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大片引爆 国产中小影片撑市

来源 :综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ulai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13日,第20届世界杯在全球球迷的无限期待中正式在巴西拉开序幕。同一天,被称为“史上最大怪兽”《哥斯拉》登陆世界各国大银幕,并在中国市场创下首周末3天2.6亿多元的票房,其中6月14日产约9000万元,带动大盘飙升至1.3亿元高位,强势引爆暑期档。随着《变形金刚4》《分手大师》《小时代3》《闺蜜》《白发魔女传之明月天国》(以下简称《白发魔女传》)等40多部中外影片的轮番上阵,这一观影高峰有望持续到8月底。而在此之前,很多人还在担心,四年一届的世界杯会抢走今年暑期大银幕的风头。
  回望2013年,持续三个月的暑期档产出60亿元票房,相比2012年同期的42亿元,净增近四成。今年前5个月,国内2万多张大银幕共累计产出107亿元,同比去年增20%左右。从《哥斯拉》开始,到8月底,约有40多部中外影片陆续亮相国内大银幕,今年暑期档票房总量再创新高基本无悬念。
  从前三年暑期档票房前五名的影片分析,好莱坞进口大片优势依然明显,但轻装上阵的国产影片,成绩并不错——去年两部《小时代》均跻身档期内票房前五,累计创下近8亿元票房。
  相比票房数字,今年暑期档出现的新情况,以及所呈现出的市场趋势更值得关注:好莱坞大片 “狂轰乱炸”,国产大片再度缺席,中小国产片类型化、年轻化趋势更加明显;跨界融合渐成潮流,电影电视新媒体之间关于电影的合作更加深入。此外,主打暑期档观众的惊悚片和动画片等类型,在各个层面都更加引人瞩目。
  纵观今年暑期档,市场两极分化仍然严重,大量中小片盲目生产成为炮灰,需要市场进一步聚合;观众期待大片,大片的创作却越来越不能满足主流观影群体;年轻创作者过于激进地实践“以观众为中心”的理念,整体创作仍显浮躁,关注度高的作品不少,有望成为“黑马”的佳作依然寥寥。
  挑战意味着机会。对于国产影片来说,突破的力量与制约的因素所形成的张力越来越强——中国电影最有生命力的阶段到来了。
其他文献
在本届上海电影节的行业讨论中,“完片担保”是一个热门话题。组委会今年专门以此为题组织了一场论坛。参与话题讨论的各方,身份和立场各有代表性,除了Film Finance这样在该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海外企业,也有目前尝试在国内推广完片担保服务的本地公司,也有对此项服务有经验的制片人,以及银行、基金这样的专业投资方。  电影制作的风险担保环节此前一直是国产片制作的一大缺陷,也是制约中国电影进一步与国际
期刊
来自星星的你》火遍亚洲,俊男靓女、华服美景,被国内从业人员视作偶像剧的标准模板,导演张太侑却说,《星你》不是偶像剧;《流行花园》《终极一班》《恶作剧之吻》等台湾偶像剧造就数代偶像,近年却后继乏力,既无佳作也无新人冒头;内地偶像剧几成雷剧代名词,《一起来看流星雨》中生硬植入的美特斯邦威成为最大槽点……  到底偶像剧是什么?偶像剧的植入如何操作?三地电视人齐聚6月12日的上海电视节新浪潮论坛,探究“偶
期刊
342014上海电视节三大现象  36标杆节目是如何炼成的  38偶像剧路在何方  39电视人需要GPS思维  40如何制造“现象级”节目  41好节目要切中时代脉搏  42好纪录片就像“糖衣炮弹”  43关注新闻 关注电影 关注社会思潮  44中国影视节目的新“丝路”  45视频网站发力自制 网络剧亟待价值变现  46儿童影视市场的两个关键词:互动 娱乐  47郭宝昌:“新人辈出让人兴奋”  4
期刊
6月12日,上海电视节白玉兰论坛请到了多位国内外纪录片导演,共同探讨如何建立起中国纪录片的国际化生态产业链。  立意与“语法”  什么样的作品才能被称为优秀纪录片?上海纪实频道艺术总监应启明认为,除了好的故事、画面、声音等等技术层面的东西外,最核心的问题是作品想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应启明用荷兰纪录片《马丁的声音》举例。他解释说,如果是中国导演拍摄失聪孩子的故事,无外乎三种格调:自强不息的励志故
期刊
文/陈 丹  《综艺》:今年参赛动画片的整体质量如何,有何特点?  尼尔森·申:本届电视节动画单元参与评奖的动画片有着独特的创作方式,不是那些每周、每天都能够在电视上放映的动画片,其艺术性会更强一些。  《综艺》:在评判中,你的标准是什么?  尼尔森·申:入选的动画片与其商业上的成功与否没有太大关系,我们从纯粹审美的角度来审视这些作品。  《综艺》:你认为一部优秀的动画片应具备哪些特质,尤其是给孩
期刊
2014年6月14日-22日,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正式举办。总体观察,本届活动保持了既有水准,电影节在选片等领域取得了可贵进步。在经历了去年的短暂波动之后,上海电影节今年算是重新稳住了阵脚,巩固了领先位置。  影片和星光:提升明显  主竞赛单元“金爵奖”,本届选片可谓近几年令人印象最深的一届。  上海电影节竞赛单元的选片向来是个老大难。简单来说,评价电影节选片的直观标准主要是两项:所选作品及主创
期刊
文/南 瑞  《综艺》:你觉得今年电视连续剧单元参赛作品的整体质量如何?  郭宝昌:今年入围的电视剧,质量是大踏步前进的。可以明显看到创作人员的创作意图,能给人以启示,我觉得这是一大进步。  第二是作品结构更贴近市场。入围作品无论篇幅多长,都能感觉到创作者很注重审美疲劳的问题,留下悬念,可吸引观众从头看到尾,我觉得这也是很大的进步。  另外就是新人辈出,特别令人兴奋。我一向主张,我们这一代该靠边的
期刊
从2013年到2014年,火爆电视荧屏的综艺节目,不再是海外模式一统天下的局面,一些原创的、带有中国传统文化标签的节目模式取得了收视、口碑上的双丰收。6月10日,“探索中国原创节目模式前行之路”主题论坛在第四届上海电视节举行。如何更好地鼓励创新,让国内电视节目从“模式引进”走向“自主研发”再到“模式输出”,成为与会国内外电视界知名人士最为关心的话题。  节目模式螺旋式上升  回顾近10年来的节目模
期刊
惊悚片是暑期档的“保留节目”。2011年7月8日,《孤岛惊魂》上映,爆冷取得8935万元,大大刺激了惊悚片的制作热情。去年暑期档,仅7月份就有6部惊悚片上映,绝大多数成绩并不理想。今年暑期档,《笔仙3》《京城81号》《金童子》《灵异事件》《碟仙诡谭》等多部惊悚影片上映。其中,《笔仙》系列已经连续三年选择暑期档亮相,分别斩获6100万元和8200万元,成为上映当年度最卖座的惊悚电影。  惊悚片期待“
期刊
北美进入暑期档后,几部大片《超凡蜘蛛侠2》《哥斯拉》《X战警:拯救未来》接踵而至,喜欢看商业片的观众总能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一部,而这些大片上映之初的成绩也相当抢眼,每部电影上映前三天的票房都冲到了9000万到9500万美元这一区间。  但这三部电影也统统犯了后劲不足的毛病,与上映首周相比,第二周的票房下滑幅度非常大:《超凡蜘蛛侠2》下降幅度为60%,《哥斯拉》为62%,而《X战警:逆转未来》则下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