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h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人类面临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急遽转变,知识传播的速度和容量都在以几何数字递增。以多媒体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使得知识不再以单一的文本形式来传递,而是融入声音、图片、影像等多种媒体,知识内容的丰富与传递形式的多样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而且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引发一场世界范围的跨世纪教育改革和学习革命。
  
  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含义
  
  信息技术是指人类对数据、语言、文字、声音、图画和影像等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和检索的经验、知识及其手段、工具的总和。它的核心技术是3C(computer、communication、contents)。当今的时代是信息时代,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给许多领域带来革命性变革。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
  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整合是个新概念,要有新思路。整合中“整”这个语素,包含了调整、重整、整治、整改等丰富内涵。整合一词,鲜明地体现了改革的召唤,强调了改革的力度。整合昭示着这样的精神: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这两方面都要下一番大气力,经过一番整治,使它们在新的水平上结合成一个整体——全新的课程体系。整合的目的和意义不仅是为了发挥信息技术的工具功能,而且赋予新的教育意义,是要通过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变革,实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全方位的现代化,要突破传统教育的模式。整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学科的整合是指整合学科分割所造成的知识支离破碎的状态,把不同学科的内容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有机的组合,把知识与思维、理论与实际、感性与理性辩证统一起来。学科整合既有教育技术的整合,又有学科知识的整合。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要发挥不可替代功能,不摆花架子,要从实效出发,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要多发挥信息的独特不可替代的功能,如果有些教学内容用别的方法、甚至是比较原始的方法上效果更好,那就不必用机器摆花架子。教学内容、学校条件千差万别,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上也会各有不同。用不用,用什么样的教育技术,取决于是否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2 目前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教学改革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普遍反应整个教改并没有大的突破,主要问题在于,现有教改对教学理念、内容、手段、方法和模式等的改革不彻底,是在不触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的改良,未能对其实施“大手术”。
  2.1 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依然停留在精英教育的定位上;重视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培养,轻视能力、情感的培养,至今未能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走出,跨入素质教育;创新意识培养匮乏。
  2.2 教学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各类教材大同小异,没能超出既定模式,创新成为奢谈。
  2.3 教学手段
  各个学校添置不少设备,但设备的利用率不高,甚至有的被闲置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2.4 教学方法
  在教改中推出不少新的教学方法,但遗憾的是最终因为种种主、客观原因未能推而广之。
  2.5 教学模式
  深受前苏联学者教学模式(激发动机——复习旧课——讲授新课——运用巩固——检查效果)的影响,典型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运用。在21世纪信息时代,有必要运用信息技术参与教学改革,进行学科整合,促进教学改革。
  
  3 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的实施
  
  3.1 注意结合各门学科的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
  每位教师都应结合各自的学科特点,建构既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又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要求的新型教学模式。所以模式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将其简单化。但是若从最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考虑,则有两种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模式(也就是能够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即研究性学习模式(也叫探究性学习模式)和协作式学习模式(也叫合作式学习模式)。
  3.2 以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学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
  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相整合,是为了实现彻底改革传统教学结构与教育本质,促进大批创新人才成长的目标。因此,信息技术与课程相整合的过程绝不仅仅是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过程,它必将伴随教育、教学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运用建构主义理论作指导,对于我国教育界的现状特别有针对性——它所强调的“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对于我国传统教学结构与教学模式是极大的冲击。建构主义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伴随着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的日渐普及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可以说,没有信息技术就没有建构主义的“出头之日”,就没有今天的广泛影响,它可以对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整合提供最强有力的支持。
  3.3 高度重视各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
  没有丰富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就谈不上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和自主探索,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接收知识的状态就难以改变,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就落空。重视教学资源的建设,并非要求所有教师都去开发多媒体素材或课件,而是要求广大教师努力搜集、整理和充分利用因特网上的已有资源。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
  3.4 注意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
  使计算机既可作为辅助教学的工具,又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最理想的办法是将“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优势互补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这种理论正好能适应“既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要求。在运用这种理论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并要把这一观念牢牢地、自始至终地贯彻到课程整合的整个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之中。
  3.5 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进行整合
  为了推进我国教育的深化改革,必须明确认清教学过程的本质,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把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创建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结构(“学教并重”教学结构)。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这一中心来进行,不能把整合变成技术与教学的简单叠加,那是没有意义的。要求教师密切注意教学环境4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的地位与作用,看看通过自己将要进行的整合,能否使各个要素的地位与作用和传统教学过程相比发生某些改变,改变的程度有多大,哪些要素将会改变,哪些还没有,原因在哪里。只有紧紧围绕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得通过最终教学设计所建构的教学模式能较好地体现新型教学结构的要求,这样的整合才是有意义的。■
  (作者单位:吉林省公主岭市大岭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NT—proBNP在指导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门诊患者93例随机分为两组:症状指导组和NT—proBNP指导组,症状指导组治疗目标是NYHA心功能分级降至II级以
摘要 从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与手段说起,从科学教学、多媒体的利用,以及在数学阅读方面,谈一谈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看法。  关键词 小学数学;科学教学;多媒体;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1-0096-02  1 采用科学的教学法  教学方法是为教学服务的,不同的教学方法自然有不同的教学效果,这需要认真甄选。在方法中,教的方法固然重
摘 要 首先分析共享型校企合作的含义,其次指出它包含基本型、深化型以及发展型等三种主要合作模式。探讨共享型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具体方案,从四个方面分析建立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保障机制情况  关键词 共享型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合作办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33-0117-02  共享型校企合作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我国《国务院关
分校区教育管理具有特殊性,在运行机制、组织管理和心理教育等管理工作内容上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要求。对管理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对分校区教育管理工作进行一定改革与
目的:调查分析我院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腹外疝结扎术、乳腺肿物切除术和甲状腺次全切术的268例患
目的:总结分析米索前列醇片配伍利多卡因在绝经妇女取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绝经年限1—25年,置器年限10—33年,年龄46~72岁,要求取出宫内节育器的绝经期妇女200例,随机分为两组
多媒体技术受到英语教师的重视,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被频频使用。因此,对多媒体课件的研究也就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简要分析初中英语课堂使用多媒体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