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发展背景下高校声乐教学改革探究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110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音乐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声乐在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高校声乐教学的角度看,也正处于转型期,因此把音乐剧表演引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是一种新颖的发展模式,对音乐剧和教学而言都起到积极的相互作用,而实现这一结合的过程,则需要学校、教师、学生三个因素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音乐剧 高校 声乐教学 改革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9-0114-02
  一、音乐剧与高校声乐教学的发展现状
  (一)音乐剧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西方文化的引进,我国从80年代开始,音乐剧开始在我国发展,尤其在城市之中,成为市民文化的组成部分。从这三十多年的发展角度看,音乐剧在我国的发展主要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经逐渐接触和认识了这种舞台形式,并形成了一定的欣赏人群;二是音乐剧专业学科建设和市场推广也在不断的深入,尤其是在部分音乐或者戏剧院校中开设了音乐剧专业,为国内音乐剧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人才;三是原创了一批具有本土风格的音乐剧作品,如《我们现在的年青人》《花木兰》等,对本土音乐剧的创作与表演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当然,国内音乐剧在取得一定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相应的一些问题,如音乐剧欣赏群体普及性、学科发展专业程度、市场宣传推动等方面还存在较多的弊端。
  (二)我国高校声乐教学现状
  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也是在不断的改革中发展,从最初的以美声唱法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到当今美声、民族、流行三大唱法并行,基本上形成了我国高校声乐教学体系。在很多地市级的院校音乐系中,还主要是以美声作为主要声乐教学内容,因此从当前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看,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专业音乐艺术院校、师范类院校音乐系、普通本科院校音乐系中都设置了声乐学科,由于地区上的差异,学科的设置存在参差不齐的现象;二是当前高校声乐教学还主要是以传统的唱法为主,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以中外艺术歌曲、歌剧选段作为教学内容,在内容体裁方面仍然呈现出单一化的特征。以上这两个特点就说明了我国高校声乐教学还需要进行改革,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声乐人才。
  (三)音乐剧表演与高校声乐教学结合的契合性
  对于高校声乐教学而言,在教学计划以及实施中,把音乐剧表演进行引入,对于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和培养复合型声乐表演人才而言也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因此音乐剧表演与高校声乐教学进行结合有着很大的契合性,对于两者的发展而言都有着重要的价值。从长远发展的角度看,音乐剧表演需要专业化声乐人才的支撑,把音乐剧引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能够不断的丰富声乐教学形式,形成多元立体的教学体系。
  二、音乐剧表演引入高校声乐教学的意义
  (一)推动唱法多元化,培养复合型艺术人才
  音乐剧唱法既包括了传统的意大利美声唱法,又兼具乡村、摇滚、爵士等流行音乐元素,在国内发展的过程中,又融合民族声乐的演唱特色,因此音乐会唱法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其特点就是多元化和包容性,但是整体上可以系统的概括为呼吸、真假声转换、吐字三个基本的要求。由于不同的唱法有着不同的技术运用方法,这就要求音乐剧演员自身在掌握歌唱技术的基础上,努力掌握多种不同的唱法,成为一名复合型的歌唱人才。由此可以看出,把音乐剧表演引入高校聲乐教学,既可以有效的解决音乐剧歌唱人才缺乏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二)提高学生的舞台表现力
  学生在声乐课堂中所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还需要培养舞台表现的能力,包括上下台的气质、台上站位的准确性、台上表演的形象性与情感传达等,都是每一个声乐学习者要达到的要求。就舞台表现来说,演唱者人物形象、心理塑造以及各种肢体语言、面部表情等与音乐剧中的戏剧元素相契合。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需要把音乐剧表演中的戏剧元素融入进来,结合相应的声乐教学曲目,深入的挖掘作品中的戏剧元素,尤其是在形象、心理塑造上进行把握,通过不断的排练、走台,达到提高舞台表现力的作用。因此把音乐剧表演引入高校声乐教学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动力作用,对于学生而言,也能够做到演与唱的结合,从而是自己的表演更加的扎实,也适合音乐剧舞台的需求。
  (三)促进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实现学科综合化
  教学改革是促进和提高高校声乐教学水平的必要途径,也是新时期培养声乐艺术人才、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由之路。目前很多高校也在积极的探索有效的声乐的教学途径,并从不同的角度开始着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作为一名高校声乐教师,笔者认为,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实现学科的综合化应当得以高度重视。学科的综合化指的是在进行某一学科建设时,需要做到博采众长,凡是有力与促进学科发展的元素都应当进行采纳和借鉴,对于声乐教学而言,实际上也是综合学科的范畴,如声学、生理学、语言学、心理学、表演学、教育学等。在音乐剧的学科元素构成中,也具有上述学科的特点,因此在声乐教学改革中把音乐剧的学科元素融入进来,对于其改革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这也为未来声乐学科的综合化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实现音乐剧表演与高校声乐教学的途径
  (一)学校层面
  从学校层面看,学校的教学主管部门要高度重视声乐学科的未来发展,需要以前瞻性、时代性的眼光为声乐教学的各项构成要素进行思考。学校教学主管部门应当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工作。一是在教学构成要素上进行合理的设置,如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的制定,教师、教室、舞台资源的配备等都需要达到音乐剧表演和声乐教学结合的要求,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二是学校学科建设的同时,要成立相关的音乐剧表演队伍和团体,形成学校特色的音乐剧场文化,尤其要建立一个颇具实力的音乐剧创作队伍,要使学校成为音乐剧创作、表演、科研、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机构,做到理论探索和创作表演的结合。   (二)教师层面
  从当前高校声乐教师的资源看,基本上都是声乐专业教学和表演人员,从音乐剧表演引入高校声乐教学这一背景看,在教师层面上需要达到以下两点要求:一是声乐教师要认识和掌握音乐剧的艺术特点和发展规律,在结合声乐教学的道路上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探索和研究音乐剧的唱法特点,在教学过程中逐渐的让学生掌握应有的技能;二是建议多学科教师进行联合教学,即在声乐教学中不仅要有专业的声乐教师进行指导。还需要舞蹈、戏剧等不同学科的老师进行辅导,形成层次性师资结构,这样才能够增强教学的效率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在综合性的院校中,实现层次性师资结构有着十分突出的优势。对于专门音乐院校而言,可以外聘相关教师进行授课,满足声乐教学的应有要求。
  (三)学生层面
  学生作为声乐教学的对象,是培养教育的主要目标。实现音乐剧表演与声乐教学的结合也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首先就是在高校招生方面,对招生要有计划性、针对性,尤其是在舞台表现力非常强的学生应当是学校招生首选,基础好的学生对于音乐剧舞台表演的提高和迅速掌握声乐歌唱技能有着突出的优势。从学生自身的角度看,则需要在教师引导和自我努力的结合下,充分的学习和掌握声乐的理论知识和表演技能,在驾驭声乐演唱和舞台表演的同时,刻苦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这对自身综合素养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笔者认为,作为一名声乐学生需要做到三个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唱功与表演的结合,行为与心理的结合。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高校声乐教学也应当顺应当下背景和形勢,需要做到与时俱进,进行改革。音乐剧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很多方面还存在不足,但是在者三十年的发展中,已经被人们所熟悉,特别是很多的本土音乐剧频频出现在舞台上,在音乐剧的演唱中也加入了现代民族声乐的元素,形成了多元化的唱法技术,把音乐剧表演引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无论是对教学还是音乐剧发展都是具有积极的相互作用的。因此笔者认为,在实现两者的结合上,在学校、教师、学生等诸方面都应当承担起自己相应的责任,使音乐剧表演尽早的融入到高校声乐教学中,让两者在相互促进中发展。
  参考文献:
  [1]廖向红.论音乐剧创作特征[J].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2002,(04).
  [2]居其宏.音乐剧与我国当代舞台变革[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04).
  [3]于翌子.音乐剧唱法的演唱风格及其声音概念[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04).
  [4]刘喜梅.探析高校声乐教学的现状和发展途径[J].大舞台,2012,(08).
  [5]杨曙光.构建高校声乐专业多种风格演唱的教学模式[J].中国音乐,2007,(02).
其他文献
作为教育管理者,要冷静地看待流行音乐的蓬勃发展,敞开胸怀,接纳流行音乐进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堂。授课教师要提高艺术修为,开阔视野,以审美的眼光选择代表性的经典流行音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随之而起的网络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到青年的生活中。网络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强势文化,它的产生以及在青年当中的广泛传播.与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中国
要落实党建工作制,首要落实的是党员责任意识教育工作。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呈现多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为其他素质的培养和形成提供保障。这就要求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传统的教育
本文分析了新一代在二十一世纪所面临的三大解构危机:失连、失力和失位,并结合香港的长期研究与实践,分享帮助新一代重建结连、抗逆力与参与的经验.
大学生在学校所参与的各类正式或非正式群体的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文化交往.是大学生从中学生走向大学生这个质的变化的中介。正是这种文化交流与交往.构建了大学生个体对群体、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既是高校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和辅导员队伍适应高校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要。面对当前辅导员队伍呈现管理强而教
文化生态是一个比自然生态更为复杂的系统,高校德育文化生态伴随着整个文化生态系统的变迁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衡现象与不良倾向,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并进行前瞻性的探索研究。本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更好地为高校和社会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本文着眼于校园文化品位的提高,在大量工作实践的基
摘要:在当今的舞蹈教学中,古典舞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本文从阐述古典舞以及剑舞的起源入手,结合古典舞剑舞的历史发展脉络和风格特征等,进而分析探究在当今舞蹈教学模式下的剑舞发展与传承现状以及文化思想的传承表现,并结合当今舞蹈教学的现状,浅谈古典舞剑舞在舞蹈教学之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键词:古典舞 剑舞 传承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