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生长因子对应激性溃疡的保护作用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panda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多肽类物质,它有抑制体细胞分泌胃酸,增加胃粘膜的血流量,促进受损的胃粘膜细胞再生的作用。实验证实:一定剂量的EGF经皮下给药有保护胃粘膜的作用。而直接的灌注并无这种保护作用。因此给药途径是十分重要的决定因素之一。推测其原因,应激时交感神经的兴奋,引起消化系统的内脏血管收缩,粘膜的血流量减少,胃的缺血缺氧是导致粘膜损伤的重要原因,EGF因为增加了胃粘膜的血流量;增强了胃粘膜细胞抵抗胃酸的侵蚀能力;而根据胃酸分泌量与胃泌素血浓度同步下降的现象,可以认为其抑制胃酸的作用是通过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而致的。EGF作为预防应激性溃疡的药物,在临床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期刊
用改良的Nakagawa法从正常人尿、草酸钙结石病人尿及草酸钙结石中提取并纯化出肾钙素(Nephrocalcın, NC)。尿NC分子量(MW)17700,草酸钙结石中NC为16400。双向电泳结果表明,NC的等电点(PI)范围4.5~6.5。这说明NC是一组分子量接近而等电点不同物质的集合体,且结石病人尿NC分子结构的差别比正常人大。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结石病人尿NC和结石NC都缺少γ-羧基谷氨酸
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SV)后溃疡复发率高的原因:①迷走神经的解剖变异;②手术操作困难。均可导致胃底、体神经的分支切断不完全。针对该原因我们设计一改进HSV,1990年9月起实验研究,采用HRP神经逆行追踪等方法证明设计手术切断胃底、体迷走神经支配完全,胃窦 "鸦爪" 支迷走神经保留完好。
对四组大鼠假手术、50%脾切除、75%脾切除和全脾切除后2、4和6周,腹腔注射绵羊红细胞,检测初级免疫应答的血清溶血素含量(OD值)、T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2受体(IL-2R)细胞。结果说明,脾切除(含75%脾切)可减弱机体初级免疫应答,影响T细胞亚群,损害体液和细胞免疫。保留50%脾脏可保留全部脾脏功能。
分离SD大鼠肝细胞,负载荧光钙指示剂Fura-2/AM后以无钙Hanks液悬浮,分别加入以下试剂:1.二甲亚砜。2.环孢素(CsA)1mg/L。3.CsA10mg/L。4.CsA10mg/L,山莨菪碱10mg/L。5.CsA10mg/L,山莨菪碱40mg/L。测定肝细胞内游离钙发现CsA可增加肝细胞内游离钙,为剂量依赖性。山莨菪碱可部分拮抗CsA引起的升钙作用。
通过对大鼠缺血后残肝再生过程中肝细胞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发现丹参组和对照组肝细胞超微结构增生性变化较缺血组明显,且前二者肝细胞超微结构损害轻、恢复快。结果说明丹参能保护缺血残肝细胞以促进肝再生。
实验犬在体外循环下,阻断升主动脉,使心脏缺血120',同时阻断左前降支,顺行灌注冷停搏液,每20分钟一次。实验分为:冠状静脉窦不加压组(对照组),加压2kPa组和加压4kPa组。开放升主动脉及左前降支后,辅助循环40分钟,停机,不用正性心力药物,观察60分钟。在同一心脏前负荷下,测量心排量(CO),与转流前CO对比,见CO恢复%在2kPa组及4kPa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实验结束时,
期刊
期刊
离体大鼠工作心模拟体外循环低温缺血停搏120分钟,复灌工作30分钟,观察高钾(16mmol/L),腺苷(Ado)+高钾及Ado+常钾(5.9mmol/L)心肌保护液对诱导停搏、复灌后心功能恢复,心肌超微结构等方面的作用。结果显示:Ado常钾组诱导停搏最快,次为Ado高钾组。复灌后,含Ado两组冠状血管阻力较低,冠脉流量及心功能恢复值明显高于高钾组,细胞超微结构损害轻。实验表明:Ado常钾心肌保护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