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留守”的苦与乐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zhou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暑假,“小候鸟”们满怀希望地来到陌生的城市与久别的父母相聚,但由于人生地不熟和家长工作忙,他们面临着再次空巢和亲情疏离的窘境。于是,他们在城市里“二次留守”,只能聚集在一起,度过与父母久别重逢但又相对无言的时光。
  他们有的调皮,整日与同伴嘻打疯闹;有的安静,沉默得只愿缩在角落自言自语。他们孤单,把一个篮球玩到破烂不堪;他们自立,因为一年到头主要靠自己照顾自己。他们是被称为“小候鸟”的留守儿童。
  庞大的进城务工人员带来了同样庞大的随迁子女群体,许多城市都设立了专门的外来务工子弟学校,还有许多未满入学年龄的幼儿和假期进城与父母短暂相聚的“小候鸟”。
  他们的父母因为家境之困背井离乡进城打工,他们只能在暑期的时候从老家来找寻父母——每年的暑运,无论烈日炎炎的中午还是人流稀少的凌晨,只要你去火车站、汽车站,就会发现,那时的列车已经成了“托运儿童、邮寄老人”的专用车,那些被称为“小候鸟”的孩子们成群结队地来到大城市。
  暑期,对于大多数的孩子而言意味着放松和欢乐。而到了“小候鸟”的身上,主题却变成了寂寞和孤独——或因为工作繁忙疏于照管,或因为分隔两地聚少离多疏于交流,对于这些留守孩子而言,父母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而周遭陌生的环境让他们选择与孤独寂寞为邻,开始了“二次留守”。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样的“二次留守”更加残酷——与父母那么近,却在心灵上那么远。
  相聚一刻为何难享天伦之乐?也许,他们缺课外书、缺电脑,想要零食,想要一个新书包……其实他们最需要的,只是寻常的天伦之乐,每天来自父母的一声呵护。
  做父母的何尝不想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但他们为了生存,他们背井离乡,骨肉分离,每天为家计忙碌辗转如陀螺。对子女认真呵护的最大障碍来自于客观限制——闲暇的时光是非常奢侈的。而这样的生长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其实,他们在闲暇下来的时候也会思考一下,但结果往往是无奈。
  无论是媒体报道还是记者观察、采访,都会发现这些孩子们的状态从“留守”变成了“二次留守”。造成留守儿童二次留守的原因有三:一是父母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再加上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和外界隔绝,使孩子丧失了交友环境;二是留守儿童个性比较内向,不自信,没法适应城市生活;三是长期和父母疏离,产生了隔膜,而这是在短短的暑假内无法解决的。
  这样的困局,该如何破解呢?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度的改革。首先要彻底打破城乡二元制结构,使户籍制度不再成为隔离城乡的桎悎;其次,彻底打破社会对农民工的不平等待遇,真正实现“同工同酬”,真正体现“多劳多得,少老少得”的分配原则。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两个问题要彻底解决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其他文献
从2004年始,每年的10月初,北京红领巾公园都会成为双胞胎的海洋。从刚出满月的小宝宝,到已过耄耋之年的孪生兄弟,一对对一样长相、一样服装的孪生兄弟、孪生姐妹和龙凤胎手拉手走进公园,参加在这里举行的双胞胎聚会。双胞胎们虽然彼此并不认识,但同样的“双胞胎”身份却能使他们和他们的父母很快找到共同的话题。  2013年10月3日,在第十届北京双胞胎文化节上,来自全国的上百对双胞胎齐聚一堂,他们走红毯、比
期刊
说起双胞胎总能引起大家诸多的兴趣:一模一样的相貌,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用着一模一样的生活用具,多么有趣的家庭组合,他们的生活和普通宝宝的家庭有什么不同?本刊编辑部的故事,带你探访报社员工陈女士的幸福双生子生活,看看大北和小北的成长日记。  大北小北出生时相差一斤三两,差别很大,母亲陈燕英说:“我觉得她们应该是异卵双胞胎。从医学上看,小北出生时体重偏轻,从出生开始,小北就偏瘦,姐姐比较标准,可以明显
期刊
也许你跟我一样,每每看到孪生兄弟或姊妹经过时,也许想起这样的一则故事:一位妈妈给孩子洗澡,一个一个地洗。洗第二个的时候,他抗议:“给我洗两次了,也不给他洗!”即是双胞胎,那么他们时颦时笑,时庄时叫,你根本分辨不清谁是谁。  吴国群的母亲说,两兄弟长得极像,有时候先抱出去的是哪个,她也能弄混。“连衣服都没穿,光不溜的,还真不好认。”旁人说,“要是以后他们娶的媳妇也对他们分不清,还要你去替她们分呀。”
期刊
异卵双胞胎两类。同卵双胞胎指两个胎儿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异卵双胞胎是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在人类社会,全世界双胞胎平均出生率为1∶89。能够一次拥有两个宝宝,是许多想当妈妈的人梦寐以求的福气。双胞胎,因为样貌几乎一样,两人相对就像照镜子,但是这对双胞胎有些不一样。  2007年6月2日,本刊编辑部传来喜讯——本刊副社长陈茂贵的妻子诞下一对双胞胎,这对双胞胎的到来无疑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幸福和快乐
期刊
我今天的讲题是《我们怎样教汉语》。人们普遍认为汉语难学,所以讨论怎样教汉语,就要讨论怎样使汉语学习化难为易。人们认为汉语难学,首先是认为汉字难学,所以讨论怎样教汉语,必须重点讨论怎样使汉字学习化难为易。我用“兼谈汉字教学在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副标题,就是为了讨论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的关系,讨论怎样通过汉字教学改革去推动整个汉语教学的改革。只有对汉字教学和汉语教学进行全面改革,才能使汉字和汉语
期刊
如果拥有一个双胞胎姐妹,与你有着相似的模样,差不多的身材,邻居朋友偶尔会因为你们的恶作剧而被耍,你们在一起玩耍,却从不吵架,有时你们还会做相同的梦,只有你们两个才懂那份心有灵犀的默契。你们一起经过童年,花季雨季,你们就像两朵娇艳的小蔷薇慢慢绽放出光彩耀人的美丽。  Erna和Hrefna是一对来自冰岛的双胞胎女孩,今年12岁。日本摄影师Ariko Inaoka从2009年开始拍摄她们,并决定将一直
期刊
“上了!我们都上了!”2013年6月24日下午,福建三明永安市坂尾村的一幢普通居民住宅内传出了阵阵的欢呼声。只见在场的一男三女四兄妹,在电脑前紧张地比对着各自的考试成绩。时而雀跃欢呼,时而紧紧相拥。他们是同胞四兄妹,同是2013届的高中毕业生,又同时上了本科分数线。四兄妹中,三个人上了本一,一个上了本二,坐在边上的父母,怀着同样激动的心情望着孩子们,脸上微笑着。这个家紧绷了10多天的心,终于落下了
期刊
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却留在了农村,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
期刊
“留守儿童”,一个酸楚的称呼。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被留在乡下,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  一封没有寄出的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今天老师教我们写信了,这是我写的第一封信,写给你们。女儿想问你们:什么时候回来看我?  爸爸妈妈,你们去遥远的地方打工,一走就是两
期刊
2013年8月24日上午,江苏南京中央路小学一间教室坐进了11对双胞胎,他们每个人的同桌,都和自己长得非常像。原来,这是中央路小学一年级新生到校接受“新生培训”,孩子们可爱的模样,萌翻了在场的大人们。  “估计南京从来没有一所小学,同时来这么多双胞胎的!”看到11对双胞胎聚在一起的场面,一对双胞胎的妈妈也吓坏了。的确,就连老师们也没想到今年有这么多双胞胎新生。作为南京的小班化热点校,今年中央路小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