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材料加固交河故城土体试验研究

来源 :敦煌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l_p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交河故城病害的成因主要是风化作用,本文选用PS材料对交河故城土体进行了加固试验,对原状土和重塑土PS加固前后进行力学强度测试和抗风蚀能力测试。试验结果表明PS加固交河故城土体后,其物理力学参数都能得到明显的改善,抗风蚀能力也得到明显提高,证明交河故城土体适于用PS材料进行表面防风化加固。
  关键词:PS材料;交河故城;加固试验;风蚀
  中图分类号:K85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7)05-0032-04
  
  千百年来,由于受环境诸因素,特别是强烈的风蚀和雨蚀的影响,使新疆吐鲁番交河故城遗址产生了多种地质病害,如裂隙、冲沟发育,危土体坍塌,墙面风化剥离等对遗址造成严重破坏。所以对交河故城土体进行研究,探讨其加固原理就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PS材料经过敦煌研究院多年来的研究和应用,已经在多处土遗址加固工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宁夏西夏王陵、甘肃玉门关、河仓城、破城子、高昌故城等。实践证明,PS材料用于土质文物具有良好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将其应用于交河故城的保护加固工程中,本文对交河故城土体的物理力学性质和PS材料加固效果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一 交河故城土体的性质
  
  交河故城本体土的类型有四种:生土、夯土、垛泥和土坯。本试验选取前三种土作为研究对象,三种土在物理力学性质上有较大的差别,通过大量的室内常规试验得出交河故城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交河故城土体的类型不同,导致其基本性质也有所差别,生土建筑是在原状土中直接开凿而成的,属天然土,所以其土体性质波动范围较大,而夯土和垛泥都具有特殊的施工工艺,所以其性质相对较单一。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夯土的性质与垛泥相比较好一些,这与两种土的建造工艺的差异有关。
  


  


  
  二 交河故城土PS加固试验
  
  试验选用交河生土和垛泥作为研究对象,用PS材料对其原状土和重塑土样进行加固,测试其物理力学性质,对比加固前后的结果,得出其加固效果。
  
  1、试样的制取
  ①原状样
  将交河故城现场取的土样切割成大小统一的立方体,本试验为5cm×5cm×5cm的立方体,详细测量每块试样的尺寸和重量。在室温条件下自然养护至干待测。
  ②重塑土样
  参照交河故城土的天然密度,试验选取1.5g/cm3、1.6g/cm3、1.7g/cm3三种密度进行制样。将原状土用粉碎机粉碎,过5mm的筛子,一般按10%的含水量充分拌匀,装入塑料袋密封过夜,使其充分浸湿。
  定量称取备好的湿土,装入7.07cm×7.07cm×7.07cm立方体模具,在WE-30型液压式万能材料试验机下压制,之后用脱模机脱模。将试样放在室内一定时间自然风干养护,风干时间可控制半个月,并称试样质量,风干的指标含水量控制在2.0%左右。
  
  2、PS材料加固方案
  试验采用模数为3.8的PS溶液,采用浓度分别为3%、5%、7%和10%。试验方案分为以下几种:①未用PS加固。②3%浓度PS溶液喷洒第一次、5%浓度PS溶液喷洒第二次、7%浓度PS溶液喷洒第三次。③5%浓度PS溶液喷洒三次。④7%浓度PS溶液喷洒三次。⑤10%浓度PS溶液喷洒三次。
  
  3、试验结果分析
  (1)抗压、抗拉强度试验
  


  ①原状土
  将原状土用5%浓度PS溶液喷洒三次,每次喷洒时间间隔为24小时,全部喷洒完毕后在室内养护至自然风干,测试其单轴抗压和抗拉强度,选取典型的土样JH-029、JH-030、JH-011和JH-012,其测试结果如表2。
  可以看出:经过PS材料加固后,生土和垛泥的强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提高幅度120%-180%,生土的强度要高于垛泥。
  ②重塑土
  分别对密度为1.5g/cm3、1.6g/cm3、1.7g/cm3的重塑土样进行PS加固,采用与加固原状土同样的方式,加固后测试其PS固含量和强度(见表3、4、5)。
  从表3、4和5可以看出:土的密度越小,吸收PS溶液的能力越强,经PS加固后,重塑土的抗压和抗拉强度明显增大,最大可提高约1.6倍。
  (2)抗风蚀试验
  抗风蚀能力测试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研究所的宁夏沙坡头野外风洞试验室进行,试样水平放置,采用风速为17m/s的携沙风,吹蚀时间为10分钟。
  ①原状土
  对原状土进行(1)、(2)、(3)、(4)、(5)种方式的操作进行加固,并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如表6、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PS浓度越大,原状土的抗风蚀能力越强,但变化不明显,所以PS浓度以5%浓度为宜。不同加固方法以及PS浓度不同,风蚀率也略有不同。未加固的原状土风蚀率为加固土风蚀率的6-24倍,可见PS加固后原状土的抗风蚀能力大大提高。
  ②重塑土
  从表7可以看出:密度越大,PS加固后抗风蚀能力越强,加固样的抗风蚀能力提高8-22倍。
  
  三 结论
  
  1、交河故城各种土的物理参数有所差别,但总体来讲其物理性质较好。
  
  2、土的密度越小,吸收PS溶液的能力越强,经过PS材料加固后,原状土和重塑土的强度都能得到明显的提高,原状土可提高1.8倍,重塑土可提高1.6倍。
  
  3、经PS加固后,土的抗风蚀能力明显增强,原状土可提高6-24倍,重塑土可提高8-22倍。不同加固方法以及PS浓度不同,风蚀率也略有不同,PS浓度以5%为宜。
  
  4、PS材料是交河故城土体加固的理想材料。
  
  致谢:本试验得到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孙满利高级工程师和敦煌研究院张鲁高级工程师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
  
  责任编辑:梁 红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敦煌写本P.3559是一份内容丰富的长卷,通行的《敦煌遗书总目索引》仅列出其中的6件文献,漏编另外5件。通过对全部文献的研究,可以看出,该卷所含11件文献均与北宗禅有关,集中地反映了北宗渐修思想及修习次第,故应为一部北宗渐修禅法的文献汇编。特别是其中所含北齐僧稠禅法思想,内容与北宗禅法几无二致,对研究北宗禅法的思想来源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敦煌写本;北宗禅法;僧稠禅师  中图分类号,G
期刊
内容摘要:本义对敦煌本道教《升玄内教经》与隋代道教类书《玄门大论》中关于“三一”观念的新说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指出道教“三一”神观论的提出受到南朝玄学风尚的影响,特别是大乘佛教般若学说与中观理论的激发,它在隋代的流行反映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南朝化”倾向。  关键词:隋代道教;“三一”;敦煌本《升玄内教经》;《玄门大论三一决》  中图分类号:B956;B9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在对敦煌壁画中锡杖图像进行全面考察基础上的同时,与绢画、石刻、金铜器中的锡杖图像以及法门寺出土的锡杖实物等进行了比较,并结合佛教经典,就锡杖的造型、制作、功用以及与持杖人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考证。  关键词:敦煌壁画;锡杖;造型;制作;功用  中图分类号:K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7)04-0036-12    杖,是人们常见的一种日常用具。在
期刊
内容摘要:实验得出不损伤壁画的纸条检测法与壁画表面盐分含量的关系,并以此为根据,采用纸条法测定壁画表面盐分的含量状态,评价壁画空鼓灌浆后脱盐的效果。结果表明壁画空鼓灌浆所带入的水分激活了地仗中的盐分,使盐分运移并大量地富集到壁画的表面。保护笔的脱盐效果十分显著,纸条法测得保护笔脱盐后Cl-浓度降低约10个ppm,相当于保护笔脱盐可以减少了壁画表面地仗中所含1.6%的Cl-的量,即可以去除掉未灌浆区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在多光谱成像调查成果的基础上,利用反射式光谱仪、数字显微镜等非介入式的光学调查仪器,结合实验室模拟试验和洞窟调查,对莫高窟第285窟南壁的无机颜料和有机染料进行了初步研究。  关键词:敦煌;壁画;多光谱调查;无损分析  中图分类号:K854.3;K87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7)05-0049-05    一 前言    敦煌研究院与国内外的众多
期刊
中图分类号:K87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7)05-0001-05    一、编制《莫高窟第85窟保护研究》和《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的背景    从1997年冬开始,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澳大利亚遗产委员会合作起草制定一部文物古迹保护领域的行业性规则——《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草案)》(以下简称《准则》)和与之配套的《关于(中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主要从敦煌社条、《吕氏乡约》、《龙祠乡社义约》的结构、内容、性质等角度探讨了唐五代宋元乡村私社与乡约的关系,分析了这一时期乡村民间组织的转变和社会互助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及乡村的乡民、乡绅在这一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并论及了国家控制乡村与乡村自治等相关问题。  关键词:唐五代宋元;社条;乡约;义约  中图分类号:G25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8)01-
期刊
关键词:吐鲁番新获文献;体例完善;录文审慎  中图分类号:G25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4106(2009)03-0120-03    19世纪末以来,我国新疆吐鲁番地区陆续出土了大量晋唐时期的古代写本文献,与此同时,对吐鲁番出土文书的整理亦成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上个世纪70年代起,唐长孺、柳洪亮、陈国灿等先生先后整理的吐鲁番文书相继出版,这些文书的整理工作推动吐鲁番学走向一个又
期刊
内容摘要:壁画空鼓是莫高窟第85窟的主要病害之一,针对空鼓壁画的具体特征,选择多种充填材料,以不同配比配制的81种灌浆材料,经过性能测试及现场模拟试验。最终筛选出了以澄板土(一种当地河床沉积黏土)为主、掺加适量浮石和玻璃微珠作为充填剂,水中加适量蛋清为主剂配制的灌浆材料。这种浆液具有容重小、流动性好、结石体透气性好、收缩率小、黏结强度适中并且可调等特点。现场试验表明,这种材料是莫高窟第85窟空鼓壁
期刊
内容摘要:通过对莫高窟第217窟内的微环境监测,对该窟一年来温湿度监测数据和空气交换率监测数据的分析研究,大致阐明了第217窟文物保存的环境现状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窟内温度变化具有规律性和明显的季节性,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相差30.8℃;相对湿度主要受到降雨和窟外环境的影响;洞窟内的空气交换率在晴天为4分钟左右,而在阴雨天气为20分钟。充分掌握洞窟内小环境气候特点,研究它的变化规律,对于壁画病害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