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归新东方以设计激活传统匠艺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当代生活方式曾一度照搬西方。是时候建立一个中国自己的审美体系了。我们看到,越来越自信的国人正在创造一系列前所未有的作品。他们在旧传统中有新建立,让古典文化在当代重生,成为一股新势力。这些原创设计,传递着中国式的儒雅与热情、风度与品质,将人引入绚烂而平淡的生活意境。
  在2016“设计上海”,发现一些极富中国韵味的原创设计,比如著名歌手朱哲琴创立的「看见造物」,品牌倡导“上乘非奢侈”的精神。后来苏富比香港艺术空间4月的“亚洲设计”展售会上,又遇到「看见造物」的特别专区,再次感受到这个原创设计平台的别具匠心:传承中国造物智慧,用当代设计激活传统材质与手工艺。
  从以前的“中国制造”,到现在的“中国智造”,是几代人长时间的努力与期许,而设计与匠艺是其中的关键。正如苏富比“亚洲设计”展售会策展人摩根·莫里斯(Morgan Morris)所说:“近年来我们目睹了艺术、设计与建筑之间的分界线渐趋模糊,一群才华横溢的中国设计师在其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将这些领域融汇贯通,打造出独一无二的中国式‘设计艺术’。其作品常常仅此一件,或是版数极其有限,以纯手工打造,或使用创新科技和其他创意工艺,设计出感性与理性并存的功能雕塑,既具视觉冲击力,也有无限诗意,同时还有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用途。”


  莫里斯还特别讲到最有趣一点是,这些设计师正在创造一系列新语汇,在中国的历史与当代之间引发鲜明对比。他们将古老的美学思想与传统重新安置在自己的作品中,在当下的复合风格中再次焕发活力。
  在这样的趋势中,朱哲琴的「看见造物」只是一个代表。与之理念有相通之处的雅致品牌正在国内成长,蒋琼耳的「上下」也是佼佼者。而在这些新晋原创品牌创建之前,更有一批身兼艺术家与设计师身份的先行者,游走于两边,埋头以传统工艺设计当代新作,同时又尊重东方美学中的平衡与和谐观点。邵帆、师建民和宋涛等人,是值得致敬的开拓者。
  「看见造物」之找回文化根基 自信面对世界
  “中国不应该仅满足于老祖先留给我们的传统,或只是跟着西方走。我们应该要创造新的东西。我希望「看见造物」可以作为一位使者,将新的浪潮、新的角色带向世界。”朱哲琴这样讲述创建这个品牌的初衷。
  实际上,在人们熟知的歌手身份之外,朱哲琴这些年跨界做了很多事情。艺术家、纪录片制作人、慈善家、联合国亲善大使及社会企业家,都是她的身份。而贯穿事业始终的是,她对中华文化遗产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2012年,她牵头创立「看见造物」,致力推广受中国传统工艺启发的当代设计作品。她笑说:“这里更像是一个平台,使工艺师傅和当代设计师们团结在一起。”
  团结就是力量。苏富比艺术空间展出的20套作品,在静默中给出了令人惊喜的呈现。最受关注的展品莫过一套名为“陶壶壹号”的瓷器 (灰釉系列),其设计打破了传统工艺形式。精美的茶杯上圆下方,茶壶的设计不拘寻常规矩,将壶嘴置于壶体一面的中心,意喻着不为社会陈规所累的个体自由。
  另有 “看见·生生花瓶”妙璞生动,以景泰蓝掐丝工艺抽象模拟细胞形状,托盘表面镶嵌金属浮层,线条流畅而优雅、造型简约而现代,传递生生不息之意。设计师迈克·杨(Michael Young)令景泰蓝这项传统工艺焕发了新生。他在生动的红和白的背景上,设计了一对饼形图案,貌似显微镜下的细胞。“设计师与北京景泰蓝艺匠工坊合作,此工坊传承了自清代以来的精湛工艺,非常难得,”朱哲琴说,“那些工匠们都对此件创作感到惊讶,如此器物,前所未见。”
  回想二十多年前那位唱着《阿姐鼓》的朱哲琴,声音如天籁,神秘空灵,悠扬独特,让当时所有听惯了港台流行曲风的国人耳目一新。这位走向世界的中国新音乐奇才,与此同时也在艺术圈酝酿着创新突破。 “当时中国当代艺术鲜有人问津,活动形式趋于‘地下’,根本谈不上赚钱,”她回忆说,“更很少有音乐人涉足。”朱哲琴开始接触艺术,便经常走访艺术展,关注过例如徐冰、张晓刚等如今耳熟能详的艺术家,这令朱哲琴与他们的合作水到渠成。 “我向来喜欢融合多领域创作,”她解释道,“这样会为我的音乐、艺术作品点亮不一样的火花。”
  如此看来,「看见造物」的创立出于同种动力,交融艺术,尽兴发挥她的创意。而这一次,是在设计领域。朱哲琴与常驻雅典的建筑师卢志荣 (Chi Wing Lo) 和Infrastructure设计公司创意总监罗斯·欧文(Ross Urwin)携手创立了「看见造物」旨在以当代设计为中国传统手工艺注入新的生命力,资助传统手艺的传承。


  “今天人们注重物质,以及事物的功能性。但对于我来说,生命中最有力量的资源却是无形的。”她意指音乐。她的歌曲是一种灵魂呼唤的方式,引领听众踏上一段旅程,给予他们精神启迪。 “「看见造物」则是通过造物来传递精神信息。”朱哲琴说。
  她知道:这条路不好走。一个审美体系的重新建立需要很多人好几代的努力。可中国迟早需要重新找回文化的根基,迟早都要建立起自己的体系,这样才能自信的面对世界。这个不是作秀,也不是借机重新炒作自己,而是一颗发愿的心。
  「上下」之承上启下 重返东方雅致生活
  「上下」同样是以精湛的设计向传统手工艺致敬。首席执行官兼艺术总监蒋琼耳,因在时尚、艺术以及中法文化交流方面的突出贡献,在今年春天荣获“法兰西共和国国家功勋骑士勋章”。她是在时尚品牌方面,第一个荣获此殊荣的中国设计师,尽管在国人所获得此项殊荣方面来讲,她并非第一个,前有周迅、章子怡和郎朗等人。
  此品牌于2008年成立,由法国奢侈品集团爱马仕(Hermès International SCA)所有。创始人蒋琼耳说到品牌名称的内涵:“上下”是承上而起下的含义,通过对手工艺新的演绎,把中国传统的艺术文化、一些诗意和灵感引入到年轻人今天和未来的生活中,让它可以继续传承下去。”   「上下」的诞生之初,看似并没有一个主打系列。紫檀、羊绒毡、竹编、薄胎瓷、手织羊绒、玉和玛瑙,让人摸不着头脑。而事实上,把这些串联在一起的是一个事物——茶道——中国的传统文化。进行茶道时,上好的茶具是必需,此外还需要配有舒服的家具以及服饰以静心宁神,由此衍生出了一系列的创作作品。其中,“大天地”家具系列、“桥”茶具系列、“雕塑”服饰系列已成为具有“上下”气质的经典系列。
  在2014年佳士得上海的拍卖上,「上下」品牌曾精挑细选20件/套代表作组成专场。而100%的成交率为这次专场交上了一份完美的答卷。本场总成交额将近2200万元,最高价拍品为“大天地”大叶紫檀黑漆压金书桌,以507万元成交。第二名为“大天地”成套紫檀水外云合茶桌,成交价423万元。


  家具之外,还有几件瓷器与手袋,令人暗自欢喜。两件名为“天籁”的薄胎大碗,由景德镇卢建德大师制作。直径58厘米的大腕以30万元成交,直径100厘米的超大腕卖得75万元。瓷壁厚度不足毫米的薄胎瓷工艺,自明代开始流传。与传统薄胎瓷绘制鲜艳繁复的图案所不同,“天籁”仅取素胎瓷碗的形,将薄胎瓷做得更白、更大、更薄、更纯粹。不足毫米的瓷壁由百余次的手工修坯而来。需要工匠有极其平和的心境,不能有任何差错。如此玲珑剔透的薄胎瓷碗,其质“薄如蝉翼”,其重“轻如祥云”。轻叩瓷壁,发出如同寺庙钟声般的清幽鸣响,故美其名曰“天籁”。
  “龙韵”茶具则是白釉瓷与竹丝结合。将金粉运用到天然的竹子上这失传的技艺也被重新运用,最终制成华贵如龙但不失雅韵的“龙韵”竹丝扣瓷鎏金茶具。“揽月”立体竹皮缂丝包,则是受到中国传统“篮”的启发,将篮形与竹、羊皮及植鞣革结合。“揽月”的出现,它乍看似竹,近看如丝,光泽如月,为当代人对于包袋的审美,提供了全新的可能。如从水中,揽起一弯明月。耐人寻味的手工感,清拙天然的东方意趣,如竹之韵,如月之华。“揽月”包里容纳的,是中国的气质。
  艺术家开拓观念:越古朴越当代
  原创设计品牌纷纷发芽之前,一批独立艺术家和设计师已经埋头耕耘多年。他们用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作品,引发艺术与功能性之间的创意对话,产生回响。
  过去二十年来,这群才华横溢的当代中国设计师支持且秉承“中国设计”而不仅是“中国制造”的概念,不忘传统灿烂文明的同时,将中国设计理念带入21世纪。第一代设计师包括1990年代初入行的先锋派如邵帆与师建民,就是从中国明式家具的古老智慧与简静之美中获得灵感,并由此绽放出新的艺术活力。
  邵帆1964年生于北京,身兼设计师、雕塑家及画家,以多才多艺见称。自小画艺精湛,更以视觉艺术融汇家具设计。他深受明式家具影响,视之为中国哲学的核心。他以现代元素重新演绎明式家具而广为人知。他凭借对明式家具的认识,并在作品中注入现代技术、媒材及形式,表达中国面对的社会挑战。邵帆与友人艾未未同为首批重构家具的中国设计师。他运用榆木与楸木等平凡媒材,幽默地讽刺现今中国仿制家具的风潮。除了家具设计之外,邵帆更创作油画,擅长文人风格作品。
  在邵帆充满包容和纠缠的桌椅世界里,既有古典的极致韵味,又有现代时尚的张扬质感。且看他的椅子,在古典筋骨之中加入自己特有的当代元素,可谓最炫混搭风。比如,他把古旧的太师椅和现代的板式家具拼接在一起,传统和现代之间相互碰撞、相互陪衬又相互破坏的关系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邵帆说:“我把明清家具与现代材质这两种元素分解重组一遍,运用的是解构的方法,而创作也演变成了游戏的过程。”
  师建民的创作也涵盖不同领域,当中包括美术、设计、建筑及景观设计。他运用不锈钢与抛光铝等金属媒材,以铸造及人工切割创出反重力的效果,成就他的标志性风格。他的作品恢宏,形态自然,以熔铸表层及多重平面呈现孔穴洞窟。他将技术和时尚融入其中,呈现出如同中国书法般行云流水的效果,充满了天马行空的飘逸与浪漫。


  他更把精妙细节融入金属设计,作品表现生动,其设计中的视觉语汇包涵传统与现代的渴求,当中更以模仿中国文人石的不锈钢设计雕塑最为著称。在他独特的桌椅作品之中,实用价值似乎已经远远让位于审美愉悦与观念突破,透出艺术家个人生命的温和雅致。比如他的《空墩》、《开光绣墩》等充满禅意的小品,饱含对传统的依恋,也酝酿着对当代艺术的渴望。
  比前两位稍晚一些入行的宋涛,以崭新材料与萌芽期的当代风格进行试验,结合传统美学中的功能与造型,走出自己的风格。宋涛在自己的茶几与餐桌等作品中,以精确细腻的手法凸显出传统和现代间的对比,尽显“极简优雅”之精髓,在传统风水原则与当代西方审美间达到巧妙平衡。
  他于2008 年组织中国家居设计师品牌联盟,旨在使人们重新发掘传统中国文化中的造型艺术生命力。不论是宋涛的个人风格,或是他向其他艺术家与设计师推动的创作,均以当代方式融合传统技法为重点。
  面对现在不少拍卖公司推出中国当代设计专场,宋涛有话要说:“当代设计拍卖的是一种审美及生活方式,是对设计价值及设计师的尊重。与艺术品的唯一性不同,设计是可以大量复制的,而可复制和可普及性正是设计的价值——这是对全社会的造福。虽然这一点往往限制设计作品拍卖的价格,因此国内的拍卖常以与大师合作,拍卖“孤品”作为策略。但其实更重要的应是作品本身是否具有设计价值,是否符合当代的审美和生活方式,这种对内在价值的尊重才应是拍卖与收藏的应有态度。”
  可喜的是,对设计与匠艺价值的尊重,现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随着中国式生活美学的回归,“中国智造”将会引领新一轮风尚。
其他文献
“倒春寒”非比寻常  今年艺术市场的倒春寒到底有多冷?只要看看苏富比香港春拍的营销手段有多特殊就可见一斑了。每年春拍前他们都会在3月初到上海、北京举办拍品巡展,常规的做法是让每个部门的专家带着各个板块的精品参加巡展,但今年的巡展却只有瓷器古玩与当代水墨的专家,带着这两个板块的两个私人珍藏专场的拍品。如此非同寻常的做法的理由说来简单:削减开支降低成本,因为他们预期今年春拍会特别“冷”。  但是,他们
期刊
“态度艺术”? 世界上似乎没此一说啊。是的,这只是我为黄永砯“杜撰”的标签而已。  他接受不接受,I don’t care!真是如此!黄永砯“反传统”“反体制”“反艺术”很资深了,其作品以及言语表达,令我感悟最深的是:有一种艺术其实是你的选择以及你的态度。  黄永砯选择的是什么?杜尚式的捣乱。不管他承认不承认,我是这么认为的。  他30年来坚定不移地玩颠覆,玩到江湖上传出“中国当代艺术领域四大金刚
期刊
喝下绿色,你就会听到树叶喝下一朵花,你就会知道我成为的此刻,成为:不是观念不是过去,不是未来不是另一个女人不是一种模式我成为此刻此女人此身  ——徐贞敏(JAMI PROCTOR XU)  丙申五月,是日小满。物至于此小得盈满。空述是初夏的一间房,可舞蹈、静坐、听诗、发呆 … …篇目短,不耗神。吃茶赏绿,就着清茶成就诗意。比如 颜色诱人,味道也诱人的娃娃雪糕比如 睡梦中朦朦胧胧传来蛐蛐的声响比如
期刊
《财富堂》纽约记者专访2016年纽约军械库艺术博览会总监本杰明·吉诺齐奥(Benjamin Genocchio)、《聚焦:非洲视角》单元策展人茱莉亚·格罗斯(Julia Grosse)与伊维特·穆旦芭(Yvette Mutumba),以及参展艺术家温斯顿·罗斯(Winston Roeth)  悉尼大学艺术史博士;2014年3月起担任Artnet新闻的全球主编;之前担任路易斯·布劳因传媒(Louis
期刊
从“人”到“神”的升级  在中国电影的盛世时代,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典著作几乎都有了表达新态度、新世界观的新作品——不管是截取其中经典片段,还是宏观巨制。都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时代甄选的优秀演员,演绎出时代的价值观。但是目前似乎还有一个题材在大荧幕上留下一个空席位,尚且没有走向国际的优秀电影作品出现,即古典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不是它不够经典,也不是这个题材过于单调陈旧,恰恰相反,这个题材的作品正是
期刊
空间的设计风格与艺术品搭配,有时真的会影响你对一个地方以及你对这个地方的人的判断。比如初到一落后陌生之地,本感觉与周围格格不入,忽而转角进到一装修极简、清雅舒适的空间,抬眼间一幅你心仪的画作映入眼帘,于是乎敏感的触角可能立马在心里为即将见到的陌生人加分。  所以说,人本就是偏见的动物。而建筑、起居、空间设计、艺术装潢,这些文明所到处与日常细节,又都在为这层主观的自我划定疆界。不仅个人,公司亦是如此
期刊
挣扎在理想和现实的艺术家们,究竟应该孤注一掷地投身于艺术创作中,还是顺应现代人“多元化”发展的潮流,另辟蹊径呢?本刊为此特地采访了几位艺术圈内的资深人士,听听TA们对于“艺术家搞副业”这件事究竟抱有怎样的态度和看法。  我认为艺术家搞副业,不但不会影响创作,相反会对自身艺术的创作带来益处。在当今社会,艺术家需要有敏锐地感知当下世界的能力,知识及相关信息维度的扩展,这会帮助艺术家打开更大的认知空间,
期刊
毕加索既是难得的艺术天才,也是少有的营销天才。他1900年初到巴黎时默默无闻,因为当时巴黎热衷于收藏名家作品,对他这样的无名画家毫无兴趣,其画作在大小画店均遭拒绝。他于是雇佣了几个大学生,派他们每天到附近画店佯装买主,并询问:“这里怎么没有毕加索的画呢?”“知道哪家画店卖毕加索的画吗?”“你们什么时候才能进些毕加索的画?”很快,毕加索的名字在画店间传开,很多买家也纷纷探听他的画作,想一睹为快。一个
期刊
从前,地产是功能性的,开发商们注重如何让地产看起来温馨、居住舒服,后来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增长,景观、外形、设计感渐渐也成为卖点。到近些年,环保、科技、养生等等也被广泛运用到地产建筑中。终于,文化被提上台面,市场恍然大悟,文化才是地产空间的灵魂。然而怎样让文化和地产相结合?就像原始人要学会站立的那个历史时期,每个人都在摸索,慢慢似乎涌现了一些成功的案例。如同我们终将学会站立,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人文进
期刊
在上海从我学习书画篆刻的学生中,戚谷华是有才能有个性的一位。谈起我与她的交往,还要追溯到七十年代,那时属于“文革”后期,我在上海文艺出版社工作,政治上属于“靠边”一类,但身心还算自由,在家里半公开地作画、写字、刻印,很为充实,每天到单位,除了看报、学习没有多少事情要做。这些日子每次我到食堂午膳,总看到一个女孩——其实已经二十岁,比我早到,默默地排队买饭用餐,随后又匆匆地赶回办公室去。后来别人告诉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