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籽粒PPO活性检测方法改良与应用

来源 :麦类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ling8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是造成面粉及其制品酶促褐变的最主要原因。为快速、准确地检测小麦籽粒PPO活性,将酶标仪应用于PPO活性测定,对小麦籽粒PPO活性传统检测方法(AACC 22-85.01)进行了改良,并利用改良方法测定了283份国内外小麦品种PPO活性。结果表明,改良方法与传统方法所测PPO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82。应用改良方法对144份小麦品种PPO活性进行重复测定,三次重复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993~0.994。283份国内外小麦品种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后,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高速网络的应用使传统的医疗模式发生着根本性的变革,越来越多的移动通信技术被应用于医疗活动。移动医疗就是指使用小型的、可以随身携带的无
为探究冬小麦叶片花青素含量的高光谱监测方法,以陕西省关中地区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叶片光谱反射率与花青素含量的相关性,建立以不同波段组合的RSI、DSI和NDSI光谱指数
低温冷害是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非生物逆境因素。为了挖掘小麦耐冷功能基因,本研究采用同源克隆的方法从普通小麦品种小偃22中分离到一个耐冷相关基因TaCTR,该基因
GB/T 4372.1—2001测定直接法氧化锌中,因采用十万分之一微量分析天平和胖肚滴定管,使方法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选用万分之一分析天平和直型滴定管,方法上略作调整,结果不受影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日益成为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性要素。企业间的竞争更是演化成了人才的竞争。然而,由于近年来跳槽、办公室员工猝死等问题的突出,越来越多的企业
西农501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采用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工程技术选育而成,其母本为西农509,父本为小麦华山新麦草衍生系H8-4。2020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国
为探索链霉菌对小麦幼穗分化进程及生物学特性的影响,使用娄彻氏链霉菌(D74)和密旋链霉菌(Act12)混合菌对小偃22种子进行包衣和大田种植,研究了接种链霉菌对小麦穗分化发育进
近年来,机器学习算法逐渐被运用到作物估产中,但现有研究仅对比不同方法的估产精度,很少分析估产的最佳时间。本研究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对2001-2013年河南省八个时间段的冬小
为探讨土壤Pb污染的治理方法,通过盆栽试验,比较了离子交换纤维的两种不同放置方式(分层放置与混匀放置)对麦田土壤Pb污染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在土壤1000 mg·kg-1 Pb
为了解南农92R系列小麦种质在甘肃陇南抗条锈病和白粉病的表现及其利用价值,本研究以南农92R系列小麦种质92R137、92R178为供试材料,以铭贤169为对照小麦品种,于2009年和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