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走出去” 更上一层楼

来源 :大经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rui1461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1月8日,广东省政府召开全省实施“走出去”战略工作会议,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部署,总结交流广东省实施“走出去”战略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研究部署新形势下“走出去”工作。汤炳权常务副省长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粤“走出去”成效明显
  
  进入新世纪以来, 广东省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取得明显成效,境外投资额、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均跃居全国前列。据统计,至今年9月底,全省经核准在境外设立非金融类企业1751家,协议投资累计69.9亿美元;签订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累计212.1億美元,完成营业额累计176.9亿美元。目前, 广东省企业已在90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对外投资的地域和行业越来越广,投资效益越来越好,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外经贸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主要有八大特点:
  


  一是投资区域不断扩大,开拓新兴市场成效明显。按照“立足港澳,辐射东南亚和欧美,开拓中东、非洲和南美”的思路,引导和扶持企业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大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业务遍及全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2至2006年全省对中东、俄罗斯和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年均增长88.5%,占全省外经业务的比重上升到52.5%。如华为、中兴在加快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同时,在中东、非洲和南美地区设立企业或办事处90多家,在新兴市场的份额稳步扩大。
  二是粤港合作不断深化,企业投资港澳持续升温。抢抓CEPA机遇,积极推动广东省优势企业投资港澳,开展国际化经营,近年广东省企业积极利用港澳平台开拓国际市场。如TCL、美的等企业纷纷在香港投资设立控股公司,利用香港融资平台拓宽融资渠道,再投资越南设立分公司或生产基地,开展全球化运营。2002至2006年全省在港澳地区设立企业215家,协议投资14.4亿美元,占同期广东省境外协议投资的55.2%。
  三是投资领域不断拓宽,资源开发合作实现新突破。积极引导企业拓宽投资领域,推动投资从传统的商品贸易向建立境外生产基地、开展境外资源合作, 以及设立境外研发机构和营销网络等方向发展,加快发展技术含量高、获取资源多、带动能力强的对外经济合作项目。继格力在巴西设立空调生产基地之后,TCL、美的等大企业加快实施跨国经营战略,陆续在境外设立了生产基地、营销网络和研发机构。资源开发逐渐成为广东省对外投资与合作的新热点。如广东省农垦集团先后在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设立橡胶种植与加工基地,在贝宁设立酒精加工厂,开发利用当地的橡胶、木薯等资源,为国内提供橡胶原材料,为当地供应酒精并出口欧洲。
  四是外经队伍不断壮大,民营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通过加强信息和培训服务,不断培育壮大外经合作队伍,广东省优势民营企业纷纷加快国际化经营的步伐。2002年以前广东省民营企业在境外设立企业的仅有10多家。2002至2006年广东省民营企业在境外设立企业达270家,协议投资9.54亿美元,占同期全省境外协议投资的35%。华为、美的、中富、国光、健康元、大族激光、东鹏陶瓷、凌丰集团、富力地产、业成实业等广东省有实力的民企均迈出国门在境外设立了企业。
  五是投资方式日趋多样化,多元化投资格局逐步形成。大力推动对外投资从直接投资向重组兼并、股权置换、收购、参股等多种投资方式发展,并引导企业探索在境外建设工业园区、集群式投资。如TCL重组兼并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和阿尔卡特手机业务,在全球布局彩电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广东新广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成功中标承建“尼日利亚广东经济贸易合作区”,相关工作进展顺利。广州中英科技创业园有限公司、珠海市中臣信资产经营有限公司分别在英国、法国投资设立企业,准备吸引广东省的软件企业和家具企业进入当地市场,尝试引导广东省企业进行集群式投资。
  六是投资信心不断增强,增资扩产项目逐年增多。经过近几年的摸索,广东省企业在“走出去”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抗风险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外投资的信心明显增强。近年来,广东省企业增资项目不断增多,仅2006年一年增资项目就达19个,增资金额4.8亿美元,占当年广东省境外投资总额的75%。国光电器、健康元和中富实业等企业近年来陆续对其境外企业多次增资,显示广东省境外投资取得良好效益,企业的信心增强。
  七是技术含量高的项目占据主导地位,对外工程承包的质量赢得国外赞誉。大力拓展境外通信工程、成套机电设备安装工程、船舶维修等大型项目,注重提高对外工程承包的科技含量和质量,逐步塑造了广东品牌。2006年广东省对外工程承包营业额的80%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广东省企业对外工程承包的质量效益,多次赢得所在国家的高度赞誉。广东省水利水电第三工程局在老挝承接公路项目获得该国政府颁发的国家一级劳动奖章;广东广新国际集团在吉尔吉斯斯坦承建的上海合作组织比什凯克峰会会议大楼项目得到该国总统的高度评价等。
  八是劳务合作规模不断扩大,增长势头良好。通过推动旅游、餐饮和工程承包等行业对外投资带动劳务输出,逐步扩大对外劳务合作规模,提升劳务合作层次。近年广东省对外劳务合作新签合同和完成营业额连创历史新高,对外劳务营业额从2001年的1.3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3.7亿美元,占全国的7%,五年年均增长19%。
  
  成效缘自六大因素
  
  广东省外经贸厅厅长梁耀文说, 广东省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方面这些主要成效的取得,首先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省主要领导亲自推动的结果。新一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实施“走出去”战略,省主要领导亲自倡导并积极推动广东省有实力的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经济合作。自2003年以来,张德江书记、黄华华省长连续五年亲自带领广东企业走向世界,并推动出台《关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若干意见》,全力支持广东企业加快由“坐商”变“行商”。汤炳权常务副省长积极推动并亲自率团到有关国家开展经贸交流活动,宣传推介广东的投资营商环境,发展广东省与有关国家和地区的友好互利合作关系。
  其次,注重找寻合作平台,选准目标市场。自2001年以来,广东省充分利用省主要领导出访搭建的交流合作平台,每年选定一个重点市场,组织有实力的企业开展“走出去”为主题的经贸洽谈活动,先后在南美、非洲、东盟、中东等地区举办近20场大型经贸活动。同时,与有关国家和地区联合举办多场小型专题投资促进活动,为企业考察市场、结识客商、开展投资合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再次,注重投资促进体系建设,完善信息服务功能。全省外经贸部门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扶持政策,建立健全包括投资促进体系和中介服务体系在内的“走出去”工作体系,推动境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化和规范审批程序,加快推进境外投资便利化进程。同时,加强信息和培训服务,助推广东省企业“走出去”。
  第四,注重加强粤港澳合作,发挥区域优势。与港澳联合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研讨以及开拓国际市场等活动,充分利用港澳的资讯、金融、物流等优势,推动广东省企业拓展海外发展空间。如近三年我厅与香港贸发局联合举办五期广东企业赴港发展高级培训班,组织220多名广东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赴港培训等。
  第五,注重调查研究,制订长远发展规划。围绕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系列调研活动,我厅与省委政策研究室等部门重点研究如何利用CEPA实施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加快建立等机遇,提高跨国经营水平,加快培育我省的跨国公司等问题,明确了未来五至十年我省“走出去”的目标、重点与具体措施。
  第六,注重协调联动,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积极争取省直及中央驻粤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建立健全“走出去”的联合工作机制,加强信息沟通和交流,为企业提供资金、信贷、外汇、通关等方面支持,积极推动投资便利化。同时,加强与我国驻外使领馆及经商处(室)联系,为企业提供有关国家的投资环境、法律法规等信息咨询服务,提高了广东省企业“走出去”的成功率。
  


  
  面临新机遇 迎接新挑战
  
  据有关人士介绍, 广东省实施“走出去”战略总的发展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的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若干意见》,加快建立政策支持体系和服务促进体系,着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重点推动优势产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建立营销网络与研发中心和合作开发资源能源,全面提高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水平,积极探索建立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和开展服务业国际合作,不断提升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为此,重点要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的落实:支持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形成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促进广东省外贸出口可持续增长;加快推进境外资源合作开发,建立多元稳定的资源供应渠道;加强引导和管理,努力提高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的质量水平;积极推动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建设,带动更多企业“走出去”;探索多种形式开展境外投资,提高使用国外资源与市场的能力;积极支持服务业的优势企业“走出去”,扩大服务出口;强化监管服务与促进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对个投资便利化。
  汤炳权副省长在会上指出,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力地推动了广东省外源型经济的优化提高,在缓解资源能源短缺矛盾、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国际化进程、推进内外源型经济协调发展,以及增进对外友好合作关系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广东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汤炳权说,我省企业“走出去”面临前所未有的五大机遇,恰逢其时、商机无限:一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实施“走出去”战略;二是我国、我省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三是省委、省政府全力支持企业“走出去”,设立了专项扶持资金;四是国际及区域经济合作凸现无限商机;五是我省积累了“走出去”的雄厚基础。与此同时,我省企业“走出去”也面临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经营主体整体实力较弱、环境仍有待进一步优化等三大挑战。
  


  湯炳权强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我省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关键时期,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紧紧围绕“三年奠定良好基础,五年取得重点突破,十年实现较大发展,继续保持我省‘走出去’各项工作在全国的领先地位”的目标,努力做到“六个注重”:注重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注重培育壮大经营主体、注重推动优势产业开展境外投资合作、注重合作开发境外资源能源、注重建设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注重提高服务业的国际合作水平。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走出去”的组织领导和引导扶持,不断完善“走出去”的服务促进体系,努力为企业“走出去”营造良好环境。
  汤炳权还表示,广东省将积极稳妥地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和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力争到2015年,初步建立符合广东省实际的国际营销体系、国际生产体系和资源开发基地,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形成产业结构内外互补、生产要素全球配置的发展格局,实现融资、生产、销售国际化, 带动全省经济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编辑:卢小平
其他文献
皇宫——吉林台电站220kV线路是吉林台电站和恰甫其海电站电力东送的重要通道,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明确了影响该线路输送能力的主要因素,并通过潮流、暂态及静态稳定计算分析,对皇
随着电厂单机容量和建设规模的增大,对于以铁路来煤为主的电厂,翻车机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新疆红雁池第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新疆单机容量最大的电厂,输煤系统卸煤设施的确定经
在承接国际产业的进程中,中国成为全球资本逐鹿的疆场,进入新的产业布局和分工体系,成长为世界排名第三的贸易大国。  中国20多年来的开放,是以“引进来”为主要形式,处于一种被动式的国际化过程。依托具有比较优势的生产要素和市场潜力,中国吸引着国际资本,整合中国企业和资源,通过跨国公司的投资、采购、定牌生产、来料加工等形式,使中国进入产业链的全球布局。  随着愈演愈烈的国际竞争,中国“引进来”的单一模式
日企大肆海外并购信贷危机已经减弱全世界企业并购的活跃性。银行拉紧了钱袋口上的绳子,同时,在私有化浪潮中用于融资交易的廉价信贷已经枯竭。今年,美国境内企业并购交易价值下
2007年12月20日,中国投资公司斥资50亿美元买入摩根士丹利近10%股权的事宜,引起全球金融业界震动。2007年被誉为中国金融业“海外扩张年”。在2007年,中国大量的金融机构在海外频
2006年11月3日,商务部、海关总署、国家环保总局联合发布了《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公告2006年第82号),其中第44章和94章涉及到木材制品加工贸易,商务部就此作出备注解释。
10月27日,商务部在广交会流花展馆6号会议室举行《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7年秋季)》发布会,商务部综合司刘海泉副司长发布报告,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李雨时副院长主持会议。
媒体报道,中国国家质检总局9月24日下午宣布依法注销567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624张食品生产许可证。此举在告诉人们,在应对食品安全方面,质检总局已出重拳了。
到2025年,中国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将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这将使中国成为温室气体减排潜力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名副其实的“金矿”。面对减排市场的诱人蛋糕,日欧企业已经落子布局,一场淘金大战悄然打响。    《京都议定书》迄今生效尚不足一年,减排市场已是热闹非凡,在各行业大打微利牌的全球化市场上,横空出世的“减排”金矿让各路巨头垂涎不已。《京都议定书》要求所有发达国家在2008至2012年间,把二氧化
日前从江苏省经贸委获悉,截至目前,江苏共有高新技术企业5286家,总数居全国第一。2007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上年增长35.1%,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