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y1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简析:
  《妈妈睡了》是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以儿童的视觉,描述了一位妈妈在哄孩子午睡时,自己先睡着了。看到熟睡中的妈妈,孩子觉得妈妈美丽、温柔,但很累,表现了孩子与妈妈之间美好的、深深的爱。基于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和“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在教学时要结合课文特点,抓住课文中带有“的、地、得”字的短语和一些重点词语指导学生品读课文,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交流学习课文后的感受和想法,训练学生的语言思维,让教学言意兼得,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感染。
  教学过程:
  一、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听歌曲说感受。(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听了歌曲后,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有什么话想说?(指名交流)
  2.谈话激发情感。是啊,每一位妈妈为了自己孩子的成长,给予了孩子许多的爱,付出了很多的心血,就像歌曲里唱到的一样,妈妈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我们应该好好地爱我们的妈妈。谁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妈妈?可以介绍妈妈的样子、性格、爱好等等。(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妈妈)
  3.揭示课题。听了同学们的介绍,说明同学们在平时都注意观察妈妈的每一个细节。此时此刻,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大家,你观察过你妈妈睡着了的样子吗?有一个小朋友就观察过妈妈睡着了的样子,大家想知道这位妈妈睡着了的样子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妈妈睡了》。(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课题,读准“妈妈”一词)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歌曲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对妈妈的记忆,以“妈妈”为话题进行交流,既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又为引出学习内容做好铺垫。
  二、读——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读课文。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会读的生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请教老师、同学,要读准生字,读通句子,并标出自然段序号。
  2.回答问题。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有四个自然段)
  3.认读生字。(出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
  (1)指名朗读生字。
  (2)指导正音。“先、紧、粘、汗”是前鼻音,“哄、等”是后鼻音,“粘、发”是多音字,“粘”在课文中读zhān,(出示句子: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另外一个读音是nián,可以组成词语:粘稠、粘液。“发”在课文中读fà,可以组成词语:头发、白发,另一个读音读fā,可以组成词语:发现、发明。
  (3)齐读生字。
  4.认读词语。(出示课文中带有生字的词语)指名朗读,齐读,教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认识生字,再通过出示课文中带拼音的词语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然后把生字放到课文中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让学生认读,既拓展了学生认读词语的能力,增加了词语的积累量,也加深了学生对生字的印象,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夯实基础。
  三、品——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这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这个自然段有两句話,主要讲了妈妈哄我午睡时,自己先睡着了)
  (2)小组交流。同学们,在小时候,妈妈是怎样哄你睡觉的?课文中的妈妈为什么会先睡着了?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一下。(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至第四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至第四自然段,并认真观察课文插图后思考: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在课文中用“ ”勾画出相关的词语读一读。
  (2)指名交流。(教师相机板书:美丽 温柔 好累)
  (3)体会“睡梦中妈妈的美丽”。①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并思考,你从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哪些词语感受到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②指名交流。③指导朗读。(出示短语:明亮的眼睛 弯弯的眉毛 红润的脸)作者就是抓住妈妈的眼睛、眉毛、脸写出了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请同学们带着轻柔的语气读读这些带“的”字的短语。④语言思维训练。填词语。    的眼睛。   的眉。   的脸。⑤教师引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师:睡梦中的妈妈真美丽——(学生读后面的句子)
  (4)体会“睡梦中妈妈的温柔”。①学生带着轻柔的语气自由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哪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睡梦中的妈妈好温柔?勾画出相关的词语再读一读。②指名交流。(微微地笑着 嘴巴、眼角都笑弯了)③“温柔”是什么意思?(本文指睡梦中的妈妈温和柔顺)谁来表演一下睡梦中妈妈温柔的样子?在生活中,你觉得哪些人也很温柔?④这个自然段的末尾用了一个省略号,省去了妈妈要讲的故事内容,如果你是课文中的妈妈,你想讲一个怎样的故事呢?⑤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要求深情地诵读,读出妈妈的温柔。
  (5)体会“睡梦中妈妈的劳累”。①教师范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学生思考:课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睡梦中的妈妈很劳累?学生边听边勾画出相关的语句。②指名交流。学生交流后出示句子(妈妈的呼吸那么沉。她乌黑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③指导学生朗读。由于妈妈这么劳累,睡得那么沉,所以,窗外,(教师读)小鸟在——(学生读)唱着歌,(教师读)风儿在——(学生读)树叶间散步,发出沙沙的响声,(教师读)可是——妈妈全听不到。④在这个自然段中,出现了两个“的”字短语需要大家关注一下,请大家思考一下,除了文中的词语外,还可以补充哪些词语?(指名交流后出示:   的头发。   的响声。)⑤妈妈为什么这么劳累?(她干了好多活)课文中的妈妈都干了哪些活?在生活中,你的妈妈为家里人做了些什么?(做饭、洗衣服、做家务……)⑥请同学们深情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边读边用心体会妈妈的劳累。   6.小组讨论。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睡梦中妈妈的样子是美丽的、温柔的、很累的,请大家再次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至第四自然段,读后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三个自然段在写作结构上有什么相似之处?(每一个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都是描写睡梦中妈妈的样子,其他句子都是围绕第一句来描写的,第一句是总写,是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后面的句子是分写。同学们在写话时可以运用这种写作方式来写)
  设计意图:本环节采用自由读、齐读、引读等方式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在朗读的基础上,借助课文中的重点词句,通过创设情境,想象对话,引导学生体会睡梦中的妈妈的美丽、温柔、劳累,将词语与阅读理解融为一体,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在“的”字短语的拓展训练中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落实“双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写——观察结构,指导书写
  1.读一读。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8个生字,指名读,齐读。
  2.说一说。引导学生观察,说一说这些生字属于什么结构?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哄、脸、沉”这3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书写时要注意左窄右宽,“哄”字的偏旁“口”要写小一些;“脸”字与“沉”字的左右两部分高低是一样的,“脸”字的偏旁“月”要写得瘦一些。“先、窗”这两个字是上下结构,“先”字的第一横写在横中线之上,第二横写在横中线上,要写得比第一横长,下面的“儿”要写得舒展一些;“窗”字的宝字头要写得宽一些,下面大口字里面不是“夕”,点字要出头。“闭、发”这两个字是半包围结构,“闭”字的门字框要写得宽一些,给里面的字留出位置;“发”字要先写撇折,再写长撇,长撇的起笔高一些,“又”字要写得舒展一些,最后一笔是点。“事”字是单一结构独体字,第一横要写得最长,中间的“口”要写得稍窄略宽一些。)
  3.写一写。学生描红。教师巡视,指导书写,规范学生的写字姿势。
  4.评一评。展示学生書写的字,教师学生共同评价。
  设计意图: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写字教学中,必须扎扎实实地指导学生写好每一个字。教学时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观察、体验,主动掌握书写要领,每一笔每一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都力求到位,同时重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审美意识。
  五、拓——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联系实际进行交流。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感受到了课文中妈妈和孩子之间真诚的爱,但不管是课文中的妈妈,还是你们的妈妈,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妈妈每一天都要付出很多很多的心血,所以,人世间的每一位妈妈都很辛苦,很累。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好好地爱自己的妈妈。请大家想一想,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爱自己的妈妈?(指名交流。如:帮助妈妈捶捶背,洗洗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2.推荐阅读。课后,请同学们找一找描写妈妈的爱或爸爸的爱的绘本认真阅读,也可以收集表现母爱或者父爱的故事,在下一节的语文课上交流分享。
  设计意图:在总结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把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生活中,要求学生继续阅读和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绘本和故事,不仅升华了学习主题,还培养了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和搜集信息的能力。
其他文献
游戏使学生感到愉悦、好奇。对于儿童,游戏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思维的表现,游戏为儿童提供了学习新事物、形成和扩大知识技能、思行结合的方式和机会。”实践表明,游戏活动是数学原理、生活情境和儿童心理建构的产物,让数学从“严谨”走向“好玩”。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把学生们喜爱的游戏、竞赛活动引入数学教学之中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观察
期刊
生命教育的思想由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杰唐纳·华特士首倡,70年代末澳大利亚成立“生命教育中心”,并明确提出“生命教育”的概念。从此,世界各国都相继将生命教育摆上了国民教育的重要议事日程,中小学校也陆续将生命教育纳入教育的整体框架中。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有很多,诸如开设专门课程、纳入综合课程、渗入学科课程、开展专题教育等。笔者认为,在课程任务繁重、课程时间紧张的教育大背景下
期刊
课间,常听老师埋怨:“现在学生的计算能力特别差,连简单的运算都过不了关,甚至连数学基础好的学生运算结果也常出差错。做计算题时总是提醒他们:计算时要细心些,但收效甚微。”是的,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枯燥乏味的计算,会使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改变学生的学习动
期刊
课前思考:  “探索活动:2,5的倍数的特征”是学生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也是后面学习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基础。2的倍数的特征和5的倍数的特征有相似性,两者比较,5的倍数的特征要简单一些。课前,我做了部分小调查,学生对5的倍数还是有一些了解,如果从5的倍数的特征入手,通过类比,再探究2的倍数的特征就顺其自然了。  本节课内容相对较多,除了要让学生探究出5的倍数的特征和2的倍数的特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0~92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校即将组织一次套圈挑战赛,老师要从班里选出1名同学代表班级参加比赛。很多同学都想报名,老师要求同学们抓紧时间练习,谁的成绩好、水平高,就让谁代表班级参加比赛。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体育竞技情境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受某些问题的处理要先收集数据再进行分析。  二、分层探究,理解含义,
期刊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总想在布置作业时点、线、面兼顾,让孩子筑牢知识体系,可是模式化的书面作业练习严重损害孩子的学习兴趣!如何布置开放作业,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是我的几点尝试。  一、贴近生活  我们年级中有这样几个孩子,做作业特别拖沓,别人看电视时,他在写作业;别人打球时,他在写作业;别人睡觉时,他在写作业;别人玩游戏时,他还在写作业!然而,这些总在埋头
期刊
由于自身的生理缺陷,智力障碍儿童普遍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的情况。如到了上学的年纪仍然不能独立地穿衣吃饭,要靠家长照顾日常的饮食起居。有些虽然能自理日常,但完成水平非常低,吃饭会弄得到处都是,衣服、头发总是乱七八糟,如厕时经常弄污衣裤等等。这种现状为智障儿童带来了许多困扰,也降低了他们的生活品质。作为特教老师,有必要全力以赴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智力障碍儿童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采用生活化的教育方法  
期刊
教材分析:  《四季》(统编语文一年级上册)是一首富有童趣的儿歌。这首儿歌通过对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叶、秋天的谷穗和冬天的雪人这几种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现出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了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四季》这首儿歌采用拟人、排比的写法,语言简洁明快、亲切自然,读起来朗朗上口。课文中的四幅插图色彩明丽,形象生动,便于学生观察和想象。教学时教师要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重点读好人物对话中
期刊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理论联系实际激发高尚情操  体育教学一般分为两种教学形式,一种是理论教学,一种是实践教学。理论教学主要是讲解运动的知识、技巧,这个部分的思想性非常鲜明,老师也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在理论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思想品德教育,能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如老师在
期刊
《秋天的雨》是统编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是陶金鸿。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金秋时节”,语文要素一是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二是学习写日记。  《秋天的雨》题为写秋雨,实则是写秋天。全文读来,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个“美”字——修辞美、音律美、色彩美,秋色五彩缤纷,秋香沁人心脾,秋声欢乐无比。陶金鸿先生用秋天的雨把秋天的众多景物串联于一体,从多个角度描绘出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