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经济统计报表中人均收入的一点建议

来源 :新农民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in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分配关系,经营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农村经济统计报表为制定农村经济政策,把握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实现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了越来越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一、对农民人均收入分组统计报表作补充完善的意义
  农村经济的经营体制是不断变化的,也是不断完善的过程,为此,农村经济统计报表体系也要适用这一要求,在发展中不断加以完善,以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统计工作的要求。当前,农村合作经济报表体系中还存在着与农村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不尽完善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不能够详细反映农民收入水平的内部结构即各经营单位(农户)的收入水平。据此,在农村经济统计报表体系中“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分组表”除现有的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按乡、按村分组报表外,应再增加“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按户分组表”。该表只需将原按乡,按村分组表略作调整即可。即:将横栏项目中“村數”和“乡数”变为“户数”,人均收入最高的“乡名”和“村名”改为户名。该表作为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分组表之三,列在按乡,按村分组表之后。
  二、农民人均收入指标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农民人均收入是指农民当年从事各种生产和非生产经营活动,得到的全部实际可支配收入,扣除全部费用后剩余部分按人口计算所得的平均数,它是反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综合性指标,是衡量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农民富裕程度的标准。利用这一指标,可以进行同一时期内各省、各市、各县、各乡、各村、各户之间的比较,以反映各生产经营单位(地区)之间的差异程度,说明农村经济生产水平的经济效益情况,利用这一指标,可以进行一个单位内部的不同时期的比较,反映农村经济发展变化的一般水平即发展趋势及规律性,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编制计划和检查计划提供依据,并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以便于不断完善和改进管理方法。
  三、是为适应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需要
  为适应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需要,也要求对农民人均收入分组统计指标进行改进和完善。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的经营形式,由原来的集体统一经营变为以各农户为主的家庭经营,千家万户,既是生产经营单位,又是分配单位,为适应这一形势,掌握各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经营及经济效益情况,所以,在统计农民人均收入时,也要以各经营单位(农户)为单位,按户进行分组统计。
  四、准确反映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及其结构,需要调整农民人均收入分组统计指标
  由于各农户劳力知识水平,技术水平,资源开发利用能力,经营方式方法策略的不同,造成了农户之间收入的不平衡,收入差距扩大,因此出现了农民人均收入极大地反差。例:一个村有3-5个农户的收入在几十万以上,甚至还有超过百万的,这就大大提高了整个村人均收入水平,而相对于收入较少的农户来说,其农民人均收入也相应提高。而现有的农民人均收入分组统计表中,以乡、村为单位的分组统计报表,受极端值影响较大,不能准确反映农民人均收入水平及其收入水平结构,只有调整补充农民人均收入以户为单位进行分组的统计报表,才能准确反映农户的实际人均收入水平及其结构,为各级政府正确的确定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和实施总体工作计划提供第一手有用资料。
  五、是完善农村经济统计报表体系的需要
  农村经济统计报表体系,要适应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改革新形势的需要,不断地去补充,调整,完善,才能使统计工作真正起到提供基础资料,当好参谋,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在1986年以前层设置了农村记账户报表的有关数字,可推出以农户为单位的各个层次,各收入水平的农民人均收入结构情况,用来补充说明农户人均收入的不同层次和水平。而1987年以后,农民记账户统计报表被取消。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户的调查越来越重要,因此,农民记账户的统计报表还应被重新启用起来。
其他文献
喀左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农村重要的新型经济组织,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作用不断增强,创造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逐年上升,为当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新农村建的发展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但是合作社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制约着合作社健康快速的发展,其中,合作社资金短缺融资是不可回避的、难以突破的瓶颈,究其原因,既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不规范性又有金融体系自身发展的不完备性。  一、
期刊
[摘 要] 在十七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以优良作风带领广大党员、群众迎难而上、锐意改革、共克时艰,这是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提出的又一个必须要正确地树立和坚持的新三观。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有不少真知灼见,以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为目标的事业观、以革命的精神为状态的工作观、以人民群众
期刊
水稻浅、湿、干灌溉,是控制灌溉技术的一种,是浅、湿、干灵活调节的一种节水灌模式。它既不属于充分灌溉,也不属于非充分灌溉范畴。浅湿干灌溉的原则是浅水灌田,“浅”为30㎜,待自然消耗后,田面呈一定湿润状态,“湿”0㎜,“干”为土壤含水量控制的下限值。为如此反复。灌水之间的无水层时间应使浮泥沉实,以改善土壤的通透性,使水稻省水低耗,高产稳产。  一、推广浅、湿、干灌溉技术增产的机理  1.防止水稻根系早
期刊
一、春季壮苗的标准  皖北地区约在2月底,日平均气温稳定上升到3℃时,小麦进入返青期,植株各器官生长迅速,干物质积累加快,分蘖形成第二个高峰,接着向有效和无效两极分化。在这个时期要求麦苗叶色青绿,次生根发生快,茎杆粗壮,叶面积指数2.5-3,高峰苗保持在预定穗数的2.5倍左右,最多不超过3倍。拔节时要求叶色稍褪淡,叶片长而不披,基部节间缓慢上升,底节蹲实,苗脚干净,春性品种4张叶片以上,半冬性品种
期刊
水稻在秧苗期因各种原因极易发生坐篼,所谓坐篼又称发僵,是指秧苗发根受阻,出叶、分蘖迟缓,生长停滞,稻株簇立,叶色暗绿或布满红褐色斑点等现象。秧苗发生坐篼 将严重影响水稻一生的生长发育,造成缺苗、死苗、重栽,甚至将严重影响粮食产量的形成。根据农业生产实践,坐篼 主要有冷害、缺素、中毒、泡土几种类型引起,在生产上要根据秧田、秧苗实际情况进行分析,采取以下相应的措施。  一、冷害型坐篼及防止策略
期刊
我国地方猪种的保种选育工作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投资建场并给予一些经费支持。但由于受到猪种杂交改良及市场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地方良种场的保种工作受到很大冲击,有些品种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二花脸猪也不例外。就拿我们焦溪地区来说,到2004年底二花脸母猪不足2000头。由于缺乏保种机构、缺乏资金扶持、杂交改良的冲击,二花脸品种混杂,纯种越来越少。2005年4月由兽医站牵头,26户饲养二花脸大户自愿参加成
期刊
玉米制种是我场农业的支柱产业,制种面积每年都在一万亩左右,每年制种田的苗情都有不同程度的缺苗.断条.空穴.死苗现象发生,成为玉米制种田高产的限制因素之一,直接影响到制种单位的经济效益。如何采取措施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是当前制种单位都在深入探讨的课题。下面我对玉米制种田基本苗均匀度情况与产量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为以后我场提高玉米制种产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基本苗均匀度的概念  基本苗均匀度
期刊
[摘 要] 花生的减产原因有土壤恶化,病虫危害,有毒物质积累。本文主要在选种、播种、管理、收获几个方面阐述增产措施。  [关键词] 花生;元素;生长;播种;管理  近年来,我国花生主产区花生减产严重。对花生生产原因进行分析,提出防止花生减产及增产措施。花生减产、增产的方法很多,下列促进减产原因、增产的措施各有特点,分别做以简介仅供参考。  一、花生减产的主要原因  1.土壤恶化,养分失调  主要是
期刊
一、抽穗成熟期壮苗的特征  抽穗成熟期壮苗主要表现在:出穗快而整齐,穗形大小基本一致,穗层比较整齐一致,落脚穗少;基部节间粗壮,根系不早衰,具有较强的抗倒能力;穗下节间长度大于全株高度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形成“穗盖顶”;绿叶多,抽穗期叶面积指数5左右,最后三张功能叶叶片生长正常,无病虫害,功能期长;灌浆速度快,籽粒饱满,腹沟较浅。收获时植株直立不倒,叶片枯黄,茎秆逐渐变为金黄色,茎干地微绿,为收
期刊
[摘 要] 油菜作为植物油脂和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不断发展为一种产业,如何使用较低的成本获得足够的油菜产量,是需要人类不断研究和探索的话题。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油菜产业发展的现状,然后详细分析油菜的成本来源,并针对其提出几种油菜成本控制的对策,最后对油菜种植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做综合阐述。  [关键词] 油菜种植;成本控制;对策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膳食结构的分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