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纲而万目张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TIE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课程是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社区、国家、世界是学生不断扩展的生活领域,而学生的品德与社会性发展也是在逐步扩展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要素的交互作用实现的。在小学中、高年级课程中“我们共同的世界”这部分内容,有的涉及了世界地理,有的囊括了科技、环境、经济、人类社会等各个方面。而“世界话题”的内容因为离学生的生活遥远,使学生缺乏感悟与体验,故成为品德教学中的难题。教这类课时,教师需要有较多的相关知识储备,借助课程资源这“一纲”极力去拉近学生与世界的距离,让学生能更好地去体验与感悟。
  一、源于生活,實现教学资源的生活性
  来自生活的才是真实的。品德课的课程资源,几乎都取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源于学生身边的人、事、物,这样的课程资源更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生活资源的利用,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以下将以 “放眼现代世界”一课为例,进行说明。
  在这一课中,许多资源都是取材学生的实际生活。上课伊始,可先让学生聊一聊自己或家人去过哪些国家,以此反馈其他国家的著名景点和风土人情。这是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可以为课堂教学服务。教师以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导他们去放眼世界,走向世界,处处都体现着资源的生活性,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本堂课的话题。看着或听着这些熟悉的“资源”,学生才有话可说、有情可表,进而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二、尊重事实,注重课程资源的真实性
  只有真实可信的课程资源,才具有较强的教育感染力。不管是教材中的课程资源,还是新增或补充的课程资源,务必要求实现其真实性。纵观教材中的课程资源,无不体现着真实的生活,是生活的提炼与缩影。在教材中,许多事例就是时事,许多图片就是直观呈现,许多案例就是学生亲身经历之事。真实的课程资源,让教师用得踏实、有底气,教得真情流露而不矫情,也让学生学得认真专注,感同身受。
  如在“走出国门,让世界尊重”这一环节,教师可出示三张来自国外的图片。第一张是泰国皇宫的提示语“请便后冲水”,第二张是美国珍珠港的提示语“把垃圾扔入桶”,第三张是法国巴黎圣母院的提示语“不要大声喧哗”。三张用中文写的提示,是张贴在这几个国家的著名景点的。这几个国家为什么会在这些公共场合贴出用中文写的提示,其寓意是什么?让学生就此问题去探究、思考。这几张提示中,折射出了部分中国人在世界各国行为的缩影,要让学生去正视、思考、改变,当他们以后有机会出国时,能用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的尊严。
  三、选材特殊,要求课程资源的典型性
  在这个互联网发达的现代社会,教师若要寻找课程资源,只要鼠标轻轻一点,令人眼花缭乱的素材就会呈现在眼前。特别是世界话题的课,教师可借助网络去寻找诸多资源。在众多相关的图片、数字、视频、报道中,真正能运用到实际课堂的往往只是“一瓢”。这就看教师如何取材,如何给自己的课堂配备资源,让资源发挥最大的教育作用。
  在设计“走出国门,让世界赞叹”的教学时,教师经过审慎思考事例的代表性,最后选择了“学校足球队”这一典型资源,利用“嘉实走向世界”来介绍嘉兴实验小学的足球队在世界青少年足球比赛中取得的成绩。足球是该校的特色项目,学生对此都比较了解,有话可说。这一典型资源的选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快乐教学,寻求课程资源的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当学生对教师提供的课程资源十分感兴趣时,他们便会欣然接受,乐于参与。新课改后的教材资源,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教学活动的设计上以及教材的图文设计等方面无不彰显着符合儿童年龄的特色。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往往会采用游戏、情境表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如在“放眼现代世界”中进行“走出国门,尊重各国习俗”教学之初,教师可用一个手势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即用OK的手势赞扬“嘉实足球队”为国争光。这既是对上一环节的小结,也自然过渡到了“尊重各国风俗”这一内容。接着,教师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个OK手势在法国和日本是什么意思吗?学生们的回答各种各样。当教师告诉他们在法国这个手势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日本是“钱”的意思时,学生们乐开了花。这小小的手势激起了学生了解各国风俗的兴趣,也为接下来探究各国风俗、理解并尊重各国风俗做了铺垫。
  五、主动参与,遵循课程资源的自主性
  新课程要求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努力创设一种适宜学生学习的环境和条件,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方式,让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发展,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教师在运用各种课程资源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对课程资源的理解与感悟中。
  如在“放眼现代世界”一课,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各国不同的风俗习惯,教师可设计一个“猜一猜”的环节,即把四张代表不同国家风俗的图片制作成游戏题,让学生自主选择猜测。把课程资源重组以别样方式呈现,特别是游戏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六、最近最新,实现课程资源的时效性
  品德课堂是开放的课堂,其课程资源也应是与时俱进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最新最近的课程资源,能给予学生更强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具有时效性的课程资源的运用,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一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热点时事中。
  如在设计“放眼现代世界”时,从学生主体入手,引导学生利用教师设计的调查表有针对性地自主搜集资源,比如自己最感兴趣的外国某个著名景点的介绍、当地的奇特风俗等。只有近距离的,才有亲切感;只有新鲜出炉的,才有时效性。因为,只有关注当下,才能放眼未来。
  总之,只有发现课程资源特性,教师才能有效利用课程资源,拓展现有的课程资源内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课程资源的有效利用也必会带动教育手段、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的改变,实现“举一纲而万目张”。
  (责任编辑 郭向和)
其他文献
近年来,一些学者和中学校长强烈呼吁在高中阶段把学生发展指导作为独立的教育工作开展,这样可以使高中生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并对自己的未来有更理性的认识。但是学生发展指导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一些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由于经济相对落后,多数学校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匆忙开展,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因此,学生发展指导的开展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以寻找恰当的对策。在此主要阐述西部地区普通高中开展学生发展指导过
为深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規划》(国发〔2017〕4号)有关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部署,切实解决义务教育学生失学辍学问题,确保实现到2020年全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的目标,经国务院同意,国务院办公厅就进一步加强控辍保学、提高义务教育巩固水
近日,贵州省习水县教育局召开关于提升资助政策透明度的会议,会上提出了三项举措。  一是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学校资金管理。建立健全《学校财务管理制度》《中等职业学校助学金发放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体系,进一步规范学校经费管理。  二是严把审批关口,规范经费申报程序。严把职业教育经费管理关口,严格按照助学金的申报程序,将审批权限集中到县资助中心,审计部门全程参与监管,及时公开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三是开
船在海上航行是运用水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船受到的浮力,等于船只排开水的体积的重量,换言之,船的体积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怎样让学生更好地认识浮力,深入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呢?  对此,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设计船只模型并不断改进的实验,这种思路与现实生活中的工程设计思路相符。与单纯地讲解阿基米德原理相比,通过实验,有助于学生对浮力产生直观认识,进一步拓展思维,形成立体几何的空间观念。  一、课程重点
一、活动内容  《基础教育参考》杂志是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办,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指导的国家级综合性教育期刊。2017年,《基础教育参考》杂志将与美国教育联合会共同邀请美国加州洛杉矶教育专家和资深教师来华开展系列培训活动。  2017年3月20—24日,举办“构建积极的校园文化专题培训”初中专场。  帮助国内学校管理者深入了解美国加州洛杉矶地区丰塔纳学区的学校文化创建和落实核心素养的
小学习作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专家学者与小学语文教师尝试从不同维度完善小学习作教学体系,努力进行相关资源的开发建设,以期通过习作教学提升小学生的写作能力。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小学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新的助力,为了发挥网络在小学习作资源开发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准确把握资源开发整合工作的脉搏,以下将在相关原则框架下,从不同层面出发,研究网络环境下小学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一、网络环境下小学习作教学
三月如歌,万物齐吟。  路边的迎春花悄然开放,清冷而空无的城市街道有了往日的车水马龙,一切都在井然有序地恢复中。  我们毫无防备地经历了一场“世界性抗疫大战”。席卷全球的灾难,给经济、生活按下了暂停键。  漫长的“假期”,让我们重新思考,是否太过浮躁、跑得太快?我们在期待,像期待春天一样,期待所有的好消息;我们也在行动,以艺抗疫,通过各种办法充电学习、抱团取暖、突围自救。  “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
北京市海淀区是个教育大区。在本区的学校结构中,民办学校从数量上讲是占少数的“小众”,并且一直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在海淀区以往的教育科研活动中参与度不高,常常是呈“气息微弱”“身影少见”的状态,以至于其存在感常常容易被人忽略。但是,最近的一个小发现所引发的追踪,彻底颠覆了笔者以往对民办学校及其科研现状、发展走势的看法。  一、“小份额”带来的“大惊讶”  2015年底,为充分把握海淀区“十二五”教育科
[摘 要]教育均衡发展是以教育公平与质量为追求的一种教育理念和教育发展观。对话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思维视角为研究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阈,对话是平等、民主、真实和积极的交流,其基本理念动态观、平等观、生成观和开放观契合了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理念;基于对话视角的区域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观主要包括薄弱学校与优质学校应该平等对话,合作共生,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在“依法治国”战略发展目标的指引下,我国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开设了专门性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并逐渐构建起“立德树人,以法育心”的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体系,推动课程教学的顺利开展。此举将法治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阶段,从小学教育阶段开始抓起,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和道德意识。在此,主要针对“立德树人,以法育心”的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实施提出相应的建议,为中小学校推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顺利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