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创新策略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gming8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为目标,以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特点,以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为主导的模式进行。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新的学习模式,要注重学生3种能力的提高:一是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合作能力;三是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使学生的这些能力得以提高,笔者认为应从5个方面入手。
  
  1 明确实验教学目标,从教学方法的转变入手
  
  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要全面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方面。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要转变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就是活动与探究。它要求教师在教材实验基础上,首先要进行创新设计,包括教具的改进设计、实验层次的安排、问题的设置及解决的方法等。这种设计目的是要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发挥主体作用,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例如在讲解“焦耳定律”内容时,焦耳定律演示器的演示效果很好,但原来教法是教师必须先把它的原理解释清楚,然后做两个实验:1)通过电流相同时,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大小成正比;2)导体电阻相同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现在笔者把课堂设计做了如下改进,就能更好地把学生吸引到实验中来:1)先给学生一段时间观察焦耳定律演示器,然后分组讨论,各组选代表发言,对正确组给予表扬、鼓励;2)出示2个实验目的,让学生自己针对演示器上的3块电阻丝设计出2个不同电路图;3)让学生到讲台上按正确的电路图进行演示。这样转变了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交流设计能力得到培养。
  
  2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
  
  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不管学生个性差异如何,形象、主动的实验可以引起浓厚兴趣和探索欲望,使学生自己观察和动手操作。如在教学“连通器”这节课时,每个学生桌上都放了一个由软胶管连起来的2根直玻璃管,先引导他们观察其特征,指导他们概括得出连通器的概念,再让学生联想在生活和自然界中哪些东西的特征和连通器相似,从而说明为什么要研究连通器。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而且他们感到生活中确实需要连通器,使学生主动、积极探索以获得新知。
  
  3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要从培养学生自信入手
  
  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应采取以下几种方式:一是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二是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三是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四是给学生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把握。
  一次,笔者在教学“光的直线传播”时,一位学生玩世不恭地拿出激光手电,红红的一束光在室内闪动。笔者正想制止,他却大胆地问道:“老师,这束红光是不是红外线?为什么与手电筒发出的光不一样?”由此,笔者表扬了他善于观察,并告诉学生这红光并非红外线,红外线是不可见光,这是由激光器发射出来的一束激光,同时说明了激光的特点。课后,笔者鼓励学生查阅关于激光和红外线应用的书籍。这个学生还建议笔者这种玩具激光手电作为光源进行实验,笔者采纳了他的建议,在教学“光的反射定律”时,就让每组准备了一个这样的手电,一小平面镜,改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共同探究反射现象,归纳反射规律。这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还使学生体验了主动参与和亲身实验的快乐。
  
  4 引导学生做好探究性实验,要从培养学生勤思入手
  
  新教材增加了不少探究性实验,这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会深入思考问题,并为解决问题提出猜想和设计方案。
  例如在教学“探究浮力大小”时,笔者课前要求学生去猜想,并说明猜想的理由,同时要求小组设计出检验猜想正确与否的实验方案。通过深入思考,学生在课上积极参与,有的小组猜想浮力大小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有的猜想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有的猜想可能与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有的猜想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等等。同时都说明猜想的理由,制订验证的实验方案,并且小组按方案在课上进行实验。然后通过交流讨论,归纳出正确的结论。课后写出探究性的实验报告。这样既使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5 为保证实验教学顺利开展,要从补充器材入手
  
  实验室是学生实验操作的重要场所,除按教材要求配备仪器和器材,同时应该设法多收集学生的小制作,小发明等,以满足实验教学的需要。只有这样,实验室才能真正成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探究性和创造性的地方。
  总之,教师只有不断改进物理教学模式,更新教育观念,实施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才能更好地在新课程改革下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西葛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 将生态学方法用于网络学习环境的研究,在分析网络学习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阐明网络学习生态环境的内涵及构成要素,以期为网络学习环境的深入研究抛砖引玉。  关键词 网络学习生态环境;生态系统;学习资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21-0109-02  Study on Connot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E-Learni
从社会和人的发展看,21世纪需要的是会学习的人。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终身教育的需要。但是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独立意识尚未完全发展,因而主体意识淡薄,主体作用于客观的能力差。这就要求教师用发展的眼光认识和促进将来社会大舞台上的独立个体的发展,要在课堂活动中彻底改变教师主宰一切的现象和做法,使课堂真正成为共同发现知识的自由
中考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是所有考生、家长和毕业班教师关心的话题。分析近几年河北省的中考试题,对照河北省数学考试说明,在命题方向上,没有太多的起伏;从形式上看,没有大的变化,只是更加灵活;从内容上看,对重要知识点的考查主要放在对概念、性质的理解与运用上,通过现实生活来体验数学的妙趣,关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考查。近3年的中考题相当关注数学知识的运用。针对河北省中考试题特点,笔者认为中考数学复习要分
语文学科一朝一夕都不能脱离人文性,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心灵的袒露,每一篇文章或多或少都会引起读者的共鸣。在教学中,教师就是和学生一起走进人类的精神家园,走进痴情的作者,走进跳跃的心灵,一起用心灵去撞击心灵,用真情去感悟真情,用爱拥抱美丽的生活。所以,在教学中师生在不断地创造着享有幸福和自由的资格,同时也沐浴在幸福和自由的世界里。    1 学高为师,语文教师要成为杂家    博古通今、博闻强识是语文
1、运用语言和想象放松.通过想象,训练思维"游逛",如"蓝天白云下,我坐在平坦的绿茵草地上"、"我舒适地泡在浴缸里,听着优美的轻音乐",在短时间内放松、休息,恢复精力,让自己
摘 要:本文分析了DEH的保护和危急遮断系统,解释了超速保护系统、危急遮断系统的定义,对广大读者有参考意义。  关键词:DEH;保护;危急遮断  在大型汽轮机中,某些参数严重超标有可能酿成设备损坏,甚至毁机事故,为此,大型汽轮机都设有严密的保护措施。一般大型机组都设有保护和危急遮断系统。由于机组超速的危害最大,因此除了超速兼有超速保护和危急遮断多重保护外,其余重要参数的严重超标,都通过危急遮断系统
学生打手机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几乎随处可见。手机普及率的提高也带来不少新的问题,在职业学校尤其突出,中职生究竟该不该使用手机?下面就这一问题进行细致的分析。    1 学生如何获得手机    通过调查显示,学生获得手机的途径主要有两种。1)亲人赠送。有的家长因为在外地经商或因工作关系需经常出差,为了方便与孩子联系主动给孩子配了手机;有的家长因为经不住孩子的纠缠或是得到孩子的保证后才给买的;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以房养老成为走出“未富先老”困境的新思路之一,而借鉴国外成熟的以房养老模式的政策试点却显得举步维艰。本文旨在探析国内以房养老遭遇困境的深
摘 要:本文从全文检索定义出发,主要介绍全文检索的相关技术,例如,汉语分词技术、倒排索引等,以及介绍全文检索的检索语言,文章最后就全文检索的几种实现方法和系统衡量指标加以阐释。  关键词:全文检索;倒排索引;汉语分词  1全文检索相关概念  全文检索是当前主流的自然语言检索形式,是关键词检索技术的主要用途,几乎成了自然语言检索的同义词。所谓全文检索,是指直接以全文本信息作为主要处理对象,并根据数据
兴趣是知识的入门。著名教育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课堂上,将相关知识巧妙地融于幽默教学中,含而不露地引发学生的联想,出神入化地推动知识的领悟,能够获得非比寻常的功效。笔者认为在教學中应注重从3方面来激发学生兴趣。    1 通过导入吸引住学生    中国有句古话“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说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愿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