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电教媒体促进政治课研究性教学的实施

来源 :教学世界·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sh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学习的新型学习方式,它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研究性学习究竟怎么搞,人们又普遍感到困惑。因为相对而言,传统的学习可以说是“接受性”的学习。在传统的课堂上,讲解式的教,接受式的学占主导地位,学生不直接接触客观实际。缺少直接经验。这种方式下所获得的知识缺乏活力,特别是它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教的方式和学生学的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没有现成的知识可灌输。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怎样发挥呢?近年来,电教媒体运用于政治课教学中,日渐普遍。以电教媒体自身的现代化教育优势,完全可以在研究性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把“重教”变为“重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在《政治常识》教学中,讲述的知识很多,都与国际国内热点问题有密切关系。尽管教师讲课也联系实际,但仍以“讲授”为主,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这时,我们就可以把电教手段和研究性理念结合起来展开教学。为了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热点问题,在给学生布置作业时,应让学生充分利电视录像、录音、图片、报纸等搜集热点问题资料。然后开展评说课,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资料”,发表自己的见解,亮出自己的观点,展开讨论、分析、比较,将热点问题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方法,既能改变由教师代劳的旧的教学模式,又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感到新颖,实际,有兴趣。如:在学习“一国两制”的时候,我就充分利用了这一教学模式。首先,在布置预习作业的时候,我要求同学们先收集我国香港、澳门和台湾的历史资料,尤其是台湾的近现代史,并且把自己和小组的同学们收集的资料用课件的形式在课上展示出来。使同学们对我们的国情有一个更加直观的理解。然后在课堂设问: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一国两制”,是不是两制就比一制优越呢?可以训练同学们思考政治问题的能力,理解我们政策制定的必要性。最后要同学们思考:如果不采用“一国两制”模式,怎样才能更好的解决我国统一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更好的办法去解决,现在该如何更好的坚持“一国两制”,解决台湾问题呢?这样,在教师的主导下,同学们就可以围绕现实生活的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和探究,最后得出结论“一国两制”是目前解决两岸问题的最佳方式,使同学们更好的理解和贯彻党和国家的政策,更好的拥护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
  
  二、把“重记”变为“重思”,开发学生思考和归纳能力
  
  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是要求学生从具体事件中深入地思考问题,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逐渐培养起深刻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运用多种电教媒体,将会把所研究的问题引伸,开导学生探其实质,有效地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如在讲资产阶级专政国家、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时,分别运用国体、政体、政党制度等多幅投影片,通过直观的形象对比,引导学生深思,达到真正认识二者本质不同的目的。同时,还可以利用电教媒体把相关知识设计成表格,网络图等形式的投影片,便于学生整理知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在复习哲学常识的时候,我就用课件把整个哲学常识的知识体系给同学们勾画出来,使同學们在识记的时候对知识间的联系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然后我再提醒同学们可以把课本上的知识点给补充在结构图中,在这样“归纳——扩展”的过程中,同学们对归纳能力的重要性有了一个更加直观形象的认识,为改变同学们的学习习惯开了一个好头。
  
  三、把“重灌”变为“重乐”,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师在运用电教媒体时,只有利用学生的注意规律及其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有意和无意注意,才能激发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从而较好地实现政治课教学目的。在学习价值规律的时候,我就让同学们先在课下收集生活中的经济事实,如“猪肉价格变化对村里养猪户的影响”、“村里大白菜的兴衰”等,还有的同学竟提出了“我国股市变化的影响”“我国房地产的未来”这样比较深刻的问题,在我用课件展示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的时候,这些问题引起了同学们极大的参与热情,同学们甚至在课堂上开始预测我国股市和楼市的价格走势,这次课获得了同学们的极大认可,提高了同学们对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开始摆脱政治课空洞,单调的不良认知。
  
  四、把“重旧”变为“重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在中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使用电教媒体教学时,应该更好的利用这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训练,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如在学习哲学《前言》时,有同学就尖锐的提出:我们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哲学是不是有点“老王卖瓜”的嫌疑呢?经过同学讨论,最终得出了正确的结论,强化了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鼓励了同学们敢于发言,勇于探索的品质。
其他文献
“21世纪的竞争是科技实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而创新人才需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因此,应该从教学中培养时代呼唤的创新人才,履行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责无旁贷的义务。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习题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就此谈一些心得体会。  教师在章、节教学的基础上,对课本后面的习题及典型(个别)补充题的讲解,这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
期刊
一、多元智能与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的融合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为此我们应该把握课改契机,创造性地、精心编排教学资源;运用开放式手段、创新的教学方法武装自己;以“授之以渔”的理念促进学生学法的形成。这样,让学生们都能亲身感受语言的魅力,在魅力的吸引下,完成愉快的学习过程,共创成功的人生体验。因此语文教学应拓宽学习渠道,发展MI。比如利用绘画开发视觉空间智能、利用动作开发身
期刊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解答化学计算题的方法簡称守恒法。初中化学计算题相当一部分是守恒法,有关质量守恒在计算中的应用有:  1、根据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期刊
摘 要:课后反思是教师上完一节课后的心得体会,它给教师课后的经验总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这里可以进行教学后的自我评价,还可以将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出现的新奇的思维方式保留记录,这些日积月累的第一手原始材料,是我们教师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我们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的有力保障。  关键词:反思教师    课后反思是教师上完一节课后的心得体会,它给教师课后的经验总结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师在这里可以进行教学
期刊
创新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而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要把最好的教育给我们的孩子,那么,这“最好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创新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应重视学生创新学习的培养。    一、创新学习的特征    (一)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张扬  小学数学创新学习教学模式,应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人人都有创新潜能的教学理念。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为学生创设主动参与数学学习的条件和机会,向学生提供现实的、有意义的
期刊
摘 要:作为计算机专业教师,只有根据本学科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更新观念,大胆探索,选准切入点,走自己的路,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将创新教育落到实处。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的运用对教育模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中体现了无比的优越性。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关键在于教育创新。要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期刊
摘 要:新课程的实施给广大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我们有必要对备课这一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重新进行思考。因此,备课不只是为了寻找传授知识的最佳状态,更是为了达到教学资源的科学配置;备课不只是纸笔相加的教案撰写,更是手脑并用的综合性操作;备课不只是教师的单项活动,更是师生的互动生成;备课应尽量满足不同学生的个体需要。  关键词:备课 教学 创新     新的课程改革,使中学数学
期刊
摘 要: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招收学生的层次也与日俱增,在班级授课中,学生的学习程度也大相径庭,这给教师的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接收效果,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这个问题上,我认为分层次教学不失为一种好的办法。  关键词:分层次 教学    我在教学中时常有这样的体会,或者说是苦恼,同样一个知识点,讲解时,在同一个班会遇到这样的三种反应:“重复多少遍了,还讲啊?”“好像有印象”“
期刊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的学习,是一种自律学习、主动学习,是主体教育思想在教学领域的反映,是以弘扬学生主体性为宗旨,以构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新型教学结构为核心。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这是教师不能代替也是代替不了的,教师只是起指导作用。现行教学改革要求改变单纯接受式学习,讲究从“一刀切”教学向关注个体差异的教学转变,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学习、自主学习显得更加重要。正因为如此,如何由“要我学”转化
期刊
2003年的《新解红楼梦》使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栏目声誉鹊起。2004年5月开播的《清十二帝疑案》更把该栏目的收视率推向一个高峰,最高收视率达到了0.57%,让它成为央视第10套科教频道的王牌栏目,迅速风靡全国。不仅如此,《百家讲坛》还推出了一批“学术明星”,被观众们狂热追捧。这样一档学术性强、文化品位高的“小众”节目究竟拥有什么样的魅力而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为学术类电视节目在娱乐、消费大行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