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中学师德的建设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ly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村中学师德的建设是我国整体师德提高的重要一环。本文就农村中学教师师德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揭示和分析,并就提高农村中学师德建设的途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教育;农村中学;师德;提高
  一直以来,教师被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育者,是青少年成长的引路人。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一大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勤于奉献的教师不断涌现,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但,曾几何时,随着“范跑跑”“扬不管”等一些师德败坏的老师的出现,师德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成败在教师,教师的好坏在师德。农村中学在我国的整个教育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是农村的,所以常被“忽视”,但他是中学阶段的,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所以,农村中学师德的建设显得尤其重要,研究和探讨农村中学师德的问题,意义更为巨大。
  1.农村中学教师师德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农村中学的教师师德总体来说是好的,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物质横流、金钱权利至上的思想影响,部分老师的心理失衡了、迷惘了,随之而来的就是师德的“滑坡”,甚至坠落,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缺乏责任心和事业心。教师的待遇本就不高,面对许多“暴发户”、高收入的阶层,一些教师的思想受到了冲击,他们不再把教师看作是一种事业,而仅仅看作是一种谋生的工具,于是,他们不再默默奉献,不再像老黄牛一样耕耘,他们上班迟到、早退,不备课,不批改,工作时间打牌、下棋、玩游戏,更有甚者,以做生意为主,来学校只是生意之余的休息。教师本来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他不同于社会上的其他一切职业,他不但要传授知识还要育人,有人说,世上最危险的有两个职业,教师和医生,两者比较,教师更甚,因为医生医死的无非是一、二个人,而教师可能教死一群人。可见,面对教师这个职业,必须要更有责任心和事业心,如果教师马马虎虎,得过且过的对待自己的职业,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
  1.2 缺乏敬业精神和合作精神。有的教师明显缺乏敬业精神,没有充分将身心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探索与研究浅尝辄止,甚至没有。上课时,照本宣科,自己讲完就完事,教学方法刻板,毫无创新意识,平时不学习,不研究,更没有深入到学生中去,给教育事业带来了不良影响。
  另外,一些教师平时极少与同行对话交流,对其他老师的意见毫不理会。殊不知,教育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各科老师的通力合作,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但是这种不合作的做法,必定产生不良的后果。
  1.3 缺乏自我品德的修炼和师表的观念。师德是建立在个人品德修养之上的,没有良好的个人品德修养,就不会有高尚的师德,一些教师,平时没有注意自我品德的修炼,讲话粗鲁,仪表不整,行为不文明礼貌,给学生和社会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老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想品德的示范者,为人师表是教师的最高标志,是教师一个重要职能,没有师表,根本就谈不上师德,师德低下的那些教师,其内心就是没有师表观念。
  2.提高农村中学师德的途径
  首先,教师要自觉加强理论学习和自我反省,提高师德水平。
  2.1 端正对待师德的心态。“态度决定一切”。在“师德培训”的过程中就发现,一些教师一听到要进行师德学习,就立即生出反感的情绪,说什么:又搞形式,无实质性作用。如此心态,纵使怎样的组织学习,对这些人是毫无用处的。因此,关于师德的问题,首先是心态的问题,心态不端,效果毫无。要让这些教师端正心态,就要先做出一番深入浅出的思想动员,甚至要用“强硬”的措施让这些人“入门”。
  2.2 注意日常行为规范,做到“形神”兼备。师德不是高高在上的东西,它是体现在教师实实在在的日常行为规范里的,概括起来是体现在“形”和“神”两方面。形的方面,主要表现在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上。穿,要有时代感,年轻的尽量时尚,但注意分寸,中年的尽量成熟稳重,老年就尽量雍容华贵。现在的学生是很注意老师的穿着打扮的,他们会在背后对老师穿着打扮评头品足的。教师好的穿着打扮,是得到学生喜爱、尊敬的重要原因之一。试想,不受学生喜爱、尊敬的老师能教好学生吗?形是外在,神则是内在。老师的言行举止要文明礼貌、有修养风度。这就要求教师不讲粗言烂语,称呼同事要规范,不乱丢垃圾,东西摆放整齐,对工作热情饱满,认认真真。
  2.3 在对待“差生”中体现师德。教师对待好的学生,那是“无话可说”了,关键是对待所谓的“差生”、“问题学生”的时候如何体现师德,这是检验师德的重要标准。教师在对待“差生”、“问题学生”的时候,首先要有一颗“仁心”。“仁”是修养的最高境界,无“仁”则无一切,教师有了“仁”,就不会歧视任何一个学生,就会像父母一样爱每一个学生,有爱的教师,不会教不好学生。其次,教师要遵循“情、理、法”的模式教导学生,先要有情,然后讲理,情理结合,然后申明校规校纪法律法规,这样做,学生才会心服口服。
  2.4 在不断学习中提高师德。一个师德高尚的教师必定是一个不断学习和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人,过去说,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是这样说的: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要有一桶活水。活的水,就是常新、常有、源源不断的泉水。一个教师如果用来用去都是“那桶水”,那必定是一桶“臭水”,要想自己常有活的水,教师就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充实自己,并且,时代在不断进步,教师也要在不断的实践中加强自我学习和修炼,不断将师德发展到新的水平、新的境界。
  其次,加强外部环境建设,提高师德水平
  2.4.1 完善师德教育。要加强教育和培训,形式要灵活多样,要让教师乐于接受和参与。有效的师德教育有以下两点:一是从学校师德现状出发,开展针对性教育,尤其是对全体教师进行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努力提高师德的实效性;二是要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制度,把师德培养纳入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形成一个系统的体制。
  2.4.2 确实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党和政府是重视教育的,教师的待遇在近几年里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也相应得到了提高,但相比社会的发展,教师的总体待遇还是落后于时代的脚步,尤其是乡村中小学的教师,由于他们所处的地方经济发展落后,与发达地方教师相比,待遇是差了许多,于是,一些教师产生消极情绪就在所难免了。李桂林、陆健芬的事迹是极为感人的,但他们每人每月100元的工资,又是令人心酸的,感动中国推选委员阿来对此有这样的评价:乡村教育是重要的,但常常被忽略,乡村教师是伟大的,却不应被遗忘。
  2.4.3 完善师德的评价制度。要加强师德建设,还需要完善现有的教师评价体系。众所周知,现今的教师评价体系是“唯分至上”,谁教的的班级学生成绩好、升学率高,就是好老师,完成忽略了师德的内容,因此一些教师轻视师德的培养就成为了必然。完善教师评价体系,一是要加大师德考核所占的比重,二是要把师德师风作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三是积极鼓励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对师德师风状况进行监督和评议,全面提高师德师风水平。
  总之,农村中学的特殊性更体现了其师德建设的重要性,要使农村中学的师德建设得到较大的提高,必须高度重视,常抓不懈,必须有上级领导的指导和社会的支持,必须依靠广大的农村中学教师的团结努力。
  参考文献
  [1] 耿帅、王秀丽、闫景秋编著《教育热点问题之师德观察》——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5.
  收稿日期:2013-05-21
其他文献
近年来,素质教育越来越受到学校家长乃及整个社会的重视,素质教育的开展与否对中学生的思想培养、健康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现今的中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物质环境优越,在家个个是公子哥、大小姐,在生活自理和身心完善等方面与社会的期望还存在着一定得差距。多年来,家长与学校不遗余力的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在多方面关注学生的身心成长。  今天的中学生,就是明天的社会建设者。我们一直说,大学是个锻炼人
期刊
【摘 要】“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从可能性来看,任何正常的、有理智的人都有创造力,即潜在的创造力。也就是每个人都有创新的潜能。所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创新意识并不是只有高层次的人才才具备,中层的、一般的建设者也具备。学生的创新潜能就好比一个矿藏,这个矿藏的矿产是很丰富的,它需要我们老师去勘探、发现和开
期刊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续,起着巩固与发展的作用。然而,在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改革的热潮中,作业成了一种点缀和摆设。形式单一,内容狭益,脱离学生生活是作业(特别是家作)的通病,教师往往“为布置作业而布置作业”,学生“为完成任务而完成作业”,作业成了学生与老师之间可有可无的一种教学环节存在。 随着年龄的增加,身心的发展,学生的确得树立责任意识,形成良好的作业习惯。他们在纪律的约束下必须得接受集体的意见
期刊
【摘 要】教学是由教与学两个因素构成的,既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的矛盾体。因此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作为一名已经有了一定教龄的老教师,必须在钻研好教材,备好课的基础上下大气力钻研学生,备好生。  当然,教学的系统性和连续性决定了教学工作的艰巨性和复杂性,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悉心注意观察、研究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一些厌学表现,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希望为下一步纠正问题,增强学习效率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
期刊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形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它不仅体现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还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学生的生活阅历、道德情趣和审美标准,所以作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格塑造,因而我们要充分利用好作文教学对人格教育的优势,让学生在写作中砥砺完善自己的人格。  【关键词】作文教学;塑
期刊
“三大步”励志教育在我校开展已有三年多的时间,现在正在我们校园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导师与学生合作共同书写成长册,一段时间下来我们感觉学生与老师们的关系更密切了,他们更加懂事了,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又找寻到了成长的快乐,看到了未来希望的曙光。下面我就从一个普通老师,一个励志教育见证者的角度来浅谈一下我对励志教育的认识。  “励志教育”,是指运用心理学、成功学原理和自我效能理论,通
期刊
“过渡”一词很形象,从此岸到彼岸的过程就叫过渡。凡要过渡,必意味着事物的发展已处在一个关键时期,是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的关键时期。凡经由此岸顺利过渡到彼岸,事物将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迈上一个新的平台,步入一块新的天地,并从此开始为下一次更高层次的飞跃作新的量的积累。高一年级新生所面临的就是这样一个关键时期,面临作一个如何从初中平稳过渡到高中的学习的关键时期。  1.生活上要克服“恋母(家)情结”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从“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生兴起”、“锻炼学生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四个方面介绍了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多媒体手段;网上资源  在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倡导新理念、开拓新思路已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前提。现代教育技术以其所具有的强大的表现力、交互性、灵便的受控性和直观性,走进了课堂,赢得了广大语文教师的青睐。现代教育技术的应
期刊
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促使人们越来越重视非智力因素在人成长过程中的作用。那么,什么是非智力因素呢?从广义上说,凡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统称为非智力因素。从狭义上来说,非智力因素主要指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个性等。初中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养成良好性格习惯的关键时期,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提升,显得尤其重要,语文教学,更是提升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主阵地。  1.巧用导
期刊
教师在台上“重点难点”讲得买力,学生只顾在台下龙门阵“摆”得火热,若抽他们起立单个答问,却又往往成了哑巴。这是常令老师头痛的现象。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和提升学生真正意义的口语交际能力呢?笔者谈几点管见。  1.口语交际——时代需要是动力  以全球化、信息化为特征的现代社会,对人们的言语交际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现代化要求学生具有准确、敏捷、有效的口语交际能力”(张志公语)。交往活动是现代社会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