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情感教学资源,强化德育教学效果

来源 :读与写·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kfdf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德育工作始终是其基础,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师应当在学科教学中适当融入品德教育,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促进学生品德的优化。对此,本文就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应用情感教学资源以强化品德教育展开了论述,总结了几点措施和经验。
  关键词:高中语文;情感教学资源;德育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262-01
  1.挖掘背景资源.强化道德意志
  在我国文学资源中,不少文人墨客饱受生活的摧残,或仕途不顺,或情感挫折,但是一些作者或诗人的情感和态度却是豁达的,其心胸是广阔的,豪放与豁达是一种积极道德意志力的体现,也是良好心境的体现。在高中阶段的教育中,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强,借一些文学作品及其中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塑造学生的意志力,能强化学生的抗挫折和打击能力,能帮助学生获得意志力的坚韧性,能让学生以更加乐观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挫折。我国伟大诗人苏轼便是一位具有代表性的、具有豁达心胸的诗人。在《赤壁赋》中,诗人苏轼的豪放与洒脱显露无疑。对此,教师可以将苏轼及其人生历程作为背景性教学资源渗透给学生,让学生在背景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中,获得道德意志力的强化。在背景资源中,教师帮助学生认识:在苏轼的仕途发展经历中,他先后被派往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地方官。革新除弊,因法便民,颇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那些曾经依附过王安石的小人搜集苏轼对新政不满的诗句,弹劾苏轼,致其人狱。本首诗是在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本首古诗,并赏析其中的语句,如“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并在此句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此句中写了什么?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和性格?在背景渗透和文章赏析的方式下,学生意识到即便是苏轼遭遇了炼狱一般的连续贬滴,诗人依然以乐观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在这种情感元素的熏陶下,学生必然也将随之变得更加乐观、更加积极。
  2.注重细节分析.优化道德认知
  在高中阶段,学生的理解能力提升。同时,高中阶段的一些作品中,在一些情感的表达和传递上,有着更加含蓄委婉的特点。对此,教师可以基于文章的特性,并借学生阅读和理解能力提升的契机,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中的一些细节部分进行赏析,从对文章的细节感知中,强化情感教育,实现对学生品德素养的优化。例如,在(边城》这一篇文章的教学中,文章中翠翠的和爷爷的美好情感和性格都极具感染力。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文章中的细节出发,分析文章中哪些细节能够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体现人物的思想与情感。在细节分析中,因为外公不理解她的心事,她就幻想出逃外公去寻她,可是想到外公找不到她时的无奈,又为外公担心起来,为自己的想法的后果害怕自责。这一细节处的心理描写刻画地十分细腻,此细节中也体现了翠翠的善解人意和温柔善良。借此细节描写,教师引导学生从中情感感知中获得对善良的进一步认知,其道德认知也在细节描写中得以优化。
  3.应用辩证议题,重塑价值观念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对于事物的态度、对待行为的是非对错的判断中,教师不必以统一的标准约束学生,而是应当给学生以更加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发散和演绎自己对于事物的理解,让学生在对事物的辨识和判断中重塑其价值观念。例如,在《小狗包弟》这一篇文章中,文章以以小见大的写作方式,讲述了在特定环境中的“人性”与小狗之间的故事。作者在回忆中,被送上解剖台的事件让作者后悔不已,同时也饱受自己内心的谴责和诘难。而关于作者的行为,其实是备受争议的。不同的人,对于小狗被送走这一事件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认识。部分学生认为,小狗是无辜的,是一个陪伴着作者多年的、鲜活的生命。作者的这种做法,是一种错误的行为,应当坚持着保护小狗包弟。而另一种学生则是坚持另一种看法,作者在当时的特殊的环境和背景下,依然自身难保。数位优秀的政治领导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斗甚至银铛人狱,体现了当时环境的紧迫、作者身心饱受摧残。所以,作者当初将小狗包弟送走也是一种无奈之举,无可厚非。当学生在面临这两种不同的态度和看法时,其实都是学生站在不同的立场中分析问题。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辩论时,学生的价值观念将会得以重塑造。同时,在学生的辩驳过程中,学生也将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学生学会了换位思考,其辩证意识也就在这种情感与人性的争议中得以培养。虽然最终辩论的结果并不可能达成统一,但是在辩论的过程中,学生的收获是丰富的。甚至有部分学生从一种态度转变成另一种态度,这种转变实际上就体现了学生换位思考品质的建立。当学生不再在道德的制高点评判他人的行为时,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念也就从中获得新生。
  4.结语
  品德教育应当始終穿插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中逐步帮助其优化,从而取得更加优质的教学成效。对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通过挖掘背景资源、注重细节分析和应用辩证性议题等方式展开教学,让学生在丰富的德育方式中,获得道德认知、道德意志和道德情感的优化,获得价值观念的重新塑造。
  参考文献:
  [1]张丽娟.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当代教研论丛,2019(06):24.
  [2]余海波.新时代背景下高中语文德育教育模式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2).37.
  [3]欧运波.中学语文教学中德育功能的实现路径分析[J].才智,2019(04):154.
其他文献
摘要:问题意识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方面,只有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才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目前高中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应当得到足够的關注和重视。本文将从问题意识的概念讲起,将现代化新型教学与传统教学做一对比,深入探究在高中英语课堂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具体教学策略,重点分析以
期刊
我和朋友漫步在丘索瓦亚河支流科伊瓦河河畔。森林仍然郁郁葱葱,两岸仍然覆盖着苔草,岸边湖泊里睡莲的绿色卵形叶子仍然没有遮满湖面,蜘蛛网的细丝仍然悬挂在空中。转眼间下起了雪。  透过无声的雪幕,世界显得那么畏怯,绿色的反光不停地闪烁、闪烁。而在前方,在伫立不动的白色王国里有众多的火光眨着眼睛。我们走近一看,原来是一棵披上红装的花楸樹。花楸树生来怯声怯气,它比其他的树木更早地预感到即将降雪,便急忙把自己
期刊
摘要:教育工作中,品德教育始终是贯穿其中的重要主题,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科经验的传授,更要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引入品德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品德进行塑造和优化,从而提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文明水平,促进社会的文明发展。本文就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如何挖掘资源并将品德教育融入其中展开了论述,提出了几点教学经验和措施。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资源;品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期刊
不止我一个人怀疑  你是来自另一个星球的神秘生物  你的左耳里有一把外太空的小提琴  能够在嘈杂的地铁里  演奏出一团安靜的星云  你的视网膜上有奇怪的科技  总能在大街上发现一两张  穿过大气层陨落下来的小广告  甚至连你身上那些沉睡的脂肪  都美得极其可疑  它们是你藏在皮肤下的翅膀  我总担心有一天你会  挥动着缀满薯片的大翅膀飞回外星  留下我孤独地破译  你写在一滴雨、一片雪里的宇宙日记
期刊
摘要:在高中物理中力学是高中学习的难点,但这却往往是高考的重点,为了能够让学生取得较好的成绩教师就不得不对于力学的解题方法进行研究。帮助学生总结更高效的物理解题方法,让学生能够套用。即使学生不会套用,学生也会在教师的方法传授下了解遇题应该如何处理题干,如何解题。  关键词:高中物理;力学;解题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260-
期刊
摘要:时代的发展拉进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经济体之一,英语已经成为国民教育的重要科目之一。英语的广泛应用就是为了不断促进我国经济与文化实力的发展,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化的优秀人才,只有不断深化改革才能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全面化人才。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英语;创新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6-0264
期刊
摘要:培养高中生人文精神是高中历史学科艰巨的教学任务,人文性是历史很重要的一种特性。高中历史教学不但可以让学生认识一些历史知识和历史发展的规律,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以及提升自己。高中历史教学需要从人文的角度为切入点,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获得思想境界的提升,形成正确的三观。本文笔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总结了高中历史教学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方法。  关键词:高
期刊
我父母带着八个大箱子和他们的三个孩子,来到上海火车站,听说是在三月的一个傍晚。  那时我三岁多,不记得具体的日期。但我记得,火车站候车室屋顶上的霓虹灯是红色的。  我指着它们对母亲说:“上海。”  母亲对父亲说:“这孩子认得字了。”  我父亲赞许地冲我笑了笑。  那天,父母带着我们和我们家的箱子来到五原路的院落里,那里有我们的家。我的小床是绿色的,床架子上有四只铜铃。  我们家三个孩子都认为自己是
期刊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学模式的革新成为了当今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中之重。但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高中课堂依然甚嚣尘上。而高中历史作为一个需要学生投入一定兴趣才能更好学习的学科来说,必然需要学生投入足够的热忱。因此,如果历史课堂缺少必要的课堂导入,学生便很容易失去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基于此,本文将围绕着高中历史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分类为基本切入点,并围绕其应用展开论述
期刊
摘要:立德树人是我们新课程标准关于德育工作的最新要求,立德树人要求我们在德育工作中,应以人为本。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做到关注学生,其实也就是我们如何做到以人为本的具体内容之一。本文主要结合我们学校实际,艺体办学为主,从当前艺术班班主任对艺术生关注的现状或不足出发,从接触和鼓励并做到一视同仁、倾听和疏导中做到肯定大于否定、最后在沟通中了解,在了解中尊重,相互尊重中接纳等方面阐述关注教育在艺术班班主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