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提问艺术”之见解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npiaos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常说交流是一门艺术,“问”便是这种艺术的精髓.“问”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语言,“问”是我们探索真理道路上不可或缺的一把利器,一块敲门砖.恰当的“问”更是我们能否成功的关键.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尤为重要:好的提问能使学生开动大脑,探求问题的本源;提问不当则不仅无法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有的甚至会使思维的火花熄灭殆尽.精妙的提问是学生创新求异思维的催化剂,因此,我们教师一定要重视教学中的提问.
  
  一、提问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做到问有所思
  在教学中,提问应围绕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展开.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不是只靠教师的讲就能突破的,很多问题的理解需要学生自己的思考、领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把握好知识点,领会知识的妙处,进而灵活应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并以此展开灵活设问,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如教“函数的概念”一课时,可围绕重点和难点,设计这样一问:“函数是两个非空数集间的一个对应,请同学们设计一个生活中的函数,结合定义指出是怎样的一个对应.”这样一来,学生就有自己生活中的函数,比如“骑车上学,路程关于时间的函数”,某一时刻对应一个路程的数量,这就构成一个函数;同时对函数的定义的理解更加深刻、具体.继而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加深对函数定义的理解,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问要给予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做到问有所指
  教师对所提问题目标必须明确,不能含糊,务必使学生一看到问题就能知晓该问题正确的思考方向.同时对问题的深浅难易程度必须有恰当掌握,所提问题太深太难,会使学生觉得高不可攀,望而却步;所提问题太易太浅,則整个课堂都会被简单繁琐的问答所充塞,学生用不着动脑筋,随声附和,无法触及思维.因此,教师应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施以不同的教法,精心设置问题,促进学生思维.如在传授知识时,可从新旧知识联系点上进行提问.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知识,也可激发学生的思维,加强对新知识的理解,可谓一石二鸟.如教“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我们可以给出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函数,及一元二次不等式,要求学生求出方程的解,并作出函数的图象,结合它们的关系想办法得到不等式的解集.这样学生既复习了一元二次方程与一元二次函数,又能够理解不等式的解法的理论基础;既学习了新的知识,又加强了知识的网络化和系统化,极大地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三、提问要打破定势,做到新颖灵活
  由于数学学科本身的抽象性与复杂性,这无形中就要求教师的提问方式要做到形式多样,新颖灵活,力戒单一和简单地重复.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这样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也能够灵活多样地变换思维,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层次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如教“函数的单调性”一课时,让学生先了解函数单调性的基本概念,当学生迷茫在概念中繁杂的数量关系时,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静下心来,想象自己站在阶梯的平台上.接着提问,怎么知道自己是在向上走还是在向下走呢?其实只要向前走一步,当两个脚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就知道了.这个一前一后,一高一低与我们定义中的数量有什么关系呢?想想并结合函数的定义很快就明白其中的奥妙,定义的理解自然水到渠成了.
  
  四、提问要有层次性,做到层层深入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探求的过程,一个逐渐由已知步入未知的过程,高中数学的教学同样如此.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的时候有逐层递进的过程,立足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建立数学体系,设计提问的引入,学生自然对问题清晰明了,有一定感性和理性的理解;再根据我们新知识的要求设计需要辅助理解的问题,来规范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最后才真正地将提问涉及新知识的内容,这样既体现了问题的探求过程,又加深了学生对知识迁移的理解与把握.
  
  五、提问要及时反馈,做到双边互动
  教与学是一个和谐的统一体,更是体现教师与学生平等人格尊严的过程,答后评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信息反馈的重要环节.在答后评语中,教师应多正面鼓励,保护学生思考和答问的积极性.批评、指责、讥讽这些消极的方式只会挫伤学生参与的热情,甚至会对学生的独立人格造成极大的伤害.因此,要把激励原则贯穿到答后评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允许和鼓励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要强调学生理解的一致性,不要强调标准答案的唯一性.发现学生思维的悖谬,不能简单地否定,而应正面引导,“不怕胡说,只怕不说”.多想办法找出其闪光点,变换角度,帮助他们修正错误.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不是望梅止渴太遥远,也不是海市蜃楼太虚幻,而是近在咫尺的真切,是艰难求索后的愉悦,是苦尽甘来的丰收.
  “提问”是每一位教师要谙习的必修课,然而,要恰当的提问,要能问出学生的思维,能问出学生的智慧火花,真正“问”出一位名师,却需要艰辛的努力和不懈的追求!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其他文献
英语是一种历史悠久、词汇丰富、词义纷繁、使用灵活且搭配能力极强、为人所乐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要学好英语,就不能逃避在英语词汇的浩瀚大海中游泳。美国著名作家和教育家C Ron Hubber先生的教育学理论认为,影响理解和应用的最重要因素是词汇,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加强词汇教学尤为重要。我在教学实践中认识到,词汇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通过构词法教学扩大学生的词汇量    1.派生法  掌握常用的
未来的世界是现代化、科学化的世界,而未来的科学是数学化的科学.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数学给予人们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能力,这种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收集信息、归纳类比、直觉判断、逻辑推理、建立模型和精确计算.这些能力的培养,将使人终身受益.数学是物理、化学、天文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基础,数学为他们提供了丰富的语言与研究工具
初中生物主要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的,也为学生将来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打基础。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当前中学生物教师进行生物教学时也要有相应的观念转变。一、 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1. 举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让学生了解生物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此激发学生的愉悦心情,触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
摘 要:近年来,在我国司法机关调查审理刑事诉讼案件过程中,侵害犯罪嫌疑入合法权利的恶性案件时有发生,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破坏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权威性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法律体系中,律师辩护行为是犯罪嫌疑人寻求司法救济和维护刑事诉讼当事人与司法机关权利平衡的重要手段,也是维护刑事诉讼案件调查审理过程依法公正的重要保障。本文结合现阶段我国司法界在审理刑事诉讼案件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为了配合黑龙江流域规划和水产资源的开发以及制订发展渔业的远景规划,黑龙江综合考察队渔业小队在1957-1958两年内,在黑龙江流域的我国境内进行了两年野外调查工作。1957年的
职高学生基础薄弱,许多学生对作文都是谈“虎”色变。即便部分学生文笔流畅,但表达时也常常会偏离主旨;虽有个别构思新颖别致的,但动手写来却又总叫人大失所望。针对上述问题,本人在教学中因地制宜,对症下药,终于使学生大面积开始喜欢作文,还涌现出了一批才思敏捷、文笔流畅的“高手”。下面我把自己所做的尝试和努力提出来和各位同行共勉。    一、以大量欣赏同龄人习作为激发点,逐渐提高写作能力    同龄人佳作由
对牛栏江-滇池补水工程中岩基内动水、涌水量大的部位采用高浓度水玻璃和水泥混合浆液进行灌浆堵漏处理,指出了生产试验时的孔位布置、钻孔以及灌浆方式,而经压水试验、固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