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特色资源课程的开发实践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ting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大南路小学以通草画(用水彩颜料在通草片上画的画,诞生于19世纪初的广州)传承的融合创新为研究项目,深入挖掘社区资源,拓展丰富的广府文化教育,构建特色课程,打造“粤彩教育”品牌,使师生综合素养得到明显提升,广府校园文化建设成绩斐然。
  一、“粤彩”特色课程的开发
  学校所在的越秀区是广州古城原址,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广州的政治、文化、商贸中心,是广州文化底蕴最深厚、历史最完整的区域。这为学校开展以社区资源为背景的特色课程,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与优势。学校秉持开放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社区现有资源,设计了开放性的课程。
  1.人力资源活用——“粤彩学堂”与“粤彩联盟”
  学校基于自身的局限性,通过“破围墙入社区”的课程理念,依托校外文化特色社团、特色场馆及“非遗”大师工作室而设立“粤彩学堂”,打通校内外,拓展了社区特色课程的容量与宽度。如今,学校“粤彩学堂”已经拓展到十个,定期在校内外共同开展特色活动,如“博物馆课程”已成为学校秋季开学第一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粤彩联盟”是为链接更多有志于推广广府文化的个人和社团而自发组成的公益性、松散型的社会组织。它通过联盟活动的开展,以达成共同的发展意愿,取得多方共赢的社会效益。联盟组织现有十多个,可以在拍摄、活动组织、网络宣传等方面给学校提供帮助。如联盟会员“珠江摄影学会”的摄影师走进校园,用他们专业的技术记录下学生们精彩的瞬间和成长的过程。构图精美的照片为学校各方面的宣传、广府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大量素材,更为后续“粤彩微拍”摄影展奠定了社会化宣传的基础。同时,精彩的活动也给摄影师提供、积累了不少校园活动、文化传承的拍摄素材,可谓一举多得,实现各方共赢。
  2.历史资源挪用——“与庙会同行”进行广府庙会宣传、“大南庙会”开学礼
  学校“粤彩”特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顺应时代的发展,基于项目的多方位、多层次学习,从平面走向立体、从校内走向社会、从单个活动走向系列课程,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遵循以人为本、实践参与的原则,具有社区化、多元化、创新化、持续化、个性化的鲜明特征。该课程极大地推动和发展了学生体验和感受生活的感知、实践与创新的能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经常性的文化分享、交流、展示、比赛,呈现出“大南学子”的自信阳光和对广府文化传承的责任感与自豪感。
  2013年,学校进入广府庙会,开设专柜进行公益文化宣传并持续至今。该活动以儿童为主角,在广府庙会期间开展,其设计的公益性、互动性、创新性、文化性、主题鲜明性和儿童化获得了各方的关注及肯定。如今,该课程已拓展成为师生全员参与,联动“粤彩学堂”同步开展为期一周的校内外广府文化宣传、体验、制作、展示的系列活动。
  学校每年新春开学之时,都举办“大南庙会”开学礼,将广府庙会资源融入内容枯燥、单一的开学礼中,設计有创意的主题活动,让学生参与特色文化体验,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如2017年的“祥云比肩·粤彩翩翩”开学礼,就是通过对云肩服饰的校内讲授学习,让学生在假期通过剪、贴、绣、画等方式制作云肩。“大南庙会”开学礼,让广府庙会成为了学生体验、学习文化的大课堂。
  二、“粤彩”特色课程的实践
  “粤彩”特色课程通过生本化、个性化建设,在内生主动式发展、创新性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实践(见图1)。
  1.从被动发展到内生发展
  以往的学校课程建设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限制,如办学规模、办学资源、师资力量等。为此,大南路小学对自身实际情况进行SWOT分析后,通过各因素的调整、特色项目的丰富、社会资源的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体性的激发,实现了由内到外的课程自主内生式发展。
  2.从个别研究到全面铺开
  “粤彩”特色课程建设并非有深厚的前期积淀或文化浸润,而是从单个项目课程的实践摸索起步,一步一个脚印地逐步丰富、扎实开展,从特色活动拓展到特色课程,从单个社团到多个社团,从部分开展到全员参与,从学科评价到特色评价,逐渐形成“粤彩”特色课程体系。
  3.从校内小教育到校外大教育
  学校充分发挥校外社会资源的综合教育功能,以“广府”为链接点,以“体验”为切入点,以“实践”为突破点,以“文化”为媒介,建立了多形式、多内容、多机构、多层次的社区课程大格局,拓宽了校内外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给了学生成功的机会,使他们充满自信。
  4.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课程开设的鲜活、活动设计的创新,决定着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及学习的效果。“粤彩”特色课程建设的手段及着力点就是通过传承的内容创新、活动的融合创新、实践的方式创新,让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内外焕发新的生机,让学生在“玩”中感受、学习、传承传统文化,赋予传统文化教育鲜活的生命力,更有利于传统文化自身的变革与突破。同时,文化创新使之能更好地适应当今社会需求及学生的年龄特征,缩短了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生年龄的时代差距,从而对社会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推动优秀文化进一步发展。
  三、实践思考
  特色课程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变革之路。学校“粤彩”特色课程通过国家课程抓规范、地方课程重文化、校本课程显特色,响应了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时代要求。这一实践在现阶段学校客观允许的条件下,为学生做出了适应社会发展与教育需求的改变。
  对于“粤彩”特色课程的未来发展,学校也有了初步构想。一是在前一阶段广泛社会资源链接的基础上,重点深入,期待与社会组织形成更紧密、有效的课程共同体。二是社区特色课程逐步由线性课程设计向3.0多维联动课程体系方向发展,将活动、课程、教材、教学、科研、评价、管理与师生发展融为一体,实现文化建构与创生层次的课程变革。在课程文化变革中推动学校的发展,以课程实施为轴心彰显学校的特色。
  (责任编辑 张慧籽)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均衡发展是以教育公平与质量为追求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发展观。对话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思维视角为研究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阈,对话是平等、民主、真实和积极的交流,其基本理念动态观、平等观、生成观和开放观契合了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基于对话视角的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观主要包括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应该平等对话,合作共生,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在“依法治国”战略发展目标的指引下,我国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开设了专门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并逐渐构建起“立德树人,以法育心”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体系,推动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此举将法治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阶段,从小学教育阶段开始抓起,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在此,主要针对“立德树人,以法育心”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施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中小学校推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一、道
品德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是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领域,而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也是在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要素的交互作用实现的。在小学中、高年级课程中“我们共同的世界”这部分内容,有的涉及了世界地理,有的囊括了科技、环境、经济、人类社会等各个方面。而“世界话题”的内容因为离学生的生活遥远,使学生缺乏感悟与体验,故成为品德教学中的难题。教这类课时,教师需要有较
韩国女性家庭部协同教育科学技术部于2011年5月25日公布了对青少年上网习惯的调查结果,称5%的韩国青少年处于网络成瘾状态.亟需采取措施加以预防和治疗.  该调查是韩国女性家庭部与教科部联手于2011年3月~4月间开展的,调查对象是小学四年级、初中一年级和高中一年级的全体学生共计1.817.095名。调查结果显示:因上网成瘾而面临各种问题的青少年有89,755名(4.94%),其中的23,085名
[摘 要]总结广东省始兴县教育优先发展的主要做法,并在此基础上小结了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反思了不足,提出了今后的工作规划。  [关键词]优先发展;做法; 成绩;不足;规划  始兴县,作为广东省经济欠发达地区,为全面唱响科学发展的主旋律、增强地区综合竞争力,利用创建广东省“教育强县”的契机,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实施“人才强县”“科教兴县”战略,通过强化政府责任、深化教育改革、加大资金投入、整合教
[摘 要]鉴于普通高中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题,特色化办学势在必行。贵州省贵阳市第九中学等四所普通高中学校依托课题研究,重点对学校特色构建进行了探索,通过构建特色课程体系、创建特色课堂、开展特色活动,四所学校均形成了各自的办学特色,共同构建了贵阳市普通高中特色化办学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普通高中;特色化办学;模式  如今,普通高中同质化的问题较突出。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满足不
帆船行进时会遇到三种情况:顺风、横风和逆风。顺风情况比较容易理解,而对于横风和逆风情况,就需要运用一些力的分解知识来具体进行分析。  一、课程重点  本节课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力的分解的知识,并灵活运用于帆船的设计中。  【涉及领域】物理、工程、数学  【建议年级】小学高年级  【建议时间】120分钟  【材料】空牛奶盒子、黏土、手工棒、线、胶带、织物、剪刀、台扇、水容器、秒表  二、课
近年来,福建省龙岩市上杭一中积极实践与探索教育教学新途径,提出与实施了“强师优课”“打造高效课堂”的目标与措施。下面,就此谈谈学校相关的教学实践与探索。  一、打造高效课堂之缘起——时代发展的要求  1.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  2015年3月30日,我国在正式印发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要加快“核心素养体系”建设。而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核心
[摘 要]在现行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对数学学科的德育效果没有具体的考评指标,教师往往过于重视数学的工具性,把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弱化了数学的德育功能。其实,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时时处处都蕴含着德育的要素,这就需要教师有一双育人的慧眼,要善于挖掘德育素材,把握住教育时机,在“授业”之外,精于“传道”。  [关键词]数学文化;国情教育;思想品质;学习习惯;美育功能  “立德树人”在十八
为顺应时代发展,广东省委发出了“打造南方教育高地”的倡导,提出“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创新,让广东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办学目标。鉴于此,广州市教育局积极组织开展高中特色学校评选活动,鼓励学校通过特色课程建设提升文化品味,力求改变“千校一面”的局面,开啟了基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特色课程之路。经过几年的实践,形成了“广州模式”的特色课程。  一、以教育行政为主导,倡导全面参与  学校特色课程建设是伴随着特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