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创新动力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in0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到来,可以说对学生或是对每一位教师来说都是一次全新的变革。从单纯的知识传递到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从接受式学习到发现式学习;从关注学习结果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方方面面都在促进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以前,我们总是感觉数学课堂气氛沉闷、枯燥;偶尔觉得学生的思维变得迟钝了。现在,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每一节课我们都为学生创设一个个激发学生兴趣的情境,诱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在情境之中搭设一个个拓展学生思维的舞台,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思维。现在的课堂变得宽松、自由;老师和学生之间变得民主、平等,使数学课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快乐殿堂。下面就我的教学工作谈谈我的体会。
  1.创设探索情境,满足发现欲望。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曾经反复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显然,这里的“再创造”是指发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因此,教师应深入挖掘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中的创新因素,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探索活动,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探索活动中,引发思维冲突,激起发现欲望。
  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创设了实际操作形式的探索活动。首先,我用钉子板出示了等底等高的、等底不等高的、等高不等底三组三角形,让学生用数方格的办法比较每组中两个三角形面积的大小,“发现”三角形的面积与它的底和高有关。然后让学生分小组用学具进行操作:比一比、剪一剪、拼一拼,并提出:“你能不能用转化的方法研究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操作中,充分利用各自不同的学具把三角形转化成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或把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这时,我又提出:“你能根据转化过程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由此顺利地“发现”了“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2. 激起学生探索的动力。
  在传统的教学中,学生学的内容大多是书本上现成的,是教师告诉他的,学生的任务就是接受这些现成的结论,记住这些事实,很少让孩子经历数学化的过程,那些原原本本的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很多条件混杂在一起的问题很少给学生,学生做的大多是重复的、反复操练的问题,忽视了“将现实恰当地模型化”这个真正的教学任务。
  建构主义学说认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对学生来说,获得数学知识,需要经历对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不是学生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的现成结论,而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具体地说,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渐渐形成自己的数学知识。
  3.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积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观察、实验、模拟、推断、计算、交流等活动的综合过程,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时,我用一些蓝色的国画染料着色的水给同学们演示了“体积=底面积×高”这一体积公式。演示完之后,引导同学们交流一下,在演示过程中,什么是变化的,什么是不变的。鼓励他们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思索,并在全班交流。同学们的答案很多:他们有的说颜色变化了,有的说高度变化了……;有的说仪器的形状没有变,有的说水的气味没有变,还有的说仪器的底面积没有变……我对他们的答案都给以肯定的答复。然后继续引导他们这些量中和体积有关系的量是什么?使他们认识到上面的量中,只有仪器的底面积和高与体积有关。从而总结出:在底面积一定时,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高度变大,体积也随着变大,高度变小,体积也随着变小。而且,它们变化的比值等于底面积,所以,在底面积一定时,高度和体积成正比例关系。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寻求规律的能力。养成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4.为学生体验成功创设条件。
  首先,对学生要予以成功的期待,因为教师对学生期待具有很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能激起学生潜在力量,激发向上的学习主动性。其次,创设使他们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进行分层教学,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练习,布置分层作业。再次,展示成功,让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成果得到展示的机会,营造享受成功的情境。
  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我们课堂教学改革的永恒追求,只有善于从旧思维的圈子中跳出来,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才能使课堂教学改革找到新的支点。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从可能性来看,任何正常的、有理智的人都有创造力,即潜在的创造力。也就是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所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创新意识并不是只有高层次的人才才具备,中层的、一般的建设者也具备。学生的创新潜能就好比一个矿藏,这个矿藏的矿产是很丰富的,它需要我们老师去勘探、发现和开
期刊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起着巩固与发展的作用。然而,在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改革的热潮中,作业成了一种点缀和摆设。形式单一,内容狭益,脱离学生生活是作业(特别是家作)的通病,教师往往“为布置作业而布置作业”,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作业”,作业成了学生与老师之间可有可无的一种教学环节存在。 随着年龄的增加,身心的发展,学生的确得树立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他们在纪律的约束下必须得接受集体的意见
期刊
【摘 要】教学是由教与学两个因素构成的,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的矛盾体。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作为一名已经有了一定教龄的老教师,必须在钻研好教材,备好课的基础上下大气力钻研学生,备好生。  当然,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决定了教学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悉心注意观察、研究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一些厌学表现,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希望为下一步纠正问题,增强学习效率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不仅体现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还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学生的生活阅历、道德情趣和审美标准,所以作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格塑造,因而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作文教学对人格教育的优势,让学生在写作中砥砺完善自己的人格。  【关键词】作文教学;塑
期刊
“三大步”励志教育在我校开展已有三年多的时间,现在正在我们校园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导师与学生合作共同书写成长册,一段时间下来我们感觉学生与老师们的关系更密切了,他们更加懂事了,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又找寻到了成长的快乐,看到了未来希望的曙光。下面我就从一个普通老师,一个励志教育见证者的角度来浅谈一下我对励志教育的认识。  “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
期刊
“过渡”一词很形象,从此岸到彼岸的过程就叫过渡。凡要过渡,必意味着事物的发展已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凡经由此岸顺利过渡到彼岸,事物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迈上一个新的平台,步入一块新的天地,并从此开始为下一次更高层次的飞跃作新的量的积累。高一年级新生所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关键时期,面临作一个如何从初中平稳过渡到高中的学习的关键时期。  1.生活上要克服“恋母(家)情结”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从“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兴起”、“锻炼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四个方面介绍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多媒体手段;网上资源  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倡导新理念、开拓新思路已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现代教育技术以其所具有的强大的表现力、交互性、灵便的受控性和直观性,走进了课堂,赢得了广大语文教师的青睐。现代教育技术的应
期刊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促使人们越来越重视非智力因素在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那么,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从广义上说,凡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统称为非智力因素。从狭义上来说,非智力因素主要指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个性等。初中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养成良好性格习惯的关键时期,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提升,显得尤其重要,语文教学,更是提升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主阵地。  1.巧用导
期刊
教师在台上“重点难点”讲得买力,学生只顾在台下龙门阵“摆”得火热,若抽他们起立单个答问,却又往往成了哑巴。这是常令老师头痛的现象。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和提升学生真正意义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笔者谈几点管见。  1.口语交际——时代需要是动力  以全球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对人们的言语交际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代化要求学生具有准确、敏捷、有效的口语交际能力”(张志公语)。交往活动是现代社会人
期刊
【摘 要】农村中学师德的建设是我国整体师德提高的重要一环。本文就农村中学教师师德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揭示和分析,并就提高农村中学师德建设的途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教育;农村中学;师德;提高  一直以来,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勤于奉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