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筝变迁中的民族性探析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sj6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轧筝,擦弦乐器,起源于唐代,流行于唐代宫廷。宋元时期,轧筝走出宫廷,作为杂剧或民间乐队的演奏乐器,盛行于勾栏瓦舍之中。明时期的轧筝重返宫廷,形制与演奏方法多样,达到其发展的鼎盛时期。清代轧筝作为宫廷宴乐番部合奏乐的演奏乐器与北方小曲的伴奏乐器,与火不思、三弦、八角鼓等乐器共振作。轧筝的发展与变迁体现了华夏民族置于文化背景、审美观念之上的一种音乐思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特征。虽经过多个历史朝代的更迭,轧筝仍能被人们所认同,同时被继承、传承、积累,这种不断积累起来的文化传统已成为一个民族的血脉与文化之根。
  【关键词】轧筝;宫廷音乐;民族性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2-136-05
  【本文著录格式】李艳慧.轧筝变迁中的民族性探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2):136-140.
  1953年,在福建省莆田市涵江镇的文十音伴奏乐器中,出现了文枕琴这件古老的拉奏乐器。1957年,在山东省青州市第一届音乐汇演中,发现了用于梆子戏和民间小曲的伴奏乐器挫琴。1988年,在河南省舞钢市杨庄乡袁门村发现了河南大调曲子的伴奏乐器轧琴。这三件乐器虽出现在不同的地区,形制也有所差别,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皆可拉奏,属于擦弦乐器,其形制与演奏方法与古文献中所记载的轧筝相印证。通过对前人研究成果的梳理可知,文枕琴、挫琴、轧琴同族同源已成定论,它们皆为唐代轧筝的变体。同一件乐器,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多元化样貌,往往反映了一个民族、族群、社区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透过一件器物解读其所蕴含的民族性,为其得到良好的保护与传承提供理论依据。
  一、唐时期的轧筝
  轧筝,擦弦乐器,始于唐代,最早见于唐代杜佑的《通典》:“轧筝,以竹片润其端而轧之。”后有《旧唐书·卷三十三》(945年)与《太平御览·乐部》沿用了此记录。《新唐书·列传·南蛮下》(1060年)载:“五曰南吕,羽之宫,应古律黄钟为君之宫。乐用古黄钟方响一,大琵琶、五弦琵琶、大箜篌倍,黄钟觱篥、小觱篥、竽、笙、埙、篪、搊筝、轧筝、黄钟箫,笛倍。”从以上史料中,我们不能够了解唐代轧筝的基本样貌,但可知其演奏方式为“轧”,这里的“轧”为擦弦发声之意。当时的轧筝流行于唐代宫廷,与琵琶、箜篌、觱篥等乐器同奏。1990年,陕西省昭陵市礼泉县烟霞镇陵光村发现了唐太宗的韦氏贵妃陵墓(图1),墓中有多幅壁画,其中西壁的舞伎、琴伎、排箫伎、筝伎、啸伎壁画尤为引人注目。从筝伎图中可看到,筝体细长,颈细,采用坐奏,女乐一手握筝颈,另一只手持一细棒击之,笔者认为这也许是轧筝最早的基本样貌了。
  轧筝起源于唐代,与当时唐代的政治、社会及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唐代是封建社会发展中最鼎盛的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达,民族间的大融合使唐代文化各个领域达到了高度繁荣,音乐文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艺术成就。统治者采取的百花齐放、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推动了唐代各民族音乐与外国音乐文化的高度融合。各类乐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进行了各种尝试,使乐器发展迅速。轧筝为筑的后代,应是乐人们交流和尝试创造的结果。《新唐书·南蛮传》载:公元800年,南诏王把南诏的民乐舞《南诏奉圣乐》进献到宫廷,深受唐德宗的喜欢,后德宗让宫里的“太常工人”传习演奏,并经常在宫廷内进行表演,从此,《南诏奉圣乐》成为唐朝的14部国乐之一,轧筝就是《南诏奉圣乐》的演奏乐器之一。唐代诗人皎然、杜牧、刘禹锡也以轧筝为题吟诵唱和,写出了《观李中丞洪二美人唱歌轧筝歌》《题张处士山庄一绝》《听轧筝》等传世名作。
  二、宋元时期的轧筝
  从图中我们不能得知轧筝的琴体大小,但陈旸在描述十三弦筝时曰:“身长六尺、应律数也。”轧筝是否与之相同呢?宋代曾三异《同话录》载:“世俗有乐器,小而用七弦,名轧筝,今乃谓之,筝以一,名为二物。”这段记录对陈旸《乐书》中轧筝的描述进行了补正,可知宋代的轧筝较小,七弦,同器异名,既称轧琴,又称。关于宋代的记载,在《事林广记》《武林旧事》《都城纪胜》《古今合璧事類备要》中都有所见。《武林旧事》载:“小乐器:稽琴曹友闻、箫管孙福、刘运成、拍侯谅。”《都城纪胜》曰:“细乐比之教坊大乐则不用大鼓、杖鼓……,每以箫管笙稽琴方响之类合动。”《古今合璧事类备要》载:“形如瑟,两头俱方,七弦七柱。以竹润其端而轧之。”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无论是从形制还是演奏方式上均可认为就是轧筝,在宫廷或民间的勾栏瓦舍中均有所用。
  1996年6月,在山西大同铁路东站发掘金代正隆六年(1161年)徐龟壁画墓一座,此墓四周绘有彩色壁画,西壁的九侍女图(图3)人物多,场面大,一支由觱篥、横笛、拍板、轧筝组成的小型乐队正在演奏,壁画中,前三种乐器均为立奏,唯有轧筝为坐奏,并摆放在突出的位置。轧筝置于一小桌上,女乐右手持细长棒轧弦,左手按弦,轧筝体积较小,从图中可看到有琴码七枚。
其他文献
一、恢复重建张仲景国医大学的意义  2018年10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广东考察,第一站到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时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华文明的瑰宝。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推进中医药产业化、现代化,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支持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产业。  中医药是我国医药卫生体系的特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幼儿园小班幼儿安全感情况与特点,并就其特点给到解决方案。方法:本文通过对幼儿园小班的135名学生进行调查,了解其安全现状特点。结果:幼儿园小班幼儿安全感与年龄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小班幼儿安全感的发展水平与性别无关,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安全感的水平会不断提高。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安全感;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摘要】陕西影视剧近年来迅速崛起,不断推出精品力作,在多样文化并存,中国影视剧百花齐放的今天,走出一条具有陕西独特文化样态和本土影视文化景观的特色发展之路。  【关键词】影视;陕军;文化产业链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1)12-101-03  【本文著录格式】王敏瑶.浅析影视陕军的崛起和嬗变[J].中国民族博览,2021,06(12):10
目的 分析开腹宫颈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中无瘤技术的护理配合对患者不良反应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80例宫颈癌患者,按其护理方式分组,其中40
【摘要】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在五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其文明史展现了极其辉煌灿烂的一页。传统优秀音乐文化也同样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几千年华夏民族的智慧结晶。提高对传统音乐文化的重视程度,挖掘其立德树人的素材,推动其发展与创新,并融进高校思政教育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传统音乐文化;思政教育;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的传承和保护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但为何非遗需要保护传承呢?因为它们和当前的社会大环境有些“格格不入”,如果不采取措施,它们将会慢慢消亡。非遗的传承保护方式有很多种。最好的保护方式就是让非遗重新走进人们的生活被人们所重新接受,重新焕发生命力。传统与现代相结合,使非遗实现产业化运作。在产业化建设上,不同类别的非遗必须区别对待,并不是所有的非遗都适合产业,适合产业的非遗也会因为类别的不同,产业化路径有着很大的区别。
【摘要】面对社会转型带来的复杂变化,大学生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时代要求,是践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现实要求,是激发大学生发展动力的内在要求。把优秀传统文化中整体为上的价值观、集体取向的自我观、辩证平衡的思维观、注重内省的心理调适观、和谐团结的人际观、勤奋进取的学习观融入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校园文化、师德养成中,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全面
【摘要】麻纸是中国古代出现最早的纸张,从汉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麻纸都是社会上的主流用纸,隋唐时期仍能见到关于麻纸的记载。宋代以后,麻纸逐渐衰落,仅在北方的陕西、山西、甘肃、山东及东北少量生产,从市场视域出发,探寻宋代以后麻纸能够在北方区域传承的原因。研究发现,麻纸的特性适应北方的区域环境,能够满足生活使用、民俗应用和日常书写,并与当地的建筑和民俗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麻纸文化。  【关键词】 麻纸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将“立德树人”作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一名刚刚入职的新教师,一学期结束后有着颇多的感想.笔
在日常生活中,做任何事情其实都与文明礼仪有关系,比如课堂礼仪、服饰仪表、尊师礼仪、集会礼仪、升国旗仪式、公共场所礼仪、婚丧嫁娶礼仪等.那么,合唱与文明礼仪有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