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抗疫进行时

来源 :人民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xx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4月6日,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防疫人员在翅膀模样的雕塑前喷洒消毒剂。拉美地区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扩散,截至5月13日,拉美地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累计超过42万例。巴西、秘鲁、墨西哥、智利等国仍处于病例高速增加阶段,一些疫情防控形势相对较好的国家已开始或正在考虑逐步恢复经济活动。 新华社 供图

  截至北京时间5月16日7时,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已超450万例,涉及214个国家和地区。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挑战,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安全,冲击全球经济增长和金融市场稳定。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这是自二战以来全球面对的最严峻的危机。
  面对疫情全球多点暴发的态势,世界各国不断升级防控措施,并根据自身国情,制定相应的追踪、检测、隔离、治疗举措。古特雷斯表示,新冠病毒无国界,是典型的全球性挑战。抗击这一病毒,需要我们作为一个人类大家庭共同努力。
2020年4月6日,法国首都巴黎,人们在一座桥上锻炼身体。5月11日,法国开始逐步解除为遏制疫情传播而实施了将近两个月的全国封锁。 新华社 供图
2020年3月24日,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塞尔维亚士兵和工作人员为方舱医院组装病床。5月6日晚,随着塞尔维亚疫情得到控制,国民议会通过决议,解除自3月15日以来因新冠疫情采取的国家紧急状态。塞政府强调,取消国家紧急状态并不意味着社会运转完全恢复,仍有很多防控措施将继续实行。 新华社 供图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染,确诊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均可成为传染源。在成功研发出疫苗和对症药物之前,人类可能面临着跟病毒长期作战的问题与挑战。

抗击疫情的中国方案


  中国新冠肺炎疫情的上升期,正值春运,严格防控疫情成為全中国上下刻不容缓的首要任务。
  抗击疫情的中国方案总结下来,为政府主导型的全封闭全隔离模式,这种模式有四根支柱:第一,在疫情高峰期,政府坚决采取封城、封村、封校、封厂措施,通过全封闭实现人与人的全隔离,从而在根本上阻断病毒的传播链条;第二,医疗卫生系统全面动员,努力救治患者,最终实现“应收尽收”,包括为重症患者提供充分救治,为轻症患者提供隔离、医学观察和辅助治疗;第三,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来自疫情严重地区旅行者的隔离观察,包括医院隔离、集中隔离点隔离和居家隔离等;第四,政府统筹协调,调配各种医疗资源,包括快速建设专门医院和方舱医院,组织各省市对湖北各地市州进行对口支援。
  在疫情高峰期,这种抗疫模式产生了显著成效,经过两个月的努力、付出巨大代价之后,中国终于基本控制住了疫情。但问题是,面对疫情的世界大流行,中国势必无法独善其身,如何能尽可能恢复经济社会的常态化,同时有效防控输入病例,协同世界联合抗疫,这是当前摆在中国面前的紧迫问题。

欧美国家抗疫策略


  自3月中旬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开始表现出更多危机意识,实施内部协调和有成效的行动。
  3月中旬以后,欧美国家政府的做法是渐进的、根据疫情进展逐渐调整的模式。他们开始大规模投放试剂盒,安排便利的检测,精准锁定患者,然后积极救治重症患者,要求轻症患者隔离。当疫情数据进一步上升,欧美国家对疫情严重地区采取了关闭学校、商场、体育娱乐场所的政策,并要求居民自行居家隔离,努力做到“非必要不外出”。同时,整个社会的公共交通系统、超市销售与配送系统运转如常,支持社会运转的市场力量仍发挥积极作用。
  在此过程中,欧美发达国家在病毒检测的科技和组织方式上进行了一定的努力。比如美、英两国在短时间内对核酸检测试剂盒多次进行技术改进,检测准确率越来越高,检测时间越来越短。再比如,美国白宫与几大超市合作,在全国多地超市停车场建设了车主不下车就能实现快速核酸检测的通道,避免大量潜在患者涌向医院可能出现互相传染等情况。
  与此同时,欧美国家的主要生物科研机构、大型医药公司和大学病毒实验室也快速运转起来,加紧疫苗或对症药物的研发。

发展中世界的抗疫状况


  从3月至4月初,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疫情也在快速蔓延。基于前面的分析,一个成功抗击疫情的国家方案离不开以下几条措施:政府积极作为;及时检测并锁定患者;统筹医疗资源;建立疑似病例和可能接触者追踪系统;建立疑似病例和接触者隔离制度或重点城市和疫情严重地区的社会隔离制度;实行经济刺激政策和提供社会救济措施;在疫情严重地区尽可能维持社会基本运转的必要经济活动,在疫情不太严重的地区尽可能设法兼顾经济社会正常化。
  但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应急能力、社会自治能力和医疗能力都相对有限,以及严重疫情可能引发的全球经济萧条、金融危机、油价暴跌,发展中国家将会承受很大的压力。

艰难时刻下的携手抗疫


  面对这样一场百年不遇的全球危机,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需把人力资源、资金和物资投入到帮助发展中国家抗击疫情的努力中去。不仅要为知识和准备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提供一整套有效抗击疫情的原则、指南、操作方案和具体方法,而且要采取实际行动来帮助医疗资源匮乏的发展中国家,把医生和医疗物资送达现场。   作为最早有效控制疫情的国家之一,中国及时分享抗疫经验、积极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向出现疫情扩散的一些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世界各国携手共战疫情。向全球分享病毒全基因序列、核酸检测引物和探针序列,全球各疾控、医疗机构和企业等可据此自行合成特异性检测试剂用于病例检测;开设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发布近10版诊疗方案及防控方案,分享防控诊疗经验;同150个国家举行70余场卫生专家视频会议,交流检测诊断、重症病例救治、院内感染控制、用药方案、医护人员管理等方面的经验;与世界卫生组织共同召开分享防治新冠肺炎中国经验国际通报会;与多个经济体和地区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开展疫情防控交流;捐赠、出口急需抗疫物资,派出医疗专家团队紧急驰援。
  对那些进入疫情风暴中心的发展中国家,全球发达经济体和主要大国需要在控制自身疫情的基础上及时伸出援助之手。这是真正考验人类的人道主义时刻。
  (本文节选自澎湃新闻,作者系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教授)
2020年3月31日,奥地利维也纳,受疫情影响,平日游人如织的霍夫堡皇宫外基本没有游客。 摄影 郭晨/新华社
2020年4月1日,美国华盛顿,受疫情影响,美国国家二战纪念碑前空无一人。 摄影 刘杰/新华社
2020年3月19日,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老城主街,受疫情影响,昔日热闹的街道变得鲜有行人。 新华社 供图
2020年3月28日,日本东京,受疫情影响,上野公园赏樱区鲜有游客。日本正值樱花季,東京都等多地政府呼吁民众周末避免不必要的外出。 新华社 供图
2020年3月27日,比利时布鲁塞尔埃拉斯姆医院,负责照顾新冠肺炎患者的医务人员在工作开始前做防护准备。 新华社 供图
2020年4月6日,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一名警察在消毒舱内接受消毒。5月11日起,玻利维亚全国339个城市中,68个“高风险”城市继续实行“全面隔离”措施。 新华社 供图
2020年3月28日,美国纽约,医护人员将病人送往医院。纽约州州长科莫表示纽约州北部地区最早会在5月15日以后逐步开放,而包括纽约市在内的纽约州南部地区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开放。 新华社 供图
2020年4月1日,塞内加尔首都达喀尔,两名市政工作人员准备进行消毒作业。为进一步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在塞内加尔蔓延,塞内加尔政府开始对一些人流集中的公共区域进行消毒。截至5月15日,塞内加尔累计确诊病例超过两千例。新华社 供图
2020年4月4日,乌干达首都坎帕拉,乌干达政府工作人员向因疫情被“封锁”在家的城市贫困人口分发救济食物。3月21日,乌干达确诊首例新冠病例。截至5月6日晚,乌累计确诊病例达100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执行董事会向乌干达拨款4.915亿美元,以帮助乌应对新冠疫情对经济的影响。 新华社 供图
2020年4月13日,埃及吉萨,大埃及博物馆文物修复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图坦卡蒙的金棺进行修复。大埃及博物馆将是世界上最大的考古博物馆,受疫情影响,原定于2020年开馆的大埃及博物馆将推迟到明年。尽管博物馆开馆受疫情影响推迟,但是文物修复工作仍在进行,工作人员做好防护工作,继续对文物进行修复。 新华社 供图
2020年5月11日,法国巴黎,发廊内的顾客与工作人员均佩戴口罩。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5月11日,法国的疫情防控将开启“新的阶段”,从这一天起,法国“将有能力对所有出现症状的病患进行病毒检测,并将允许所有民众获取口罩且系统性佩戴”。 新华社 供图
2020年4月10日,美国洛杉矶,人们佩戴口罩在市区内活动。为减缓新冠病毒的传播,洛杉矶市要求民众在公共营业场所要戴口罩或用织物遮挡住脸。 新华社 供图
2020年4月28日,德国柏林动物园,人们与大象合影。因疫情关闭的柏林动物园于当日重新对公众开放,动物园每日限流2000人,参观者必需网上购票并提前预约时间段,以避免园内人群拥挤。 新华社 供图
2020年5月2日,西班牙馬德里太阳门广场,两名医务工作者手捧花圈。马德里自治区当日举行仪式,向抗击疫情中的逝者与英雄们致敬。马德里自治区是西班牙疫情最严重的地区,确诊病例超过6万例。 新华社 供图
2020年4月23日,英国雷丁,人们在皇家伯克郡医院外鼓掌向医护人员致敬。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每周四晚八时,英国人在阳台、门前或窗前鼓掌,向医护人员致敬。部分医院的医护人员也忙里偷闲走出医院,感谢人们的支持,也为自己鼓掌加油。 新华社 供图
2020年4月23日,西班牙巴塞罗那医院,医护人员领取“圣乔治节”玫瑰。当日是世界读书日,同时也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的传统节日“圣乔治节”。根据传统,这一天男人要给自己的妻子或女友送玫瑰花,而女士则回赠一本书。在巴塞罗医院,医务人员将玫瑰与图书赠送给医院内的患者,与患者共同度过了一个特殊且难忘的“圣乔治节”。 新华社 供图
2020年5月7日,菲律宾奎松城,一对新人的婚礼。鉴于疫情的发展形势,菲律宾政府决定将首都马尼拉、第二大城市宿务和内湖省的严格社区隔离期限延长至5月31日。 摄影 刘杰/新华社
其他文献
4月28日上午10时许,中国海军第35批护航编队从浙江舟山某军港解缆启航,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第34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  此次护航编队由导弹驱逐舰太原舰、导弹护卫舰荆州舰以及综合补给舰巢湖舰组成,携带舰载直升机2架、特战队员数十名,任务官兵共690余人。除巢湖舰执行过护航任务外,太原舰、荆州舰均首次执行亚丁湾护航任务。  多天航行后,护航编队航经宫古海峡、巴士海峡驶入中国南沙海域。5月
期刊
“携手合作 共克时艰:中国企业的国际战疫”云论坛举办  2020年4月28日,“携手合作 共克时艰:中国企业的国际战疫”云论坛在中国外文局举办。论坛由中宣部对外推广局、国资委宣传工作局指导,中国外文局主办,中国报道社、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和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文化中心(筹)共同承办,企业外宣智慧传播工作室组织实施。中国外文局局长杜占元,中宣部对外推广局副巡视员赵顺国、国资委宣传工作局副局长刘福广出席
期刊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数十亿年发展进化的结果,为了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人们越发关注并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布的2020年《地球生命力报告》指出,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开发和破坏自然。目前全球平均生物多样性完整性指数只有79%,远低于安全下限值90%,并且仍在不断下滑。  面对危机,世界携手应对。联合国将2021年至2030年定为“联合国生态修复十年”,以期
期刊
中国的中小微企业贡献了中国50%的税收,60%的GDP,70%的专利新产品发明,80%的就业和90%的企业数量,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  在浙江义乌,寻找新机遇、用好新政策,批发小老板们“玩起”直播带货;在四川广元,“硬核”举措服务企业复工;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大数据大交通打通企业复工堵点和难点……疫情带来的影响不可避免,而有着敢拼敢闯、灵活坚韧基因的广大中小微企业面对困难没
期刊
日化企业兰亭科技,拥有全球七大分公司及国内三大生产基地,旗下拥有多个成熟的化妆品品牌。兰亭科技实验室,董事长张许昌指导实验。张许昌大学毕业后,便踏入化妆品行业。他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进行技术钻研,并将技术成果成功转化于产品应用。  1993年,在中国化妆品行业摸爬滚打几年后,29岁的张许昌南下深圳,创立了深圳市兰亭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兰亭科技),开始了对民族品牌梦的追逐。  20余年过去了,兰亭科技从
期刊
卫星发射场,中国首次用一枚运载火箭发射三颗人造地球卫星《人民画报》1981年12月刊封面  2020年4月24日,恰逢“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50周年,也是第5个中国航天日。  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一个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就。在《人民画报》近900期的封面中,记录了中国航天史上的标志性时刻。  1970年,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升空,中国由此进入航天时代;19
期刊
吕德全,字磊、昌圃,号一石,中国画画家,现任渤海大学教授、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硕士生导师。  从事中国画创作60年来,吕德全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中,形成即笔意精微又生活气息浓郁的风格,其创作被张仃、杨仁恺、王伯敏等中国美术大家给予“笔墨华滋”“如田园诗般清新隽永”的评价。  吕德全中国画作品被文化和旅游部、中国美术馆及台湾、澳门等地区,新加坡、日本等国家的文化机构和友好人士收藏。曾出版《中国当代经典花鸟
期刊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  在新中国美术史上,许多经典作品反映的正是这一时期,描绘峥嵘岁月、讴歌革命精神和革命先烈,绘就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壮丽画卷。油画《启航—中共一大会议》  何
期刊
2019年,联合国发出警告称,全球有近百万物种可能在几年内灭绝,给人类和其他生命带来严重后果。若想阻止和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的趋势,需要全人类共同采取行动。因此,《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COP15)备受关注。COP15将绘就未来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蓝图,制定203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和方向。  近期,本刊记者对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秘书处执行秘
期刊
2020年11月24日,中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将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航天科技人员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庆祝发射成功。 摄影 段崴/人民画报  2004年1月,中国绕月探测工程立项,取名“嫦娥工程”,确定了“绕、落、回”三步走战略规划,并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大专项,自此正式开启中国探月之旅。  嫦娥一号到四号任务的成功实施,已圆满完成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对于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