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酰甲胺磷在辣椒上的残留消解动态研究

来源 :安徽农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shenshizh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乙酰甲胺磷在辣椒上的残留消解规律。[方法]采用田间试验和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了30%乙酰甲胺磷乳油在辣椒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结果]乙酰甲胺磷在辣椒中的初始沉积量因不同施药剂量存在较大差异,施药剂量越大,初始沉积量越高;残留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1 000倍液和500倍液2种施药量的降解速率基本相似,半衰期分别为1.6和1.7 d;乙酰甲胺磷在辣椒上的最大残留量(MRL值)推荐值为1 mg/kg,1 000倍液和500倍液茎叶喷雾后,农药残留量降解到该值时所需时间分别为1.5和2.
其他文献
以江西省进贤县农用地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基于MapGIS的农用地分等方法和过程,并确定了农用地等别及其空间分布。研究结果对农用地利用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游客感知价值作为旅游目的地竞争优势的新来源,已经得到旅游学者的广泛重视。随着湿地公园作为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不断增强,湿地公园之间的竞争也将日趋激烈,湿地公园游客感知价
电流互感器(以下简称CT)是监控、保护和计量的重要设备,其变流值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监控、保护和计量的正确性。本文针对一起人为误接线造成的保护误动,分析在CT饱和的情况下,
[目的]研究垫状点地梅生物碱热回流提取的较优方法.[方法]采用热回流提取、单因素对比试验、正交试验和紫外-可见光分光光度分析,提出了垫状点地梅生物总碱的合理提取方案.[
变电站的工作重点就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全面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确保电网安全、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把“关注安全,关爱生命”作为安全生产工作的理念,树立“除
[目的]了解草鱼♀×鳡♂杂交F1代的生化遗传特性.[方法]应用聚丙烯酸胺凝胶垂直板电泳技术,对草鳡杂交F1代的9种组织(心、脑、眼、肝、肾、脾、鳍、肌肉、血浆)的3种同工酶
摘要 综述了晋冀鲁豫地区不同的优势条件和发展现状,介绍了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政府在发展林下经济中的作用。  关键词 晋冀鲁豫;林下经济;思考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32-11353-02  Reflection on the forest economy of the ShanxiHebeiShandongHenan Area  
[目的]研究渭北旱地退耕还林工程在提高土壤质量和改善土壤结构方面的作用。[方法]选取位于渭北旱塬的长武县马坊村人工林地、荒地和农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利用快速湿润法测定表层土壤各粒级水稳性团聚体质量百分含量,并测定全土样和水稳性团聚体各组分的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结果]水稳性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几何平均直径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在林地和荒地较农地大。有机质和速效磷含量在粒级<0.05 mm的土壤团聚体中最
为保障粮食产业安全,缓解粮棉争地矛盾,分析了促进棉花生产向滨海盐碱地转移的重大意义和优势条件,探讨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提出加大资金投入,集中连片平
摘要  [目的]研究农田栽参和伐林栽参土壤养分及土壤酶活性差异。[方法]通过分析2种生产模式下的土壤N、P、K、有机质、pH及土壤中脲酶、过氧化氢酶等指标。[结果]2种生产模式下人参土壤养分含量及酶活性存在差异,伐林栽参土壤中养分和酶活性高于农田栽参土壤,尤其是全氮含量伐林栽参比农田栽参高1.2 g/kg,脲酶活性和磷酸酶活性伐林栽参比农田栽参高4倍多。[结论]该研究为农田栽参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