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活力四射的小学语文课堂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vefl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是教师用自己的情感、智慧和思想与学生沟通、互动、融合的过程。因此,小学语文课堂应该是一个有效、活力四射的课堂,并努力让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和谐之中流光溢彩。
  
  一、带给学生“爱”的真情
  
  小学生天真、单纯而且幼稚,容易受到伤害。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创设一种互相尊重、理解、宽容而和谐的学习气氛,用自己真诚亲切的微笑、热情洋溢的语言感染学生。教师应放下权威,带着激情,带着爱心,带着尊重走进课堂。以和蔼可亲的态度,真诚可信的微笑来吸引和激励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哪怕课前的一句“孩子们,你们好”的亲切问候,也能让学生如沐春风。学生看到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老师,怎会不喜欢上你的课呢?“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面对站起来回答问题时由于害羞、紧张或心里没有底答不上来的学生,教师应用期待的目光看着他,耐心地微笑着向他提示:“大胆说,你一定行的!”用这种鼓舞性的词语来稳定他的情绪。融合师生的情感。实践证明,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往往会给课堂带来亲切、和蔼的气氛,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和情,产生一种愉快、向上的求知欲,实现学生由“要我学”过渡到“我要学”的质的飞跃。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爱的滋润才会换取学生“要学”的兴趣。
  
  二、放给学生“问”的权力
  
  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重视了教师的解惑,却忽视了学生的质疑。传统的学科教学,教师总是预先在教案中设计出许多问题,学生只有回答的义务,而没有提问的权利。要知道活跃语文课堂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爱因斯坦也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课堂教学中要放给学生问的权力。教学前,让学生在预习中质疑,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教学时,让学生质疑问难,发展思维能力;教学后,让学生再质疑解疑,开拓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如我在教学《装满昆虫的衣袋》第二课时前,先让学生完成“预习记录卡”,记下“你在下节课最想学什么?还想学习么?”在检查预习时,我发现学生们提出了许多较好的问题,如1 课文是怎样具体表现“法布尔从小就对虫子非常着迷”的呢?2 父母是最疼爱孩子的,可法布尔的父母为何如此责骂法布尔呢?3 你能用文中的一句话说一说法布尔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吗?4 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装满昆虫的衣袋”做题目呢?但质疑毕竟是手段,解决问题才是目的,只有学会分析、解决问题,才能抵达成功的彼岸。因此,我对学生的质疑不作简单的答复,而是采用“定向——互议——感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下,自读互议,交流感悟,从而完成学习目标,解开心中的“疑”。
  
  三、还给学生“读”的时间
  
  语文课应“以读为本”,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不读熟不开讲。正如张田若先生所说的,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要切准可读处让学生读出感情;要精心选择读的形式和方法,齐读、个别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等应根据读的内容和时机灵活运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以读为本的课堂教学结构要求教师将主要精力放在指导学生读书上。
  例如《丰碑》这篇课文,语言描述十分生动逼真,情感丰富。读了催人泪下。教学时,可以采用以读为本的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 初读知大意,理思路。让学生反复读课文,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感受,理清文章的思路,建立起对课文的初步印象。2 细读品词句,动情感。在初读的基础上,让学生细细品味这些句子。这样,学生就会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升华,军需处长舍身为革命的高大形象也就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心中。3 在初读、细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读。让学生经历一个“自由读-学读-品读-美读”的提高过程。学生自然进入作者和课文的情感世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中体会到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境界。
  
  四、让给学生“讲”的机会
  
  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主动表达自己认识、交流感想更重要。教师要多提供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而组织课堂讨论,能最大限度地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见解的机会,真正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如学习《月光曲》时,教材安排了用“幽静”和“陶醉”造句的练习。在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后,我便指名造句。对“幽静”。其中一学生是这样造句的:“今晚,爷爷走在幽静的乡间小路上。”用“陶醉”造句时,有个学生说道:“我被傍晚时分的乡间美景陶醉了。”这时,有几个学生似有所发现而小声地议论了。当然,这也使我眼睛一亮:“为什么不能用这两个词语造一个句子呢?”我立刻改变了原来的教学程序,提出了一个新问题:“请用这两个词造一个句子。”教室里一下子沸腾起来,有学生站起来说:“我走在傍晚幽静的乡间小路上,被周围的美景陶醉了。”显然是受了前面两个句子的启发,其他学生依然或思考,或讨论。不多时,一只只小手高高举起,有的说:“月光照在幽静的湖面上,这景色真让人陶醉!”还有的说:“悠扬的笛声从幽静的校园里传来,真让人陶醉!”……所有的学生积极思考,下课后仍感意犹未尽。
  总之,语文课堂是因为有了儿童这一个个鲜活的生命而焕发无限生机,语文会因师生这种心灵融通、教与学相得益彰、语言与精神同构同生的有效生成而灵动飞扬。
其他文献
艾哈迈德下班回家,看见六个孩子仍然穿着睡衣在屋子外面玩泥巴,浑身上下弄得脏兮兮的。院子的草坪上丢弃着许多装食品的纸盒和包装纸,妻子的车就停在那儿,车门没有关。家门敞开着,狗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艾哈迈德走进房间,发现屋里的情况更糟——一盏台灯被打翻在地,小地毯堆在墙角;空无一人的客厅里,电视机正在播放卡通剧,声音放得老大;厨房的水槽里堆满了碗和碟,台子上溅满了早餐留下来的汤汁痕迹……  他赶紧冲
复习是指把学习过的知识再学习,复习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构建系统知识化,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总复习的知识具有概念多、知识繁、难度大、易混淆等特点。准确牢固地掌握小学数学中的各知识体系,直接关系到学生现实的学习效果和今后的发展,也是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必要环节,更是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所以,在总复习时要认真组织复习内容,精心设计练习形式,选择恰当的复习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