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味正宗铁观音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baoq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安溪人制作铁观音的历史差不多已有300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一代代安溪茶人摸索出了最合适、最能体现安溪铁观音特色的制作工艺。但近20年来,安溪人为了开拓市场,不断改变制作工艺,创造出许多新口味,却也越来越偏离传统。时至今日,面临诸多市场压力与挑战的安溪人渐渐回味过来,开始重新踏上回归正统、追寻古早味的道路。
  “正味”情结
  2001年,随着清香型铁观音的热销和空调做青技术的普及,“拖酸茶”渐渐占据了铁观音消费的主流。“拖酸茶的出现,是为了迎合消费者求新求异的消费心理。”国家一级评茶师李宗垣说。“拖酸茶工艺的关键在于控制发酵程度。摇青二遍后,青叶摊放到次日上午打青(炒青),叫‘正作’(正味);如果拖到下午三四点炒,青叶由暗绿转为青绿,酸味出现,叫‘回青’;如果再拖到晚上8点炒,青叶的青绿色、酸味变得更明显,叫‘消青’;拖到深夜12点乃至凌晨,青叶接近干枯,叶尾翘起,青味浓重,这叫‘拖补酸’。”
  多年前,德峰茶业董事长王辉荣在开拓山西太原的第一家连锁茶叶店时,做了一个在当时算是蛮大胆的尝试:他在那些受邀来店内试茶的重点客户面前,力推使用传统工艺制作的正味铁观音。“那个时候,国内市场上流行的是消青以及拖酸的铁观音茶。特别是在北方等传统绿茶销售区,采用这类工艺制作的铁观音最受欢迎。”王辉荣回忆道。尽管制作这类消青以及拖酸的铁观音其实比用传统工艺制作正味铁观音要轻松容易许多,但前者在当时的山西及北方市场上却能卖出远比后者高出许多的价格。
  不过,王辉荣并不打算按照那时的普遍行情来办事,他将消青以及拖酸的铁观音价格下调,而把正味铁观音的价格提升。在他心中,有一个朴素的念头,“既然制作正味铁观音的工艺要更复杂、成本更高,那价格上自然就该高于那些消青以及拖酸的铁观音。”而且,他也始终认为,只有采用传统工艺制作的安溪铁观音,才是真正的好茶。王辉荣想要将这些客户的观念扭转过来,让他们懂得什么样的茶才称得上是“一泡好的安溪铁观音”。
  “扭转这些人的观念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一开始的时候,他们基本上都不相信我的话。但好茶自己会说话,我将几种茶一起泡出来,让他们一遍遍地试喝,我在一旁讲解如何分辨茶品的好坏、优劣。”王辉荣说。慢慢地,这些客户都喜欢上了正味铁观音,再也不愿意喝那些消青以及拖酸的铁观音,也认可了王辉荣这个人和他的茶行,并向身边的朋友推荐。就这样,王辉荣凭借自己的坚持与信念,迅速在山西打开了市场。
  安溪人的“古早味”
  而在王辉荣的家乡,铁观音的发源地、距离太原1800多公里的安溪县,当地人早已将喝茶视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对于铁观音的味道,有着同样的执着。
  “安溪铁观音传承发展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一代代安溪茶人摸索出了最合适、最能体现安溪铁观音特色的制作工艺。长期以来,安溪人所喝的都是用传统工艺制作出的铁观音,他们将这种味道称为‘古早味’。”王辉荣说,在安溪,当地人基本上只喝按照传统工艺制作的“古早味”铁观音,以及在传统工艺上稍作改变的“正味”铁观音,也就是如今按照国家标准划分的浓香型铁观音和(正味)清香型铁观音。
  王辉荣拿出两只盖碗,分别冲泡了拖酸茶和传统正味的清香型铁观音。揭盖闻香,拖酸茶青味、酸味明显,正味茶香气优雅,兰花香显:看汤色,拖酸茶清绿,正味茶浅金黄明亮;尝滋味,拖酸茶青酸清爽,正味茶醇厚甘滑,“音韵”显;看叶底,拖酸茶翠绿,带有青叶的青香,正味茶,绿叶红镶边,香气淡雅。“这两种茶的价格,显而易见。但是,几年前,消费者普遍认为拖酸茶才是好茶。”他从两只盖碗里各拈出两枚叶底,进行对比。“像这样的叶片,几乎没什么发酵,与绿茶相当接近,所以很容易就被原本喝绿茶的人所接受,而且他们认为越绿越好。喝多了,对胃肯定有刺激。”他指着拖酸茶的叶底说。“传统的铁观音是乌龙茶,是半发酵的,就必然有红边。曾有一段时间,有些茶农为了追求汤色好看,把红边都筛去了,而红边恰恰是兰花香的主要来源之一。”
  “走得再远,还是要回来的。”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茶配套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胡家法说。近年来,安溪铁观音口味回归正味、回归古早味已是大势所趋。国家一级评茶师李宗垣回忆说,2007年以前,茶王赛评出的茶王都是清一色的清香型铁观音,而在2007年的秋茶茶王赛上,浓香型铁观音首次获得了茶王。此后的茶王赛上,清香与浓香各占鳌头。“浓香型铁观音的发酵度较高,并运用传统烘焙方法,香气有花果香、栗香,滋味醇厚,茶性温和,能暖胃养胃。”
  并不是所有铁观音都能叫“安溪”
  “安溪铁观音,应是在安溪本地种植并采用安溪传统工艺制作出来的才算。这样的安溪铁观音,有着鲜明的‘观音韵’,这也是安溪以外所产铁观音无法具备的。”安溪县茶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林清杰在他的办公室里,一边为我们一行人泡茶,一边说。
  在林清杰看来,安溪做为铁观音的发源地,名气太大,所以不论铁观音有了什么传闻,最终都是由安溪来承担。实际上,在安溪政府的引导下,本就注重传统的安溪人早已放弃了急功近利的做法,不再只是迎合市场,而是认真做茶,来引领市场的消费趋势。
  如今在安溪的茶商、茶农中,做消青或是拖酸铁观音的越来越少,大部分都在向传统工艺回归。可问题在于铁观音目前并非只有安溪出产,安溪之外的其他铁观音产区,为了迎合低端市场且本身制作工艺不到位,依然在大量生产工艺相对简单、制作成本较低的消青以及拖酸铁观音等。于是,不明真相的外界就将这笔糊涂账算在了安溪头上,说是安溪铁观音有问题。
  林清杰告诉我们:“时至今日,真正的安溪铁观音依然是拥有极高品质的茶品,也并不是所有铁观音都能被冠以‘安溪’两字的。”
其他文献
她是一名作家,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一部《茶人三部曲》展示了杭州一个茶叶世家三代茶人的命运悲欢,透视出中国人对茶的人文精神与民族精神。  她是一名茶文化学者,20年前曾受邀担任央视第一部茶文化专题片《话说茶文化》的总撰稿人;这一次,她又受邀成为最新一部央视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的总撰稿人。  她是一名茶文化教育工作者,2008年她自主原创的大型舞台剧《中国茶谣》,成功登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舞台
期刊
“书藏古今记茶事,港通天下飘茶香。”这是宁波籍著名音乐家周大风新近创作的茶歌《明州仙茗》中的歌词,道出了以海上茶路为代表的宁波茶文化丰厚的底蕴。  宁波作为“海上茶路”启航地,自史籍最早记载的公元805年中国向日本输出茶叶、茶籽以后,历时1200余年,一直为中国茶叶、茶具出口主要港口,时间之早、历史之长、数量之多、影响之大,均为中国之最。甬为茶港、中国茶港名副其实。  海上茶路起航地  宁波自古以
期刊
茉莉花,素洁、清雅,象征着爱情和友谊。茉莉谐音“莫离”,“送君茉莉,请君莫离”讲述的就是依依不舍的情愫。  本期“老茶师记忆”为茶友们讲述的就是一位与茉莉花茶打了半辈子交道的长者,他用48年的坚持,将“莫离”两个字诠释得淋漓尽致。别人眼中一杯普通的茉莉花茶,却是他兢兢业业为之付出半生的事业。  父辈的传承  七月的福州,暑热难耐,却也正是茉莉花满城飘香的季节。“每年的7月中旬到9月中旬的花才最好。
期刊
在陆羽诞辰纪念活动期间,湖州茶企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茶企、当地的茶协会等都有以义工的身份参与其中,默默为茶会提供茶品、茶席等物资乃至行车的接待。一系列的大型活动,必然关联一系列的变数,而浙江的茶企则充分体现了“茶人是一家”的理念,向世界茶人展示了不一样的精神面貌。记者遇到安吉第一滴水茶馆的馆主钱群英,两个月前在湖州长兴举办的第八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上,她也是以义工的身份负责
期刊
“中国茶史上有三次的历史高峰:第一次是唐代,以陆羽和大唐贡茶为标志,是在浙江;第二次,以北苑贡茶,蔡襄为标志,在福建;第三次,以西湖龙井为代表的明清茶高峰,也是在浙江。当代茶文化的高峰在茶都杭州,也是牢牢地被浙江‘抓’在手里。”  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经国务院、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并成功举办了浙江杭州、湖南常德、云南昆明、韩国汉城、浙江杭州、广东广州的六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把中国茶
期刊
在中国,茶有着多重属性,它是饮品、是商品、也是一种文化产品。千年来,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从未缺席过,每一个细微的时间刻度上,都有茶的参与,相伴而生的茶文化也如矿质般在历史的原野中累聚,并因各茶产区自然与历史条件的差异,而形成一座座“品位”不一的“矿藏”。  作为中国重点产茶大省之一的浙江,无疑坐拥一座茶文化的“富矿”:国际上,西湖龙井几乎是中国绿茶的代名词;湖州是《茶经》问世之地,也是大唐贡茶的主产
期刊
初夏的宁波,梅雨才刚刚开始。  雨点轻轻敲打车窗,一路随我们前往宁波市区70多公里外的宁海香山广德禅寺。抵达时,已是华灯初上。  这座始建于明初的古刹,经过重新整修,焕然一新。在灯光的映照下,更显雄伟庄严。庭前摆放着几盆枝干虬曲的柏树,给禅院平添了许多禅意,亦使人联想到著名的禅门公案“庭前柏子树”。  春茶香,禅意浓。佛教文化苑里,十余方茶席次第摆开。席上,一件插花,一幅字画,一碟茶点,皆是布席者
期刊
2008年,我曾前往浙江湖州寻访顾渚紫笋及茶圣陆羽的踪迹,居住于湖州的大茶兄给了我很多帮助。在他的茶室里,我们一同品饮安吉白茶祖的茶。此茶鲜美异常,清甜温润,回甘良久,如玉色般的芽叶浸于越窑青瓷碗内,极美!怀念至今。  每一年,我们都会交换自己喜欢的茶品。每每收到他的茶,先一眼看到纸袋上那一手漂亮而俊逸的字体,心中已然喜悦,便觉自己寄与的茶品,未免粗砺。每年这样的分享,没有间断。  成都的夏夜,取
期刊
温暖的红色、褐色似乎在事茶的炉具、瀹茶器里占了主要色调,但其实也有例外,比如南丰泥炉。想古时夏日,山中有竹有溪,溪边有茶亭,茶亭旁又有专事煮水的一阁小亭,梳着发髻的茶童燃起柴火,轻轻盖上一层榄炭,慢摇蒲扇,青烟从屋檐下飘出,幽寂的山间便有了带着松脂香的烟火气息。这气息里的炉膛逐渐温热直至炽热,令周遭的空气也增加了热度。而这小炉看上去却清凉如故,毫无燥热感。何故?原来这是一只外形六棱、每一个棱面上印
期刊
展会外景  年度茶业盛事——第十五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2014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简称广州茶博会)将于11月20-24日继续在广州琶洲广交会展馆C区盛大举行。本届展会将全新升级,进一步彰显“全球茶业第一展”的龙头地位,中国乃至全球茶市“风向标”和“温度计”的效应不断加强。  据悉,本届规模进一步扩大,由上届的50,000平方米扩展到70,000平方米,有上千家中外优质企业参展,展品更加丰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