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草样年华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ng200901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留守儿童”,一个酸楚的称呼。他们还嗷嗷待哺时,父母就远离家乡,到遥远的城里谋生糊口。很多时候,他们只能从电话中或者从偶尔寄来的汇款单中,才能感觉父母的存在。当别的孩子都在享受花样年华的时候,他们被留在乡下,孤独地像荒草一样生长。
  一封没有寄出的信
  亲爱的爸爸妈妈:今天老师教我们写信了,这是我写的第一封信,写给你们。女儿想问你们:什么时候回来看我?
  爸爸妈妈,你们去遥远的地方打工,一走就是两年了,怎么还不回来?有时候受到同学的欺负,也想到你们,想跟你们说说,可是我连你们在哪里都不知道。不过我知道爸爸妈妈全是为了我,在外地劳碌……
  有一天,我路过学校的小卖部,看到“公话”的牌子,牌子下面放着电话机,有很多同学经常在那里接到亲人的电话,我也梦想有一天接到你们打过来的电话,也想给你们打电话,但不知道电话号码。
  爸爸妈妈,这是我第一次写信,你们走后的两年里,我又长高了,在学校里认识了更多的同学。我的样子你还能记得吗?以后我天天写信,告诉你们我在家的情况。
  想你们的女儿:苏苏(化名)
  这是一封未寄出的信,因为不知道地址,苏苏把信细心地叠好,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里。她希望不久以后,就能知道爸妈打工的地址,然后将信寄给他们。
  苏苏,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丰集乡青山村中心小学3年级学生,爸妈两年前去外地打工,至今未回。10岁的苏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学习成绩在班里排前10名。青山村,一个有山有水类似江南风格的农村,农民以种植水稻、小麦为生计。从十几年前开始,这里的青壮年男女都外出打工,孩子留给老人照看。
  “留守儿童”的困惑
  苏苏是众多“留守儿童”中的一个。
  “留守儿童”被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
  尽管“留守儿童”现象早就出现,但“留守儿童”的概念却是近几年才产生。统计表明,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而且仍呈增长的趋势。
  由于留守儿童远离双亲,缺乏来自父母和完整家庭的亲情呵护,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这些儿童在思想道德、心理健康尤其是家庭教育等方面的严重断层或缺位。
  “苏苏是个上进的女孩,其他的一些孩子就让人操心多了。”班主任王晓文说,班里面有超过一半学生的父母外出打工,这些孩子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或者过分溺爱、或者疏于过问,使孩子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气,比如沉迷网络游戏、抽烟、喝酒,甚至早恋等。
  与苏苏同班的男学生管虎(化名),爸妈均在杭州打工,他跟着爷爷奶奶在家上学。父母长年在外,只有春节期间才返家,平时无暇过问管虎的生活和学习,他便慢慢迷上网络游戏,对上课没有兴趣,后来索性经常逃课去网吧,一次竟然在一黑网吧内连续玩了两天两夜,对此爷爷奶奶也束手无策。
  调查显示,同农村其他儿童相比,留守儿童中不少学习成绩较差,对前途缺乏期望,思想道德、行为观念等存在一些过激的想法,比较容易产生不良行为。
  一份来自河南信阳市商城县公安局的资料证实,去年该县涉及青少年犯罪的案例中,三成与留守儿童有关。曾有公开的消息说,在全国的刑事犯罪中,有近20%的青少年罪犯来自留守家庭。
  来自六地的调查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话题,中国社会调查所(SSIC)近日对北京、深圳、广州、河南、四川、湖北等省市的670位公众进行了调查。抽样中,成年人和未成年人的比例为6∶4。
  调查得出的4个主要结论显现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
  其一是,夫妻双方都在外的务工人员较多,儿童成为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根据收集的数据显示,57.2%的被访者是夫妻双方在外打工,35.7%是丈夫在外、妻子留在农村。被访者中,近一半将孩子留在农村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
  其二是,留守儿童的性格、心理等因与父母缺乏交流发生不良变化。被访的父母中,60%半个月或一个月和孩子联系一次,10%平时很少联系,只在过年过节时回家看看。造成的结果是,孩子变得不爱说话,性格孤僻。有的孩子交了一些不三不四的朋友,经常惹事。
  其三是,农村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关爱。被访的儿童中,57.1%不想让父母出去,希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57.2%认为住在一起的亲戚没有父母对自己好。孩子多数认为所谓的监护人对自己的约束较少,对自己的教育也少,遇到问题多半自己解决。
  其四是,留守儿童的思想道德状况没有引起在外父母的重视。“在外打工,最担心孩子什么?”只有17.1%担心孩子不学好、干坏事。
  曾有学者通过比照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发现,留守儿童留下的最大问题还是教育。分析中说,留守儿童的小学教育状况良好,但初中教育问题明显。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的在校率就大幅度下降了,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这与我国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发展目标严重不相符。
  隔代教育留下的缺憾
  “隔代教育”是留守儿童现象中另一个焦点问题。
  这是一个山村四年级的留守学生档案,今年上半年,商城县三里坪乡某中心小学四年级的3个班级中,一班、二班、三班人数分别为60人、60人、58人,父母皆在外、父在外、母在外合计占班级人数比例为,一班50%,二班39%,三班68%。
  留守学生的抚养状况显示,这些留守学生由祖辈抚养的占50%以上。
  “外出务工潮造成农村许多孩子短期或长期失去了直接监护人,形成了诸多事实上‘单亲家庭’或‘隔代教抚养’现象。”该校校长李道中说,隔代抚养形成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隔代抚养可能形成的监护缺失不容忽视。据报道,2004年3月,四川省富顺县某镇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一个13岁女孩被同村人强暴,在无人知情的情况下生下了一个孩子。由于父母在外务工,这个13岁女孩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老人平时过问不多,造成了悲剧的发生。
  少女生子案给人留下的疑问是,一个正在上学的女孩怀孕临产,中间漫长的时间,学校和家庭为何没有觉察出任何异常呢?调查发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孩子监护权的缺失:亲戚认为有老师管,老师以为有亲戚看,结果两头都没管。
  隔代教育还可能对留守孩子的学习、成长等造成影响。在商城县三里坪乡某中心小学调查中发现,该校367名打工子女中,有40%的孩子学习成绩为较差,“较差”是指每学期均有不及格科目;40%的学生成绩中等偏下。
  “学习成绩差只是留守孩子令人担忧的一个方面,家庭没有称职的监护人才是留守孩子面临的最大潜在危机。”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陆士桢认为,从父母那得不到的教育,孩子容易从其他渠道获取,同龄人的不良习惯很容易钻空子。
  “代管家长”模式
  有关人士呼吁,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家长、学校、社会“一个也不能少”。
  对留守儿童的管理,湖南一学校走在了前列。湖南省新宁县白沙中学将“代管家长”制写入教学计划。学校规定:班主任为“留守孩子”的代管责任人,教师和“留守孩子”结对,义务代管;学校每周末进行一次检查;对表现突出的“代管家长”进行表彰,对进步较快的“留守孩子”给予奖励。当时,学校270多名“留守孩子”都有了代管家长。
  第二学期,白沙镇中心学校及时推广了白沙中学的经验,在全镇掀起了中、小学教师“伸出一只热情手,牵着留守孩子走”的代管家长活动。
  与湖南新宁县白沙镇千里相距的河南省商城县三里坪乡,正在探讨另一种方式来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环境。“除了发动学校老师‘结对子’,还注重留守儿童的亲戚对其的关怀。”三里坪乡党委书记蒋曰恒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孩子的成长需要全方位的介入,父母不能完全缺位。”河南财经学院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周正教授说。他说,儿童应该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这种共同生活能够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育提供比较理想的环境。而留守儿童的父母双方或至少一方恰恰不能与孩子共同生活,这给留守儿童的身体发育、知识学习、性格培养等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周正建议,在外务工的家长们不能忘掉孩子,最好与孩子保持联系,从而保证“留守儿童”的在学业、生活等个人成长方面的完善。
其他文献
“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的语言即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精神即民族的语言。”汉语熟语作为汉语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汉民族思维和认知模式、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也就是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随着社会文明的进程和科学的发展,熟语现象也逐渐进入多种学术领域的视野,它几乎涉及政治、军事、宗教、哲学、文化、艺术、民俗等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它高度凝练,承载着我国劳动人民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对我们民族文化的
期刊
治学方法是学者们在治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发现——研究——解决问题,以获得治学成果的手段、方式、方法的总称。换句话说,它是学者认识客观事物的“主观手段”、“有效工具”和“软件”,是学者探求科学真理的必要“途径”。治学方法实际上是客观事物的内部关系及其规律的反映,是学者对客观规律的自觉应用。  治学方法具有三个主要特征:治学客体的制约性明显;治学主体的个性化色彩浓厚;在治学过程中治学方法大都呈阶段性、阶梯
期刊
从2004年始,每年的10月初,北京红领巾公园都会成为双胞胎的海洋。从刚出满月的小宝宝,到已过耄耋之年的孪生兄弟,一对对一样长相、一样服装的孪生兄弟、孪生姐妹和龙凤胎手拉手走进公园,参加在这里举行的双胞胎聚会。双胞胎们虽然彼此并不认识,但同样的“双胞胎”身份却能使他们和他们的父母很快找到共同的话题。  2013年10月3日,在第十届北京双胞胎文化节上,来自全国的上百对双胞胎齐聚一堂,他们走红毯、比
期刊
说起双胞胎总能引起大家诸多的兴趣:一模一样的相貌,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用着一模一样的生活用具,多么有趣的家庭组合,他们的生活和普通宝宝的家庭有什么不同?本刊编辑部的故事,带你探访报社员工陈女士的幸福双生子生活,看看大北和小北的成长日记。  大北小北出生时相差一斤三两,差别很大,母亲陈燕英说:“我觉得她们应该是异卵双胞胎。从医学上看,小北出生时体重偏轻,从出生开始,小北就偏瘦,姐姐比较标准,可以明显
期刊
也许你跟我一样,每每看到孪生兄弟或姊妹经过时,也许想起这样的一则故事:一位妈妈给孩子洗澡,一个一个地洗。洗第二个的时候,他抗议:“给我洗两次了,也不给他洗!”即是双胞胎,那么他们时颦时笑,时庄时叫,你根本分辨不清谁是谁。  吴国群的母亲说,两兄弟长得极像,有时候先抱出去的是哪个,她也能弄混。“连衣服都没穿,光不溜的,还真不好认。”旁人说,“要是以后他们娶的媳妇也对他们分不清,还要你去替她们分呀。”
期刊
异卵双胞胎两类。同卵双胞胎指两个胎儿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异卵双胞胎是由不同的受精卵发育而成的。在人类社会,全世界双胞胎平均出生率为1∶89。能够一次拥有两个宝宝,是许多想当妈妈的人梦寐以求的福气。双胞胎,因为样貌几乎一样,两人相对就像照镜子,但是这对双胞胎有些不一样。  2007年6月2日,本刊编辑部传来喜讯——本刊副社长陈茂贵的妻子诞下一对双胞胎,这对双胞胎的到来无疑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幸福和快乐
期刊
我今天的讲题是《我们怎样教汉语》。人们普遍认为汉语难学,所以讨论怎样教汉语,就要讨论怎样使汉语学习化难为易。人们认为汉语难学,首先是认为汉字难学,所以讨论怎样教汉语,必须重点讨论怎样使汉字学习化难为易。我用“兼谈汉字教学在汉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副标题,就是为了讨论汉字教学与汉语教学的关系,讨论怎样通过汉字教学改革去推动整个汉语教学的改革。只有对汉字教学和汉语教学进行全面改革,才能使汉字和汉语
期刊
如果拥有一个双胞胎姐妹,与你有着相似的模样,差不多的身材,邻居朋友偶尔会因为你们的恶作剧而被耍,你们在一起玩耍,却从不吵架,有时你们还会做相同的梦,只有你们两个才懂那份心有灵犀的默契。你们一起经过童年,花季雨季,你们就像两朵娇艳的小蔷薇慢慢绽放出光彩耀人的美丽。  Erna和Hrefna是一对来自冰岛的双胞胎女孩,今年12岁。日本摄影师Ariko Inaoka从2009年开始拍摄她们,并决定将一直
期刊
“上了!我们都上了!”2013年6月24日下午,福建三明永安市坂尾村的一幢普通居民住宅内传出了阵阵的欢呼声。只见在场的一男三女四兄妹,在电脑前紧张地比对着各自的考试成绩。时而雀跃欢呼,时而紧紧相拥。他们是同胞四兄妹,同是2013届的高中毕业生,又同时上了本科分数线。四兄妹中,三个人上了本一,一个上了本二,坐在边上的父母,怀着同样激动的心情望着孩子们,脸上微笑着。这个家紧绷了10多天的心,终于落下了
期刊
父母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却留在了农村,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
期刊