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演讲》课程的形成性评估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512084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英语演讲》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学过程不仅要注意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注意实践技巧的培养与训练。在考核方式上,既要充分发挥传统评估体系的优势,也要通过有效运用形成性评估工具,尝试构建更加合理的《英语演讲》课程评估体系,把整个学习过程作为评估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继而提高英语专业教学水平。
  关键词:英语演讲课;形成性评估;学习反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24-0122-02
  Abstract: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English public speaking course is a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which teaches not only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but also the practical skills. We should not only use the 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assessment system, but also effectively use the formative assessment tools, in order to build more reasonable system of course evaluation. If we treat the whole learning process as the key factor to evaluate student achievement, then it may stimulate them to learn initiatively and actively,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of English majors.
  Keywords: English public speaking course; formative assessment; learning feedback
  一、《英语演讲》课程介绍
  (一)概述
  演讲课是国外大学必开的一门课,自中世纪起,剑桥、牛津大学就已开设此类课程。近些年随着英文演讲赛事蓬勃发展,国内各高校也逐步重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但英文演讲课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北京大学早期曾在英语专业开设演讲辩论课(许国璋1989),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思考、辨析的能力;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于1997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于1999年相继开设了英语演讲课。在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开设英语演讲课对考察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大学生英语思辨能力、创新能力等对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我校开设英语演讲课已有九年,并且也是省内最早开设英语演讲课的高校之一,演讲课最初作为选修课设立,后逐渐发展为英语专业基础教育必修课。英语演讲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注意理论知识的传授,也要注意實践技巧的培养与训练。教师应在课前作充分的准备,包括搜集演讲资料、安排演讲任务、设定评分标准等,在教学中,采用演示与具体事例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采用分组讨论合作学习法,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电子讲稿及网络资源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指导学生完成从易到难的各项演讲任务。演讲课主要培养学生:1. 了解演讲语言、演讲谋篇的基本特点;2. 了解英语演讲技巧,做到语言上能达意,并且学会充分调动各种非语言因素进行表达;3. 具备能够在公共场合进行英语演讲的能力。英语演讲注重学生平时的演讲训练,考核方式为组织学生演讲比赛,包括定题演讲和即兴演讲的形式。学生综合成绩由平时成绩(50%)和期末演讲成绩(50%)构成,其中平时成绩为学生平时在课堂上所完成的至少三次演讲任务占30%以及小组口头报告占10%,个人课程作业占 10%。
  (二)课程安排
  本课程一共教授 16周。第 1 周为"导学"课。任课教师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评估手段与学习方法,并通过讨论,确保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本课程的各项要求,让学生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认识到这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课程,需要付出艰辛努力,但同时它又是一门有趣且收获大的课程。第 2-3 周由教师上演示课。第 2 周任课教师首先带领学生看历届演讲赛视频,之后讲解演讲的理论知识,集中讨论该视频及演讲稿的长短处,与此同时,学生要完成预习作业与撰写反思日记。第三周讲解介绍性演讲。通过演示课,教师要将教学要求与方法具体化,请同学写好第一次介绍性演讲的演讲稿。第 4-5 周学生做第一次口头演讲,由学生分组做口头报告,教师录制视频,进行点评并组织全班讨论,学生要完成预习作业与撰写反思日记。以后两次演讲同上,第16周考试。
  (三)教学流程
  从“预习-课堂讲解-练习”到“学生提前学习资料和视频-学生实践(小组互动、全班展示)-教师指导-总结提升”。
  1. 学生课前学习视频资料后,准备自命题演讲。每周上课前3分钟演讲,学生即刻回答老师及同学的即兴问答,对学生回答进行分组讨论、点评。
  2. 大量阅读ChinaDaily, 21century等英文报纸,扩大阅读量及词汇量,每节课一位同学就自己的阅读内容进行复述。同时就自己熟悉或是感兴趣的领域补充相关知识。
  3. 每一次演讲前,动手写演讲稿,并于课前三天上交,采取组内互评,组组互评,课前一天将小组互评提交老师,教师批改后下发,学生自己备稿,完全背熟后方可参班内正式演讲。
  4. 演讲过程全部模拟英语演讲大赛流程,分为自备稿件演讲,即兴演讲和回答问题三个部分。
  5. 演讲完之后,对自己的演讲稿及演讲过程要进行总结,写文字总结稿。   6. 课间要仔细观看历届比赛选手录像视频,以及名人演讲实录,从中汲取经验,进行不断模仿。
  7. 为学生录制视频让学生自己来点评自己及同学的台风、仪表仪态。选手的录像也可作为语料,供大家共同分析,提高选手的现场发挥能力。
  二、对本课程的形成性评估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美国著名评估学家 Scriven 于 1967 年首次提出了这个概念。Black 和 William认为,评估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估时所进行的活动,这些活动为教学活动的改进提供信息。当数据确实被用来调整教学、满足教学要求时就成为“形成性评估”。陈旭红将此类评估方式应用于大学英语课程的口语测试,并对其进行实证研究。蔡基刚比较了互联网环境下61名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验证了同伴反馈的积极作用。文秋芳构建了符合硕士研究生特点的课程形成性评估理论框架。依据该理论框架,形成性评估包括三个重要环节:确立目标,收集学习证据,给予反馈。目标要科学、合理、可行;学习证据要系统,不能零星、单一;反馈的主体应该有学生和老师,反馈的形式要有师生互动。
  (二)研究方法
  形成性评估包括三个环节:准备阶段、数据收集阶段和反馈阶段。第一步主要是确立目标,没有目标,教学无重点,学生无方向。第二步是数据的收集。主要工具是问卷、访谈、课堂观察、水平测试和反思日志。第三步是在数据收集的基础上,评估者向评估主体:学生,提供及时反馈,这也是形成性评估性质的主要体现。
  1. 研究设计
  不以一次期末成绩来考核学生,而把整个的学习过程作为评估学生成绩的关键因素,真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能够验证所建形成性评估流程的有效性,本研究将对同一年级两个平行班进行评估,前、中、后实施三次调查(包括问卷 、访谈 、课堂观察、水平测试,反思日志), 以对比分析各阶段是否有显著差异。在评估前和评估结束后,参与评估的学生要求填写一份关于评估方法和实施的问卷,用来收集他们对于评估流程的意见和建议,以此来完善形成性评估流程。
  2. 研究对象
  本实验选取英语专业学生2013级 1班(大学三年级)的 30 名学生和2013 级 2 班(大学三年级)的 31 名学生作为受试对象,进行为期 16 周 32 个学时的教学实验。
  3. 研究方法
  在第一节课开始安排前试和学生信息调查,教师向学生讲明,本课程对学生的考察采取形成性评估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共收集了四类数据。
  一是两班学生一个学期内三次正式演讲的演讲稿和录像视频。二是任课教师对每位学生三次正式演讲评分的评估表。三是记录自我评估、同伴评估和学习反思日志的档案袋。四是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及访谈记录。
  在评估过程中,针对不同的评估内容运用不同的评估方法与技术:(1)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调查主要是研究学生对此项目的理解、学习策略、学习内容、对教学质量的评价等相关问题。(2)个别访谈和小型座谈会。主要用于了解该评估方式的設计、发展情况(包括课程设置、教学过程、教材、对学生的监测等),加强教师和学生的交流。(3)课堂观察。用于证实问卷和访谈的结果等。(4)学生自评、互评以及反思日志。从中可以真实地看到学生对自己学习、对同伴学习的评价,他们对进一步学习的期望,对这些数据进行总结,可以迅速了解评估主体的动向。(5)水平测试数据对比分析。对连续三次演讲总成绩进行对比,同时将成绩的变化和反思日志进行对照,以此对学生成绩变化做出判断。总之,本研究采用问卷、访谈、课堂观察、反思日志等定性分析手段为主,对水平测试数据的定量分析为辅,力求研究结果的科学性和可信性。
  三、学习反馈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3.8%的学生认为形成性评估有效的对个人学习进行跟踪性评估,将学习过程更好的体现在了总成绩当中,不以一次成绩判定学生的能力。在个别访谈和座谈会上,学生各抒己见,希望将互评能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保证他人评分的公正性;在学生反思日志上,可以看到通过他评和老师点评之后,学生将自己的一些真实感受及演讲的整个过程反映出来,同时也可以看到学生每一次都在避免重复上一次的错误,每一次都在争取进步,每一次的问题都逐渐减少且状态越来越好。
  演讲成绩方面,在整个形成性评估阶段,学生能自觉的全身心投入到各项学习准备过程中,主动式学习得到充分发挥。通过准备自命题演讲,学生广泛涉猎演讲知识,充实演讲内容,每一次的赛后总结又促进学生自身的演讲能力不断进步。在演讲成绩打分结果中,能明显发现学生后一次演讲在演讲内容、演讲风格及流利度方面均好于第一次,这种变化是积极的。
  四、结束语
  综合以上数据分析,形成性评估过程使教师的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多彩,能够让其更为注重发挥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组织多种课堂活动, 并开始注意探索多种测试和评估手段。与此同时,本次评估也使学生对对自己的学习进程更加了解。学生的进步尤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信心增强;2. 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自我检测学习效果;3. 开始注重课外学习,主动阅读课外读物及网络学习;4. 开始有意识地安排学习, 更好地做学习计划,自我管理能力得到增强;5. 更加注重平时的课堂表现,因为平时一点一滴的学习与进步都将成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郑春萍.形成性评估在公众英语演讲教学中的运用[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12-118.
  [2]王华,甄凤超.基于语言教学项目的形成性评估流程效果研究和再完[J].外语研究,2008(3):56-64.
  [3]Stephen E.Lucas,Yin Suya.演讲的艺术教师用书[M].10版.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11.
其他文献
一直以来我们的作文训练都是以“学生写,教师阅”为模式,形成了一种封闭式教学,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教师费力不少,而收效甚微。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的说话、识字能力和学习语文的主要途径和凭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
随着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人才需求也逐渐加大,高职院校作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专业人才的教育机构,教育责任重大。近些年高职院校的发展态势十分良好,校企合作是培养专业人才的重
本文旨在分析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基于问题学习在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课程中实施的特点。从PBL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角色、问题设置、学生合作模式、课堂效果评价等方面总
系统介绍了目前海洋水色遥感在海洋碳通量、生物海洋学及上层海洋研究,以及海岸带环境监测与管理中的主要应用方向;分析了上述应用对水色卫星传感器在时空分辩率、光谱波段设置
作为一名藏区教育工作中,应注重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的反映。它一般伴随认识活动出现,并且与认识活动交织在一起。它是主体对与其有意义的客体满足与否所产生的心理体验。  现在存在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许多学校的学科教学,尤其是自然科学,只集中在认知目标上,而忽视情感目标,甚至把二者对立起来,这显然是错误的。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
专门用途英语(ESP)的教学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而以应用型专业为主的本科院校对该课程的需求更为强烈。文章结合即将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分析了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定位
目的 表达及纯化人分泌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激活诱导因子(secreted form TNF-related activation-in-duced cytokine,sTRANCE)蛋白。方法 将sTRANCE结构基因重组到含麦芽糖结
摘 要:“翻转课堂”借助现代科学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通过对教学过程的重新安排,实现个性化教学,有助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其特点符合现代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生理学;实验教学;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6)22-0119-02  Abstract: Based on th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
一、近年来核心考点及命题趋势分析  纵观近年来及2014年各地英语试卷,语言知识运用核心考点集中于:(1)动词时态语态;(2)非谓语动词;(3)情态动词;(4)词义辨析;(5)虚拟语气;(6)定语从句;(7)状语从句;(8) 名词性从句;(9)特殊句式。从命题趋势来看,纯语法的测试题已经很少,由对语言的理解的考查转向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更转向对词汇的活用,语境的揣摩,从而增加了品句的意味。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