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激励制度及人才培养的一点思考

来源 :科技视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ax_6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型大学的建设成效的重要考核指标之一为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业情况。文章结合洛阳理工学院在创新创业激励制度和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情况,基于顶层设计、创业平台建设、课题体系建设和具体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同类院校和本校的成效,提出了具体指导性意见。
其他文献
互联网教育模式的特质探索作为目前教育改革的时代名词,基于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科学发展,计算机的学习模式和方法俨然成为当前教育方式中的重中之重。在目前教学改革体系中,互联网课堂教育是最为核心的命题之一,如何持续提高在互联网课堂上,各学科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效果是目前广大教师必须进行转变并积极探索的命题之一。文章对“互联网+”教育的服务模式进行剖析,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借助一定方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互联网+教育模式策略,为教学改革实行准确、有效的评价提供参考。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铁路尤其是中国高铁实现了飞速发展,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然而机遇与挑战并存,在轨道交通行业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对轨道类相关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校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了缓解这一矛盾,打造专业的实践教学基地是必不可少的,但校内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投入资金大,建设技术难度高,实践项目少等问题制约着基地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生产性、职业性、开放性也不够突出,难以保证学生全面、系统地训练。因此开展多种形式校外流动教学站为解决铁道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
文章提出基于“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并设计了相应的动态考评体系来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以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为例说明了具体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改革实践结果证明,基于“翻转课堂”和“对分课堂”的混合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近年来,我国政府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社会各界越发关注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新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为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依据,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改变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综合素养高、职业道德好的应用型人才,为社会进步提供资源。物理是中职教育中的基础学科之一,但物理知识本身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应用性以及抽象性特点,且物理知识较多,学习难度较高,很多中职院校的学生往往无法顺利掌握相应知识点,难以保证实际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基于新课程改革,结合中职院校的物理教学现状,制
化学史融入化学教学,既能展示其历史的魅力,又能发挥历史存在的教育功能,促进化学教学的开展.文章以“苯”的教学为例,利用苯的结构发展史创设教学情境,沿着“化学史线—探究线—知识线”的思路展开教学,探讨了“苯”的结构、性质及用途.
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电子讯息平台在教育领域的飞速启用,让学生们的短时记忆得到满足的同时又在逐渐衰退。知识溢满,而学生却更加迷茫,尤其是英语基础相对较差的高职学生,在面临大量英语学习资源和五花八门教学方式改革的同时,更加找不到方向。面对只能保留几十秒短时记忆退化的忧虑,更应关注长时记忆对于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性。文章将以哈佛长时记忆法的研究入手,讨论长时记忆在高职英语教学领域的应用。
当前地方高校特别是师范类院校大多开展了学前教育专业,探索校企合作机制下的该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有助于提升人才的实用性和作用效益。为进一步探索该模式的组织路径和形成举措,文章就该新型的培养模式面临的现状和未来趋势入手,通过调研查阅文献等方式,对校企合作模式实施的必要性进行论证,认为应当从实际培养方案设置、深入基地合作、强化保障措施三个方面推动,以此为培养模式机制的科学构建做有益参考。通过分析发现,时代发展下,学前教育人才培养领域通过校企合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对于人才培养拥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教育的未来将基于互联网和智能技术的智能教育系统,因此教学方法应更符合数字新一代的认知和学习需求,未来将为“互联网+”混合教室。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学技术研究方法课程仅应用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难以融入课堂讨论中。文章在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论课程中应用“雨课堂”,利用“雨课堂”使教师准确地把控学生们学习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建立各种课堂培训链接,并跟踪整个课程的监控进行实时评估,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文章通过分析大数据技术对新闻生产的影响,提出大数据背景下新闻生产从“新闻找信息”逐渐转向“信息找新闻”,新闻叙事更趋向于可视化,新闻内容的呈现更加注重与用户间的互动。同时也指出数据价值的挖掘依赖于智能算法,算法在媒体信息生产和分化环节的应用引领了新闻话语主动权,主流专业媒体对算法的开发和把关至关重要。在应用大数据进行新闻生产的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大数据并非全覆盖,其真实性和客观性难以保证,数据挖掘涉及用户隐私,新闻生产对数据的使用要注意用户隐私保护。
高校科研实验室是科研人才培育以及针对科研未知领域展开探索的重要场所,如何确保其安全事关地方高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对社会安全稳定具有重大的影响。文章以北部湾大学为例,分析了学校科研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和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