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丽加汗:“每”是她的法宝

来源 :大学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chao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网上搜索古丽加汗?艾买提,跳出来的几乎清一色是“北师大新疆学生给习总书记献花帽”的消息。她是北京师范大学2011级历史学院的免费师范生。照片里的古丽加汗,穿着简单的白色T恤和黑色裤子,梳着马尾辫,笑意满满,看着习总书记。
  花帽,是维吾尔族人用来送给尊贵客人的礼物。在2014年9月9日之前,这顶蓝色的花帽一直挂在古丽加汗宿舍床头的挂钩上。它是舅舅送给古丽加汗的礼物,鼓励这位远离家乡的姑娘要勇敢追梦。“它是思乡的良药。”古丽加汗说,“是我最珍贵的东西,陪我走完了整个大学。”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师大。在师生座谈会上,古丽加汗作为唯一的学生代表发言。会后,她把花帽送给了“心目中最敬仰的习大大”。
  座谈会的第二天,古丽加汗就坐上了回乌鲁木齐的火车开始实习生活。她在北京追梦,整整六年,唯恐自己的翅膀扇动得不够用力,总笑着说自己“不聪明,要努力”。回到家乡,她要把教师梦落到实处,变成可以触摸和体验的未来。
  乌鲁木齐到北京,火车距离约3105公里。
  六年前,古丽加汗一个人离开家乡,去北京上大学。那是她第一次出远门,第一次坐火车。妈妈想送送她,古丽加汗觉得没必要。从小,父亲早逝,她和听力伤残的母亲相伴着长大,这让她更独立。那一年,火车还没有提速,古丽加汗买了一张硬坐票,蜷缩了40多个小时,硬生生捱到了站。她坐得身体僵硬,甚至肿胀。小姑娘没想过坐火车会这么辛苦,没有心理预估,“太难受,中间还哭了”。
  一具被长途旅程折磨得疼痛的身体,一大堆从家乡背来的家当,还有一口并不流利甚至蹩脚的普通话,古丽加汗就这么一个人到了北京。但她还是兴奋。因为火车快到北京时,放了首“北京欢迎你”。她说,感觉那首歌就是放给自己听的。她又哭了,这次是因为激动,她要在北京实现自己的梦想。
  练习,练习,再练习
  每天早上读半小时古文和半小时英语、每个周末都要去国家图书馆借阅书籍、每周都要找老师试讲、每次手语课都不迟到和早退……近三个小时的采访中,古丽加汗一谈到自己在追梦中遇到的困难,“每”就成了她的法宝。古丽加汗多次说道,她并没有什么天赋,正是这种不懈努力才让她攻克了古文、英语、手语和盲文。
  选择北师大,是古丽加汗倔强的决定。其实,妈妈盼着独生女儿能陪在自己身边,在新疆念大学,不要走得太远。但古丽加汗说,要当老师,就应该去中国最好的师范院校。最好的在北京,她就得去。她喜欢当老师,小时候玩游戏,她就扮演小老师,给小伙伴们讲课、布置作业,觉得好玩。
  正式去北师大报到之前,古丽加汗和其他少数民族同学一起,在北京邮电大学读了两年“预科”,遇到了第一个难题:古代汉语。
  来北京之前,古丽加汗没怎么接触过古代汉语,上北邮的第一个学期就有必修课“古代汉语”。她清楚地记得“古代汉语”的第一课讲《诗经》,老师讲解的内容是一篇篇诗歌。那时候古丽加汗的普通话水平还相当初级,也就能磕磕巴巴应付一下日常对话。刚接触《诗经》这本“天书”,古丽加汗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只能硬着头皮背诵。古丽加汗的英语起步得比周围大部分同学晚的多——直到来北京读预科,她才第一次接触英文,从ABCD和国际音标开始,从头学起。每天早上,古丽加汗都会来到操场晨读,其他学生只读英语,古丽加汗不但读半个小时英语,还大声背诵半个小时的古文。
  古丽加汗背诵了许多古文,渐渐地她理解了古文。《诗经》成了她最喜爱的一本古文书籍,在北京读书的六年,她已记不清读了多少遍《诗经》,只觉得每读一遍《诗经》都会有不同的感受。两年英语学习,古丽加汗也能和其他学生一样,拿下了大学英语。
  真正来到北师大,古丽加汗实在是爱得不行。即将毕业的她,谈起母校恨不得捧出满心满怀的赞美:“这么好的一所学校!校园那么大,设施那么齐备,还有好多以前只听过没见过的名人!”古丽加汗再和舍友一聊,哇,高考分数都那么高,思想都那么有深度,她感慨,“这么棒的一群学生!”
  兴奋劲儿还没散,压力就来了。这个总是乐呵呵的小姑娘,在新疆当了十几年的好学生,一下子发现自己好像掉了队。“身边的人都好优秀,我怕跟不上他们的脚步。但好多东西自己看不懂,累得不行了,就哭,也不敢给妈妈打电话。”
  当老师也没有古丽加汗想象得那么简单。第一次上讲台,狼狈而丢脸。那是大二下学期的“技能实训”课,学生被要求上讲台讲一段十五分钟的高中历史。古丽加汗上去了,连手都不知该往哪儿放,勉强讲到结束,自己都能感到非常糟糕,糟糕到古丽加汗甚至怀疑,自己究竟适不适合当老师。
  古丽加汗不会服输,她的应对是——练习,练习,再练习。大三的“技能实训”课,老师要求学生每学期应该找课程助教完成不少于三次的试讲,古丽加汗却每个星期都去找助教求指导。不能没准备地去,古丽加汗每个星期都要备课、写教案和做PPT;纸上得来终觉浅,古丽加汗就抱着她的电脑,跑到公共水房,对着水房的大镜子开讲,一遍又一遍。选这个人进人出的地方,古丽加汗就是要逼着自己学会不紧张,逼着自己练胆量。最开始那几个星期,同学们看到她在水房声情并茂讲课,还觉得奇怪,后来见怪不怪,甚至还有其他同学过来跟她探讨讲课心得。
  大三结束时,老师点评说,古丽加汗一开始真的讲得很糟糕,但是现在,她讲得算是最好的。古丽加汗还问了一句:“现在我能去当一名实习老师给学生讲课了吗?”老师说:“当然没问题!”
  诺,梦想已经照进现实。
  求教,求教,再求教
  “要跟上大家的脚步,不然来北师大干什么?”这是古丽加汗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在北师大的四年,古丽加汗不断地完成类似的挑战,因为她发现身边的教育文化资源太多了,不舍得让它们沉睡。擅于利用资源,成了古丽加汗的第二大法宝。
  由于母亲的听力存在阻碍,每次与她通电话,古丽加汗不得不大声说话甚至大喊。得知北师大的手语课很棒,大二起古丽加汗就旁听了北师大教育学部钱志亮副教授的“手语课”。第一次走进“手语课”课堂,古丽加汗的蹭课生身份就被钱教授识破。课间时,钱老师还主动与古丽加汗交流。此后,每堂“手语课”古丽加汗都必蹭,从不迟到从不早退,每次都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毕竟是来蹭课的,还真不好意思坐在靠前的位置。”古丽加汗笑着说。   学了手语,干嘛不学盲文,这是古丽加汗的逻辑思维。当她第一次走进“盲文课”课堂,吃惊地发现授课老师还是钱志亮老师,“我的特殊儿童教育知识也是钱老师教的,他是我非常喜欢的教授。”手语、盲文,古丽加汗认为并不难学,利用身边资源不仅学到了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开阔了眼界。记得钱教授曾让同学们体验了一把“盲人”——眼睛被宽宽的黑布遮住,手持拐杖从教室走到食堂,打饭用餐。走在漆黑的世界里,古丽加汗顿时为自己是一名健全人而感到幸福,也深深地理解了盲人的不便,更加坚定了当一名教师的信念。
  在乌鲁木齐六十八中,古丽加汗用大四上学期三个月的时间,来感受当一名中学历史老师是怎样的体验。
  她特别希望能多教一些学生,她跟老师说,自己随时能上课。于是,实习教师古丽加汗承担了从初一到高二的部分历史教学任务。五个年级,几百名学生,两种不同层次的教学内容——这让古丽加汗的生活重新开启了高三模式:白天泡在学校,没课的时候就向其他老师请教教学问题;晚上回宿舍继续挑灯夜战,整理PPT和制作教案。“多好的机会呀,能让实习老师带这么多课,别人可是盼都盼不来啊!”
  面对真正的学生,还是和技能实训课上的模拟不一样。尽管已经对上台讲课不陌生,但古丽加汗记得第一次正式授课时,她还是紧张。她一紧张,话就多,语气助词也多,说了一箩筐的“那么”“这么说吧”。古丽加汗不满意,不过,旁听的老师告诉她,讲得很不错。
  一星期二十多节课的高强度历练,让古丽加汗这个教学新手,迅速进入了状态。“初中的课程要多点趣味性,多讲故事;高中的课要多准备材料,理顺知识点。”三个月实习结束后,古丽加汗已经完全解锁教师技能,在讲台上表现得轻松自如。“就觉得这是我的地盘,这个位置本来就该属于我。”温柔的维吾尔族小姑娘讲这话时还显出了点霸气。
  问她一个俗套的问题,实习三个月有没有什么难忘的事情。
  以为她要想一想,结果古丽加汗立刻答道:“哎呀,当然有,太多太多太多了。”像一个孩子拥有了一堆玩具,古丽加汗挑挑拣拣,也不知道哪个最好。她想到了两个很小的细节。学校组织学生在操场开会,她担任了一个班级的班主任助理,就坐在自己所在班级队伍的第一排。阳光很大,直接打在她脸上,有些刺眼。后排的学生特意递来一本书,要古丽加汗老师遮遮阳光;她在学校住校,从宿舍走到教学楼,短短一段路,总会碰到好多学生跟她说“老师好”。
  幸福是微小而密集的。她收获爱,也明白责任。真正当了老师,古丽加汗知道,做一名教师,不仅仅是“好玩”。她强调当教师的责任,走上三尺讲台,就是面对着一群把未来交给她的学生,一定要对他们负责。
  “大姐”和“女神”
  即使在学业上狠下工夫,古丽加汗还是分出精力来做了其他的事情。她一直是学生干部,从北邮的班长和学生会主席当到北师大的党支书。
  而且,古丽加汗还真干出了些事情。为了庆祝母亲节,古丽加汗号召历史学院2011级党支部党员给妈妈写信、与楼管阿姨聊天,“同学们都爱庆祝情人节、圣诞节,却忽视了母亲节,大多数同学至多当天给妈妈打电话问安,我觉得母亲节应该得到应有的尊重……”她带领的党支部,拿“优秀”拿“先进”拿到手软;她自己也是,“优秀党员”“优秀学生干部”还是“北京师范大学十佳大学生”………各种各样的荣誉头衔,加起来满满当当一长串。
  老师跟党员同学谈话,他们说,心目中最好的党员就是古丽加汗。党支部的同学喊她“大姐”,她挺开心:“听到他们这么说,真是一切努力都值得。被需要的感觉真是太好了!”也有过工作和学业压力一起涌来的时候,比如期末一边准备考试一边写论文还一边准备活动材料,悲催的是重感冒也找上门来,眼泪鼻涕一大把;再比如本来想好好过个22岁生日,但是突然党支部来了个任务,为了准备材料加班加点,生日什么的都成了浮云,就出去囫囵吃了份面条。
  但难熬的时候过去了,再想起来,古丽加汗还是觉得幸福:得到认可就行!她在乎的是“口碑”,是同学是不是真的从她组织的活动中获益。从大三开始,她还获得了新的昵称“女神”。古丽加汗自己都搞不清楚为啥得了“女神”的名号,“大概是因为和我相处他们很舒服吧。”
  古丽加汗有那么多沉甸甸的荣誉,但她并不在乎这些,记者采访完后,她还特意发来微信,询问,“能不能少提我得的那些奖?”自己在校的表现,就连亲人都不确切知晓。甚至在习总书记出席的教师节师生座谈会上发言,古丽加汗都只字未提。远在新疆的亲戚是在每天定时收看的新闻联播里发现了古丽加汗的身影,赶忙给古丽加汗打电话,古丽加汗才淡定地表示,嗯,电视上的小姑娘就是她。她想低调,因为觉得说得太多,就是一种吹嘘。
  古丽加汗就这样一直在成长,在跟过去告别,在成为更好的自己。蜕皮,破茧,然后成蝶。妈妈说,古丽加汗,你这几年,越来越善良,越来越漂亮,也越来越有气质。
  其实,妈妈能见到古丽加汗的时候并不多。这几年,古丽加汗总觉得时间不够用。寒假太短,古丽加汗干脆就不回家,留在学校里,打工、学习。连续五年,古丽加汗都没见过家乡的冬天,没吃过妈妈做的年夜饭。直到大学的最后一年,妈妈才发了话,希望女儿能回家,好好过个年。“我知道,妈妈是心疼我,觉得我太累了。但是我自己很开心。”
  因为,古丽加汗再三强调,她是一个平凡人,为了实现梦想她愿意付出努力。这也是古丽加汗最后却最重要最想分享的法宝。
  在六十八中实习时,古丽加汗曾碰到一个“问题学生”。成绩年级倒数,老师拿他没办法,学生家长也说,孩子就这样了,老师可以不用管。但古丽加汗觉得不能不管:“我相信他肯定有兴趣爱好,我就观察他。果然,这孩子喜欢看书,特别是古书!”古丽加汗发现这孩子上课时会偷偷躲在下面看史记。虽然总体成绩差,但这孩子的历史非常好,年级第一。
  “我觉得这孩子非常聪明。他要的是理解和鼓励,而不是放弃。”古丽加汗就找他聊天,了解到这孩子生活在单亲家庭。她就跟他分享自己的故事;知道他喜欢看书,就特意跟他聊他爱读的书……在孩子徘徊在自暴自弃的边缘时,古丽加汗拉了他一把。实习期间的最后一次主题班会,古丽加汗主持。她播放了一个励志小短片,号召学生实现人生价值。古丽加汗存了个心眼,特意点了那名“问题学生”,要他谈谈看法。这个不善言辞的孩子真的站了起来,说:“我们不能说一说就算了,要用实际行动证明这一点。”这么短短一段话,让古丽加汗激动得差点哭了。
  “家乡有很多优秀学生,他们需要好老师。”在北师大接受了四年专业训练的古丽加汗,正是家乡需要的人才,她要把在北师大四年的所学,回馈给新疆。九月再开学,她就将正式站上三尺讲台,站到属于她的位置,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
  责任编辑:尹颖尧
其他文献
“大学生空挂户口的问题目前相当普遍,有的是因为毕业后一直在外地工作,总是想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再落户,以至于错过落户时限。还有的是因为自己并不清楚如何落户口,将学校开出的户籍迁移证放在身上,以为这就是户口,而不去办理落户手续,急用户口时才手忙脚乱,有的还会造成一定损失。”中国传媒大学保卫部秦部长说。“这其实应该是学生自己上心的事。”“可很多学生毕业后户口没落下,自己却没意识到,甚至多年后才发觉。”
加入企业后希望为企业所接受,感受到企业里的人与事和自己有关系,最好能够形成“我对企业很重要”的体验,这是大多数职场人都期望的状态。然而,身为职场新人,工作尚在熟悉中,做的事基本都是辅助性的,要想产生存在感的确不易。  站在新入职场的角度上讲,存在感很重要,是我们与企业产生良性互动的标志。然而,仅仅期望是远远不够的,因为过于期望反而会困住大家的手脚,做起事来没有自主性,失去应变能力。正确获取存在感的
沙河就像寂静岭,北六环开外,背倚八达岭头顶十三陵,学校周围娱乐场所极少。沙河的冬天很冷,但也正因为热岛效应微弱,雪存留的时间长,享受雪的时间也很久,冬天打雪仗对我们这群缺少娱乐项目的大孩子来说简直是天赐的乐趣。  印象最深刻的是大一那年的冬天,第一次下雪的时候我们正在上课,班上许多南方来的同学都是第一次看见雪,教室的空气里涌动着一股将满未满的骚动。学校很空旷,学校周围再没有高大建筑,从六楼的教室往
学校当初斥资 10万打造出一款无死角封杀“代点名”的神器,这酸爽,谁用谁知道。  除了指纹打卡,我们还有先进的二维码签到。有了这等神奇,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  APP自拍签到,无死角封杀“代点名”  刘刘 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最开始听说我们学校新出了一款“手机课堂”APP的时候,还以为不过是可以在手机上上课,不用去教室了呢。没想到,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儿,这就是老师专门治我们翘课的神器啊!现
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于二零零四年开始筹备,以﹁北国春秋﹂北方民族文物陈列和校史展为基础,  二零零八年正式成立。二零一三年春天,迁入新址,位于人大校园中部教学区﹁原图书馆西馆﹂。博物馆历史文物、  艺术作品和学校历史并举,是集收藏、展示、研究、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展馆建筑面积五千多平方米,由校史展、馆藏专题展、临时展览三部分组成。  馆藏专题展现有北方文物展、中国传统家书展、于阗文书展、徽
彭真明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十余年来,指导硕博研究生近百名。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图像与视频处理、模式识别与机器视觉、信号与信息处理应用等。主持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  研究生,顾名思义,就是指未来准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学生。然而,随着我国研究生扩招,读研,已经不再是以往的概念。读研者,抱着不同的目的,有因高考失利导致第一学历不满意而为了圆重点大学梦的、有为了缓冲就业压力的
在良乡三年,涛哥、华子和我骑车快如龙,常常不定路线,顺风而行,觅野果,唱山歌,爬岩壁,只觉人生之乐喷薄而出,“耳后生风,鼻头出火”。  夏季很多个星期日的清晨5点半,北京工商大学良乡校区尚寂寂无人,青草和露珠闪着微光。三人蹭蹭踏上山地车,东南风温柔一吹,便戴上遮阳帽,一调车头,向校区东南方的小路飞奔。四野空旷,麦苗青青,灰褐色的灌木丛偶尔冒出一只肥胖青蛙,又忽地蹦出一只青色小虫。7点,三人以27K
在美女如云的上戏,汪丹妮曾是最不起眼的自卑小胖,她笑言自己是朵粗糙的塑料花。颜值不够,但有才华开路,她开公司、创作、做导演、拉大提琴、写书……一路折腾,一路突出重围。她说,希望自己一直风尘仆仆地在路上。  拼命三娘  2006年,汪丹妮以全国第三的成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三年后,她又以第一的成绩继续留校读研。在上海的九年,是汪丹妮“折腾”生涯的开端。  刚上大学那会儿,汪丹妮有些婴儿肥,在戏剧
当旋转楼梯遇上相机,三维螺旋的建筑之美就变成了二维平面的图形之美。玩转这种视觉艺术的摄影达人,是来自解放军理工大学的研究生魏晓辉。为了拍这组旋转楼梯的影集,他历时3个月,背着20多斤的摄影装备对南京15所高校的28个校区进行了“地毯式扫荡”,在找到31个旋转楼梯,拍摄了上千幅照片后,最终做成了24幅“青春上旋”——南京高校旋转楼梯影集。  两年前,魏晓辉就看过一组国外摄影忽然诞生了一个想法,南农大
何虎生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共党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有:中国近现代人物研究,对慈禧太后、蒋介石、宋美龄、张学良、毛泽东、江泽民、陈云都有一定研究,并有论文、专著行世;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人物、事件研究;民国初年政党史研究。为帮助大家更好知晓民国那些事儿,何老师从民国历史、民国政治和民国人物三个视角为读者推荐了以下书籍。  《中华民国史》(1-4卷),张宪文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