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绥红色抗战美术构筑起坚固的民族抗战防线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eedtoxiaz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纵观中国近代蓬勃的发展历程,其发展离不开每次革命凝聚的民族精神作为支柱。这一精神不仅来源于领导人的战略指导,也来自于各界人士自发地以各种形式团结人心,凝聚精神。本文重点研究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历程,对根据地红色美术作品进行内容的分析,解读作品表达的内涵,阐释红色抗战美术作品在传播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群众,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并内化为民族精神,在精神领域建立起一道坚固的抗战防线,对民族救亡运动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红色抗战;美术晋绥;抗日根据地;精神防线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2-144-03
  【本文著录格式】邓德祥 周熹 白晨 李亚静.晋绥红色抗战美术构筑起坚固的民族抗战防线[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2):144-146.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我国抗战美术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6BF091)中期成果。
  抗战时期,为击退敌军,全中国各行各业的民众都积极投身其中。青年男士积极参军;知识分子挥起手中的笔杆子当枪使,通过发表各类团结民众、揭露敌军恶行的文章来激发民众斗志;艺术家们为凝聚民众的力量,创作形式多样的艺术作品,如木刻版画、连环画、漫画等。由于当时整体受教育程度不高,很多老百姓并不识字,因此,美术作品为宣传抗战精神、鼓舞民众的抗战热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晋绥抗日根据地跨连两个有着不同历史文化底蕴、多个民族分布的地区。区域文化的多样性催生了艺术表现形式的独特性。山西西北部主要分布着汉族,以吕梁为主要地区。当时吕梁农村的年画和剪纸极具当地的艺术特色与韵味,对后期红色抗战美术木刻画的风格走向起到重要作用。例如晋绥地区木刻版画由粗犷到细腻的转化、由黑白到彩色木刻的演變等。绥远东南部地区主要为蒙古族与回族,由于当时还没有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民众的服装、生活习惯等与汉族形成鲜明对比,为该地区的红色抗战美术木刻画增添了不一样的色彩。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团结了周边各民族人民,推动了一系列红色抗战美术事业的发展,鼓舞着绥远人民积极加入抗战的队伍中,并多次粉碎日军的突袭围剿,在晋绥地区筑起一道坚固的抗战精神防线。
  一、苏区晋绥抗日根据地创建军事战略防线
  日本在与苏联对抗中获得胜利后迅速将朝鲜攻陷,在扩张野心的驱使下开始继续沿着朝鲜方向对中国进行侵略。由东北入关,炮轰沈阳城,抢占东北三省,溥仪被迫成为日笔者的傀儡,东北沦陷,日军继续向华北进逼。在进攻晋绥地区之时曾放言“一个月要拿下山西、三个月灭亡整个中国、最后称霸全世界”的狂妄计划。从中国版图来看,攻占晋绥地区之后可以直接通过这块“跳板”稳步进攻西北和西南地区,所以在进攻伊始日军就投入30万兵力,沿着铁路线展开进攻。而早在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就意识到晋绥地区的重要战略地位,并立即指示中央北方局将“晋绥放在第一位”。[1]晋绥地区因自然地理条件优越,西面连接着延安,南面与河南相连,东面与河北等地相连。[2]在抗战时期被中国共产党选为华北五大战略要地之一,又因其距离延安党中央政权很近,便于党中央和各个根据地的联系,于是,1937年贺龙同志在毛泽东的指示下率领部队在此创立抗日根据地,部署并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以游击战为主要战略部署,依靠晋绥抗日根据地的地形地势优势,敌进我退,敌疲我打,迂回攻击,多次击退日军的攻击。直属苏区的晋绥抗日根据地从地理方位来看,沿着南北方向形成一道防线。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之后,国民党头领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与共产党团结一致抗日。国民党方面主要战场在南方,顺西南方向形成一道壁垒,两个抗战阵营合力对抗敌人。
  日军野心勃勃,盘算着对中国实行“三光政策”等一系列能够击垮中国的计谋,从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下手,掠杀、抢劫、无恶不作。为保卫家园、维护民族尊严,村里壮丁们自发地组建起民兵抗战团体,积极加入共产党的队伍,与共产党主力军并肩作战。在敌军没有行动的时候进行日常农耕,其余时间集合在一起研习战术,利用地形优势布置陷阱。敌人突袭扫荡时,民兵们抄起武器同敌人战斗,逐渐粉碎敌军的一系列作战计划,使日军的统战区域逐渐缩小,从片变成线,又从线退成一个小的据点,极大的打压了日军嚣张的气势,鼓舞了我方战士们的信心。晋绥抗日根据地有如保卫国土的强大屏障,屹立在黄河以东的位置。有了根据地的军事维护与信息传播的保障,晋绥地区的红色抗战美术所传播的精神得以更好的推广与发展。至此,经过长达14年的民族救亡性质的抗战(1931年9月18日—1945年8月15日),我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二、晋绥抗日根据地红色美术筑起坚固精神防线
  (一)适应环境,快速发展
  红色抗战美术主要通过简单的、具有代表象征意义的图像形式来传达战况或是增强民众凝聚力。不同地区因为文化、风俗不同,促进了抗战时期抗战美术作品形式的多样性,但不管以哪种方式进行宣传,都是为了实现鼓舞士气、激发民众抗战热情的目的。
  抗战时期晋绥红色美术获得了很好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年画、版画以及漫画等方面。当时的作品都围绕“一切为了抗战”的主题进行创作。[3]正如茅盾先生说的:“抗战爆发后,十万火急地需要文艺来做动员民众、鼓舞士气的武器。”[4]吕梁地区的年画在抗战之前主要用于祈福消灾,表达大家对美好生活向往。到了抗战时期,年画内容逐渐具有了政治性:共产党人在融入当地年画特色、风格、表现手法基础上,通过改造年画内容来揭露日军的真面目,所表现的人物形象惟妙惟肖,内容通俗易懂,很好的向群众传达了抗日信息。[5]
  晋绥后期的木刻版画、漫画等都属于吕梁年画衍生出的新形式。[6]丰子恺曾用这样的一句话评价漫画在抗战中的地位:“漫画是笔杆抗战的先锋……百篇文章不及一幅漫画。”[28]的确如此,漫画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着力刻画人物神态与形体特征,画面冲击力很强。但漫画的每幅作品都具有唯一性,由于我国当时在复印技术上的落后,因此漫画很难实现复制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木刻版画发展迅速。就如鲁迅先生这样形容版画:“一副铁笔和几块木板”便可以发展的“蓬蓬勃勃”,而又可一版多印,行远及众。[7]鲁迅先生可以被称为中国新兴版画的领头人,他精心培育出很多木刻青年,分为两股木刻劲旅,一是“鲁门弟子”,二是在延安鲁艺美术系求学的“鲁艺学子”,他们同鲁迅先生为抗战时期的木刻发展做出了很多贡献。鲁迅先生认为版画艺术与杂文是一样的,是“战斗地匕首和标枪,是‘感应的神经、弓手的手足’,是能同人民大众一同杀出一条生存血路的东西”。[8]
其他文献
【摘要】麻纸是中国古代出现最早的纸张,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麻纸都是社会上的主流用纸,隋唐时期仍能见到关于麻纸的记载。宋代以后,麻纸逐渐衰落,仅在北方的陕西、山西、甘肃、山东及东北少量生产,从市场视域出发,探寻宋代以后麻纸能够在北方区域传承的原因。研究发现,麻纸的特性适应北方的区域环境,能够满足生活使用、民俗应用和日常书写,并与当地的建筑和民俗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麻纸文化。  【关键词】 麻纸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一名刚刚入职的新教师,一学期结束后有着颇多的感想.笔
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其实都与文明礼仪有关系,比如课堂礼仪、服饰仪表、尊师礼仪、集会礼仪、升国旗仪式、公共场所礼仪、婚丧嫁娶礼仪等.那么,合唱与文明礼仪有关系吗?
【摘要】轧筝,擦弦乐器,起源于唐代,流行于唐代宫廷。宋元时期,轧筝走出宫廷,作为杂剧或民间乐队的演奏乐器,盛行于勾栏瓦舍之中。明时期的轧筝重返宫廷,形制与演奏方法多样,达到其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轧筝作为宫廷宴乐番部合奏乐的演奏乐器与北方小曲的伴奏乐器,与火不思、三弦、八角鼓等乐器共振作。轧筝的发展与变迁体现了华夏民族置于文化背景、审美观念之上的一种音乐思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特征。虽经过多个历
【摘要】本文通过总结多年民族语文翻译实践经验,指出文献翻译要重点处理好忠实与准确、自然、创新之间的关系,对译文如何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做到实质忠实和自然流畅、如何辩证看待忠实原文与翻译创新,结合实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文献;民族语文;翻译;忠实原文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2-127-03  【本文著录格式】古丽皮娜·加迪
【摘要】莫里斯·桑达克是美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和插画家,他的代表作有《野兽国》《午夜厨房》和《在那遥远的地方》,被人们称为“三部曲”。他的作品常常以奇特的幻想来表现儿童内心的创伤性整体体验,具有非常鲜明独特的个人风格。对人物内在的心理刻画描写是他的长处之一,本文将以他三部曲之一的《野兽国》展开分析,通过对人物心理刻画的艺术表现手法进行解析,以窥视作者独特富有个性的情绪表达。  【关键词】幻想;情绪
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养成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现代书院制以创新的育人模式,为高校养成教育提供了有利平台.晋中信息学院箕城书院发挥书院社区化
【摘要】在平面设计过程中,视觉符号的运用非常的广泛,有着非常优越的视觉艺术表现效果,同时也是不断提升平面设计语言,促进平面设计发展的重要因素。由此,本文以“平面设计中对视觉符号的运用”作为重要的研究视角,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进一步促进平面设计的发展,也为进一步推动视觉符号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关键词】平面设计;视觉符号;融合运用  【中图分类号】J524 【文献
目的 针对产科护理中应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进行干预的应用效果及意义。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到2020年1月收治的进行分娩的产妇500例作为本次的实验对象。通过随机分组
1963 年由北京水力发电学校毕业,分配到中国水科院泥沙所参加工作,开始接触黄河泥沙问题。屈指算来,已经有58个春秋。回顾往事,我深深地体会到,黄河不是60年前的黄河,对它认识不同于60年前,治理的方法也不应是60年前的老办法。袁隆平发现杂交野生稻引发了水稻生产一场革命,但有高含沙水流塑造的北洛河下游河道形成的发现却并没能推动黄河治理的变革!  1.北洛河下游河道形成的启示  上世纪70年代我参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