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囊菌门无性产孢brlA基因家族的系统发育分析

来源 :江苏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zhoux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无性产孢基因brlA在子囊菌产孢的中心调控通路中控制分生孢子梗的形成,brlA基因的激活是曲霉属真菌产孢的一个关键步骤。以子囊菌门已测序的无性产孢brlA基因家族的60条核苷酸序列为材料,用邻接法、最小进化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该基因家族在子囊菌中的演化关系。结果表明:以brlA基因家族序列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共形成了稳定的、高支持率的Ⅰ~Ⅳ共4个大分支;该系统发育树又可细分为以子囊菌8个目为代表的8个小分支,即爪甲团囊菌目(Onygenales)、刺盾炱目(Chaetothyriales)、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小丛壳目(Glomerellales)、粪壳菌目(Sordariales)、柔膜菌目(Helotiales)、散囊菌目(Eurotiales)。由结果可知,子囊菌门无性产孢brlA基因家族的演化与子囊菌高级分类阶元目的演化相对应,为子囊菌门不同类群间分生孢子梗演化学方面的研究提供可靠的分子证据。
  关键词:子囊菌门;无性产孢;brlA;基因家族;系统发育树
  中图分类号: S18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6)07-0048-04
  无性孢子的形成是大多数子囊菌最常见的繁殖方式,包括特定的细胞分化、基因表达的时空调控和细胞信号转导[1]。分生孢子是高等真菌的无性孢子,对保持长期生存发育有重要作用[2]。
  子囊菌门曲霉属的分生孢子在分生孢子梗上形成[3],分生孢子梗的形态是曲霉属一个重要的分类学依据。构巢曲霉分生孢子的形成在形态学上被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4]:首先是基细胞分支出气生梗,然后梗的尖端开始肿胀形成多核囊泡;在囊泡表面形成2层小梗,分别是梗基、瓶梗;最后,瓶梗经历了重复的不对称的有丝分裂,产生了分生孢子链。产孢的整个过程都是特定的,并且不同的基因组合在每个阶段行使的功能不同[5]。
  brlA、abaA、wetA这3个基因组成调控分生孢子特定基因表达的中心调控通路,并决定分生孢子梗形成、孢子成熟过程中基因激活的顺序[6]。brlA基因的激活是曲霉属产孢的一个关键步骤,brlA在从分生孢子梗极化的顶端生长到囊泡肿胀的转型期是必需的[7]。敲除brlA的突变体形成刚毛状的结构,产生1个细长的梗,从而不能产生囊泡或者其他后续的产孢结构[8];相反,brlA在生长的细胞中超表达会导致生长中断,并且从菌丝尖端直接形成可育的分生孢子[9]。brlA有1个复合结构,包含2个重叠的转录本brlAα、brlAβ,在分生孢子发育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10]。BrlA蛋白主要定位于囊泡或小梗上。AbaA是瓶梗分化的主要成分,在分生孢子发育中期阶段被BrlA激活[11]。wetA基因在分生孢子形成的晚期被AbaA诱导,并且在使分生孢子成熟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2]。
  子囊菌门绝大多数都可产生无性的分生孢子,但是分生孢子的产生方式、形态有很大差别,而控制其产生的关键基因brlA基因家族在不同类群中的系统发育关系对揭示其孢子产生方式和形态的不同有重要价值,也为该基因家族基因的分子演化提供数据支撑。因此,本研究从GenBank中下载子囊菌门8个目的brlA基因家族的60条核苷酸序列,用邻接法、最小进化法构建子囊菌门brlA基因家族高级分类阶元的系统发育树,并对其系统发育关系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brl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
  brl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来自GenBank数据库,通过该数据库下载子囊菌8个目中60条含有brl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其中散囊菌目(Eurotiales)15条,爪甲团囊菌目(Onygenales)9条,肉座菌目(Hypocreales)7条,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8条,刺盾炱目(Chaetothyriales)、粪壳菌目(Sordariales)各6条,小丛壳目(Glomerellales)5条,柔膜菌目(Helotiales)4条(表1)。
  1.2 序列分析
  对所下载序列按照GenBank登录号进行重命名后,用MEGA 6软件[13]中的ClustalW进行比对后剪切。
  1.3 系统发育树的构建
  用MEGA 6软件[13],采用邻接法、最小进化法对已剪切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树的构建,bootstrap值重复1 000次,隐藏50%以下的支持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brlA基因的系统发育分类
  利用邻接法、最小进化法对brlA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所构建的2个系统发育树的拓扑结构基本一致。由邻接法对核苷酸序列所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图1)可以看出,所构建的子囊菌门无性产孢brlA基因家族的系统发育树形成了4个高bootstrap值所支持的即Ⅰ~Ⅳ等大分支。其中,分支Ⅰ包括爪甲团囊菌目(Onygenales)、刺盾炱目(Chaetothyriales),这2个目聚到一起的支持率为84%,都属于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分支Ⅱ为支持率为99%的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分支Ⅲ包括肉座菌目(Hypocreales)、小丛壳目(Glomerellales)、粪壳菌目(Sordariales)、柔膜菌目(Helotiales)等4个目,除柔膜菌目属于锤舌菌纲外,其余3个目均为粪壳菌纲;分支Ⅳ为散囊菌目(Eurotiales),单独聚为1个支,属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
  而上述4个大分支又可划分为以子囊菌门下所属目为代表的8个末端小分支,即爪甲团囊菌目(Onygenales)、刺盾炱目(Chaetothyriales)、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小丛壳目(Glomerellales)、糞壳菌目(Sordariales)、柔膜菌目(Helotiales)和散囊菌目(Eurotiales)(图1)。   2.2 brlA基因家族演化與子囊菌演化间关系的分析
  由文献[14]可知,散囊菌目(Eurotiales)、爪甲团囊菌目(Onygenales)、刺盾炱目(Chaetothyriales)归为散囊菌纲(Eurotiomycetes),肉座菌目(Hypocreales)、粪壳菌目(Sordariales)、小丛壳目(Glomerellales)归为粪壳菌纲(Sordariomycetes),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归为座囊菌纲(Dothideomycetes),柔膜菌目(Helotiales)归为锤舌菌纲(Leotiomycetes)。将子囊菌产孢相关基因brlA的核苷酸序列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可知,该树划分为Ⅰ~Ⅳ4个大分支,而形成的8个小分支按子囊菌的8个目分类。分支Ⅰ包含的爪甲团囊菌目(Onygenales)、刺盾炱目(Chaetothyriales)均属于散囊菌纲,且2个目聚到一起的支持率较高;爪甲团囊菌目(Onygenales)中,还有1株散囊菌目的青霉菌XM_002560241也与之聚到了一起;分支Ⅱ以座囊菌纲中的格孢腔菌目为代表;分支Ⅲ包括的4个目中,除柔膜菌目属于锤舌菌纲外,其余3个目均为粪壳菌纲;分支Ⅳ以散囊菌目为代表,聚成1个大分支。
  由图1可知,无性产孢brlA基因家族的演化关系与子囊菌高级分类阶元的演化关系基本一致。形成的8个小分支中的每个分支分别以子囊菌的1个目为代表,且亲缘关系较近的目聚到一起的支持率也较大。
  3 结论与讨论
  在真菌中,子囊菌门是最大的1个门,呈现最广泛、最复杂的分化现象。其中,无性产孢是一种主要的繁殖方式,对其产孢机制及相关基因的研究情况已有大量报道[15]。子囊菌门不同类群间所共有的brlA基因是其无性产孢过程中分生孢子梗形成阶段所必需的基因,是保证子囊菌无性产孢顺利进行的内在因素。
  子囊菌门无性产孢brlA基因家族以目为代表的高级分类阶元的brlA基因间存在巨大差异,而同一目不同种属间的差异相对较小,这表明该基因在进化过程中受到了与子囊菌门高级分类单元间类群分化的严重正选择作用。但是也有例外,如本属于散囊菌目的XM_002560241这株青霉菌与爪甲团囊菌目聚到了 一起,且支持率高达82%,可能是由于散囊菌目、爪甲团囊菌目同属于散囊菌纲[14]。在子囊菌门更高分类阶元纲的水平上,brlA基因家族的演化与其纲的目前分类系统没有很明确的对应关系,如散囊菌目与同属于散囊菌纲的爪甲团囊菌目、刺盾炱目未聚到一起,这值得进一步论证,而爪甲团囊菌目、刺盾炱目聚到一起的支持率高达84%。此系统发育树中,柔膜菌目与粪壳菌纲的3个目聚到了一起,推测是由于柔膜菌目所属的锤舌菌纲与粪壳菌纲关系较近,均属于盘菌亚门[16-17]。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表明,囊菌门纲的划分及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仍须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Ni M,Gao N,Kown N J,et al. Regulation of Aspergillus conidiation[J]. Cellular 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Filamentous Fungi,2010:559-576.
  [2]Borkovich K,Ebbole D J. Cellular and molecular biology of filamentous fungi[M]. Washington: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 Press,2010.
  [3]Yu J H. Regulation of development in Aspergillus nidulans and Aspergillus fumigatus[J]. Mycobiology,2010,38(4):229-237.
  [4]Adams T H,Wieser J K,Yu J H. Asexual sporulation in Aspergillus nidulans[J]. Microbiology
其他文献
摘要:利用阿勒泰草原地区1981—2001年NOAA/AVHRR和1998—2010年SPOT-4 VEGETATION的逐旬NDVI数据集,结合研究区内6个气象站点同期降水、温度数据,对1981—2009年植被盖度以及草原面积变化进行分析,并对其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阿勒泰地区近30年降水呈增加趋势,气温呈现更加明显的上升趋势,增加趋势为0.5 ℃/10年,草原植被盖度呈现下降趋势,
摘要:植物叶片图像分割是植物分类和植物病害检测中的一个关键步骤,旨在把叶片图像分成各具特性的区域并提取出感兴趣的部分。在分析自然场景下植物叶片图像几种分割方法的优缺点的基础上,基于Otsu算法,提出了1种叶片图像分割方法,并进行分割算法试验。结果表明,该叶片图像分割方法对叶片中目标(叶片或病斑)-背景类的图像具有较好的分割效果。  关键词:植物叶片图像;图像分割;阈值分割;Otsu算法  中图分类
2012年,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在具体的内容和能力要求上更全面反映了浙江省学生的实际,本文仅对地理科目必修Ⅲ增加“区域差异”一节内容,谈谈笔者的认识与实践。  一、明确调整内容,把握课改方向  根据《高中地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2012级起),“区域差异”这节内容是在原教科书的基础上渗透了“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通过呈现我国三大自然区、三大经济地带、南方和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和联系,帮助学生
摘要:为了探索烤烟烟叶在复烤过程中重要致香物质的变化规律,利用GC-MS对烟叶中致香物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初烤烟叶中3-羟基-2-丁酮、β-大马酮、沉香醇-1等7种物质部位间含量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青叶醛、芳樟醇、α-松油醇在0.01水平上差异显著。复烤后,部位间致香物质含量差异显著的有18种,其中含量显著增加的物质有巨豆三烯酮C、巨豆三烯酮D、2-甲基四氢呋喃-3-酮、2-环戊烯-1,4
摘要:以结核分枝杆菌H37Ra 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靶基因erp片段。采用重叠延伸PCR的方法得到erp基因PGLTS的4基序的突变体,依次删除突变体的C-末端、N-末端和C/N-端,构建重组质粒pET28a-C4、pET28a-N4、pET28a-CN4,转化BL21(DE3)pLysS。对重组菌株IPTG诱导后的表达产物进行Tricine SDS-PAGE,得到大小分别约为11.
摘要:为研究保水剂对高羊茅种子萌发的影响,分析了足量供水和限量供水条件下不同施用量的保水剂对高羊茅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足量供水条件下,不同用量的保水剂对高羊茅种子萌发均无明显影响;在限量供水条件下,施用适量保水剂对高羊茅种子的发芽势、萌发指数和根生长速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说明在不同水分条件下,保水剂对高羊茅种子萌发的作用不同,且保水剂对高羊茅种子萌发的促进作用与保水剂使用剂量有关。  关键
摘要:以申绿3号黄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7种不同菌渣基质配方对日光温室黄瓜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菌渣鸡粪(体积比3 ∶ 1)混合发酵料 ∶ 蛭石 ∶ 珍珠岩=4 ∶ 1 ∶ 1为最优配方,利用该配方栽培的温室黄瓜株高、叶片数、叶长叶宽等生长发育指标最优,单株产量仅次于T2,较土壤对照(CK)、基质对照(T5)提高21.0%、299%,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仅次于T8,比CK处理
摘要:对不同酸制备壳聚糖膜的成膜效果和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涂膜液的pH值均在1.95~3.16之间,并且随着酸浓度增加,壳聚糖混合溶液pH值逐渐降低,从食用角度来说是安全的,可以作为食品保鲜用膜材料。复合膜溶液吸光度较低,即可推测涂膜后由膜材质本身对果蔬的光亮度造成的影响非常小,可用于食品保鲜。成膜效果均很好,在揭膜过程中发现随着酸浓度增加,膜的脆性逐渐减弱,柔韧度逐渐增强。1%壳聚糖
摘要:以鹅坦布苏病毒(goose Tembusu virus,GTMUV)的囊膜蛋白基因序列为基础,采用Chou-Fasman法、Garnier-Robson法和Karplus-Schulz法预测蛋白质的二级结构,采用Kyte-Doolittle方案、Emini方案和Jameson-Wolf方案预测鹅坦布苏病毒囊膜蛋白的B细胞表位。结果表明,鹅坦布苏病毒囊膜蛋白肽链的35~41、80~89、148
摘要:采集湖南省常德地区3个鸡场病料105份,并采用玻板凝集法进行了O抗原血清型鉴定。结果发现,105份鸡场病料经分离鉴定出致病性大肠杆菌60株,30株鉴定出抗O血清型。该地区流行优势血清型为O55(5株)、O111(9株)、O78(15株),分别占16.67%、30%、50%。3种优势血清型占总定型菌株的96.67%(29/30)。  关键词: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  中图分类号: S8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