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文化建设是基础

来源 :中国企业文化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izihao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企业文化的重塑过程中,如何迈出第一步至关重要
  企业是各种利益主体内部关系交汇点。企业内部有投资者和投资者的关系,有股东和经营者的关系,有企业和员工的关系——在西方国家叫做劳资关系,日本称为劳师关系,从企业外部来看,企业要和客户发生关系。企业要和消费者和政府发生关系,还有企业和环境问题等。
  这样看来,我们所谓和谐企业,就是要使企业的相关利益主体之间实现和谐。但是这些相关的利益主体之间,他们的利益关系。利益目标并不完全是一致的,有时候甚至是矛盾和;中突的。有的人讲到。企业、就是把有毛病的人集中在一起,而且我们要强调团队精神和合作精神,强调分工。由此看来要把一个团队有效的组织起来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如何做到呢?答案就是依靠企业文化,首先是企业的法制文化建设。企业是调整利益相关主体相互关系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法律是对人类行为的最低的最起码的要求。具有协调行为方向,避免相互冲突的功能。如何培育企业的法制文化呢?企业法制文化建设,需要做的工作肯定很多,比如普法、规章制度建设都是重要的。但是我个人认为,它的重点是应该是培养企业的法制意识。
  目前。我国最重要的问题还不是法律不完善,规章制度不健全,主要是法制意识单薄,像法官违法。官员腐败等等。像假冒的商品,也不能用法盲来解释。这种情况不仅中国有,国外也有。美国安然公司做假账,并不是说其员工不懂法律。要培养企业的法制意识,我们必须克服一些消极因素。我个人认为,就我们国家的具体情况来看,影响企业培养法制意识的消极因素有:
  第一,就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来讲,从政治上来讲,我们强调人治的传统,不重视法治。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中国人重感情,轻法律。只要说老乡、老朋友的时候,就放松。我们的家族企业是建立在家族的感情基础上。这种情况下家族企业具有信任度、成本低等优势。但是企业如果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就有很多的弊病。因为历史一再表明,人是靠不住的,只有靠制度。
   前一段时间,中央台《法制社会》里面讲了一个案例;有一个企业,老板聘请一个他的亲戚,20岁的小女孩做出纳,因为这职位太重要了。这个小女孩手里每天有好几十万的钱经过她的手,她最终经不住诱惑,每一天拿一点,最后拿出了140多万。还有一个老板也是这样的情况,他的两个亲戚,不知道是谁把那笔钱给拿走了,他找到我说,让我帮他的忙,我说:我怎么帮你的忙,我是研究法律的,你应该去报案,他说:我怎么好意思去报案,这都是一家人。所以,这就是人治的弊端,对家族之间亲戚如何管理的问题。
  第二,我们的企业是在法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我们的企业是在这种市场实际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这个不难理解,我们的改革策略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法制建设比实践慢一步。
  第三,我们国家和西方国家不一样的地方,是我们的政府和经济的关系太直接,太具体,太密切。我们很多企业所需要的重要资源是掌握在政府手里。所以,我们的国家才有企业不找市场找市长的现象。
  我们现在企业取得的认同度低,也是因为法制不健全。这也影响了我们的和谐构建。
  基于这些因素,如何培养法制意识呢,我考虑,法制意识的培养不仅是要在企业之间,更要内外结合,要政府和企业互动,重点是要培养政府官员和企业管理者的法律意识。要进一步完善我们的政法,实现政府的职能转变。从企业自身来说,重点是企业家们要树立法制意识,我们有很多企业的管理层,一方面对自己的员工要求很严,要求遵守规章制度,服从指挥。但是对外不守信用,侵害员工的利益。像这样,要培养员工的法律意识是不现实的,
  另外,我们要培养程序意识。我们在前些年做国际课题。根据我的调查,包括一些违法的案件,在出大问题之前,往往都是从程序违法开始的。所以,应该有这种程序意识。
  为什么要培养企业的法律意识呢?套用一句话:信则灵。对法律不相信,那法律的作用就会打折扣。我们培养法制的精神,法制的理念。比单纯的普及法律意识更重要。我们不培育对法律的信仰,那么市场经济是无法健康发展的。
  总的来说,中国企业的发展取决于市场创新,企业的规范和法制的增强。企业的发展,就是打破旧体制、各种不合理的限制和制约,使其被压抑的能力得到释放的结果。简单地讲,前20多年,我们企业的发展是放开的结果。我们搞国有企业是一种方法。现在出现了这种竞争的无序,市场信用的缺失,法律的滞后,降低了效率,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进入WTO以后,我们中国企业面对一个国际化的市场。环境保护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同时,员工的保护,特别是农民工的保护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政府的重视。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广东省珠江三角洲经济增长了几十倍,但是农民工的制度还停留在几十年前。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在规范发展,就必须建立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从企业自身讲,取决于法制意识的增强和对法制资源的有效利用。那些能在市场中做大做强的企业。都是实际运作中讲求规范的企业。
  (作者系四川省社科院院长、研究员。本文系作者在“第三届中国企业文化国际论坛”上的发言,有删改。)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