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贝利斯古典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

来源 :教育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bolb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贝利斯是19世纪德国著名的古典教育家。本文基于西贝利斯本人关于古典教育的论述,并结合相关学者关于西贝利斯古典教育思想的考察,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对其在古典教育方面的贡献展开讨论:在理论方面,西贝利斯提出古典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阅读古希腊古罗马经典作家的作品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唯一途径,于此过程中古典教育有益于促进学生求真、求善、求美,而这些皆建立在学生终生对古典作品的研读基础之上;在实践方面,主要包括从文本层面阐释古典和从实践层面运用古典。在此基础上,研究总结出西贝利斯古典教育思想所具有的三
其他文献
20世纪30年代,李廉方主持开封城厢小学及民众教育实验区,除小学教育外,民众教育也是实验的重要内容。实验区由河南省教育厅直接领导,实验事业悉划归社会教育,李廉方始终参与
期刊
中国文化精神是中国教育民族性的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教育的百年历史,是中国教育发生根本变革和飞速发展的历史,是改造旧教育、建设新教育的历史。中国教育在这百年
《教育规划纲要》实施十年来,为全面提升党建工作水平,教育系统采取了着力构建学习型党组织、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全面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有
朱熹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学集大成者、理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一生都致力于著书立说,教书育人,其临近晚年所编著的《小学》一书更是在日后成为封建社会孩童的教科书。朱熹
外国语学社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的我党第一所培养革命干部的外国语学校,实行外语教育和马列主义教育、革命理论与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办学方针,探索新型的半工半读的学习方
教育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认知是新时代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前提。梳理近代以来不同时代使命下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认知的变迁,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当下的问题。
俞樾任河南学政期间,因科场命题“割裂经义”而遭御史曹登庸参劾,受到革职处罚。当代诸多文献认为,俞樾命拟的试题为“君夫人阳货欲”“王速出令反”与“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
元丰改制后宋代中央学官迁转可分为两个层级,正、录、谕、博士为一层级,此层级学官主要在学官内部迁转,并形成了固定的迁转模式。说明此层级学官经历教学实践历练,职业化强。
20世纪初,为应对日益严峻的乡村教育危机,美国教育专家和州政府提出了关闭乡村单间学校、建立合并学校的改革方案。这个方案遭到乡民的质疑和抵制,原因是它与乡镇自治和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