化活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群众文化是近年来的热门概念,特别是在国家倡导全民艺术普及的当下,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群众文化活动中。优秀的群众文化活动不仅彰显着民族精神,而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文本将着重阐述群众文化活动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价值。  关键词:群众文化 社会作用 社会价值  一
期刊
摘要:豫剧是产生于河南的一种戏曲艺术类型,有着数百年的发展历史,具备音乐朴素、高亢嘹亮、乡土氛围浓厚、地方特色突出等特征,得到了群众的喜爱,现如今已经被收录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中。要保护和发展好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要注重对其进行有效的发展和传承。所以,要对豫剧的发展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深入剖析豫剧发展和传承当中的困境,以便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更好地将豫剧发展和传承下去。  关键
期刊
摘要:谭恩美的小说中蕴藏深厚的东方意象,包含算命、人与灵对话以及托梦等情节,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本文以《接骨师之女》为例,探讨谭恩美小说中的神秘东方。该小说当中包含四种神秘意象,不仅展现出民间传统文化现象,又符合小说艺术真实性要求。  关键词:谭恩美小说 神秘东方 《接骨师之女》  《接骨师之女》是谭恩美的代表作,作者在小说中将几代人的恩怨作为发展主线,最终以大团圆的结局作为故事结尾。该作品展示出
期刊
摘要:鲁迅作为中国近现代翻译文学的先锋人物,引进了许多外国的优秀文学作品。他不仅翻译了俄国、东欧等国家反映民族解放运动和国民生活的优秀作品,同样译介了很多日本文学作品。其中,包含了鲁迅早期在东京学习接触到的自然主义风格文学,但引进更多的是大正时期盛行的白桦派文学作品。  关键词:自然主义 日本白桦派 鲁迅  在日中现代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关于大正时期的白桦派作家和鲁迅、周作人兄弟之间相关的研究有很多
期刊
摘要:目前,我国传统村落保护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传统村落作为农耕文化的根脉,也是当今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城镇化加速进行的今天,除了少数历史文化名村得到相关有效的保护外,更多的“非典型名村”在历史的长河中默默地探索自己的发展。在这些村落中,历史的源头清晰,传统生活尚存,但是却没有形成完整的空间结构和延续性。  关键词:“非典型名村” 历史遗存 保护  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村落遗存的保护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