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舞剑舞艺术的来源及传承意义

来源 :艺术评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heng198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当今的舞蹈教学中,古典舞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本文从阐述古典舞以及剑舞的起源入手,结合古典舞剑舞的历史发展脉络和风格特征等,进而分析探究在当今舞蹈教学模式下的剑舞发展与传承现状以及文化思想的传承表现,并结合当今舞蹈教学的现状,浅谈古典舞剑舞在舞蹈教学之中的应用与研究。
  关键词:古典舞 剑舞 传承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22-0075-02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而在舞蹈艺术方面当然也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最早的舞蹈源自于对原始人类对事物的模仿,以及古人们对天神自然的祭祀与崇拜,由此舞蹈逐渐衍生出了各个种类。古典舞是我国各种舞蹈种类中的代表舞种之一,因其的舞蹈风格和特征能够对我国的民族特色有一定的象征作用,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精华,而且其历史久远,其根源甚至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民间舞蹈。
  一、古典舞的基本概括
  中国古典舞是指结合传统的民间舞蹈素材创作而成的一种舞蹈种类,这种舞蹈并没有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被逐渐淘汰,反而随着历史的演变而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且得以流传至今,这不仅证明了中国古典舞所具有的典范作用,也证明了这种舞蹈所具有的非凡魅力。然而这种建立在传统民间舞蹈基础之上的,具有鲜明古典风格的舞蹈,就称之为古典舞。
  二、古典舞剑舞艺术的传承
  剑器从古至今在我国的社会历史上就占有重要的地位,尽管时至今日剑舞也仍然是舞蹈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剑舞作为继承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舞蹈,也应当被发扬和传承。探究剑舞的历史文化色彩,传承剑舞中的古典神韵,是每一个爱好和学习古典舞的舞者所需要做出的行动。
  (一)剑舞的舞蹈形态发展
  剑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属于兵器之一,一直活跃于战场之上,用于防身和自卫。早在汉代时期,击剑和佩剑遍广泛流传,而逐渐形成为一种礼仪制度。到了隋唐、五代的历史时期,剑也成为了权利和地位的象征,而后剑逐渐退出战争的历史舞台,转为在民间盛行,不仅用于防身之用,也可持剑而舞,表达情感抒发情怀,这便是剑舞最早的舞蹈形态。
  1.剑舞的舞蹈语言变化
  在剑舞起源的最早时期,剑舞原本为男性舞蹈。起舞时每两人相对,起先跳序舞,而后拾剑起身,挥剑起舞。剑舞后经过长时间的演变,而后形成为女性舞蹈,以突出女性的典雅、端庄为主。剑舞其种类较多,常用四人起舞,早起以独舞为演出形式,时至汉唐发展为群舞,到宋代已然演变成以大曲形式为主的宫廷队舞。舞者按照顺序轮流登场表演,并以剑舞演绎简单的故事情节。当然,剑舞当中也不乏有男女对舞,剑舞的舞蹈形式多种多样,出演人数也并无规定。剑舞在舞蹈语言方面较为统一,如舞姿矫健、动作英武、韵律优美、风格典雅等。
  剑舞是以剑为载体,以人的动作为舞蹈核心,从而产生的舞蹈,其舞蹈语言由每一个动作构成。剑舞通过人体塑造出舞蹈形象,以达到传情达意。剑舞是以人剑合一为主要表现方式的融合体现,使用剑和具有特色的身体韵律结合为一体。剑舞的内在表现与古典舞的内涵相吻合,剑舞所表现的舞蹈技巧、形神兼具以及运力方式等,都与古典舞动作中的刚柔结合和走势方式极为相似,其形、神、劲、律等四点,是剑舞与古典舞审美规律的统一。
  2.剑舞的审美培养与意境生成
  舞蹈是表达情感的艺术,而剑舞的情感表现则是剑舞舞蹈审美的核心。剑舞虽借鉴于武术却又不同于武术,武术是以技艺赢人,在高难度且娴熟的技巧表演中表現出矫健英武的武术精神和健康优美的形体姿态。而剑舞作为舞蹈艺术的一种,是具有一定审美意义和审美性质的,意在表现其独特的舞蹈艺术形象以及舞蹈的内在情感。剑舞具有武术所不具备的细腻情感,同时也缺乏武术所具有的攻击性。
  剑舞中蕴含着丰富的我国历史文化,同时也蕴含着深刻的民族精神,其在耐人寻味的深层意识背后,也体现出了独特的古典韵味和民族风貌。剑舞的审美是通过内在情感而表现出来的,其凭借娴熟的剑器运用,生动的舞姿而展现出剑舞独具特色的审美韵味。欣赏剑舞可提高人的审美意识培养,剑舞中所包含的古典舞身韵元素和规则,其韵律部分和审美性是不可分割的。剑舞将舞蹈的韵律和戏曲身法相结合,并且在舞蹈动作方面改变了戏曲所具有的程式性,从而逐渐建立了符合自身舞蹈风格的独特韵味和形体艺术美感,使得剑舞在舞蹈动作上有了不同于其他舞种的生命力。舞蹈意境方面,剑舞注重内在劲力的运用和外在表情的变化,从而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舞蹈形象,达到表现剑舞舞蹈意境的目的。剑舞的舞蹈意境以古典唯美为主,提倡动静结合、柔中带刚等。剑舞的意境美可通过舞姿的千变万化、剑法的规整娴熟和舞步的敏捷灵活来体现。剑舞由其独特的舞蹈表现力和情感意志力以及动作肢体语汇相结合,更能衬托出剑舞舞蹈中审美的独特和意境的美感。
  (二)剑舞的文化传承
  剑舞从起源至今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在如此漫长的岁月长河中,随着剑舞的发展,其也必然承载了我国传统的历史文化,以及古典文化的精华。剑舞的产生是建立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深受传统文化的启发,因此传统文化也是剑舞的根性所在。或者说,剑舞就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当代遗存,是继承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述。从文化内涵到当代舞蹈表现,从形态特征到审美性质,无不体现出剑舞中所蕴含的传统历史文化。剑舞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彰显出了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特色。
  在我国深厚的历史文化之中,“和”无处不在。不仅在社会中,就连在日常生活之中,“以和为贵、以和为美”都是人们的行事准则。“和”即为“中庸”,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儒学思想,由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提出,其所一出的艺术之美,即是“刚柔并济,中正平和”,提倡刚毅却不拙劣,柔美却不孱弱。这一点在剑舞中得到了完整的体现。剑舞讲究“内外统一,形神兼备”,在展现出狂放自由的同时也能注重舞蹈的内涵与内敛,以及在舞蹈风格方面将刚劲之美和柔情之美相结合,注重优美端庄的表演,这独特的舞蹈特点,无不体现出“和”的思想文化。然而在剑舞中,圆形舞姿也非常之多,即动作伸展变化都以曲线为主,舞者肢体的运动皆以圆形轨迹为主,这也是剑舞与历史文化精髓相结合的体现。在我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圆”代表着“团圆、美满、永恒”的意思。中国人自古以来,便更倾向于以曲线和球形为特点的审美标准,因此“圆”不仅是剑舞的外在舞蹈形态,也是几千年以来中国内在的传统文化。
  (三)剑舞的传承与发展
  在早期的历史中,剑一直作为兵器活跃在人们的视线当中,也是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必须品,其不仅是地位的象征同时也是重要的随身武器。然而随着历史背景和生活环境的变化,剑逐渐的社会作用也形成了改变,从最初的战争需要而演变成一种舞蹈艺术和体育武术所运用的道具。剑舞是吸取了中国古典舞文化的精髓,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舞种。
  1.剑舞的发展状况
  汉代时期,由于剑其本身轻薄容易断裂,而逐渐被其他兵器所取代,以至于最终被战场淘汰。但却因在古代社会,男性喜欢佩剑和击剑,因此剑术在社会上尤为盛行。在古代宴饮之余,剑舞常常以助兴舞蹈的形式展现在宴会之上,多用于抒发个人感情以及宴饮助兴,剑舞逐渐进入了舞蹈表演的领域,展现出舞蹈应有的魅力。在汉代,历史状态下的剑舞已然成为百戏中的一种。至唐代时期文化艺术百花齐放,剑舞的发展也因此达到了巅峰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政治领导者重文轻武,剑便由此完全演变成配饰而存在,这时期剑已经完全脱离其功能属性,最终走向艺术舞台。至宋代由于审美观念的变化,剑舞虽演变成宫廷队伍的表演形式,配上念白和诗歌的表演,已完全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艺术表现方式。明清时期,因为戏曲艺术的崛起和繁荣,剑舞遍成为了戏曲舞蹈的一部分。
  2.剑舞的传承意义
  时至今日的21世纪,从古代一路发展至现代的剑舞通过提炼和发展,已经彻底的融入中国古典舞之中,因此而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剑舞以传统的审美和文化底蕴为基础,为弘扬我国民族传统文化而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当今世界,在各国之间文化频繁交流和学习的当代,剑舞即成为了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代表,也成为了我泱泱大国的传统文化典范,体现出我国源远流长的艺术文化风貌。剑经历千年的历史变化,最终孕育出古朴唯美的剑舞,因此,我国剑舞应当更加被保护和发扬,在改革和创新中不断的传承下去,使剑舞成为我国古典舞舞蹈艺术的精髓所在。
其他文献
摘要:音乐鉴赏课是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门公共艺术课,公共音乐鉴赏课可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审美素养与实践能力,成功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帮助国家培养出更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符的高素质人才。目前,我国许多高校所实行的公共音乐鉴赏课教学方法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为使高校公共音乐鉴赏课的教学时效性得到有效提升,需从根本上改革高校的公共音乐鉴赏课程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校 公共音乐鉴赏课 教学改革
作为教育管理者,要冷静地看待流行音乐的蓬勃发展,敞开胸怀,接纳流行音乐进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堂。授课教师要提高艺术修为,开阔视野,以审美的眼光选择代表性的经典流行音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和随之而起的网络文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到青年的生活中。网络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强势文化,它的产生以及在青年当中的广泛传播.与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中国
要落实党建工作制,首要落实的是党员责任意识教育工作。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呈现多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中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为其他素质的培养和形成提供保障。这就要求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改革传统的教育
本文分析了新一代在二十一世纪所面临的三大解构危机:失连、失力和失位,并结合香港的长期研究与实践,分享帮助新一代重建结连、抗逆力与参与的经验.
大学生在学校所参与的各类正式或非正式群体的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文化交往.是大学生从中学生走向大学生这个质的变化的中介。正是这种文化交流与交往.构建了大学生个体对群体、
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培养和职业化发展既是高校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和辅导员队伍适应高校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辅导员自身发展的需要。面对当前辅导员队伍呈现管理强而教
文化生态是一个比自然生态更为复杂的系统,高校德育文化生态伴随着整个文化生态系统的变迁而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失衡现象与不良倾向,值得引起高度重视并进行前瞻性的探索研究。本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更好地为高校和社会服务,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问题。本文着眼于校园文化品位的提高,在大量工作实践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