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来源 :科学时代·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yes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结合本人在《法律基础》课中的教学实践,基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其原因,并从培养和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重要性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 大学生 法律意识 法律基础课
  在校大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的发育期,心理上具有强烈的要求他人和社会认可的冲动,极力想摆脱来自外界的干涉和约束,独立自主意识增强。这一阶段,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确立,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系统还缺乏完善的认识能力。这在一定 度上削弱了以灌输为主的法律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一些高校对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有的把法制教育作为软任务,认为可抓可不抓;有的对学生法制教育定位不准,提不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很多高校在进行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以权代法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在管理举措和对教职工、对学生的处分问题上,学校易出现权力滥用,从而导致学生对法制教育产生逆反心理,并且强化了“我不犯罪何须学法”的错误观念。最后,社会环境也对高校大学生法律意识造成了不利影响一是腐朽思想的侵蚀,在不同程度上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影响。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
  由此可见,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不容乐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不高
  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依据。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董舆教授通过他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显示出:“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与其文化程度成正比。”虽然我国高校的大学生学过一些法律知识,但整体法律知识水平却较低。 当前我国大学生大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只是临到考试的时候突击,应付了事,大多数学生重学分,轻实效,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大学生不可能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另一方面,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学时有限,高校大学生在这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法律知识也是有限的。
  (二)大学生法律观点偏差,法制观念淡薄
  由于当前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较低,法律知识薄弱,易产生错误的观点、淡薄的法制观念,部分大学生对法律的实现持怀疑、不信任的态度。另一方面,大学生缺乏权利观念,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地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导致了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高等院校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违法犯罪现象
  时至今日,大学生犯罪问题已呈现上升趋势,据调查表明:1965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的1%,“文革”期间,占整个刑事犯罪的2.5%,而近几年,占整个社会的17%。我们知道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先后两次把掺有火碱和硫酸的饮料,倒在北京动物园饲养的狗熊身上和嘴里,造成多只狗熊受伤。刘海洋在被拘留后说,自己学了法律基础知识。知道民法、刑法等,但却不知道伤害狗熊是違法犯罪。现在知道了,自己很后悔。如此可见,刘海洋并未将法律知识转化为法律意识,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
  综上,我们知道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还很低,违法犯罪的大学生多数法律知识贫乏,法制观念淡薄,他们不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自我教育的境界。”因此,高等院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二、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是成为合格大学生的需要
  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这样的社会需要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一个人的素质结构中不但要求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面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更要学会用法律思维来思考和解决问题,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要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并把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作为现代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建设的骨干力量,即将成为推进法治化进程的主体力量,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法律意识的培养,对于中国的社会、经济乃至法治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增强大学生法律意识是国家法治化的需要
  对置身于未来社会的任何一个人,是无法摆脱法律而生存的。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所有市场主体都得遵循统一的规则或制度,在这种高度规则化的社会里,“法制手段”将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我们的现实社会关系中。这意味着社会成员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都不可避免地渗透着法律的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必备的法律意识已成为大学生们立足社会的不可或缺的基本要件。
  (三)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是现实的推动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特别是网络的普及与推广,使得违法犯罪的手段和途径都大大增加。大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可能成为违法的实施者,也可能成为受害者。在我们周围或者媒体上出现大学生违法犯罪以及大学生轻易受骗受害的个案屡见不鲜。因此,加强大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刻不容缓。
  三、高等院校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高校将一个无知(犯罪)的人送到社会,就是给社会增加一个危险分子。”我们知道2004年“2.23”特大杀人案,其犯罪嫌疑人是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大学即将走向社会的2000级化学院生物技术专业的毕业生马加爵,此事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高校用4年的时间为国家培养了一个“高级”犯罪分子,这将严重的威胁着社会的治安环境。因此,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加强综合管理,高等院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我认为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校应注重《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
  对《法律基础》课进行教学改革是高校对在校生法律意识教育和培养的主要途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法律基础》课仅仅是思想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的看法,其目的是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法律基础》课具有“双重性”,即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的课程。《法律基础》课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要达到既掌握法律这一重要武器,又提高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
  2、高校的《法律基础》课应实行以法律意识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改革。
  因为这样做可以克服“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这种改革会使课程内容得以精练,即使讲些必要的具体条文,也只是作为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材料对待,而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这不仅会为教师在课堂上讲深、讲透主要内容,也会为运用其他的教学方式、手段提供可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3、应使《法律基础》课任课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
  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三种教学观念。一是树立“学生是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的观念,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积极主动的求学;二是使教师认识到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不仅仅是传授法律知识,即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书”和“育人”密切结合,相辅相成,避免教书和育人相割裂。
  4、教师在教学手段上,应采用“案例教学法”
  哈佛大学法学院的院长郎代尔曾经说过:“有效的掌握法律原理的最快最好的途径之一是学习那些包含这些原理的案例。” 案例教学是指由教师选用生动的、具有一定代表意义的司法判案成例,通过学生自己对案例分析及教师的指导、讲解,使学生掌握法学原理、基本制度。这一教学方法,打破了原有的纯理论知识满堂灌的单一的教学方式,使原来以教师为权威的教学变成了师生互相交流,学生充分参与的平等对话。教师在教学中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案说法、以案解法、法案结合来组织教学,并组织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讨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掌握法律知识,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意识的目的。此外,高校要尽可能地开展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法律知识教育的专题讲座和报告。使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增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观点和法制观念,从而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使大学校园形成一种学法、守法、用法的氛围。
  (二)高校应营造对大学生进行法律意识教育的学校环境
  高等院校的管理应做到“依法治校”,“以法育人”。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和提高。在学校的环境中,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应做到:首先,应从“依法治校”开始,因为一个学校的“法治”状况直接影响对学生法律意识教育的效果。高校在校规校纪方面应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可循”,在日常管理中,特别是对学生违规违纪的行为,要照章处理,决不因人而异、因人而改,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给学生树立“有法可依,依法办事”的榜样,为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大学生违法犯罪是因为法律意识的贫乏,而法律意识的缺陷是由于其心理发展不成熟。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具有较强的意志力、稳定的情緒、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从而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高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心理素质,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法律修养。首先,要让学生通过心理卫生知识、性知识、性道德的学习,全面认识自我,掌握心理调适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其次,学校应建立心理咨询机构。积极开展心理咨询业务来引导大学生开发潜能、完善人格,全面提高和发展自己,使自己成为具有较强调节心理的大学生,从而抵制不良习俗的侵蚀,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
  综上所述,高校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其个人的成长,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为了使其培养出来的大学生能够适应法制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就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学校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场所,但仅靠学校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和具体的安排,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社会教育工程。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要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心理教育等有机的结合到一起,齐抓共管!
  参考文献:
  [1]王 石:《德育视角下的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2期2007年6月)
  [2]谷丽静,边双燕《大学生法律意识教育实效现状的调研报告》 《青春岁月》(2012年10月下)
  [3]《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的现状、原因、社会影响、措施及排名分析》http://wenku.baidu.com/view/b7cc0bd8a58da0116c1749e3.html
其他文献
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对民歌进行体裁分类,是认识民歌的重要手段.哈萨克民歌按歌词和曲调的不同结合方式分类.词曲结合固定,且有固定歌名的歌曲称为“安”;歌词和曲调都不固定
在平菇生产中,有时会出现菌丝长得很好,却不分化子实体的现象。在批量生产中出现这一情况,损失很大。笔者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几年的观察分析,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并提出
[摘 要]新课标强调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运用,为教师实现教学方式的变革提供了崭新的强大的技术支持和物质准备,因其不可替代的现代技术优势,正逐渐普及,使地理课堂变得“活”起来,变得生动和高效。多媒体教学的辅助应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无疑为地理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利于创设生动的教学氛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 多媒体技
班自习有下位现象的,一人次扣班级分数1分;不按时交作业的每次扣1分;在校内吃零食的扣1分……很多学校都有类似的班级考核条例,目的是通过对班级学生在出勤、卫生、纪律、仪
期刊
中国是否到了需要经济伦理学的时候? 自1994年以来,我有幸经常来到多彩而迷人的中国,与中国人和其他在中国的人进行无数的讨论。在研究和教学中,交了许多中国朋友。这些年中
目的通过多导睡眠监测和临床获益,评价舍曲林对抑郁症并发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本研究为8周,开放式研究。研究对象为重度抑郁症患者,其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RSD)得分>18,且HR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