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慈善学的年轻人

来源 :中国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nimadebicaoc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上海宋基会秘书长邹蔚看来,中国慈善界的乱象源于从业人员的不专业,想要正本清源,还得从教育入手。最理想的做法,莫过于在大学内开办慈善学院,招收慈善专业的学生,今年9月,中国首个慈善事业管理专业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开班。未尽完善的事情还有很多,但出人意料的是,慈善专业的师生们却热情高涨。
  也许很多年以后,中国慈善界会衍生出许多流派,其中会有人自豪地说,嘿,哥们,我是“珠海一期”的学生,然后众人会投来羡慕的眼神。当然,在2012年的秋天,这一切还没有发生。
  今年9月,中国首个慈善事业管理专业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开班。有意思的是,不仅是学生,就连老师们都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
  从零开始
  夏日的午后,本是小憩的好时光,但是年过花甲的金宝城却很忙碌。
  金宝城的眉毛有点花白,按他自己的话说,早就可以退休了。但他目前不仅没退休,反而更忙了。本已担任学校教育学院副院长的他,今年9月又多了一个头衔——宋庆龄公益慈善教育中心主任,这个头衔可不是虚名,他需要为中国首个慈善专业的师生们打点一切。
  新组建的慈善教育中心人丁单薄,金宝城不得不事事亲力亲为。在慈善专业开班一个多月后,记者在北师大珠海分校见到了金宝城,当时他正在忙于指挥家具公司的工人为新办公室组装家具。“正如你所看到的,我们的新办公室还在布置中,师资队伍还正在建设,教材都还没有。”这位勤勉的老人坦言自己是“公益慈善领域的新兵”,同时,他并不讳言珠海慈善专业当前的不足,金宝城说,“我们一切都从零开始。”
  师资是金宝城目前最头疼的问题。新成立的慈善教育中心还没有自己的专职教师,目前,该中心只能以“外聘讲师”的方式组建师资队伍。
  为学生讲述《公益慈善学概论》的何莉君既自信,又忐忑。她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慈善专业的在读博士,目前毕业论文还没有着落,为了顺利成为“中国第一个学成归国的慈善学博士”,何莉君还得在11月飞回美国参加毕业论文的开题。
  为学生讲述《慈善法》与《欧美慈善史》的褚蓥有些尴尬。他是清华大学NGO研究所的博士后,《美国私有慈善基金会法律规则》一书的作者,但他却找不到一本可以用来讲授中国慈善法的教材。目前,他只得把十多条有关基金会的法例都打印出来,手持A4纸讲课。
  未尽完善的事情还有很多,但出人意料的是,慈善专业的师生们却热情高涨。
  杨婷婷是一名大三学生,原就读金融学,她在开学一个多月后更新了自己的QQ签名:“我最不后悔的选择就是选择了公益慈善管理。”理由是:“和一群志同道合,有着同样梦想的人,在一个有力量的群体中前进,感觉很幸运。”来自11个学院17个专业的34个学生选择将公益慈善作为专业方向,他们大多家境殷实,却觉得社会“太浮躁”,他们怀揣改变社会的理想,但又在与社会的初次接触中感到失望与无力。
  “选了慈善专业,我认识了何莉君老师、程刚老大,还有很多曾经没法接触的大人物……”杨婷婷说:“他们给了我们这群孩子希望。”
  给希望的人
  2011年,中国慈善界丑闻频发,就连一向声誉良好的“宋庆龄系”基金会亦卷入其中。9月,河南省宋庆龄基金会被爆用善款大量放贷,招致公众如潮的质疑。这让当年曾为宋庆龄先生工作,现任上海宋庆龄基金会主席的鲁平感到痛心。
  鲁平已经85岁了。这位前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当年曾与香港总督彭定康有过一场令人印象深刻的骂战。耄耋之年的鲁老,顶着上海宋基会主席的头衔,但早已不参与基金会的日常管理,可是,慈善界眼下的乱象还是让他坐不住了。鲁平找到上海宋基会秘书长邹蔚,要求基金会做点什么,“推动中国慈善事业前行”。
  慈善如此,中国怎么办?邹蔚不得不开始思考一个颇为宏大的问题。在邹蔚看来,中国慈善界的乱象源于从业人员的不专业,想要正本清源,还得从教育入手。
  “中国目前有不少公益研究院,从事理论研究的人很多,但我们感觉,中国慈善界目前最缺的还是实操性人才。”基金会副秘书长管建华说,上海宋基会希望在本科教育寻找突破口。
  最理想的做法,莫过于在大学内开办慈善学院,招收慈善专业的学生。但邹蔚等人在深入了解后发现一个大难题:在中国,公办大学的专业设置、招生数量等关键事项都由教育部门统一规划,而慈善学并不是一个被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学科,慈善专业学生的学历文凭不被国家承认。
  不少知名高校欲与上海宋基会合作,无奈受困于机制,难以在两三年内有所建树。在此困局之下,上海宋基会把目标转向了办学机制较为灵活的民办高校,而在众多的民办高校中,又数北师大珠海分校对开办慈善专业的热情最高,双方高层的私交也最好。今年1月,上海宋基会与北大珠海分校一拍即合,确定联手组建全国首个慈善专业。
  为了确保学历的合法性,双方想出了一个折中的方法,先把慈善作为一个“专业方向”,由学校面向各专业大三、大四学生开设,学生所属原专业不变,毕业时仍领取原有的学位学历证书,但证书上会注明“公益慈善事业管理”的专业方向。
  创新的培养方式引起了业内大佬们浓厚的兴趣。今年3月,希望工程创始人、基金会中心网理事长徐永光在上海交大一次演讲中偶然听闻此事,他当即拉住了上海宋基会的代表管建华要求详谈。
  与上海宋基会的判断相似,徐永光也认为中国慈善业的症结在于专业化的程度太低。在徐永光看来,专业慈善是公益项目的必经之路,但目前圈内专业人才奇缺,也没有相关的教育和人才储备,行业发展乏力。
  徐永光敏锐地感觉到,在全日制本科院校里创立慈善专业,很可能是中国慈善界迈向专业化的重要一步,他决定帮上一把。
  一个三方合作的公益项目开始萌芽。
  “程刚的兵”
  在徐永光的授意下,3月中旬,基金会中心网总裁程刚从北京飞赴上海,与上海宋基会高层探讨合作的可能性,当时的程刚也许不曾想到,他后来会被一群大学生尊为“老大”。
  程刚是内蒙古人,身材魁梧,性情豪爽,吃饭时需饮酒助兴。他常常把基金会中心网对慈善专业的介入笑称为“第三者”,但实际上,作为全国基金会的信息枢纽,中心网手握大量业内资源,它的加盟,上海宋基会与北师大珠海分校举双手赞成。   程刚还记得,4月的一天,上海风和日丽,三方代表在绿色的草坪上畅谈公益前景,彼此越谈越投契。他们达成共识:“要培养一批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坚定的公益慈善理念,具有过硬实操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简而言之,要培养专业化的实用人才。
  4月22日,上海宋基会召开理事会,确定从教育专项基金中拨款200万作为珠海慈善专业启动资金。
  程刚也没闲着。美国印第安纳大学的慈善学研究全球领先,他就到印第安纳大学取经,帮助珠海新开设的慈善专业引进课程与师资,同时促成两所高校的合作。有意思的是,后来深受学生欢迎的讲师何莉君,正是程刚在印第安纳大学访问时“挖”回来的。
  5月22日,宋庆龄公益慈善教育中心正式在北师大珠海分校宣告成立。程刚说,成立“中心”只是权宜之计,他希望在一到两年内建立并将之发展成中国首个“慈善学院”。
  为了珠海慈善专业能顺利开办,程刚几乎不遗余力。在这半年里,他对每一个碰面的圈内人热情推介这个新生专业,他跟安永企业家奖得主曹德旺言说、向深圳慈善会秘书长房涛介绍、与中大教授朱健刚交流……他甚至一个个地邀请这些业内精英一对一担任学生们的导师,让孩子们有机会接触最前沿的慈善理念。
  程刚全程参与慈善专业的宣讲、招生、面试等一系列活动,他与金宝城、何莉君等人亲手从报名的50余人中挑选出最终的34名学生。他的挑选标准也颇有争议:“一,爹妈至少不反对;二,家里起码小康。穷人家的小孩就别搀和了,还是努力赚钱吧。”
  在程刚看来,尽管公益行业的从业者待遇在提升,但与高收入行业依然有着明显的差距,家境富裕的小孩更有条件去做慈善。程刚说:“很多人不赞同这个观点,曹德旺就不赞同,但我们与校方在这方面比较一致。”
  程刚对挑选出来的孩子寄予厚望。他最常对学生们说的一句话是:“你们是学慈善专业的,出去以后,不许说外行话,不许给我丢人!”在程刚看来,“不说外行话”、“不丢人”就是专业性的最好体现。
  程刚说:“我希望,这群孩子将来能到各大基金会工作,人家一看,嗯,程刚的兵,是这么回事。”
  执着公益的孩子
  在34名学生中,最受程刚看重的是一名“问题小孩”,他叫陈孚。
  陈孚来自一个军人家庭,身材高大,衣着简朴,脚下踏的胶鞋还是破的,全身上下唯一的名牌是一块手表,那是他父亲送的。
  陈孚今年既非大三,也非大四,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已经“大五”了。去年整整一个学年,陈孚因厌学而申请休学,他去追寻自己的公益理想,加入了一个心仪已久的环保NGO,希望做全职公益人。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该NGO的创始人并不认为满腹牢骚的陈孚是个合格职员,在试用期满后不予录用,失意的陈孚只得重返校园。
  当时正是五月天,友人的一个来电,为迷惘中的陈孚带来了新的希望:北师大珠海分校要开慈善专业了。
  5月下旬的成立仪式,6月初的两场招生宣讲,陈孚一场都没有落下,他争取一切机会与业内大佬们对话。他追问徐永光、追问程刚:“大学生公益创业资源匮乏的难题如何破解?”、“谁来为中国公益创业的大学生埋单?”
  程刚一句话让陈孚印象深刻:“年轻人,你应该多考虑什么才是有效率的事情。”
  喜爱哲学的陈孚陷入了思考:怎样的公益慈善才是高效的?公益慈善事业又是如何发展过来的?为了寻求这些问题的答案,陈孚决定报名参加慈善专业的选拔。
  但问题是,慈善专业也是有门槛的,选拔条件中“不得挂科”的规定让陈孚一度绝望,但执着的陈孚还是愿意试一试。为了争取校方的破格录取,他把自己大学四年的公益实践整理成册,还找到了10名亲友分别写推荐信,其中包括珠海政协委员、全球性NGO的工作人员,以及陈孚的父亲、同学、舍友等人。
  当收到陈孚的“求学简历”时,见多识广的程刚也惊讶了:“别人的自我介绍只有一页,他的有五六十页,我的天,这就像一个求职者。”陈孚的执着和热情打动了程刚,但他挂科、翘课的“前科”也招致了部分组织者的反对,全赖程刚与何莉君的力挺,这位“问题学生”才最终涉险过关。
  记者留意到,陈孚,以及其他33位选择公益的少年们,他们的想法似乎与主流社会有点不同。他们热情、执着、有想法,同时有着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理想化倾向。
  在被问及为什么选择慈善专业时,不少人生出“中国目前很浮躁”的感叹,这群90后的学生说,他们愿意“慢下来”,“去改变社会”,“让世界活得更有尊严”。
  导向何方?
  璞玉要雕琢成器,需看大师们的手艺。
  学生学什么,老师怎么教,如何引导已长出思想萌芽的孩子们作更深入的思考?这些问题,当上了慈善教育中心副主任的何莉君苦思了一整个夏天。
  不少圈内人认为,慈善专业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实用技巧”上,甚至班上不少学生也这么看,部分急于助人的孩子希望尽快拿到称手的“工具”。
  学生的诉求很单纯,但何莉君想教给他们更多。这位接受了正统美式慈善教育的准博士并不认为“救济”是慈善的全部内容,相反,她认为那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美国的慈善史,是一部公民参与的社会事务的历史,它强调公民的社会责任,鼓励人们去改变社会。”
  何莉君在参与专业课程设置的时候融入了她的理念。在教学大纲的初稿中,记者可以看到《慈善学概论》、《慈善教育与公民参与》等看似与实操无关的课程,而《慈善学概论》更是由何莉君本人主讲。
  何莉君的美式课堂很对学生们的胃口。据记者调查,在慈善专业已经登台亮相的4位讲师中,何莉君人气最高。在她的课里,所有的议题都没有标准答案,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允许有不同意见的存在,同时运用一个全英文的网络平台,把师生的讨论从课堂引向课外。
  学生们在网络平台上热烈讨论,其活跃度甚至惊动了远在美国的开发者。11月初,该平台的CEO搭了十几个小时的飞机,就是为了到珠海调查一下这个平台究竟是怎么在中国火起来的。
  当然,作为一个本科的专业,实操课程才是重头戏。本来,作为一个二线城市的民办高校,珠海慈善教育中心在对接业内资源上颇有难度,但程刚的卖力吆喝,让这个问题变得简单起来。
  按照校方的设想,慈善专业学生在经过一个学期的理论学习后,就将分批开展“专业综合实践”。而他们的去向,不是草根NGO组织,而是“全部在各大公益慈善机构和企业社会责任部门”。
  程刚的精英教育思路明显。一位公益人曾向他自荐,希望将自己组织民间公益活动的经验传授给学生,程刚一挥手,说:“不合适。我会请基金会和大型公益机构的领军人来当导师。”
  程刚正在牵线。10月底,在程刚的周旋下,深圳慈善会已经与珠海慈善教育中心初步达成协议,按照设想,深圳慈善会发起的“中国慈善公益人才高级研修班”将与慈善专业的学生深度对接。要知道,这个研修班含金量十足,报名者大多是各大公益机构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此事若成行,程刚的“精英导师”计划就不再是空谈。
  蓝图已然画就。唯一的问题是,这群孩子在毕业后真的愿意把公益慈善当作自己职业吗?在记者的调查中,薪酬,仍然是慈善专业学生们心中一个解不开的结。
  “我想,他们当中会有十五六个人入行吧。”程刚在说这话时,目光飘到了远方,“就算他们进了别的行业,又有什么关系呢?倘若他们成功了,当金领了,有钱了,心中慈善的种子会发芽,他们一定会再回到公益慈善领域中来。”
其他文献
古训云“水至清则无鱼”,这究竟是歪理还是正理?世界是模糊的,但总有人看得清。不过如何平衡、如何取舍却不是那么容易。对掠夺与贪婪说“不”,不是那么容易,但当一个人的生命走到尽头时,他可能会认为说“不”是正确的。  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人。你为你的良心感到骄傲,对自己购买、消费的东西历历在目。然而,你每天起床、穿衣、吃完早点后却去一家你认为是在伤害他人和这个地球的公司上班。  对我们许许多多的人来说,这
期刊
“我想,通过表演表达公益可以很快乐,很摇滚,对现有体制和社会带有改造性。我们需要公益具有摇滚精神。摇滚具有颠覆性和破坏性。公益跟摇滚的结合可以打破人们内心坚冰。社会很多问题,冷漠、怀疑、不信任、犹豫不决,我们就用摇滚颠覆这些东西。”  2012年10月28日晚,广州雕塑公园TU凸酒吧。每个周末,这里是广州独立音乐的演出重点,然而,这一天,舞台的主角是两个大学教授。  朱健刚,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
期刊
这些前沿科学以及科学伦理方面的主题,由艺术家和科学家在现场与那些八九岁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娓娓展开,而孩子们就坐在那两张沙发上。这样的交流,孩子对科学会有什么样的距离感?  虽然早已不再期望实现小时候的“科学家梦”,我仍希望女儿能体验到世界的奇妙并爱上探索世界。应试教育毕竟为我们这一代留下一个无法弥补的缺失,过去接受过的科学教育,大多遵从同一套模式,用同一种写法的教材,仅仅各式各样的老师给过我不同的
期刊
“你知道不,XXX今天被拖拉机送到泉水地医院去了。”母亲对父亲说。每次听到“泉水地”三个字,我就心里打颤——七八岁的我知道,那个人是活不长了。泉水地,几乎就像一个咒语,我始终害怕大人们说起这三个字——我更愿意看着他们在连队的小卫生室里抽烟,说闲话。  泉水地,是新疆石河子农八师146团场下属的一个集镇。新疆的冬天严寒而漫长,从10月到来年3月,在地里滚爬了一年的人终于闲了,除了守着炉子看中央电视台
期刊
为了对抗单一致病菌,我们服用抗生素,最后导致消化道所有细菌无一幸免;为了防治农作物的少数害虫,我们使田野间绝大部分的昆虫近乎绝种;为了保护豢养的羊群,滥杀各地的狼;我们还为了“消毒减菌”奋力清理公共场所。这些都是努力与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划清界限”的愚蠢做法。  北美的叉角羚奔跑速度可达每小时100公里,在它们生存的区域没有任何天敌,但跑得太快消耗精力过多,就会英年早逝。为何叉角羚还要跑这么快?科
期刊
1  上山的时候,天已经黑了。友人推荐台湾南投竹山镇上的小旅舍,而那天落脚住宿的地方,正好是在海拔800公尺高的山上,有着台湾中部最美的民宿之称。刚下过雨,天空没有星星,山谷灯火微隐,倒是眼前的院子,吸引了我的注意。很难想象,在这云雾环绕的山林里,竟藏着这么一幢占地八九百坪的百年古宅修复而成的民宿。连来自加拿大的环保音乐家马修·连恩(Matthew Carl Lien),也收录其环境的声音,佐以古
期刊
一半是个商人,一半是个环保志愿者的陈向阳感到在城市推广旱厕的困难,“还是要回到农村去,用循环经济的方式来带动”。因为潘石屹,他很幸运地在甘肃天水找到了一片新的试验田,这里有应用旱厕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干旱地区农民家和学校用的都是旱厕;当地是中国的苹果生产和出口基地,收集来的粪肥回田有很高经济价值。所以10年后,马桶先生暂时不卖马桶了,他住到了天水的村子里,用旱厕里的尿水种苹果和卖苹果,成为了一个苹果
期刊
金雁大量地引用材料,进行所谓“中国化”的整理、汇集和解读。源头是俄国的,工具是历史学,成果展现则是因应中国实际的问题。换言之,金雁笔下的俄国知识分子,随便撷取一点思想片语,就能在大陆知识界看到它们繁衍的实况。  倒转红轮:俄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回溯  金雁 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版  本书共分十章,采用由近而远的倒叙方式,把俄国历史上几个典型的知识群体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做了独到的解释,
期刊
碳交易,20年前还被看做是天方夜谭,眼下已然炙手可热。  2012年11月21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表示,我国北京、上海等七个省市启动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事实上,为了规范各地交易行为,早在今年6月,国家发改委就颁布实施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通过备案管理的方式来推出经国家认可的自愿减排的项目、交易产品、交易平台和第三方审核认定机构,促进市场公开公平。此外,还出台了《温室气体自愿
期刊
救助艾滋孤儿就是和时间赛跑。杜聪找不到一个可以担此重任的人,只好自己来做。谈起现状,杜聪用近似呢喃的声音说,“我们就像水鸭,水面上看起来很优雅,水下其实在拼命地划!”他双手做个划水的动作,笑得无可奈何。  11月17日,深夜2点,在智行基金会郑州办公室里,七八个大学生累得趴在桌上瞌睡,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也一脸疲态,而智行基金会的创办人杜聪仍在面试。  他一边翻看学生的资料,一边与学生交谈。头天晚上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