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皮生长因子在全肠外营养过程中调节小肠对谷氨酰胺的利用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用大鼠全肠外营养(TPN)模型,观察TPN过程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对肠道利用谷氨酰胺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标准TPN可导致血浆及各组织脏器谷氨酰胺浓度明显下降;而TPN过程中同时加用EGF可防止肠道谷氨酰胺水平下降,同时还发现EGF可提高肠道对谷氨酰胺的摄取率。提示对长期采用TPN支持的病人,同时应用EGF可作为一项保护肠粘膜的措施。

其他文献
分离SD大鼠肝细胞,负载荧光钙指示剂Fura-2/AM后以无钙Hanks液悬浮,分别加入以下试剂:1.二甲亚砜。2.环孢素(CsA)1mg/L。3.CsA10mg/L。4.CsA10mg/L,山莨菪碱10mg/L。5.CsA10mg/L,山莨菪碱40mg/L。测定肝细胞内游离钙发现CsA可增加肝细胞内游离钙,为剂量依赖性。山莨菪碱可部分拮抗CsA引起的升钙作用。
通过对大鼠缺血后残肝再生过程中肝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发现丹参组和对照组肝细胞超微结构增生性变化较缺血组明显,且前二者肝细胞超微结构损害轻、恢复快。结果说明丹参能保护缺血残肝细胞以促进肝再生。
实验犬在体外循环下,阻断升主动脉,使心脏缺血120',同时阻断左前降支,顺行灌注冷停搏液,每20分钟一次。实验分为:冠状静脉窦不加压组(对照组),加压2kPa组和加压4kPa组。开放升主动脉及左前降支后,辅助循环40分钟,停机,不用正性心力药物,观察60分钟。在同一心脏前负荷下,测量心排量(CO),与转流前CO对比,见CO恢复%在2kPa组及4kPa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结束时,
期刊
期刊
离体大鼠工作心模拟体外循环低温缺血停搏120分钟,复灌工作30分钟,观察高钾(16mmol/L),腺苷(Ado)+高钾及Ado+常钾(5.9mmol/L)心肌保护液对诱导停搏、复灌后心功能恢复,心肌超微结构等方面的作用。结果显示:Ado常钾组诱导停搏最快,次为Ado高钾组。复灌后,含Ado两组冠状血管阻力较低,冠脉流量及心功能恢复值明显高于高钾组,细胞超微结构损害轻。实验表明:Ado常钾心肌保护液
上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多肽类物质,它有抑制体细胞分泌胃酸,增加胃粘膜的血流量,促进受损的胃粘膜细胞再生的作用。实验证实:一定剂量的EGF经皮下给药有保护胃粘膜的作用。而直接的灌注并无这种保护作用。因此给药途径是十分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推测其原因,应激时交感神经的兴奋,引起消化系统的内脏血管收缩,粘膜的血流量减少,胃的缺血缺氧是导致粘膜损伤的重要原因,EGF因为增加了胃粘膜的血流量;增强了胃粘膜细胞抵抗
期刊
通过检测阻塞性黄疸患者的红细胞C3b受体酵母菌花环率(RC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酵母菌花环率(RICR),并观察精氨酸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阻塞性黄疸时红细胞免疫功能受损,而精氨酸能改善其红细胞免疫功能。因此,精氨酸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应用于临床,对阻塞性黄疸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增强及其抗感染能力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意义。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4033例(A组)和剖腹胆囊切除3000例(B组)疗效进行比较。A、B两组术前伴随疾病和腹部手术史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住院天数、输液天数、恢复工作时间显著短于B组(P<0.01)。A组手术中、手术后、并存病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显著低于B组(P<0.01)。结果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在适应证、手术操作、并存病、术后恢复、降低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优于剖腹胆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