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节约型校园就是高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以节约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为重点,建立节约型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效率,树立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消费观。本文论述了高校学风建设的内涵和意义,并指出了影响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因素,为构建节约型校园提供了思路。
关键词: 高校 节约型校园 影响因素
所谓节约型校园就是高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以节约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为重点,建立节约型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效率,树立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消费观。
一、构建节约型校园的意义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美德的体现。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履行高校社会责任的需要。构建节约型校园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可为建设创新型社会培养优秀人才,有利于解决资源供需矛盾。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重要机构,应积极地响应国家号召,为构建节约型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影响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因素
1.缺乏节约、环保观念,存在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存在校园不文明现象。
人人都希望有一个美好的家园,生活在清洁文明的环境里,但在不少校园里垃圾随处可见,到处是纸屑、果皮、烟头等垃圾,校园设施破坏情况也很严重,有的在墙上、课桌椅上乱写乱画乱刻,踏脚印,有的故意踢坏门,打碎玻璃,破坏电器设施、水龙头,烫或撕坏门帘。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明显提高,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但在生活中,一部分人存在着一些落后的、不健康的、不文明的消费观念,不顾经济条件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斗富摆阔的奢糜消费、追时髦、赛奢侈,过度包装的蓄意浪费等不健康的、甚至奢糜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已经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阻碍。高校作为育人阵地,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加强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培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让节约成为每一名公民健康科学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2.节约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
(1)用电浪费现象严重
①电梯用电浪费。教学楼电梯应是为教师服务的,开关时间可以控制在上课及下课时间,其它时间关闭。但一些学校教学楼电梯因无专门设置而时常开放,反倒为学生提供了“方便”,而且有不少同学在二层、三层上课都要乘电梯上下。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两名同学进电梯,一按上楼键,两个电梯门同时开,两名同学每人进一部电梯上楼。
②教室照明用电浪费。学生晚间自习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这毋庸置疑,但据统计,每晚上自习的学生(除晚间上课同学)总数之和远小于教学楼一层、二层开放的座位,但学校晚间教学楼全楼教室都灯火通明,三层以上教室學生廖廖无几,甚至某些教室空无一人。
③宿舍生活用电浪费。学生在宿舍绝大多数都没有关灯的习惯,学校供电,宿舍灯就亮,学校统一断电,宿舍灯才关闭。此外,每个宿舍都有电脑,更有的宿舍甚至每人一台,而宿舍电脑用于学习、查资料的时间少,玩游戏的时间多,再加上有的学生用完电脑不随手关电源,浪费很严重。
(2)用水浪费现象严重
①热水浪费严重。除了夏天,个人两到三天洗澡一次是较为合理的,但学校热水供应时间从早九时到晚十一时左右,因此一些学生每天都洗澡,在无形中造成了热水的浪费。
②水龙头滴水现象严重,卫生间是长流水、流长水。一些学生在刷牙、洗衣、洗碗时让水龙头不间断地流,实际只需小流量的水即可。一些水龙头本身设计存在不合理因素,只要按下开关,一般急水流下,想关都关不了,只得等待龙头开关自动弹起。
(3)学生个人消费浪费
学生消费浪费主要有食物、纸张、用笔、一次性用品、电池浪费等。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消费方式发生变化。有的学生甚至不顾自身经济条件,盲目攀比、畸形消费、斗富摆阔、奢糜消费,追时髦、赛奢侈。
3.存在不合时宜的政策措施和不充分的激励机制。
能源浪费都与制度的缺失和政策的不合时宜有关,因制度设计的不合理造成能源、资源的浪费现象在高校随处可见。建设节约型校园离不开相关政策的引导和严格监管。在现实中,由于定位不准、更改校名、扩大招生规模、扩张校区面积等盲目扩张的现象比较普遍,各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及对大学急功近利的各种评估等不合时宜的政策措施都严重制约着节约型校园的建设。
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高效使用需要充分的激励机制。目前,不少高校自身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机制与竞争机制,而政府仍然采用计划的方式来配置教育资源,导致布局结构和规模的不合理,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此外,政府的拨款方式对高校间竞争机制的引入激励不足,对高校提高效益和自主融资能力的激励不够,投入到高等教育中的有限资源,又有许多没有花在教学与科研的“刀刃”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些都是不充分的激励机制造成的。高校一定要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以激励师生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献计献策。
4.管理体制陈旧,落实创新不够。
节约意识淡薄,公共财产爱惜不够,校园浪费严重,给学校的管理带来挑战。一些师生的节约意识还比较淡薄,对浪费现象的制约机制还不够健全,节约工作下的功夫不够,管理的漏洞还比较大。落实学校节水、节电制度,发挥各级领导、老师的带头作用,完善体制和落实管理,才是治本之策。
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要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净化心灵、净化行为,培养师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师生的文明道德水准,增强师生对节约、环保的忧患意识,树立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节约型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创建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使勤俭节约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建设节约型校园,绝不仅仅体现在节水、节电、节地、节材的绝对数量上,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节约意识和习惯,建设节约文化,进而促进经济社会步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建设节约型校园离不开师生员工的广泛参与积极行动。
关键词: 高校 节约型校园 影响因素
所谓节约型校园就是高校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以节约资源和合理利用资源为重点,建立节约型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效率,树立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消费观。
一、构建节约型校园的意义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优良传统美德的体现。教育资源是社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节约型社会呼唤节约型校园,建设节约型校园,不仅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是学校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履行高校社会责任的需要。构建节约型校园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可为建设创新型社会培养优秀人才,有利于解决资源供需矛盾。高等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重要机构,应积极地响应国家号召,为构建节约型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影响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因素
1.缺乏节约、环保观念,存在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存在校园不文明现象。
人人都希望有一个美好的家园,生活在清洁文明的环境里,但在不少校园里垃圾随处可见,到处是纸屑、果皮、烟头等垃圾,校园设施破坏情况也很严重,有的在墙上、课桌椅上乱写乱画乱刻,踏脚印,有的故意踢坏门,打碎玻璃,破坏电器设施、水龙头,烫或撕坏门帘。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明显提高,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方式也在发生变化,但在生活中,一部分人存在着一些落后的、不健康的、不文明的消费观念,不顾经济条件盲目攀比的畸形消费,斗富摆阔的奢糜消费、追时髦、赛奢侈,过度包装的蓄意浪费等不健康的、甚至奢糜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已经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大阻碍。高校作为育人阵地,应充分重视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观,加强对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培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消费观,让节约成为每一名公民健康科学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2.节约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
(1)用电浪费现象严重
①电梯用电浪费。教学楼电梯应是为教师服务的,开关时间可以控制在上课及下课时间,其它时间关闭。但一些学校教学楼电梯因无专门设置而时常开放,反倒为学生提供了“方便”,而且有不少同学在二层、三层上课都要乘电梯上下。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两名同学进电梯,一按上楼键,两个电梯门同时开,两名同学每人进一部电梯上楼。
②教室照明用电浪费。学生晚间自习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这毋庸置疑,但据统计,每晚上自习的学生(除晚间上课同学)总数之和远小于教学楼一层、二层开放的座位,但学校晚间教学楼全楼教室都灯火通明,三层以上教室學生廖廖无几,甚至某些教室空无一人。
③宿舍生活用电浪费。学生在宿舍绝大多数都没有关灯的习惯,学校供电,宿舍灯就亮,学校统一断电,宿舍灯才关闭。此外,每个宿舍都有电脑,更有的宿舍甚至每人一台,而宿舍电脑用于学习、查资料的时间少,玩游戏的时间多,再加上有的学生用完电脑不随手关电源,浪费很严重。
(2)用水浪费现象严重
①热水浪费严重。除了夏天,个人两到三天洗澡一次是较为合理的,但学校热水供应时间从早九时到晚十一时左右,因此一些学生每天都洗澡,在无形中造成了热水的浪费。
②水龙头滴水现象严重,卫生间是长流水、流长水。一些学生在刷牙、洗衣、洗碗时让水龙头不间断地流,实际只需小流量的水即可。一些水龙头本身设计存在不合理因素,只要按下开关,一般急水流下,想关都关不了,只得等待龙头开关自动弹起。
(3)学生个人消费浪费
学生消费浪费主要有食物、纸张、用笔、一次性用品、电池浪费等。一部分学生由于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消费观念、消费心理、消费方式发生变化。有的学生甚至不顾自身经济条件,盲目攀比、畸形消费、斗富摆阔、奢糜消费,追时髦、赛奢侈。
3.存在不合时宜的政策措施和不充分的激励机制。
能源浪费都与制度的缺失和政策的不合时宜有关,因制度设计的不合理造成能源、资源的浪费现象在高校随处可见。建设节约型校园离不开相关政策的引导和严格监管。在现实中,由于定位不准、更改校名、扩大招生规模、扩张校区面积等盲目扩张的现象比较普遍,各种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及对大学急功近利的各种评估等不合时宜的政策措施都严重制约着节约型校园的建设。
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高效使用需要充分的激励机制。目前,不少高校自身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机制与竞争机制,而政府仍然采用计划的方式来配置教育资源,导致布局结构和规模的不合理,造成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此外,政府的拨款方式对高校间竞争机制的引入激励不足,对高校提高效益和自主融资能力的激励不够,投入到高等教育中的有限资源,又有许多没有花在教学与科研的“刀刃”上,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些都是不充分的激励机制造成的。高校一定要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以激励师生为建设节约型校园献计献策。
4.管理体制陈旧,落实创新不够。
节约意识淡薄,公共财产爱惜不够,校园浪费严重,给学校的管理带来挑战。一些师生的节约意识还比较淡薄,对浪费现象的制约机制还不够健全,节约工作下的功夫不够,管理的漏洞还比较大。落实学校节水、节电制度,发挥各级领导、老师的带头作用,完善体制和落实管理,才是治本之策。
高校建设节约型校园,要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净化心灵、净化行为,培养师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师生的文明道德水准,增强师生对节约、环保的忧患意识,树立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
节约型校园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创建节约型校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使勤俭节约成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建设节约型校园,绝不仅仅体现在节水、节电、节地、节材的绝对数量上,更重要的是培养人的节约意识和习惯,建设节约文化,进而促进经济社会步入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建设节约型校园离不开师生员工的广泛参与积极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