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中教材篇目为例谈说服的艺术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pt1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烛之武退秦师》是高中语文课本当中要求学生必学的一篇文言文,它是出自左丘明《左传》的节选,主体上概述了郑国大臣烛之武,在面对秦晋两国的威逼利诱之下坦然应对,以三寸不烂之舌硬是说服秦伯退兵,从而避免国破家亡的史实。本文将《烛之武退秦师》为例对说服艺术展开分析,让学生充分掌握说服艺术中文字层次分明、环环相扣、逻辑撼人的文学魅力。
  一、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在中華文化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常常被人们奉为劝告他人的典例,但苦口婆心,却又不为所动者,特别在弱者面前更是如此。在说服艺术当中,动和晓都是明白、知晓的意思,有一些“使动”用法的感觉,用道理使他人明白,用充满感情色彩的方式使他人感动。说服艺术作为一种文学艺术体裁,它要求劝告者可以站在被劝者的角度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还需要充分考虑对方的行为方式所造成的影响并尽可能找出对对方最有利的方式,这样才可以打动对方,达到“以情动之”的效果。
  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当中,烛之武就是凭借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使强秦达到了使强敌退兵的目的,在这其中最重要的其实就是一个“利”字,俗话说“国难当头,利字当先”。《烛之武退秦师》讲述的是秦晋两国联合攻击郑国的一个故事,当时的郑国是被两个超级大国包围,可以说是朝不保夕,在这个紧急关头,敢于自责的郑文公接受了善于慧眼识英才的佚之狐的建议,由烛之武赴敌营进行公关。烛之武呢则以高度的使命感和爱国情怀,毅然单身赴敌营,利用自身能言善辩的外交智慧,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说服秦伯,分化瓦解了两国联盟,使得秦不但不再围攻,反而还和郑国达成结盟,从而消除了灭国危机。可见,真正打动人心的,并不是情,也不是理,而是事件身后的利害关系,只有通过利害关系才能让理成为“理”,让情产生温暖。
  二、以礼示人,主动示弱
  以礼示人作为处事待人,讲究礼貌的基本礼法,是人文社会必须具备的人文精神,是衣冠文物道德的基本条件,人类社会一旦缺乏了礼敬和尊卑之分,就会缺乏了秩序,变得混乱不堪。就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而言,共同生活必须有礼貌的精神,彼此之间互相尊敬,互相礼让,这样才有助于缔造一个和平安乐的社会。同时,一旦社会之间有了礼貌,社会也就可以避免许多无谓的争执和纠纷。当然就说服艺术而言,以礼示人,主动示弱,也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方法,而不是一味地示弱,要能够察言观色,灵活掌握交流的主动权和技巧,这样才能在交流或者谈判中立于不败之地。
  例如,在《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中,烛之武见到秦伯的第一句话就是“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首先,烛之武并没有在见面后一味地游说,而是改变策略,主动地示敌以弱,把秦国放到了一个很高的地位。烛之武明知晋为了争夺霸权的需求而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却故意将秦前置,形成了以秦为主的局面;其次,示人以弱,满足了秦穆公的骄横心理,这为进一步说服提供了契机。反之,如果烛之武与其他人一样以一副大义凌然的角色谈判的话可能连讲完自己想法的机会都没有了。可见,以礼示人,主动示弱也要讲求策略,懂得利用谈判的场合和对方的心理,不能一味地开门见山,否则可能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以实示人,主动分析
  “以实示人,主动分析”也是说服艺术中较为经典的一种,它指的是在人与人的交流之中需要待人“持之以诚”,以自身的真实面目示人,没有必要取悦于人。这样既能避免委屈自己,又能使对方了解最为真实的自己,从而对自己产生好感,为后期继续交流做好心理准备,可见“以实示人,主动分析”可以让谈判双方以事实为依据,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展开谈判。
  如,在《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在提出郑国的灭亡对秦国并没有实质性的好处之后开始论述自己的理由。首先,烛之武利用秦郑两国的地理位置展开探究。依据史料记载,秦、郑两国之间隔着晋国,烛之武利用“君知其难也”,实事求是的指出,秦国想要越过晋国治理秦国很难,一个“知”字既肯定了对方在军事上的能力,又体现了对对方的尊重。其次,烛之武指出了郑国灭亡受益的是晋而不是秦,秦是在为他人做嫁衣。最后,“焉用亡郑以陪邻”一句中的“焉”表示疑问,展现了秦穆公为何如此做自己很难理解,从而让秦穆公进行反思,有了继续听下去的心理准备。
  通过说服艺术教学,学生可以在轻松活跃的课堂环境和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中获得启迪与教育,同时也可以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提升自身能力,更好地指引自己进步。
  江晓琳,江苏启东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怎样更为高效地实施古诗词教学,一直是困扰广大教师的难题,而微课的出现,可以说为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其慢慢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手段。  一、在预习环节微课发挥出的作用  当前,很多学生由于要承受很大的学习压力,因此常常会忽视对语文这门学科进行预习。而赏析就是古诗词的重点,假如学生没有在课前进行预习,那么无法跟随着教师一起走入诗境,也无法深刻地领会诗人的情感。长此以往,学生就不能
期刊
文言文阅读、诗词鉴赏、议论文写作作为高中语文学习中的三个“老大难”问题,也成为教师课堂的“疑难杂症”。其实是三者的课堂是可以变得更具趣味性、高效性,只要我们教师“巧挖文本故事性”。“巧挖文本故事性”,指在教学中巧妙地采用、编排、挖掘文本中所涉之人与所涉之事,使得文本内容衍变成一段微型般的故事,在故事的每个环节节点上,利用好学生好奇心理,削减学生畏难情绪,灵活设计教学任务,完成教学目标,实现重难点的
期刊
期刊
高中阶段文言文体裁较多,如纪传体、国别体、编年体、散文等。对文言文的解读往往是教学难点,比如在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关于《史记》的节选文章,需要从人物、词句、文章主旨及故事情节等方面进行多重解读,无疑增加了学习难度。本文将着重探讨文言文解读的几种策略,来增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一、基于作者视角来解读文言文本  接受美学学者姚斯提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与其时代是关联的”。一篇文本的作者是往往解读文
期刊
浓缩池是选煤厂地面生产系统中水处理及循环再利用的重要设施,在不同的场合,其结构形式、施工方法、效果和要求各有不同。论文主要阐述了大直径浓缩池的整体现浇施工工艺。
制动摩擦片的摩擦系数高低对制动的影响制动摩擦片的摩擦系数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汽车的制动性能。尤其是汽车在高速行驶中需紧急制动时,摩擦系数过低就会出现制动不灵敏,而摩
优雅语文,是发挥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用一种趋向美的价值体验与判断引导学生开展学习,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和人、事、物等的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发现人物形象的优雅之美,体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人文素质,丰富学生人文底蕴。优雅语文的提出,是基于中职学生群体入学的精神状态,和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仍突出学科工具性的现状。提倡优雅语文,能够突显学生审美趣味的培养,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养成,提升学生追求生活品味
期刊
侧支循环对于冠脉狭窄段远端心肌的保护作用已被充分认识,但不同动物种类形成侧支循环的能力是有很大差异的。既往的有关研究多以犬为实验对象,而事实上人体冠脉形成侧支循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朗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实施必要性毋庸置疑。朗读教学即应用朗读的方法而进行的语文教学,在朗读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和技巧,潜心会文,可以发展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本文总结朗读教学的实践经验,从三个方面简要分析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一、落实“主体性”,重视学生朗读的独特感受和理解  学生的朗读是与文本直接对话的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