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如何影响日韩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y86983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日本、韩国等同属“东亚文化圈”,并且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东亚文明,这与中华文化自古对日韩的传播和影响密切相关。
  近些年来,日本和韩国有些人提出了所谓的“去中国影响化”,企图否认中华文化对东亚地区所发生的影响。这种倾向值得我们注意,我们有必要把历史上中华文化是如何影响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这个问题弄清楚。
  中华文化自古就传播到朝鲜半岛、日本列岛
  事实上,古代东亚之所以能创造出高度的农业文明,与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影响是离不开的。从区位上说,中国、日本、韩国等同属“东亚文化圈”,又可以叫做“汉字文化圈”或“儒学文化圈”。
  从历史上看,中华文化向朝鲜半岛、日本列岛的传播,主要有四种途径和方式。
  第一个途径是移民。在古代,中国和朝鲜半岛交通很方便,到日本列岛可以通过朝鲜半岛渡海或沿着东海过去。所以,中国的移民在很早的时候就到达了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传说公元前11世纪,就是周武王的时候,箕子带了很多人到朝鲜去。秦汉的时候,为了躲避战乱,有更多的中国人逃到朝鲜。汉初的时候,卫满率领他的族人到朝鲜自立为王。中国到日本的移民也很早。中国人到了朝鲜以后,通过两条路到日本,一条是通过朝鲜海峡对马岛,另一条是沿着所谓的日本海环流路,到达日本的北陆地区、本州的北部。在公元2、3世纪的秦汉之际,有一批中国人移民到日本,其中象征性的代表人物就是大家熟悉的徐福,中日两国民间传说都把徐福描述成中国上古向日本移民的代表人物。此后,中国去日本的移民一直没有断,魏晋南北朝、隋唐、明清都有,比如明末有名的思想家朱舜水和隐元和尚,等等。
  第二个途径是遣使。公元1世纪到7世纪,朝鲜半岛处于三国时代,三个国家一个叫高句丽,一个叫百济,一个叫新罗。这三个国家都跟中国有遣使往来。日本遣使也很早,倭奴国早在公元1世纪的时候,就向当时的东汉王朝派遣使节,后来倭五王时代也向中国遣使进贡。特别是到了日本的奈良平安时代,开始派遣大型的使节团即遣隋使、遣唐使到当时中国的隋朝和唐朝,全面学习中国的经济、文化、制度、艺术等,推动了日本社会的进步。日本历史上的第一次改革“大化改新”,就是在这种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
  第三个途径是留学。早在隋唐时期,就有不少日本、朝鲜留学生来中国。还有一种是留学僧,即留学的和尚,比较有名的留学生有阿倍仲麻吕。唐朝的时候,国子监里的新罗留学生有200多人,有些人还考中了中国的进士,在唐朝做官。宋代、元代、明代来中国的更多的是日本的僧人,他们被称为入宋僧、入元僧和入明僧。
  第四个途径是贸易。朝鲜对中国主要是朝贡贸易。日本对中国,在宋、元时期主要是民间贸易,明代是勘合贸易,到了清代是信牌贸易。
  文字和儒学对日本、韩国影响最深远
  中华文化向东亚地区传播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比如生产技术、生产工具、文字、制度、法律、经济、思想、宗教、文学、艺术,一直到社会习俗等,有些影响一直到今天都还存在。其中影响最大、最深远的是文字和儒学。
  大约公元1世纪时,汉字传到了朝鲜半岛。4、5世纪时成为朝鲜的书面文字,直到19世纪末。朝鲜李朝的档案叫《李朝实录》,完全是用汉字写的。“二战”以后,朝鲜首先于1949年停用汉字,韩国1970年也停止用汉字。但是,现在很多韩国学者又提出要恢复汉字,他们认为停用汉字是一个很不明智的做法,影响了文化的发展。
  汉字大概是在公元3、4世纪传到日本的。此后,汉字也成为日本官方的书面文字。甚至到了公元8、9世纪日本发明假名后,公文中大部分还是汉字,是假名和汉字混用。直到现在,日本的文字中间还是既有假名又有汉字,还有很多西方的外来语。现在日文里面还有1945个常用汉字,他们的中小学生必须要学会,否则就看不了日文。古代东亚三国共同使用汉字,为三国之间在外交、贸易,以及文化交流、人际交往、感情沟通等方面创造了一个极为有利的条件。
  中国的儒家思想早在公元1世纪就传入了朝鲜半岛,当时有些朝鲜人已经能够背诵《诗经》。到3、4世纪的时候,朝鲜半岛的高句丽已经建立了儒学的最高学府——太学。百济设立了五经博士,专门讲儒学。7世纪的时候,新罗国也开设了国学,学习儒学。到12世纪的时候,高丽王朝还设立了经筵制度,专门讲授儒学。到了李氏朝鲜,专门设立一个机构——成均馆,讲授儒学。后来成均馆变成一个大学,叫成均馆大学。这个学校是世界上唯一有儒学院的大学,这个儒学院不但学儒学经典,还学儒家的礼仪,包括祭祀的仪式、舞蹈等。
  日本是在4世纪的时候,由王仁博士带去儒家的经典《论语》。后来派往中国的遣隋使、遣唐使、留学生更是带回了大量的儒家经典。到了17世纪,日本的江户时代,中国儒家的朱子学,就是朱熹的理学,已经成为日本的官学,日本民间盛行的是阳明学。儒家思想也深刻影响到朝鲜和日本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宗教以及伦理道德、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各个方面,所以它成为“东亚文化圈”的一个重要特征。
  日韩吸收中华文化的过程中也有改造和创新
  历史上,朝鲜和日本在吸收和借鉴中华文化的过程中,也有改造、创新和发展,我们不能认为它们完全是模仿、照搬中国的文化的。比如日本,吸收了唐朝的大量文化,当时称为“唐风文化”。但是后来经过他们的融合、改造,逐渐形成了“国风文化”,就是具有日本本国民族特色的文化。朝鲜古代虽然使用汉字,但是后来为了使一般的民众、官员能够按朝鲜语来阅读,所以在7世纪的时候,新罗的薛聪就仿照汉字的结构,创造了一种韩文,叫做“谚文”。到15世纪的时候,朝鲜李朝的世宗大王,命令官员用汉字的笔画创造了一种表音文字,当时称为“正音字”,就是今天的韩文。
  日本在公元8、9世纪的时候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了假名,作为日本的字母来拼写日语。日语里边的假名有两种:一种假名是简化了汉字楷书的偏旁、部首制造的,叫片假名,现在大部分用来记载外来语;更常用的是简化了汉字的草书而形成的,叫做平假名,平假名是现在日语里边最常用的文字。所以,现在的日语就是由假名、汉字,再加上西方的外来语混合的一种文字。日本人在吸收了汉字的很多词汇以后,又创造了很多有新含义的汉字。例如,“干部”、“主义”、“哲学”、“社会”等新名词,这些词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人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创造的,中国的留日学生又把这些汉字吸收到中国来,成为汉语中的新名词,所以应该说中日的文化是互相交流的。
  日本还对学习到的东西加以改造,推陈出新,有些方面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中国的儒学传到日本后,逐渐被日本化了,他们把儒学与日本固有的神道结合起来,神儒调和,还把儒学跟佛教结合起来,儒佛调和。朝鲜也有很多儒家的学者对儒学进行了发展,比如朝鲜学者李退溪对儒学的研究很深,被称为朝鲜的“朱子”。
  再如,中国的饮茶、书法、插花、武术等传到日本后,被改造成一种独特的道的文化和艺能,日本人称为“道文化”,如喝茶变成“茶道”,书法成为“书道”,插花变成“花道”,剑术变成“剑道”,射箭变成“弓道”,武术变成“柔道”,这是日本人的一种发展。还有中国的一些工艺,比如中国的扇子、刀箭、漆器、陶器、瓷器等传到日本和朝鲜以后,也得到推陈出新。例如,中国的扇子原来主要是圆的团扇,后来日本和朝鲜把它改造成折扇,可以折叠起来,而且扇面上可以有各种画,这种扇子后来又传回中国。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东亚文化圈”的共性,使得中、日、韩三国人民更容易沟通、交流。这也是东亚各国应该发扬和利用的一种传统文化遗产。
  (《北京日报》2010.11.15)
其他文献
不可否认,一个人或许可以凭借出众的外貌容颜而幸运地被用人单位看中,赢得先人一步的竞聘机会。但如若没有实际的内在素质,幸运也只能是昙花一现,终究难逃被淘汰出局的命运。  有企业明确打出拼“颜值”口号  大学女生为求职暑期整容、高校周边高颜值一寸照照相馆兴起……尽管接受采访的HR(人力资源部门)并不把视频简历作为看“颜值”的主渠道,但招聘本身已是一个拼“颜值”的新战场,这已是大家无法否认的事实。  中
期刊
当前,随着公办教育的发展,民办学校面临新一轮的冲击。政府对公办学校的投入越来越大,民办学校与公立学校的竞争,早已走过了靠硬件取胜的时代。硬件的长处日渐消失,师资的压力却仍然不减……  “我们是用小财政解决大教育问题。”四川省遂宁市教育局局长张永福一语道破该市的教育现状:经济欠发达,人口却不少,近380万常住人口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正日益增长。  如何满足?遂宁市选择了走公民办教育多元发展的道路。数据显
期刊
习近平掌军后,力挽狂澜,重手治吏,廓清了军改的气候与土壤。此次军改是军队系统最大的一次深刻变革,其意义不亚于“1980年代初地方从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的改变”,其更深远的影响可能需三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看得清楚。  “这是中国60年来最大一次军事改革”  11月24至26日,中央军委改革工作会议在京西宾馆召开。200余名军地高级领导干部悉数正装出席,闭门会议连开三天,这是继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
期刊
医生对病情的过度渲染实则是为了口袋里的利润,某些医生极不情愿为患者开出“有效平价”的治疗方案,放掉利润的医生等于是做了“无用功”,无良医生追求的是治疗利润的“最大化”,而对于患者的康复他们本无兴趣。  《无效的医疗》是德国医生尤格·布来克所著。出身医生的布来克勇敢的揭开了医疗领域的“灰色面纱”。他在书中揭示了的医疗领域的种种“潜规则”。这些“潜规则”常常无情的侵害着无助的患者和家属,在欧美,一些不
期刊
性需求得不到合理的满足和缓解,情感上的空虚寂寞,是所有进城农民面临的问题。找站街女有传播疾病的风险;临时夫妻是影响家庭和社会的定时炸弹;即使是带着自己的老婆,在城里也要面临诸多不便的问题。  生理上的正常需求,被赚钱的唯一性遮蔽了  老家一对三十多岁的年轻夫妇最近在闹离婚。男人在外打工时忍不住找了几次站街女,可能是没有做好防护染上了性病,他自己也没在意,回家之后又把病传给了妻子。如今这家人迈出家门
期刊
在当前中国沿海发达地区的农村,村庄不同收入群体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三个不同的阶层:富人阶层、一般村民、贫弱群体。富人炫富、高消费造成了沿海发达地区越来越畸形的场面消费。  数额巨大的场面消费  浙江宁波、绍兴的农村是全国最富裕的农村,同时那里的铺张也让人十分惊讶。只要有宅基地,农民一定会建别墅式的住房。  宁波市宁海桃源街道村旧村改造,给每户划三块宅基地,几乎所有农户都自建四层别墅式住房,建筑面积普遍
期刊
一些农村创业者表示,不少地方宣传的创业优惠政策并没有落地,创业者得到的优惠“层层打折”。尽管近年来政府多次提出放权让利,但基层的少数部门少数人仍存在“不收手”的现象,“灰色”成本成了创业的一种刚性支出。  繁琐行政审批耗时耗力  一些小企业反映,虽然简政放权出了成效,但部门之间前置后置的协同问题仍然是个麻烦,开办个小企业共计要办10多个行政许可,“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整个注册进程就会被卡住”。  
期刊
11月初,广州警方在番禺区南村镇抓获南村镇市头村村委会主任蒋某辉等涉黑团伙的在逃嫌疑人员13名。  虽然村民会议是村民自治的最高权力机构,但村民会议往往为村委会所控制,村民自治成了事实上的村委会自治。当然,在村委会里,主任拥有对上级分派下来的各种资金、款项、财物等资源的支配权,所以有“土皇帝”之称。这也是“村官”虽小,却成“大贪”的原因之所在。  村官蒋某辉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采用恐吓、殴打村民等
期刊
阿中和叶子名片上的头衔叫作“爱情猎头”,他们在一家叫作钻石婚恋的公司工作了4年,任务只有一个:为单身富豪们寻找另一半。  阿中和他的女伴叶子在上海新天地停留了5个小时,但他们不是情侣,对周围的浮华景象也毫无兴趣。  天色渐沉,二人决定半小时后离开,因为天黑后更容易被当作坏人。“来新天地的运气一直都比较好。”这一天的指标已经完成,阿中心情不错,“我们在这儿总能很快找到猎物。”  走路时,阿中的眼睛一
期刊
“要查,每个人都有事”“比这事大的有的是,纪委该先查他们”……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势下,一些党员干部不适应小错得咎、小过受惩,不是去反思自己所犯的错误,而是反过来抱怨组织;不是向先进学习、树立道德高标准,而是自甘在泥潭里打滚与腐败分子比较,这种在潜意识里的“比烂”可谓荒谬至极。  “要查,每个人都有事”,此话可能包含着两种情绪。一是被查处官员对纪委的处罚心存对抗情绪,通过“要查,每个人都有事”的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