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游戏中感悟人生

来源 :班主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s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堂班会课中,我设计了这样一节活动内容:打开电脑,在大屏幕上显示出了“16种受人欢迎的品行:正直、礼貌、诚实、守信、孝敬、宽容、节约、进取、合作、敬业、守时、慷慨、坦率、责任感、独立性、平等待人”;“14种不能容忍的不良品行:欺骗、浪费、自私、依赖、吝啬、霸道、懒惰、迷信、不守时、不负责任、不守信用、歧视他人、欺软怕硬、虐待动物”。我让学生把这30种品行端端正正地抄在作业本上。
  “同学们,这节班会课我们来做个人生游戏。”一听说做游戏,学生脸上露出了兴奋的表情。
  游戏一:
  让学生从16种优秀品行中选择3种抛弃掉,时间为3分钟。我告诫学生说,“你抛弃的这3种品行将永远离你而去,永远不会回到你的身上,请慎重选择。”
  这时所有学生的脸上都显示出郑重的神色。有些同学犹豫再三,划掉了又觉得舍不得,重新用橡皮擦掉,再做选择。我眼前的仲怀松同学划掉了“慷慨”,又重新改了回来,我问他为什么改掉,他说:“没了慷慨,我不是成小气鬼了吗?同学们会嘲笑我的,我会失去很多好朋友的。”3分钟到了,有些学生还没有完成看似简单的作业,在我的催促下,很勉强地划掉了3个,然后,我又告诉学生说:“在剩下的13种优秀品行中,你必须再选择4种抛弃掉。”游戏进行到这里,下面已经是一片埋怨声,我注意到,即使是平时很调皮、上进心不强的学生,脸上也是一片凝重之色,很严肃、很认真地斟酌、选择,好象一下笔就会永远失去这种优秀品行,显得那么的舍不得、难以决断。然后我又要求学生在剩下的9种品行中再次抛弃3种,最终只保留6种自己认为最珍贵的品行。游戏进行到这时,学生们的选择难度也越来越大,不少学生划掉了又改回来,反复掂量舍不得抛弃任何一种。
  第一阶段的游戏时间到了,在我再三催促下,有些没完成的同学胡乱划掉几个,算是完成了任务。
  游戏二:
  要求学生在14种不良品行中,依次选择3种、2种不良的品行。我一再提示学生:“同学们,你所选择的不良品行,将终生伴随着你。你一旦做出了选择,就意味着,你将成为一个那样的人,同学们可要认真对待。”
  舍弃困难,选取也同样困难,面对14种不良品行,每位学生都不愿意在任何一项上轻易划上钩号,还有不少学生用自己的书本遮挡起来,不愿意让其他同学看到自己选择了什么。
  游戏终于结束了,学生们都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然后我要求学生就本次活动写一点感悟和体会,在班上交流。
  王肖这样写道:“游戏一开始,我反反复复地读着这些词,企图从16种优良品行中找出几种不那么可贵的然后放弃它们,从14种不良品行中选择几种罪恶小点的然后选择它们,可惜我一种都找不到,选择是如此的难。可是我在实际行动中呢?我好羞愧……”
  王佳佳这样写道:“虽说是个小小的游戏,但却能让我感悟到世人总是在拥有时不加珍惜,失去了才知道它的可贵。这个游戏让我懂得珍惜,懂得了拥有的可贵。我一定要好好珍惜今天,把握明天,不要在失去时留下许多悔恨、惋惜和无奈。”
  我们班最调皮的朱强这样写道:“在做游戏时,我很严肃地划着。当我停留在每种优秀的品行上时,我都很犹豫,都舍不得,因为我不知道失去这些品行自己将变成什么样的人。此时,我才感受到过去并不在乎拥有这些品行,而真的要割舍,却是那么难,因为我现在切身感受到了这些品行的重要性;当选择坏品行时,我更是无从下手,这时我更觉得自己不能拥有它们,不能成为那样的人。这个活动会时刻提醒我,要做一个品行优秀的人,我想我会努力做到的。”
  是啊!一节短短的班会课,虽然没有老师滔滔不绝的长篇巨论,却让学生经历了一段复杂的情感历程,经受了一番思想、灵魂的激烈斗争,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掀起了波澜,促使他们去体验,去感悟,去思考……在这种体验中,他们会明白许许多多……这种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的教育充满了人情味,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能够走进他们的心灵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其他文献
他是天生侏儒,终生100厘米。  7岁那年,他看了一场钢琴音乐会,着迷到神魂颠倒,父亲就买来一架钢琴。他要别人抱着上下钢琴座,父亲又在钢琴上安装了一个特殊的辅助器来控制踏板,使他的脚容易牵动踏板。  他痴狂地练了5年。  13岁,他第一次演出时,先站在台前最接近观众的地方,站了足有3分钟。最后他笑问:“都看够了吧?”满场都会意地笑了,他才回位,演奏。  观众大惊,尔后掌声雷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要
期刊
早前,我在《扬子晚报》上读到一篇文章——《那杯菊花茶》,被文中一位日本友人的举动深深地触动了。文章说的是一位日本友人到作者家中喝茶聊天。令作者感到吃惊的是那位日本友人在喝完茶后把杯里剩下的菊花也一起喝掉了。作者原以为他特爱吃菊花,其实不然。他之所以这么做,一来是尊重主人,不想给朋友家留下垃圾给主人添加麻烦,二来也是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原来在日本,即使是这种高腐烂的垃圾每星期也只能定时倒两次,可这种
期刊
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某校的校长与教师带着低年级的孩子在海边游泳,柔软的沙滩、翻腾的浪花引得孩子们尽情地玩耍,高声地嬉闹。突然,校长发现一个小女孩在沙滩上正当众脱下短裤,赤裸着身子,用力地拧短裤上的水。校长惊呆了,急忙向小女孩跑过去,他想尽快制止小女孩的举动。可当他快到小女孩面前时,另一幕情景又使他停下了脚步。小女孩平静地把拧干的短裤穿上身,周围的孩子依然在嬉闹、玩耍,谁也没有注意小女孩的举动
期刊
一、初为人师,愈挫愈勇    九六年,因为在高中时的勤奋努力,以及在大学里的优秀表现,我有幸回到母校教书。初次任教,就受到领导的重用,让我接任高一年级唯一一个文科班的班主任。当时的我,初生牛犊不怕虎,激情满怀,一心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连想都没有想就一口应承下来,却全然没有考虑到今后工作的艰辛和坎坷……  从教十五年来,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兼政治教师。做一个班主任不容易,做一个好班主任更不容易。因为
期刊
一名班主任,通常既承担着一个班级大大小小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同时也还承担着该班某一学科的教学任务。如何高效、出色地完成两个不同的任务是每一名班主任都必须直面的难题。在我看来,对两者之间如何平衡的探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好书的同时还要育好人。经过多年的班级管理及教学实践,我总结出以下一些工作方法来处理二者的关系,归纳为“分、演、化、范”四字诀,仅供同行参考。    “分”:当分则分,不分则乱 
期刊
天空中的雪,如果有一个“核心”,可以凝聚成一个冰雹。  地面上的雪,如果有一个“核心”,可以滚成一个大雪球。  对于一个班级,它也需要有自己的“核心”来“倡导”班风学风建设。并且一个班级的良性、持续发展,需要的不只是一个而是多个“核心”,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的精神状态、班级主流的学习生活态度,等等,这些方面都需要有各自的凝聚原动力——他(她)应该是班级某种学习方式或生活方式的“首倡者”(第一个这样做
期刊
王蕊,一个漂亮的高二女生,学习成绩优秀,性格内向,生性高傲,平时不愿与大家多交流,待人总是冷冰冰的,同学关系一般,做事比较倔强,她认准的事,三头牛都拉不回。最近她的同桌因为一件小事批评了她,她就一直闹情绪,不愿理睬同桌,并且在其他同学面前说了同桌一大堆没有事实根据的坏话,弄得同学们对她都没有好感,她感到在班内非常孤立,因此不愿到学校来上学了。到今天为止已经两天没来上课了,班主任老师和家长都很着急,
期刊
2006年9月,我中途接手了一个班。这个班的现状是:很散,班级的凝聚力不强: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上课没人举手发言;任课老师对这个班很头疼,经常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意见不一致。突出的表现是:有一次学校举行运动会,其他班的学生都争着报名,这个班几乎没有人报名。接手班级后,我深入学生中间了解情况,只问一个问题:谈谈你对班级管理的看法。结束后,我把学生的看法进行了分类和统计,情况如下:  通过深入了解,班级
期刊
作为班主任,每当我们送走一届学生时心里总会感到非常的轻松,欢乐也罢,怨诽也好,那根因为他们而好长时间都紧绷着的弦终于可以“松懈松懈”了。可是当短短的两个月假期弹指挥去,回过头来接新一届学生时我们心里总会犯“怵”:这又是一个折磨人的“轮回”,又得一番斗智斗勇的煎熬。这或许是当下大多数班主任心头挥之不去的精神负担。也正因为如此很多老师都坚“辞”班主任,乐得一身轻松,于是不少学校都苦于班主任“资源稀缺”
期刊
有人说班主任工作和授课之间有冲突,因为如果人的精力是一桶水的话,多给了班主任工作,就会“早”了授课。曾听说一个担任班主任的历史老师,在讲到陈胜吴广起义时,联系班里工作:“有的同学不服从管理,顶撞老师,你以为你是陈胜吴广吗?”接下来,他把教案一扔,训斥起班里的“陈胜吴广”。下课铃响,班里的“陈胜吴广”更多了,因为他的授课任务没完成就得拖堂,学生很反感。也曾见到有个担任班主任的数学老师,一到开主题班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