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小蚕丝,一条致富路!

来源 :老区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首过去100年的风雨历程,可以说,这100年是我们党披荆斩棘、开拓进取的100年,是风雨兼程、成就辉煌的100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全面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开展脱贫攻坚以来,数百万扶贫干部倾力奉献、苦干实干,同贫困群众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将最美的年华无私奉献给了脱贫事业,涌现出许多感人肺腑的先进事迹。
  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脱贫,靠的是大力发动贫困群众脱贫主体作用,激发其内生動力;靠的是坚决改变贫困群众“等靠要”的思想,带动支持贫困群众探索创新脱贫致富的路子;靠的是让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的心热起来,发扬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让贫困群众实现用勤劳的双手改变自身的命运、改变家乡的面貌。
  上栗县是“中国爆竹之乡”,是我国鞭炮生产的发祥地,其传统特色产业就是花炮。但近几年来,出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上栗县很多花炮企业不得不退出这个传统行业。面对花炮产业转型带来的诸多压力,鸡冠山乡党委、政府解放思想,广开门路,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号召在外的乡贤回乡创业,以实际行动助力家乡产业转型。
  黄世界,今年42岁,是上栗县鸡冠山鸡冠村人。黄世界在广东打拼20多年,在广东东莞创办了自己的企业,专门生产塑胶和五金产品。黄世界的爱人出生在一个养蚕之乡——广西来宾市大唐镇。黄世界非常清楚,上栗土地肥沃,气候宜人,以丘陵山地为主,也非常适合种植桑树,是一个养蚕的好地方。
  于是,2018年下半年,黄世界响应家乡号召,带着资金和广西来宾的技术人员返乡创业,成立了上栗首家桑蚕企业——上栗县蚕丝宝种养专业合作社。
  变废为宝 花炮厂改成养蚕基地
  合作社成立后,“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黄世界迅速在各村发展桑蚕基地(即村级合作社),鼓励已退出花炮行业的老板,利用空置厂房再创一番事业,鼓励广大农户种桑养蚕。
  据悉,蚕宝宝的从孵化到结茧,生长期约12-15天,分为5个蚕龄阶段,每个蚕龄时间为3-4天不等,因为蚕宝宝刚出生,吃得少体质差,照顾不好成活率就会很低。因此,黄世界将一个废弃花炮企业改为幼蚕培育基地,按照1-3蚕龄阶段的蚕宝宝由合作社幼蚕基地培育,4-5蚕龄阶段的蚕宝宝身体粗硕,养殖容易但进食量大,这两个蚕龄阶段的蚕宝宝,黄世界全部分发给各村桑蚕基地养殖,待蚕宝宝吐丝结茧后,黄世界再按市场价全部回购。
  目前,短短两年不到,合作社已在当地多个乡镇发展村级桑蚕基地28家,种植桑树约2000亩,养殖蚕宝宝共计70张。28家桑蚕基地90%以上是由废弃花炮厂房改造而成,多数桑蚕基地负责人是原先的花炮从业人员,而种植桑树和采摘桑叶人员大多数是当地的贫困户。
  黄世界介绍,蚕种产于纸上,养蚕计量单位是张,一张蚕种约有7万只蚕宝宝。
  前景可观 蚕茧不愁销路
  周辉是上栗县鸡冠山乡恢柳村村民,是恢柳村桑蚕基地的负责人。几年前,周辉有一家自己的花炮生产基地。2019年上半年,已退出花炮行业的周辉创立这个桑蚕基地,将自己的花炮厂房改成了养蚕车间,同时租下约50亩土地种植桑树。在合作社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周辉首批试养了1张蚕种并获成功。
  今年6月8日,周辉正在养第六批蚕宝宝。在这一批中,周辉养了3张蚕种,其中1张蚕种的蚕宝宝长大吐丝后,可以产茧160-200斤。
  黄世界介绍,由于疫情,每斤蚕茧的价格从去年的25元降至15元。为鼓励大家养蚕,他自掏腰包每斤补贴3元。因此,今年蚕茧实际价格是每斤18元。除去桑叶采摘等成本外,基地养殖一张蚕种可获利1500元左右。按照周辉第六批养了3张蚕种计算,仅这一批蚕宝宝,周辉便可获得4500元利润。
  黄世界说,“一批蚕宝宝从幼虫到吐丝,只要12-15天时间,基地养殖周期非常短,蚕茧又不愁销路。”
  脱贫攻坚  贫困户获得实惠
  种桑养蚕不仅让原先的花炮从业人员找到了出路,也让很多贫困户获得实惠。以恢柳村桑蚕基地为例,除主人周辉夫妇以外,该基地长期聘请了1名员工,另外聘请了7-8名采摘桑叶的临时工。
  恢柳村第一书记钟扬斌介绍,采摘桑叶的员工里,有一名患有智力障碍的贫困户。该贫困户刚来采摘桑叶时,一天只能采摘10斤左右,经过一段时间的“练手”,目前这名贫困户每天可以采摘桑叶约100斤。按照基地每斤0.4元采摘费,外加村里对贫困户给予每斤0.4元的补贴,该贫困户每天可以赚到80元左右。
  在鸡冠山乡圳上村,贫困户刘建军也是养蚕队伍中的一员。刘建军告诉记者,他种植了6亩地的桑树,已养了第三批蚕宝宝——第一批,刘建军试养了0.5张蚕种;第二批,又试养了0.5张蚕种;第三批,刘建军扩大了养殖,养了1张蚕种。刘建军说,目前受疫情影响,蚕茧价格与往年低了很多,将来价格肯定要上调。“我正在谋划再多种一些桑树,只有桑叶充足,将来才能扩大养殖规模”。每次村“两委”、扶贫工作人员入户,他都说:“感谢国家的好政策,国家没有忘记我们,共产党没有忘记我们。感谢政府!”
  乡贤返乡创业 同样有发展空间
  据悉,上栗县鸡冠山乡总人口32000余人,有13个行政村,其中已有6个行政村有了桑蚕基地。前不久,为做大桑蚕产业,上栗县特意从高校请来教授,举办了为期半月的桑蚕种养培训班。
  对于养蚕给当地带来的四大好处,鸡冠山乡党委书记王均礼如数家珍:第一,能有效促进花炮行业转型,将废弃花炮厂房变废为宝,让花炮从业人员重新就业;第二,助力当地脱贫致富,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业,获得相应的收入;第三,种植桑树可有效解决耕地荒置问题;第四,养蚕是一种农耕文化,这个产业做大做强了,可以推进和挖掘文旅项目。“上栗山清水秀,各类资源丰富。乡贤返乡创业,同样有很好的发展空间,黄世界就是很好的示范。我们希望通过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乡贤回家创业。”王均礼说道。
  鸡冠山乡立足当地实际,以特色桑蚕产业为支撑,探索以“合作社+基地+农户”为模式的扶贫产业建设,一根小蚕丝,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拓宽了贫困群众的收入渠道,在增加就业岗位、带动贫困群众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简介:李桂明,信息日报驻萍乡记者;张星,上栗县鸡冠山乡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史慧芳
其他文献
查文龙是婺源县思口镇河山坦村委会黄坑组村民,2014年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2016年底成功摘帽脱贫。他家境贫寒,自幼丧父,母亲拉扯着他们姐弟三人长大,弟弟还有先天智力残疾。因要照顾老母亲以及智障的弟弟,查文龙一直到快五十岁才娶上村里一个无劳力、生活无法自理的傻姑娘,所幸生下了一个健康的女儿,但从此一家人生活也就更艰难了。可他没有向命运低头,硬是靠自己的画笔画出了一条脱贫之路。  过去,查文龙家是全
期刊
崇仁县1520平方公里土地就是一张脱贫攻坚的巨大答卷。  脚步走出经纬,汗水落地为墨。全县38万人,就是38万支笔,从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破题,上下同欲、凝心聚力,共同投身于这场十八大之后的“新时代大考”。  如今,每一個贫困家庭收入的“空格”已填上,每一个贫困村产业发展的难题已破解,每一个困扰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瓶颈已突破。2018年、2019年,崇仁县连续两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综合评价为“好”等次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实力的提升,留学生对于在我国攻读经济类学位的需求不断增大.国际金融课程作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留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内容较为枯燥,学习难度较大.
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合影留念时,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中间坐着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毛相林。  群山合围的下庄,是一个“锅底村”,以前外出只有一条绝壁上的羊肠小道。1997年,不信天不认命的毛相林,带领下庄人向大山和贫困宣战。历时7年,他们用最原始的方式,在悬崖绝壁上抠出了一条8公里长的“天路”。  毛相林不知道,在1997年的
王豪斌,曾是鄱阳县乐丰镇东风村的贫困户,虽然身有残疾,但是他没有向命运低头,在国家扶贫政策和扶贫干部的真心帮助下,用奋斗书写了精彩的人生。从意志消沉到养殖甲鱼带头人,从贫困到脱贫,他的奋进令所有人刮目相看。  说起他的故事,当地无人不知。面容帅气的王豪斌曾在福建厦门从事酒店管理工作,月收入三千多。然而2004年的那个夏天却成了他永恒的噩梦,王豪斌在泉州的一处工地被升降机压住脊椎导致瘫痪,高大的他却
期刊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中,习总书记常常引经据典,不断激活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其鲜活的当代价值与意义.其英译本在国外也引起了热烈反响.本文将习近平总书记用典分为四
她是人人称赞的大孝女,远嫁陕西回到娘家照顾父母;她是村里致富带头人,领办合作社联结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她是村党支部书记,团结带领乡亲们大步踏上乡村振兴之路。  她就是温善连,这名“90后”以尊老敬老的孝心、勤劳致富的信心、坚如磐石的决心,先后被评为兴国县“脱贫攻坚奋进奖”“最秀脱贫户”和江西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用孝心守护亲情  温善连今年31岁,出生在兴国县方太乡井口村一个贫困的独女户家庭,父亲
周末、节假日,是大家享受生活的时光,但在三清山枫林镇八磜村,奇兵农家乐的主人周泉彬却忙的闲不下来。与所有勤劳致富的贫困户一样,周泉彬在脱贫路上,不等不靠,用自己的坚韧与努力,靠着经营农家乐,单手托起了自己的致富梦。  周泉彬出生于1972年,年輕的时候曾是一名军人,因退伍后的一次意外,导致左手折断,造成肢体三级伤残,这一打击让他万念俱灰,也让他本不富裕的家庭变得雪上加霜。由于身体的残疾,周泉彬很难
期刊
2018年6月28日,以“长子情怀、忠诚担当、创新实干、奋斗自强”为表述语的新时代辽宁精神正式发布[1].新时代辽宁精神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辽宁的期望,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辽
2021年2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来自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的帅江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表彰。“我是土生土长的铜鼓人,我热爱脚下这片热土。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征程中,我愿意继续为之挥洒汗水、奉献智慧。”帅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