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茶博会再度升级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j1987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展会外景
  年度茶业盛事——第十五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2014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简称广州茶博会)将于11月20-24日继续在广州琶洲广交会展馆C区盛大举行。本届展会将全新升级,进一步彰显“全球茶业第一展”的龙头地位,中国乃至全球茶市“风向标”和“温度计”的效应不断加强。
  据悉,本届规模进一步扩大,由上届的50,000平方米扩展到70,000平方米,有上千家中外优质企业参展,展品更加丰富,囊括了6大茶类数千品种,还有各地的紫砂、陶瓷、石、木、玉等各式茶具、茶家具、茶机械等等,涵盖生产、加工、包装、流通、营销、消费等整个涉茶行业。
  展会布局进一步优化,在广交会展馆C区分设中华品牌馆、国际名茶馆、经典普洱馆、茶具文化馆等七大专业展馆,方便专业观众及市民参观采购。展会的规模化、品牌化、专业化、国际化日益凸显,引领行业。
  展会的各项活动一如既往的精彩,除全国名优茶质量竞赛、中国精品茶具金羊奖、广东茶艺师职业技能大赛等三大行业赛事之外,还将举办多种形式的茶业论坛、国际茶人名家文化讲座、茶文化书画展、图片展、品牌推介与新品发布、万人品茶等,将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注重行业导向、商贸成效、文化交流和市民参与。
  展会更加注重专业观众,专业观众日将由上届的一天,增加为20,21日两天。尽管离展会开幕还有5个月的时间,但从大会组委会传来的消息令人振奋,“茶业第一展”的良好经济效益和品牌示范效应使展位预订火爆,目前仅余少量展位,前来咨询参展的企业络绎不绝,大会正在不断甄选优质展商。随着展会的一步步临近,又将呈现与以往相似的展位供不应求的局面。
  展会多年来一直是行业龙头
  11月20~24日,全球茶界的年度压轴大戏,将在广州琶洲世界一流的广交会展馆拉开帷幕。目前展会正紧锣密鼓的筹备之中,关于展会还有更多更精彩剧情,记者将不断为您一一揭开。
其他文献
水是湖州的灵魂。无处不在的水,不仅诗意地命名、定义了这座城市,也慷慨地赋予了它灵性。于是,柔软的水便以各种可能的形态参与到人们的生活中来,除了如叶脉般纵横交错的水网之外,还在于稻田、渔船、丝坊、茶碗,当然,还有文人笔下的翰墨丹青诗文。  精茗蕴香,借水而发。茶是水最蕴藉唯美的表达。陆羽就像一枚茶叶,在湖城浸泡出了芳馥隽永的传奇人生,也为后世筑起了一座伟丽的精神殿堂。湖州成就了陆羽,陆羽也成就了湖州
期刊
她是一名作家,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一部《茶人三部曲》展示了杭州一个茶叶世家三代茶人的命运悲欢,透视出中国人对茶的人文精神与民族精神。  她是一名茶文化学者,20年前曾受邀担任央视第一部茶文化专题片《话说茶文化》的总撰稿人;这一次,她又受邀成为最新一部央视纪录片《茶,一片树叶的故事》的总撰稿人。  她是一名茶文化教育工作者,2008年她自主原创的大型舞台剧《中国茶谣》,成功登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舞台
期刊
“书藏古今记茶事,港通天下飘茶香。”这是宁波籍著名音乐家周大风新近创作的茶歌《明州仙茗》中的歌词,道出了以海上茶路为代表的宁波茶文化丰厚的底蕴。  宁波作为“海上茶路”启航地,自史籍最早记载的公元805年中国向日本输出茶叶、茶籽以后,历时1200余年,一直为中国茶叶、茶具出口主要港口,时间之早、历史之长、数量之多、影响之大,均为中国之最。甬为茶港、中国茶港名副其实。  海上茶路起航地  宁波自古以
期刊
茉莉花,素洁、清雅,象征着爱情和友谊。茉莉谐音“莫离”,“送君茉莉,请君莫离”讲述的就是依依不舍的情愫。  本期“老茶师记忆”为茶友们讲述的就是一位与茉莉花茶打了半辈子交道的长者,他用48年的坚持,将“莫离”两个字诠释得淋漓尽致。别人眼中一杯普通的茉莉花茶,却是他兢兢业业为之付出半生的事业。  父辈的传承  七月的福州,暑热难耐,却也正是茉莉花满城飘香的季节。“每年的7月中旬到9月中旬的花才最好。
期刊
在陆羽诞辰纪念活动期间,湖州茶企在活动中的表现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茶企、当地的茶协会等都有以义工的身份参与其中,默默为茶会提供茶品、茶席等物资乃至行车的接待。一系列的大型活动,必然关联一系列的变数,而浙江的茶企则充分体现了“茶人是一家”的理念,向世界茶人展示了不一样的精神面貌。记者遇到安吉第一滴水茶馆的馆主钱群英,两个月前在湖州长兴举办的第八届世界禅茶文化交流大会上,她也是以义工的身份负责
期刊
“中国茶史上有三次的历史高峰:第一次是唐代,以陆羽和大唐贡茶为标志,是在浙江;第二次,以北苑贡茶,蔡襄为标志,在福建;第三次,以西湖龙井为代表的明清茶高峰,也是在浙江。当代茶文化的高峰在茶都杭州,也是牢牢地被浙江‘抓’在手里。”  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经国务院、民政部正式批准成立,并成功举办了浙江杭州、湖南常德、云南昆明、韩国汉城、浙江杭州、广东广州的六届国际茶文化研讨会,把中国茶
期刊
在中国,茶有着多重属性,它是饮品、是商品、也是一种文化产品。千年来,茶在中国人的生活中从未缺席过,每一个细微的时间刻度上,都有茶的参与,相伴而生的茶文化也如矿质般在历史的原野中累聚,并因各茶产区自然与历史条件的差异,而形成一座座“品位”不一的“矿藏”。  作为中国重点产茶大省之一的浙江,无疑坐拥一座茶文化的“富矿”:国际上,西湖龙井几乎是中国绿茶的代名词;湖州是《茶经》问世之地,也是大唐贡茶的主产
期刊
初夏的宁波,梅雨才刚刚开始。  雨点轻轻敲打车窗,一路随我们前往宁波市区70多公里外的宁海香山广德禅寺。抵达时,已是华灯初上。  这座始建于明初的古刹,经过重新整修,焕然一新。在灯光的映照下,更显雄伟庄严。庭前摆放着几盆枝干虬曲的柏树,给禅院平添了许多禅意,亦使人联想到著名的禅门公案“庭前柏子树”。  春茶香,禅意浓。佛教文化苑里,十余方茶席次第摆开。席上,一件插花,一幅字画,一碟茶点,皆是布席者
期刊
2008年,我曾前往浙江湖州寻访顾渚紫笋及茶圣陆羽的踪迹,居住于湖州的大茶兄给了我很多帮助。在他的茶室里,我们一同品饮安吉白茶祖的茶。此茶鲜美异常,清甜温润,回甘良久,如玉色般的芽叶浸于越窑青瓷碗内,极美!怀念至今。  每一年,我们都会交换自己喜欢的茶品。每每收到他的茶,先一眼看到纸袋上那一手漂亮而俊逸的字体,心中已然喜悦,便觉自己寄与的茶品,未免粗砺。每年这样的分享,没有间断。  成都的夏夜,取
期刊
温暖的红色、褐色似乎在事茶的炉具、瀹茶器里占了主要色调,但其实也有例外,比如南丰泥炉。想古时夏日,山中有竹有溪,溪边有茶亭,茶亭旁又有专事煮水的一阁小亭,梳着发髻的茶童燃起柴火,轻轻盖上一层榄炭,慢摇蒲扇,青烟从屋檐下飘出,幽寂的山间便有了带着松脂香的烟火气息。这气息里的炉膛逐渐温热直至炽热,令周遭的空气也增加了热度。而这小炉看上去却清凉如故,毫无燥热感。何故?原来这是一只外形六棱、每一个棱面上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