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音乐作品在初中散文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tal_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音乐诗人”李健的歌声清澈空灵,别致淡雅;曲风清新飘逸,自然纯粹;歌词生动唯美,意境悠远。李健音乐作品充溢着文学色彩,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可以借助它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教学情境,更好地品味课文的意象意境。
   关键词:散文教学 初中 李健 语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要达到以下课程目标:“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①李健的音乐作品,对于初中学生情感体验的养成和感受、理解能力的发展,有非常积极的帮助。对于音乐艺术在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的运用探究,积极探索初中散文借助音乐进行教学的有效组织形式,亦可发挥一定的作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借助音乐培养初中生散文阅读兴趣
  李健的音乐作品,大多具有非常高雅的审美趣味,亦具相当的思想高度,艺术张力强大,如果把它们引入到中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之中,对于当代中小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理解,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比如,在教授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余光中的《乡愁》的时候,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李健的《异乡人》MV来讲授。这首歌系李健自己填词、谱曲,有两个值得特别注意的意象——窗,以及从那个窗里投射出来的灯光。他说异乡人披星戴月地奋斗,“只为”故乡的那“一扇窗”,以及从那窗里透露出来的“灯光”。
  李健的歌与余光中的诗,异曲而同工,表达的都是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这是古今中外人类的一种无比美好的情感,也是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高尚趣味。在现实生活中,有多少人背井离乡,奔波于外地,仆仆风尘,辗转流离。但故乡的那个窗子和灯光,却成为他们心中永恒的信仰坐标,为他们指明了人生的方向,呵护着脆弱的心灵。而在余光中的《乡愁》里,这里的灯光所对应的意象,就是那“一枚小小的邮票”“一张窄窄的船票”“一方矮矮的坟墓”“一湾浅浅的海峡”。同时,教师在播放《异乡人》MV时,还应当告诉学生此MV的拍摄地点在台北的淡江入海口,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讨论探究,为何选择在这里拍摄MV。
  此外,在讲授沪教版、鲁教版以及曾经人教版选入的巴金的《灯》时,同样也可以引入李健的《异乡人》。当然,巴金笔下的灯,象征着1942年在险恶的政治环境中顽强生存的中国共产党,或者是“爱的颂歌,灯光象征了爱”②,与李健歌词中的灯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有较大的差别。但是,巴金这样说:“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李健这首歌里也说“那扇窗是让我”“坚强的理由”,这两种灯都能带给看到它的人以强大的心理安慰,给予他们前进的动力。教师如能抓住这一点,则可以用简单易懂的《异乡人》,来帮助学生理解深奥难解的《灯》的象征意义。
  二.借助音乐创设散文教学情境
  李健的部分音乐作品,所营造出来的情境,与某些中小学课文的情境很为相似,这一点,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大加利用。例如他演唱的《父亲》,其歌词十分简单,用深情的笔触,记录了李健与父亲之间点点滴滴的心路历程。而生活也同样是散文创作的源泉,没有生活的散文,是缺乏生命力的,呈现给读者的只是一些华丽辞藻、毫无意义的文字堆砌。这首歌最后两句这样写道:“你为我骄傲,我却未曾因你感到自豪;你如此宽厚,是我永远的惭愧。”道出了大部分子女的心声,因而大多数人听后都会不自觉地联想到自己与父亲之间的各种故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听了这首歌,很容易让人想起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在朱自清的笔下,父亲虽然矮胖,身材状况也不太好,却在南京浦口火车站送别儿子时,执意要翻过月台去买橘子。父亲去“买橘子”送给行将远去北京的儿子,这不过是生活中普通得再也不能普通的事件,却通过其朴实无华的词语,燃烧起无比火热的父爱情感。当然,也有学者说:“《背影》的真正价值在于它记录了父子间一次艰难的‘对话’,有着比‘父子情深’更耐人寻味的东西。”③但谁也无法否认,这种感情是无比亲切与细腻的。
  这种父子之间的亲切和细腻,与李健歌词里把父亲慈爱的眼光比喻成“坐在岸边看着”的夕阳“暖暖余辉”相仿佛,这种借助细小场景而展開的书写与歌唱,把父爱渲染得无比伟岸与高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完全可以借助这一点来帮助学生品味散文情境,以实现情境教学。与之为基础,语文教师还应有更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现散文描述的情景构建,这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散文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融入散文的学习之中,实现散文学习效率的提升。
  三.借助音乐帮助学生品味散文意象意境
  意境,就是作者借助多种意象营造出来的,带有充分主观色彩的境界。在中国文学作品里,不仅诗词有意境,散文同样也有意境。而李健的音乐作品中,有些作品也借助繁复的意象,营造了显而易见的意境。语文教师也可以借助这些歌曲,来帮助学生体会散文和诗歌中意象的选取和意境的营造。例如,部编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春》,教师可以结合李健的《最美的春天》来讲授。
  《最美的春天》这首歌,是李健为一个叫邦德的慈善教育机构写的歌,李健是曲作者和演唱者,词作者则是这所学校的校长黄邦德。这首歌曲调优美,唱腔华丽,旋律轻快,歌词中包含了许多意象都给人以无限的生机,如“春天”“鲜花”“少年”“天空”“风雨”“远方”等,“春天”和“鲜花”象征着人生所有美好的事物。“朱自清展现的是一个欣欣向荣、多姿多彩、全方位的春天”④,作者所想象期待的“春天”,正如朱自清笔下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有一种满满的期盼和向往在里边;又如“也有绽放的瞬间”的“鲜花”,与《春》一文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极其相似,饱含一种生机与繁荣的气象,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温暖的季节,花儿在春天竞相开放,农民在春天播下希望,孩子们在春天种下愿望,这些所有美好的事物给人激励鼓舞和奋发向上。联系生活实际,该歌词中“少年”就是青春激扬活力四射的孩子们,“风雨”寓指前方道路上的挫折和困难,“天空”和“远方”则象征人生的无限可能的前程,歌词中的这四个意象与全《春》这篇散文最后四段的描写的“天上”“风筝”“地上”“孩子”在思想上都有相似之处,都表达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于理想的不懈追求。
  作为四大文学体裁之一,散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它形式自由,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文质兼美。不论是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还是对学生审美水平的提升,现当代散文的阅读教学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学和音乐这两种艺术形式都是现代生活中所必不可缺的艺术样式,文学给人以思考,音乐给人以慰藉,它们都如同清澈泉水般洗涤人们的心灵。为了让初中生更好地领悟散文的构思美、自然美及语言美,就需要教师将相应的音乐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使得散文意境在音乐背景下得以生动重现,从而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领悟诗作者的思想感情,最终推动教学实效的大幅提高。
  将音乐元素运用到初中语文散文教学中,不仅可以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更加有趣,更加高效,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尽管这一探索在当前语文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仍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工作在一线的语文教师不能停止探索的步伐,既要发扬刻苦钻研的精神,又要具备迎难而上的勇气,最终达到优化初中散文教学的效果。
  注 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6.
  ②马端章,李淑爱.论巴金《灯》的主题[J].教学与管理,1995(1):64.
  ③张学君.走进《背影》解读的秋日时代[J].语文建设,2011(6):46.
  ④段崇轩.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读朱自清散文《春》[J].现代语文,2003(13):25.
  (作者单位:南宁师范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写作文的能力是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点,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关键靠平时对社会、对身边的事物的观察力的提高,浓厚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发散思维、联想想象以及良好的语言组织能力和巧妙的表达技巧。   关键词:写作能力 观察事物 阅读习惯 语言组织 表达技巧  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习语文就必须学会写作文。所以说,写作能力的培养是目前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
内容摘要: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是新时期摆在高校课程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如何在专业课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是专业课老师需要用心研究的问题。专业课中体现“课程思政”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思想政治意识,把专业性、思想性和教育性融会贯通,在课程教育教学中充分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想信念、爱国情怀、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思政内容,使课程呈现立体化、系统化、专业性、教育性和思想性。   关
内容摘要:“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出自《论语·为政》,历代学者对“思无邪”三字的内涵颇多争议。这句话虽是描写《诗经》,但必然包含着孔子的个人思想。那么更多从《论语》出发,结合孔子“仁”的思想,“思无邪”的意思应该是站在读诗者的角度考虑,使他们思想纯正,没有邪念,进而达到“仁”的境界。   关键词:思无邪 孔子 《论语》 仁  “思无邪”三字,可以说是孔子对《诗经》的总评,历代学者对
内容摘要:沈从文所写的以湘西世界为题材的小说以其所传达出的人性的纯粹、自然的风景以及两者之间的和谐吸引着众多读者和研究者。尽管沈从文在这些文本中极力讴歌湘西儿女的生命力量,在这些看似平和、宁静的文字背后却是被掩盖的苦难与悲惨,通过分析《丈夫》《夜的空间》等文本中的“船妓”这一人物能更好地体会沈从文如何以他独特的处理方式在文本中将这些悲剧进行掩盖。   关键词:沈从文 船妓 生命悲歌 掩盖  沈从文
内容摘要:沈石溪创作的动物小说,近年来已成为一种现象,多本小说出版过百万册,其代表作《狼王梦》更是获得包括杨焕儿童文学奖,全国少年儿童优秀图书等一系列荣誉,其影响之广泛在当代可谓罕见,影响不谓不深。由于沈石溪的动物小说主要受众为儿童,本文将以《狼王梦》为例,探讨小说对儿童成长过程中性格的塑造与培养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沈石溪 《狼王梦》 儿童成长 性格  儿童成长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身
内容摘要:尼采在早期作品《悲剧的诞生》中针对古希腊悲剧,详细定义论述阐释了“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受戒》在内容、情节、手法等方面,均体现“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此外,因《受戒》本身基于汪曾祺的一个梦,这个梦来源于汪曾祺十七岁时的青春经历,从作者本身的经历也能够阐释“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关键词:自然 解放 《受戒》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早期的作品,是他反传统提
内容摘要:作为怪谈文学,《高野圣》这部作品当中透露出的“神秘性”和“妖魔要素”与《聊斋志异》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聊斋志异》中的《聂小倩》一文更是与《高野圣》有着一定的相似,两部作品中的女性角色“聂小倩”与“妇人”更是在形象刻画上存在共同点。   关键词:《高野圣》 《聂小倩》 女性形象  《聂小倩》和《高野圣》作为中日两国不同文化背景下产生的文学,其文学背后的内涵与理念固然有所不同,但对于女性角
内容摘要:在汉语直播课堂利用新兴技术手段时,融合互动化、游戏化、任务型教学理念来重新设计直播教学流程有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我们尝试将互动游戏教学理念融入线上汉语直播课堂教学,利用微信接龙功能重新设计游戏教学内容,通过微信设计了汉字接龙、词语接龙、词汇网络接龙、话题问答接龙、语句续写接龙等简便易行的接龙游戏。运用微信接龙游戏是为了辅助汉语教学,设计要简单易行,游戏过程中注意相机点评学生语言差错,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