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和谐师生关系 做一名学生喜爱的老师

来源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he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喜欢你,你就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如何能让你的学生喜欢你呢?
  一、给学生一个好的开端
  班主任老师在新生的管理上非常重要。这时,我们承担的不仅仅是班主任工作,更是孩子们的家长、朋友。班主任首先要从生活上关心学生,建立一个团结友爱温馨的班集体,让孩子们尽快适应学校生活,从而使他们忘却离家的孤独与无助。作为一名普通的授课老师,上好第一节课对我们至关重要。为了给学生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才,我们首先要从外形上修饰自己,穿上得体的衣服,梳个整齐的发型,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收拾得整整齐齐,一进课堂就让学生耳目一新。外表是吸引学生的第一步,有了这再加上“教育是一朵带笑的花”,要用我们和蔼可亲的笑容去“俘虏”学生,让他们舍不得不听我们的课。当然,最重要的是精心备好第一节课,让学生们被我们幽默的谈吐,清晰的思维,新颖的观点深深折服。这样,等于高中三年的教学我们就成功了一半,再加上平时我们的兢兢业业工作,何愁教不出好学生呢。
  回想自己最尊敬的语文老师,就是在第一节课征服了我。刚上师范时,我们学校开了一门课叫《语文基础知识》,主要介绍汉语的语音语调及词汇的用法。看似枯燥,却让我们的钱老师上得有声有色,,当时,一首李清照的词分析完后,我们被钱老师的渊博学识深深折服了。再加上她的洒脱流利的粉笔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让我们这群来自农村,说惯了方言土语的孩子们大开眼界。时隔这么多年了我一直对老师的课记忆犹新,这样的一位好老师真是终身难忘。
  二、激励,宽容并严格要求
  美国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赞美犹如阳光。”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会成为积极向上的原动力,产生激励效应。多表扬和激励学生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东北师大附中的优秀班主任王玉娟老师在教学中就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少训斥。任何学生都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语。她对学生的关爱总是同合理的严格的要求相结合。首先,善于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其次,善于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关爱,积极为学生达到一定的要求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当他们需要的时候,努力创造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三是对学生不仅做到爱的得体,也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对学生的错误严厉批评,我们每个老师都会这样做。但宽容却很难做到。
  三、善于发现并挖掘“闪光点”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九种智能。在这九种智能中,每个人的智能强项是不同的,教育的责任就是发现和发展孩子的智能强项,使孩子一开始就处于心理优势的地位,能在发展过程中及早的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中国有句古话说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新世纪的教师不应该仅仅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要研究教学,研究教育,通过观察、思考,找到适合学生发展的道路。使自己成为伯乐,而不是教书匠。一个两岁半孩子的故事:一个孩子看到我的孩子玩了一个玩具非常想要,她是这样忽悠我的:“阿姨,这个玩具多少钱?”“八块钱”。我回答。“你还有八块钱吗?”孩子又问。“有啊。”我实话实说。孩子紧接着说道:“你给小姐姐重新买一个吧,这个玩具归我了。”多么缜密的思维啊。我还有话可说吗,你既然有八元钱,能买得起玩具,那还不把这个送给我。所以说孩子的身上潜藏着多种智能,就看我们如何去发掘。
  而中国的教育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一点就是在高考的指挥棒下,我们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其他智能。虽然我们古人已认识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我们受到社会刻板效应的影响,学习成绩至上。我们的老师及家长已陷入一个教育的误区。犹太人和华人被公认为世界上最聪明的人种, 22%的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是犹太人,爱因斯坦、马克思 、弗洛伊德 、列宁,微软的创始人盖茨等等都是犹太人,而我们的教育体制下至今没有培养出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犹太人每天问他的孩子:“今天你提问了吗?”我们问孩子:“今天你学了什么,考了多少分?”犹太人注重培养孩子寻求创造知识的能力;我们则只培养孩子的继承能力。“学问”一词告诉我们学习既要学更要问,而我们现在是只学不问。所以我们的老师发现不了学生的优点,是因为我们的老师、家长没有告诉我们如何去发现问题,而伯乐就是要从平凡中发现伟大,要善于发掘别人的优点,通过培养成为学生的强项,使学生获得自信,获得成功。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就特长而言,学生自身的潜力是巨大的,只是我们常常没有找到开启这种潜能的钥匙。
  近期《读者》中有一段话很耐人寻味:“不好意思,我们没有陪读签证。你把孩子送出国,难道不是为了让他学会独立生活吗?”这是一个中国孩子要去英国读高中,其母想陪她一起出国,询问是否有陪读签证,英国领事馆的一位签证官如此作答。我们孩子的潜能就是这样在一次次的包办代替中被扼杀。两岁半的孩子尚且有如此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言语表达能力,如果我们正确引导,何愁他们将来不成名成家呢。
  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好”和“乐”就是愿意学,喜欢学,就是有学习兴趣。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在学习和生活中,最重要的动机是其中的乐趣。”兴趣与乐趣是相对并生的,有了兴趣,在任务完成或问题解决后就会感受到乐趣,只有享受到了乐趣以后,也才会产生更大的兴趣。学习的乐趣是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行动动因,我们经常看到或听到一些同学为了弄清一个数学概念长时间埋头苦读,思考,为了解答一道题而废寝忘食,就是因为他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领略到了数学的奥妙和魅力,体会到了学习数学获取成功的喜悦。长此以往,自然而然地就激发了学好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教育是一门科学,是技术也是艺术,做到让学生喜欢你并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当你做到了,你发现却又是多么容易的事。学生喜欢你了,你就是好老师!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其他文献
所谓启智培养,就是立足《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既以启迪儿童智慧,美化儿童身心为起点,又以启迪儿童智慧,美化儿童身心为目标,展开一系列儿童教育教学活动。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幼儿教师应当树立启智培美的教学理念强化幼儿语言训练,不断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本文拟就幼儿教师如何对幼儿进行启智和语言能力的培养进行一些探讨。  一、要树立活动教学观  活动是学前儿童获得主动发展的基本途径,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4)01-113-01  美国著名数学家哈莫尔斯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这指出了问题的重要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是广大教师不断探索与研究的话题。相关研究表明,学生学习的主观意愿总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产生的,问题
期刊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越来越喜欢利用手机发短信来传递信息和交流思想,当然我也不例外。笔者认为,原创短信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特性和功用。根据笔者的肤浅阅历和实践体会,原创短信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快捷性、针对性、教育性、真实性、可读性等特性,同时也具有传达祝福、娱乐消遣、鞭策励志、教育警示、消除误会、减轻压力、治疗心病、益智怡情等功用。  下面晒一晒笔者的原创短信,其某些特性和功用则蕴含其中
期刊
所谓读写结合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以读促写,以写促读。“以读促写”是指通过阅读教学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积累写作所必需的词语、材料、思想,解决学生有内容可写的问题;从中学习写作技巧,解决如何写好的问题。“以写促读”是指通过写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最终形成语文的综合素养。  “读写结合”将笔者的“三好语文教学法”中的最核心部分的“读好书”与“作好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读与写找到了最佳的契合点,也使读与写有了
期刊
报载“武警咸宁市支队参谋田俊杰的父亲拥有合法使用权的一亩山林长期被他人霸占,田父虽多次请求几级政府调解,但无结果,后来不得已才诉至法院,法院判是判了,但仍未能执行。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的确,“学而不思,”“思而不学”对于求学者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事情。换句话说,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只能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现的迷惑而不得其解。而如果只是一味的冥思苦相,而不进行一定的知识积累,不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就只能室流于空想,甚至会因此而产生更多的疑惑。进而使学习变得危险起来。由此看见,只有把学习和思考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学习
吴志同学经常迟到、旷课,对学习提不起兴趣。喜欢看动漫、打网络游戏,没有理想、没有目标,生活很懒散,但是很满足,心态好,整天乐呵呵。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就是犯了错误也没有什么感觉。我问他像现在的这种生活自己满意不满意,他告诉我还可以吧;我问他对现在的学习状态心理有没有恐惧和担心过,他说没有。当听见这些答案时我既紧张又担忧,紧张的是他的学习和成长,担忧的是这样的现状他为什么还是那样快乐呢?我再反思如何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班主任工作细致、繁琐,每个班主任都有自己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体会。在教育行业有这样一个判断标准: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好人,而爱别人不爱
高年级小学生正逐步处于心理独立的过渡期,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完全恰当地理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的“关怀”,罗罗唆唆地“叮咛”,他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其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就会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