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青岛的“皮影奶奶”

来源 :北广人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82169433521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几张皮子,一把刻刀,雕刻成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简易的舞台,洁白的幕布,演繹出生动有趣的皮影戏;自费买道具,四处奔波演出,只为让青岛市民更了解皮影艺术……这就是杨月华。
  “我们是青岛最早开始做皮影和皮影戏的。”今年71岁的杨月华告诉记者,她和老伴2008年在西镇台西社区的帮助下,开了岛城首家皮影工作室——_大嘴岜皮影工作室。为了让更多的青岛市民了解皮影艺术,他们还自费买道具置办设备,四处奔波演出。杨月华是地地道道的青岛人,除了一手剪纸的绝技,也醉心皮影艺术。老伴刘尚仪是河北唐山人,早年就迷恋上唐山皮影的制作。夫妻俩人老心不老,因为有皮影这个共同的爱好,虽然花光了积蓄,但他们仍然乐此不疲,尽量多地为青岛市民公益演出皮影戏。
  选皮、磨皮、雕刻、上色、拼装…十几道工序下来才能做出工艺复杂的皮影形象,做一个皮影人物往往需要一周的时间。等皮影形象积累到了一定程度,老两口叉着手创作具有青岛特色的皮影戏,于是,第一部青岛皮影《大嘴巴说过年》就诞生了。随后,他们还创作了皮影戏《萝卜会》《糖球会》《崂山道士》等。“我们就是想让青岛皮影活起来,并传下去。”杨月华说。制作皮影是个技术活,更是个艺术活。杨月华和老伴制作出来的每件皮影作品,都是老两口再三商讨、再三修改过的精品。只要有空,杨月华就会点亮办公桌上的台灯,认真地刻着皮影。制作皮影以前用驴皮,杨月华现在多用牛皮。她说:“驴皮买不到,即使是牛皮,现在也很不好买。制作皮影的牛皮是经过专门处理的,我们也是托了朋友,才能买到这种牛皮。”记者在杨月华家中看到,经过处理的牛皮极为坚实,几乎透明,厚度只有一二毫米。牛皮要先沤制,再用特殊的工具刮去内外层的脂肪和毛,只剩中间最坚韧的部分,晒干后才能制作皮影。杨月华一直有个心愿,希望有年轻人跟她学习皮影制作。她说:“皮影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定要将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传承下去。”为了这个愿望,现在的杨月华经常奔走于学校和社区,义务为大家演出、讲皮影,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皮影奶奶”。
其他文献
本期沙龙主题:書,琴棋书画的书。  想了想,得找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铆足力气引大家来看。因为,书,值得。就李白这甸吧,“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中山兔”。白话就是:用掉的墨水之多,简直可以养北冰洋的鲸鱼;用了那么多兔毫笔,中山的兔子都被杀光了。咱也是真心服气,这李白童鞋干啥都挟“飞流直下三干尺”的气势,如此猛夸一位书法独步天下的怀素小和尚。啧啧,这少年小和尚也是当得。这么个写法,何止两万小时量
期刊
艺术家生活和生活艺术家是两码事,虽然身边很多朋友都从事艺术,但他觉得自己属于后者。  啥叫艺术风格,就是处在有点儿意思和不咋的之间,那种说不清道不明,莫须有的,不是玩意儿的玩意儿。他常这么讲,也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干的。这些年,他玩过书法,还兼顾绘画。常言说书画不分家,何况现如今流行画像书、书像画。  曾经苦练书法,狂草,怀素。练这个比一笔一画上手快,“成品率”高。很多人看了他的书法作品,都说比怀
期刊
张旭看见公孙大娘舞剑大受启发而独创草书字体,金大侠妙笔生花却独创“书法武功”,让武林人物的武功与书法熔为一炉。那么,书法与普通人相距远吗?  这几天,一部《我不是药神》刷爆朋友圈,海报里“我不是药神”那五个大字颇有碑版遗风,流淌着书法的古神今韵。这时你才发现,其实书法与普通人相距不远,书法是每个人的日常。  我与书为缘大约在30年前,启蒙老师竟然是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该剧片头是帖学大师沈尹默先生
期刊
【第五十二辑】52损人不带脏字的北京话  骂人不带脏字儿,北京话叫吃枣不吐核儿。小的时候,听胡同里的老北京人吵架拌嘴,北京土话也叫“骂街”。把人损得快没脸见人了,却不带一个脏字,您不得不佩服这些老北京人的“语言功夫”。  著名学者梁实秋先生是老北京人,他曾在一篇讲北京话骂人的文章里说:“骂人要骂得微妙含蓄,你骂他一句,要使他不甚觉得是骂,等到想过一遍,才慢慢觉悟这句话不是好话,让他笑着的面孔由白而
期刊
25年前由英达导演的作品情景喜剧《我爱我家》一经播出后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追捧。这部剧是20世纪90年代,老北京人生活的真实写照。在那个时代,对于普通家庭而言,早点能够喝上一杯豆浆、吃上一个油饼已经十分满足了。那时候人人都爱吃糖油饼,但是比普通油饼贵,不舍得买。  油饼、油条、豆浆是最爱的早点  上世纪90年代那会儿家家豆浆油条很普遍,所以在英达导演的作品《我爱我家》中经常能看见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早
期刊
为了唤醒妻子的记忆,他经常拿出他俩的结婚照片,放在妻子面前期望她能回忆起曾经美好的岁月。19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精心照顾瘫痪痴呆的妻子,他被当地群众誉为锲而不舍的“好男人”“好丈夫”。  李德意是河南省孟州市趙和镇大马沟村的一名退伍军人,19年如一日不离不弃精心照顾瘫痪痴呆的妻子,被当地群众誉为锲而不舍的“好男人”“好丈夫”。  他做到了“三少三多”  李德意原是解放军某部队的一名战士,军事和政治素质
期刊
计春华的离去无疑是整个“影视武林”的巨大损失,跟所有热爱武术的演员一样,计春华拍起戏来很拼命,不仅能打,还会教,不拍戏时他就在幕后做武术指导。  计春华,或许很多人并不熟悉这个名字,但一看到他光头秃眉面目凶狠的形象,可能会恍然大悟,原来是他。他是《少林寺》里的秃鹰、《红高粱》里的土匪、《方世玉续集》中的于镇海、《新少林五祖》里的马宁儿、《连城诀》里的血刀老祖……计春华饰演的影视角色基本都是反派。但
期刊
自6月30日开始公映的电影《我不是药神》,由青年导演文牧野执导,电影讲述了神油店老板程勇从一个交不起房租的商贩,成为印度仿制药“格列宁”独家代理商的故事,在欢乐幽默的基调中加入深刻现实意义。这是宁浩和徐峥五度联手合作,十二年后再度进驻暑期档的重磅作品。凭着出色演技再次获得观众认可的徐峥日前在专访时表示,其实自己愿做个回归初心的“电影匠人”……  我们太需要一个平民英雄  相信看到宁浩和徐峥这样组合
期刊
“《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纪录片大家都知道吧,我敢保证,我们这部片子绝对没有‘阴阳合同’。”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话音刚落,现场一阵笑声。不久前,单霁翔来到中山公园音乐堂,做客“打开艺术之门”暑期活动,为听众带来《匠者仁心》的讲座。单霁翔不愧是高位“段子手”,他妙语连珠把在场观众逗得哈哈大笑。他分享故宫如何提升公共服务和策展水平的经验,也赢得了阵阵掌声。  穿着简单朴素的白衫黑裤,单霁翔拿着麦克风就走
期刊
如今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众生的智能伴侣,全拼输入、双拼输入、语音输入,输入速度也是越来越快,但也有不少人因为各种原因依然选择手写输入法,这让人感觉到作为一个主要使用汉字的中国人依然与汉字保持着些许原生态的关联。夸张点说,日常中提笔写的最频繁的字可能就是自己的名字了,毕竟生活工作中还是经常需要提笔留名签字画押的。  把单纯的写字上升为艺术就是汉字的书法艺术,这也是在世界艺术领域内由中国汉字形成的最具独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