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

来源 :广东教学·初中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mf_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介绍】
  杨绛,江苏无锡人,中国著名的作家、戏剧家、翻译家,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由她翻译的《唐·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杨绛93岁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一百多万册,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102岁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2016年杨绛去世,享年105岁,“我们仨”又团聚了。
  【作品简介】
  《我们仨》讲述的是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几十年平淡无奇、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的经历。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中,杨绛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女儿与丈夫先后病重去世,作者在书中以梦幻的形式表现了这段深重的情感经历。第三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女儿与钱先生相继逝世,这段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
  《我们仨》是杨绛在92岁时所著,该书以简洁而沉重的语言,回憶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锺书,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
  【推荐词】
  我们仨,是我,是你,是阿圆。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我们仨,相知,相念,相守,相助,相聚,又相失。
  我在思念,我一直在思念,我无时不刻地在思念,我们仨的温暖,我们仨的欢笑,我们仨的依偎。从来,都只有我们仨,从来,都只是我们仨。我一个人,如何能不思念?锺书,阿圆,你俩为何要留下我一个人,留我在古驿道上,留我做着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
  这不是回忆录,而是杨绛给自己心灵的慰藉,给读者呈现的家庭的缩影。
  (一)走上古驿道(有删节)
  已经是晚饭以后。他们父女两个玩得正酣。锺书怪可怜地大声求救:“娘,娘,阿圆欺我!”
  阿圆理直气壮地喊:“Mummy娘!爸爸做壞事!当场拿获!”(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称呼,随口叫。)
  “做坏事”就是在她屋里捣乱。
  我走进阿圆的卧房一看究竟。只见她床头枕上垒着高高一叠大辞典,上面放着一只四脚朝天的小板凳,凳脚上端端正正站着一双沾满尘土的皮鞋——显然是阿圆回家后刚脱下的,一只鞋里塞一个笔筒,里面有阿圆的毛笔、画笔、铅笔、圆珠笔等,另一只鞋里塞一个扫床的笤帚把。沿着枕头是阿圆带回家的大书包。接下是横放着的一本一本大小各式的书,后面拖着我给阿圆的长把“鞋拔”,大概算是尾巴。阿圆站在床和书桌间的夹道里,把爸爸拦在书桌和钢琴之间。阿圆得意地说:“当场拿获!”
  锺书把自己缩得不能再小,紧闭着眼睛说:“我不在这里!”他笑得都站不直了。我隔着他的肚皮,也能看到他肚子里翻滚的笑浪。【批注1.开篇写阿圆在卧房里与锺书旳趣事,体现出父女俩的亲密,字里行间洋溢着温馨,迅速将读者带入“我”的生活。】
  阿圆说:“有这种alibi吗?”(注:alibi,不在犯罪现场的证据。)
  我忍不住也笑了。三个人都在笑。客厅里的电话响了几声,我们才听到。
  接电话照例是我的事(写回信是锺书的事)。我赶忙去接。没听清是谁打来的,只听到对方找钱锺书去开会。我忙说:“钱锺书还病着呢,我是他的老伴儿,我代他请假吧。”对方不理,只命令说:“明天报到,不带包,不带笔记本,上午九点有车来接。”
  我忙说:“请问在什么地点报到?我可以让司机同志来代他请假。”
  对方说:“地点在山上,司机找不到。明天上午九点有车来接。不带包,不带笔记本。上午九点。”电话就挂断了。
  锺书和阿圆都已听到我的对答。锺书早一溜烟过来坐在我旁边的沙发上。阿圆也跟着出来,挨着爸爸,坐在沙发的扶手上。【批注2.父女间的相互依赖清晰感人。】她学得几句安慰小孩子的顺口溜,每逢爸爸“因病请假”,小儿赖学似的心虚害怕,就用来安慰爸爸:“提勒提勒耳朵,胡噜胡噜毛,我们的爸爸吓不着。”(“爸爸”原作“孩子”。)
  我讲明了电话那边传来的话,很抱歉没敢问明开什么会。按说,锺书是八十四岁的老人了,又是大病之后,而且他也不担任什么需要他开会的职务。我对锺书说:“明天车来,我代你去报到。”
  锺书并不怪我不问问明白。他一声不响起身到卧房去,自己开了衣柜的门,取出他出门穿的衣服,挂在衣架上,还挑了一条干净手绢,放在衣袋里。他是准备亲自去报到,不需我代表——他也许知道我不能代表。【批注3.锺书自尊自爱,朴素清高。】
  我和阿圆还只顾捉摸开什么会。锺书没精打采地干完他的晚事(洗洗换换),乖乖地睡了。他向例早睡早起,我晚睡晚起,阿圆晚睡早起。
  第二天早上,阿圆老早做了自己的早饭,吃完到学校上课去。我们两人的早饭总是锺书做的。他烧开了水,泡上浓香的红茶,热了牛奶(我们吃牛奶红茶),煮好老嫩合适的鸡蛋,用烤面包机烤好面包,从冰箱里拿出黄油、果酱等放在桌上。我起床和他一起吃早饭。然后我收拾饭桌,刷锅洗碗,等着他穿着整齐,就一同下楼散散步,等候汽车来接。
  将近九点,我们同站在楼门口等待。开来一辆大黑汽车,车里出来一个穿制服的司机。他问明钱锺书的身份,就开了车门,让他上车。随即关上车门,好像防我跟上去似的。我站在楼门口,眼看着那辆车稳稳地开走了。我不识汽车是什么牌子,也没注意车牌的号码。
  我一个人上楼回家。自从去春锺书大病,我陪住医院护理,等到他病愈回家,我脚软头晕,成了风吹能倒的人。近期我才硬朗起来,能独立行走,不再需扶墙摸壁。但是我常常觉得年纪不饶人,我已力不从心。【批注4.“一个人”便已觉情感开始变换了颜色。“风吹能倒”“扶墙摸壁”“力不从心”对自己年迈的描述实际突出自己对丈夫的担心,话语间也流露出淡淡的老年幸福之感。】
  ……
  我这一整天只顾折腾自己,连晚饭都没做。准备午饭用的一点蔬菜、几片平菇、几片薄薄的里脊是不经饱的。那小锅的饭已经让我吃掉半碗了,阿圆又得饿饭。而且她还得为妈妈讲许多道理,叫妈妈别胡思乱想,自惊自扰。   她说:“山上开会说不定要三天。”
  “住哪儿呢?毛巾、牙刷都没带。”
  她说:“招待的地方都会有的。”还打趣说:“妈妈要报派出所吗?”
  我真想报派出所,可是怎么报呢?【批注5.“我”和阿圆的互相打趣,却尽显担心:一个对丈夫担心,一个对爸爸担心。】
  阿圆给我愁得也没好生吃晚饭。她明天不必到学校去,可是她有改不完的卷子,备不完的功课。晚上我假装睡了,至少让阿圆能安静工作。好在明天有她在身边,我心上有依傍。可是我一夜没睡。【批注6.阿圆的宽慰没使“我”放心,“我”又感到愧对阿圆了,“我”怕再打扰阿圆安静的工作。阿圆也像父亲一般对工作认真负责,“我”像担心丈夫一样地理解和关心阿圆。就是这样:母亲体恤女儿,担心丈夫,女儿体恤母亲,担心爸爸,一家人相亲相爱,相互依靠。】
  早起我们俩同做早饭。早饭后她叫我出去散步。我一个人不愿意散步。她洗碗,我烧开水,灌满一个个暖瓶。这向例是锺书的事。我定不下心,只顾发呆,满屋子乱转。电话铃响我也没听到。
  电话是阿圆接的。她高兴地喊:“爸爸!”
  我赶紧过来站在旁边。
  她说:“嗯嗯嗯嗯嗯。”都是“嗯”。然后挂上电话。
  我着急地问:“怎么说?”
  她只对我摆摆手,忙忙抢过一片纸,在上面忙忙地写,来不及地写,写的字像天书。
  她说:“爸爸有了!我办事去。”她两个手指头点着太阳穴说:“别让我混忘了,回来再讲。”【批注7.“忙忙”两次出现,阿圆对爸爸的关心就是这样“忙忙”,她想赶紧见到爸爸。“写的字像天书”,侧面体现出阿圆的认真和紧张。母女间的对话简短却饱含着浓浓的爱,两人间的情感似乎是相通的,一个找爸爸,一个等丈夫。】
  她忙忙地挂着个皮包出门,临走说:“娘,放心。也许我赶不及回来吃饭,别等我,你先吃。”
  幸亏是阿圆接的电话,她能记。我使劲儿叫自己放心,只是放不下。我不再胡思乱想,只一门心思等阿圆回来,干脆丢开工作,专心做一顿好饭。
  我退休前曾对他们许过愿。我说:“等我退休了,我补课,我还债,给你们一顿一顿烧好吃的菜。”我大半辈子只在抱歉,觉得自己对家务事潦草塞责,没有尽心尽力。他们两个都笑说:“算了吧!”阿圆不客气说,“妈妈的刀工就不行,见了快刀子先害怕,又性急,不耐烦等火候。”锺书说:“为什么就该你做菜呢?你退了,能休吗?”
  说实话,我做的菜他们从未嫌过,只要是我做的,他们总叫好。这回,我且一心一意做一顿好饭,叫他们出乎意外。一面又想,我准把什么都烧坏了,或许我做得好,他们都不能准时回来。因为——因为事情往往是别扭的,总和希望或想象的不一样。
  我做的饭真不错,不该做得那么好。我当然失望的很,也着急得很。阿圆叫我别等她,我怎能不等呢。我直等到将近下午四点阿圆才回家,只她一人。她回家脱下皮鞋,换上拖鞋,显然走了不少路,很累了,自己倒水喝。我的心直往下沉。
  我热了些肉汤让阿圆先垫垫饥,自己也喝了两口。
  我觉得更像绑架案了,只是没敢说,因为阿圆从不糊涂。我重新热了做好的饭,两人食而不知其味地把午饭、晚饭并作一顿吃。
  我疑疑惑惑地问:“办多长的手续呀?带多少行李呢?”
  阿圆说:“洗换的衣服带两件,日用的东西那边客栈里都有,有了钱就行,要什么都有。”她约略把她记下的罗罗嗦嗦事告诉我,我不甚经心地听着。
  阿圆一再对我说:“娘,不要愁,有我呢。咱们明天就能见到爸爸了。”
  我无奈说:“我怕爸爸要急坏了——他居然也知道打个电话。也多亏是你接的。我哪里记得清。我现在出门,路都不认识了,车也不会乘了,十足的饭桶了。”【批注8.以“饭桶”自嘲,确有人到老年的淡淡悲凉,但她自顾不暇仍担心丈夫。我突然想到一句话:人生,有时一抹清淡,更能历久弥香。】
  阿圆缩着脖子做了个鬼脸说:“妈妈这只饭桶里,只有几颗米粒儿一勺汤。”我给她说得笑了。她安慰我说:“反正不要紧,我把你安顿在客栈里,你不用认路,不用乘车。我只能来来往往,因为我得上课。”
  阿圆细细地看她的笔记本。我收拾了一个小小的手提包,也理出所有的存单,现款留给阿圆。
  他拿出印好的一纸警告,一纸规则。
  警告是紅牌黑字,字很大。
  (一)顺着驿道走,没有路的地方,别走。
  (二)看不见的地方,别去。
  (三)不知道的事情,别问。
  规则是白纸黑字,也是大字。
  (一)太阳落到前舱,立即回客栈。驿道荒僻,晚间大门上闩后,敲门也不开。
  (二)每个客栈,都可以休息、方便,进餐,勿错过。
  (三)下船后退回原客栈。
  掌柜的发给我们各人一个圆牌,上有号码,北面叫我们按上指印,一面郑重叮嘱,出入总带着牌儿,守规则,勿忘警告,尤其是第三条,因为最难管的是嘴巴。
  客栈里正为我们开饭,叫我们吃了饭再上路。我心上纳闷,尤其是那第三条警告叫人纳闷。不知道的事多着呢,为什么不能问?问了又怎么样?【批注9.“我”一句句打趣的反问,颇有些不服的意味,“我”想弄清这一切,关于所爱之人的一切。】
  我用手指点红牌上的第三条故意用肯定的口气向掌柜的说:“不能用一个问字,不能打一个问号。”我这样说,应该不算问。可是掌柜的瞪着眼警告说:“你这话已经在边缘上了,小心!”我忙说:“谢谢,知道了。”
  阿圆悄悄地把我的手捏了一捏,也是警告的意思。饭后我从小提包里找出一枚别针,别在衣袖上,我往常叫自己记住什么事,就在衣袖上别一枚别针,很有提醒的作用。【批注10.“悄悄地”“捏”写出阿圆提醒“我”的情状,也表现出她对母亲的关心。这枚提醒的别针,既是人到老年的標志,也是让阿圆放心自己的提醒,同样是不让自己给锺书“拖后腿”的思念。】
  柜台的那一侧,有两扇大门。只开着一扇,那就是客栈的前门。前门朝北开。我们走出前门,顿觉换了一个天地。【批注11.此处作者设置了悬念,从此,我们仨的生活又进入了另一片天地,那是古驿道上,我们仨的失散,幸福美满的家庭笔记戛然而止了。】
  【尾批】
  我们仨的生活是简单中很丰富,温暖中很幸福的。我看见,“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我听见,“我”愁叹“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我感到,我们仨之间一切都是相互的,一切都是紧紧相连的。
  或许,我们读这个片段有些读不懂,以为这仅仅是个普通家庭,家庭里父母很年轻,孩子很活泼,谁能想到这对打闹父女,父亲(钱锺书)已经八十四岁,女儿(阿圆)已经五十七岁,而“我”(母亲杨绛)在著此书回忆时已经九十二岁。
  或许,从这个片段中我们有些读不懂,以为这仅仅是个不太真实的“我”的梦境,谁又能体会到杨绛先生写下“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的沉痛,为什么她不是思念丈夫和女儿,而是思念“我们仨”呢?因为她失去了人生最好的庇护所——家庭。
  (荐评人:深圳市新安中学林佳宜,指导老师:黄英)
其他文献
我居住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离国会大厦一英里半偏北的方向,在这里乘出租车有时候只需等待两分钟。可有的时候,在你满怀希望不停地向空中招手长达20多分钟,一辆盼望已久的出租车却从你的面前一下子冲了过去,就是不停。无奈之下,我只能徒步前往火车站。这里打车很难,因此我的邻居们也和我一样很少打车。  其实司机也有诉不完的苦:工作时间长,收入少,税前年收入一般只有27060美元。除承受交通事故高危群体的心理压力外
我是明确拒绝过明磊的,而且不止一次。可是他还是铁了心地对我好。  虽说我们俩算是知根知底的故交,我8岁就认识了爱哭的他,但是现在都20多岁了,他还是对我“死缠烂打”。  有时候,我会不管三七二十一地丢给明磊一句:“三石兄弟,能不能麻烦您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别这么阴魂不散了行吗,姑娘我求你了!”  这多半是看到明磊把我租住的小屋收拾得一尘不染的时候,我脱口而出的话。我觉得够伤人了吧?可他仍然无动于衷,
无规律的神经痛  是怎么回事  我今年64岁,最近几年出现神经痛,每次发作的部位都不同,没有规律,工作繁忙时很少发作,多数时候是在闲时发作。服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片(即双氯灭痛)加复方氢氧化铝片(胃舒平)能很快缓解,如果不吃药就痛2~3天不等,或者更长时间。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陕西 游读者  游读者:  根据你的描述,可考虑为心理精神因素所致疼痛。长期的紧张压力或者工作生活的重大改变,亦可在身体的不
我考上醫科大学的那年,母亲送我一双筷子——一双脏兮兮的旧筷子。我问母亲:“为什么要送一双筷子给我呢,还这么脏!再说,我在学校食堂不用筷子的,用的是勺子。”母亲说:“我送你的这双筷子,不是给你吃饭用的。”  筷子不是吃饭用的?我坐在去省城的长途汽车上,拿出母亲塞在包里的筷子,想着母亲的话。筷子黑乎乎的,一头都烧焦了。这双筷子我是多么的熟悉啊,母亲就是用这双筷子支撑着这个家,她每天早上4点起床,用这双
1  艾米最近因为跟丢了一个原本快要谈成的大订单,很是郁闷。  起因是上周末,她从朋友那里得知了这位客户离婚的消息,就在微信上找人家聊天,想借此机会表示安慰和关心。结果还没说两句,就被对方拉黑了。  我问她都说了些什么,她很快回道:“其实也没什么,就是劝她不要为不值得的人伤心啊,遇到渣男,早离早解脱。”  “你怎么知道人家遇到渣男了?”我有点好奇。  “肯定是啊,这个年龄的女人闹离婚,除了老公出轨
有不少人经常来信质疑,说你去了德国及欧洲这么多的地方,钱哪来的·当然我自有一套穷游的省钱秘笈。我在这里要告诉大家的是,大部分德国景点其实是免费参观的。我在德国没见到超过10欧元的景点,也许某些博物馆有。柯尼希斯泰因小城附近山上有座德国数一数二的大城堡废墟,此城堡塔楼是可以上去的,内有干净的卫生间,参观此处景点同样免费。  而中国像样点的景点都是要收费的,进山进湖也都需要门票。欧洲人对进山进湖要门票
威尼斯,或许是这世界上最特别的城市之一。曾经一位名叫约翰·伯兰特的作者以这里为背景写了一本《天使坠落的城市》,真真假假的故事源头正是威尼斯的凤凰歌剧院。300年来,它三次被大火烧毁,又三次浴火重生,见证着威尼斯的兴衰历史。作者非常巧妙地借用威尼斯人的口,仿佛带着你在威尼斯的每条街道走了一遍,娓娓道来这座城市的历史荣光、文化遗产。  威尼斯的水路让人迷离,陆上的路更是曲曲折折。夏日傍晚的威尼斯依然热
吸毒成瘾,会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这其中,最着急的莫过于家属,他们希望吸毒的亲属能赶紧戒毒、重新做人。由于戒毒难度较大,他们就寻求一些所谓“快速、彻底”的戒毒方法。那么,这些方法经得起推敲吗?  脱毒率100%是否可信  西安读者金先生:  我在电视上看到一家戒毒机构的广告宣传,说到他们那里戒毒,脱毒率100%,心瘾戒断率98%,能让吸毒者重获新生。请问专家,真有机构能达到这样的戒
隋熙凤,中国白酒企业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的杰出代表。  自2007年就任黑龙江北大仓集团党委书记、总经理以来,她锐意改革,开拓进取,把一个濒临倒闭的企业,打造成黑龙江白酒行业的龙头企业,先后荣获“中华老字号”“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殊荣,并跻身黑龙江省非公有制企业纳税50强。以党建立引擎 找准方向发力点  非公企业党组织对于企业的发展,能够发挥着怎样的促进作用?作为北大仓
摘 要:本文对今年江苏高考作文作了几点评述,以求对今后的高中作文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考作文;异议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9-085-01     高考作文由于写作时限性强,写作氛围紧张,参与人数众多等特点,又加上写作高考作文的目的是考核,因此高考作文命题的要求就必须是严格的,坚持“基础性”、“实用性”、“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