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韵流香 魅力校园

来源 :湖北教育·综合资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FEIF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潘家湾中心小学位于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境内,地处鄂西山区,与长阳、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交界,环境宜人,气候非常适宜种植茶叶。几乎所有学生家里都有自己的茶园,学生对茶树的种植,茶叶的制售以及中国茶文化并不陌生。学校教师也有一些是本地人,家里也种茶,实践经验丰富。学校周边还有近十个茶叶产销联合社,对学校各项工作也很支持。
  我们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开发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地方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课程,构建特色校本课程体系,以此促进学校内涵发展提档升级。

挖掘本土资源,创编校本教材


  校本教材是实施特色校本课程的载体。为了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校本教材的编写,我们首先做了充分的前期调研,从地域环境、学生素质和家庭条件、师资力量、当地习俗等方面进行可行性分析。
  潘家湾土家族乡每家每户都种有茶叶,是茶马古道的必经之路,闻名遐迩的宜红茶就出自潘家湾;学生的日常生活及家务都与茶叶有关,采茶时节,孩子们都会参与采茶,有些学生家里还开了制茶的作坊,对制茶工艺有所了解;学校21名教师,15人是本地人,家里都种植茶叶,工作之余他们要协助家人种茶、制茶,有丰富的茶树培育、茶叶采摘、制作包装以及销售的实践经验。茶,是潘家湾居民日常生活必备品,每当家里来了客人,他们就以自家或当地所制的绿茶、红茶待客,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茶文化。
校本课程---我向奶奶学采茶

  我们认为,这一切地方资源都可为学校教育服务。那么,以茶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应该怎样进行设计和开发呢?我们的思路是这样的:
  一是充分利用茶叶产销联合社的资源。将联合社作为学校“茶韵留香”校本课程的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了解茶树的分类、种植知识,以及茶叶的制作、分类、包装、销售等经济常识。
  二是充分开发学校已有的资源。一方面,把校园内现有的空闲地方开发出来,种植茶树,学生们在老师带领下,种植、管理茶树,切身体验采摘、制作、包装茶叶的全过程;另一方面,发挥学校本土教师的作用,请他们梳理总结与茶有关的知识,形成文本。
  三是发掘本土文化资源。通过走访、采风等方式,寻找与茶有关的民间故事。约请本地茶文化传人作为校外导师,帮助提炼茶文化。
  四是整合文献资源。通过对文献资源的整理,为提升茶树种植、茶叶采摘、制作包装等实践经验寻找理论支撑,为传承本土茶文化寻找历史支撑。
  充分地收集、整理、研究各方面资料后,学校成立了由校长牵头、各部门负责人参与、分工明确的校本课程研发小组,拟定“茶韵流香”校本课程纲要,全体教师自愿申报编写。
  在学校的统筹管理之下,教师自愿选择擅长或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课程框架设计。最终,从茶树种植、茶叶制作、茶文化传承等方面着手,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分类编撰成册。同时,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校本教材内容呈现不同难易梯度,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

让校本课程实实在在落地


  校本教材编写完成之后,如何有效实施,就成為摆在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我们首先确定了实施“茶韵留香”校本课程的六个原则,即全员参与原则,不管是编写教材还是落实课程,全体教师都要参与;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实施校本课程;活动性原则,课程实施的主要形式是实践与体验活动;操作性原则,避免过多理论说教,所教内容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得以运用,掌握操作技巧和方法;整合性原则,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实现技能习得、品德养成、素质提升的有效整合;充分性原则,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不仅要有教学预设,更应该为学生实践提供支持,搭建平台。
  其次,让课程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将“茶韵留香”系列校本课程列为三至六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以体验参与式教学为主要方式,引导学生学会种茶、观茶、泡茶、品茶、悟茶。同时,在其他课程中进行渗透,比如,数学课上,教师让学生算一算出茶率;结合学生的采茶经验,算一算自己采一天的茶能有多少收入;语文课上,教师让学生诵读采茶儿歌、记录与茶有关的谚语等;品德课上,教师让学生学习给客人敬茶的礼仪……教师改变了教学内容远离学生实际生活的状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更高了。
  做好评价是确保课程得到落实的关键。一方面要重视对教师的评价。教导室通过查看教学设计、随堂听课,调查访问等方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另一方面要重视对学生的评价。“茶韵流香”课程不采用书面形式考察,主要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以及最后的学习成果。学习成果可以通过实践完成,比如动手实操、绘画或者作文等形式呈现,表现优秀的学生计入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此外,我们大胆尝试社会评价,节假日布置相关的假期实践作业,由家长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反馈给学校。

茶香弥漫校园每个角落


  我们既要求所有学生懂茶,也鼓励学生从茶中品味人生,让茶香浸入学校的每一个角落。
  校本课程形成体系,既传承了本土文化,又满足了学生的社会需要,也为国家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更丰富的资源,更接地气,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师专业技能得到发展。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学校所有教师全程参与,教师从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转型为课程的整合创新者,成了课程的参与者、设计者、组织者、研究者、实施者,教师的研究能力得到提高。
  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茶韵流香”课程丰富了学生们的生活体验,浸润了他们的思想品德,提升了社会责任感。
  校园环境更加优美。随着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落实,学校进一步明确了文化建设的主题。近几年,学校以“茶韵流香”为主题,构建学校的环境文化、精神文化。比如,张贴有关茶的张贴画、照片等,让环境说话;建设茶室,学生可以在课余来茶室泡茶、品茶;教师研修或开会也是围“茶”而叙,逐步形成一种文化氛围。
其他文献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进入新时代,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枝江一中确立“唤醒教育”办学思想,聚焦学生生命健康成长,升华德育战略构想,构建德育课程体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积极推进德育课程化,将德育活动打造成生命成长课程,呈现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的新格局。  聚焦爱国感恩,唤醒理想信念  要成才,必先成人。有国才有家,有献身祖国的志向,才能走得更远。当下社会急
《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的评价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日前印发,我国首次将省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情况纳入国家教育督导评估范畴。评价结果將作为对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考核、奖惩的重要依据。对履行教育职责不到位、整改不力、出现特重大教育安全事故、有弄虚作假行为的省级人民政府,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将按照国务院有关规定,采取适当形式对有关责任人进行通报批评,并提出给予处分的建议
游戏,是幼儿特有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对幼兒身心健康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必然要求广大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充分理解游戏的独特价值,重视、鼓励、支持幼儿自主游戏、快乐游戏。  2017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聚焦游戏,宗旨即在于充分宣传幼儿游戏的价值和内涵,扭转当前存在的重知识技能学习、忽视乃至干预幼兒游戏等剥夺幼儿游戏权利、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
本刊訊(记者 张敏)2018年11月26日至28日,来自全国各地的生本教育专家、学者、各教育局分管教育教学工作的领导、教科院(教研室)教研员、学科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近千人齐聚汉川市,召开“聚焦生本教育,落实核心素养”观摩研讨会。  汉川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伟,孝感市教育局副局长张晓琴,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肖昌斌,湖北长江报刊传媒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经理袁遵敬,汉川市人民政府督查室主任高
近日,襄阳市襄州区教体局邀请“两代表一委员”、部分退休老干部、科室负责人、优秀教师代表等,对教育“把脉问诊”。本次“诊断”工作从机制体制、规章制度建设、日常管理、本年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等五个方面着手。  针对教师职业倦怠方面,做到在思想政治工作上有评价,让大家有榮誉感;在绩效奖励上有体现,让大家有获得感。在基础教育方面,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制定《关于推进襄州区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意见》,搞好顶
本刊讯(通讯员 陈官伟)日前,荆州区教育系统按照“广宣传、全排查、实整治”的策略,全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力维护师生合法权益。  一是营造氛围,立足全覆盖。全区122所中小学幼儿园均设置永久性宣传专栏1幅、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语3条、张贴四部门联合制发的《关于推进扫黑除专项斗争的通告》和区扫黑办《荆州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举报奖励暂行办法》,并依托QQ群、微信群等新媒体及时发布相关信息进
6月29日,巴东县初中音乐学科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县级复赛在茶店子镇民族中学落幕。至此,该县为期三个月的教师教学技能竞赛圆满收官。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在巴东这场史上最严、最大规模的技能竞赛中,该县近4000名教师受到历练、得到成长。  全员参与大练兵  教育,是巴东的一张名片。持续擦亮这张名片,需要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但由于“充电”机会少,缺乏展示舞台,教师理念滞后、技能
孝感市玉泉小学始建于1997年,历经二十年的发展办学条件不断完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特色逐渐体现。目前学校实行“一校两区”(玉泉路校区和北京路校区)一体化办学模式,学校以“给孩子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为办学愿景,坚持“开放办学,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将“人品如玉,知识如泉”校训扎根师生心灵,形成了“仁爱、诚信、好学、尚美”校风。  建孝正文化体系,为德育立魂塑形。学校结合孝感市是中
校园足球要避免“一哄而上”  2015年作为中国足球的“改革元年”,然而在推进校园足球发展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形形色色的走样。有的部门在体育教学中“足球独大”,甚至压缩其他项目;有的开展一些简单的足球活动就是普及足球运动。青少年足球土壤的改良,需要加快“去行政化”的脚步。基层行政部门与其追求多建足球场、多开足球课等“政绩工程”,不如俯下身来做些基础性的工作,比如将学校操场节假日开放落到实处,为在校学生
暑假前夕,红安县教育局组织开展了一次全县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拉练现场会。教育局全体班子成员,局机关股室及二级单位负责人,各普职高中校长,各乡镇中心校、初中、镇小校长,县直初中、小学(幼儿园)等100余人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拉练历时5个小时,与会教师参观了八里湾镇中、上新集镇中等7所学校。通过实地查看资料、观看学生特色展示,与会人员详细了解了各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水平。  拉练现场会结束后,与会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